马谡之死的背后,是被刘备练废,被诸葛亮捧杀

从菡聊历史 2024-09-21 15:55:00

屡读《三国》,关于马谡之死,一直有三个疑惑,至今不解。

其一,刘备在白帝城临终前,向丞相诸葛亮托孤时,为何单独点评一个并不是核心人物的马谡,告诫诸葛亮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宜深察之!

一国之君,弥留之际,有多少军政大事需要安排,有多少人事布局需要交待,有多少皇家亲属需要托付,混迹江湖几十年的刘备,为何要在此关键时刻,将马谡单独拎出来,郑重其事地告诫一番,难道他真能预测十几年之后的“街亭”之败?

其二,出生襄阳的马谡,五兄弟都才智过人,人称“马氏五常”,是刘备集团荆州派的重要人物,一直深受刘备信任。马谡20几岁就任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入川,又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隽太守。

同一时期,张飞是宜都太守、糜芳是南郡太守、魏延是汉中太守,一个三十岁不到的书生,地位已经跟刘备团队的核心成员同等,可见刘备对马谡的器重非同一般,但为何突然就对他失去信任,马谡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所有职务,成了诸葛亮丞相府的参军,从主政一方的朝廷大员,变成了无官无职的私人幕僚了呢?

其三,诸葛亮倾举国之兵北伐曹魏,街亭是咽喉要道,事关战役全局的重要节点,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为何不顾刘备的临终告诫,让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马谡守街亭,以致一败涂地,北伐大业功败垂成!

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令人不解的地方实在太多!诸葛亮帐下,不说大将云集,至少不是无人可用,大将赵云、魏延,足以独挡一面,宿将王平、吴懿、廖化,也足以不辱使命。

街亭一战,诸葛亮对于用兵方略,已经交待得非常清楚,不需要智谋之士化解危局,只需一人严格遵守将令,按步就班防守就可万无一失,此时派一名出谋划策的参军担此重任,实在是想不通。

但是三大疑团,如果串在一起在思考,其实就不难理解,是刘备、诸葛亮对马谡一片苦心!

刘备在临终之际,点评马谡并告诫诸葛亮,是因为老江湖刘备早已看出,入蜀后特别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作为荆州派系的核心,要平衡东州派和益州派的势力,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必然会重用荆州派的人才。

经夷陵一战,蜀汉人才损失惨重,荆州派系首当其冲,“马氏五常”之首的马良,也在此战中丧命,荆州派系可用之才越加稀少。

同属荆州派的马谡,向来与诸葛亮关系亲近,深得诸葛亮器重,且此时只有30来岁,如此青年才俊,事后在诸葛亮主政的蜀汉,必然大有可为,将来极为可能成为蜀汉朝堂上,可以影响大政方针的重量级人物。

刘备凭借毒辣的眼光和长期的考察,对马谡有着更深的了解和认知,他不可能放任亲手创建的蜀汉,因重用此人而遭受重大损失。所以,他在弥留之际,仍然要强打起精神,亲口告诫诸葛亮,马谡难当大任,不可重用,以避免将来遭受重大损失。

一向重用马谡的刘备,因何事突然就对马谡不信任了呢?

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没有根基的草根刘备,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急切,名声远播的“马氏五常”,自然是刘备关注的重点,马谡的大哥马良,被刘备重用为侍中,进入权力中枢,东伐东吴为关羽、张飞复仇时,更是刘备的头号谋士。

马谡也在二十出头的年纪,被刘备任命为荆州从事,带在身边出谋划策。不久之后,又被任命为绵竹县令、成都县令。成都县令非同小可,是蜀汉的京都,可比北宋时的开封府,成都县令,就是开封府尹。

不久之后更是提拔为越隽太守,成为一方诸侯、封疆大吏,与蜀汉的一众大佬,如张飞、马超、糜芳、魏延等位在同列。

越隽位于西南边陲,在现在的大凉山地区,人心不服蜀汉,内乱不止,身为太守的马谡,镇压无方,治理不力,令刘备非常失望,从此不再信任重用。

马谡之才,绝非周瑜、陆逊之辈,但仍然是难得的人才,如果给更多的时间,放在基层历练,积累社会阅历,丰富人生经验,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假以时日,成为蜀汉朝堂的顶梁柱,像李严、黄权那样的人才,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但刘备那样急于求成,火箭式的提拔,蜻蜓点水式的求资历,如一路顺境倒也无妨,如遇大的坎坷,必然栽大跟斗。

既然是急于求成培养的人才,就应该给人才犯错、试错的机会,给人才跌倒后爬起来重新开始的力量,但刘备却因马谡一次的失败,就一棍子打死,从此认定此人不堪大用,将其定性,判了“死”刑,马谡是妥妥地被刘备练废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可谓顺风顺水,镇守街亭,更是兵力充足、时间充裕,可以从容布防。在诸葛亮看来,就是手到擒来的差使,正是锻炼和考察人才的绝佳机会。高度谨慎的诸葛亮,为防万一,还特意安排了久经战阵的大将王平辅佐,让马谡干这活,完全是积累军功、提升军中威望的好机会。

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其实心态与刘备如出一辙,就是急于培养马谡成长,诸葛亮是想将马谡作为接班人来培养的,盼其成才的急切,远超刘备。

蜀汉丢了荆州之后,人才凋零,后继无人,特别是在夷陵大败,又损失了一大批军政大才和青年才俊,让本就捉襟见肘的人才库,更加难以为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成了蜀汉的当务之急。

诸葛亮当政之后,培养接班人,自然成了他的重中之重,蒋琬、费祎、董允等人,都是与诸葛亮同一代人,诸葛亮急需培养的是他的接班人。

培养接班人,马谡几个条件都符合要求:年龄上,马谡比诸葛亮小十岁;忠诚上,马谡加入刘备集团较早,更重要的是,他也是荆州派,会坚定不移地执行诸葛亮既定的大政方针;能力上,马谡才器逼人,又有常年地方主政的执政经验,以及长期在军事中枢机构参与重大决策的经历,唯一缺少的就是独挡一面的军事锻炼,还有军中的威望和资历。

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诸葛亮不顾刘备的警告,派马谡守街亭,就很好地解释清楚了。

马谡出事之后,诸葛亮不得已选定曹魏降将姜维,作为自己接班人来培养,实属不得已之举。

姜维的资质和条件,比之马谡,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不说个人能力和从政经历,单就刚从敌对阵营中投降而来这一点,就无法服众。

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失败,病死在五丈原后,让杨仪临时执掌三军,派姜维断后,魏延怎能心服口服?如果马谡不死,必定是马谡统军,凭着马谡的资历,以及与魏延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没有魏延造反的悲剧发生。

马谡之死,是蜀汉的重大损失,他是被刘备养废、诸葛亮捧杀而死的。

所以,人才,成名太早,不是幸事!被领导过于器重、栽培,也非幸事!顺其自然,脚踏实地,才是人才成长的正道!

0 阅读:3

从菡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