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真历史:玉虚金仙欲念大爆发,三教编制天庭组织人事架构图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3-09-21 09:16:06

《封神榜》源自一本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目前已知最早的《封神演义》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阊舒载阳刊本,很遗憾的是原本现在国内没有,藏于日本内阁文库。

关于姜太公斩将封神,可以上溯至武王伐纣之后,姜尚作为功臣,分封于齐国,设立八神主的历史。作为《封神榜》而言,它是《封神演义》一书的书眼和导线,实际上是一张关于昊天金阙的神职岗位组织架构表,附带了一份就职人员名单。

提到《封神榜》,脑海里首先回荡的就是毛阿敏的歌声,去电影院看乌导的《封神》,旁边的一对情侣,全程讨论了关于封神的背景资料,听得云里雾里,真伪掺半三七开都不到。好在电影也改编了不少,权当新故事看吧。

话说回来,《封神榜》到底是个啥?

虽然一部浩大的《封神演义》,关于《封神榜》,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中已经初露端倪,这不过是作书者的创作技巧,以此吊人胃口。其中提到

“二位殿下殷郊、殷洪来参谒父王。那殷郊后来是“封神榜”上“值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皆有名神将。”

提前把纣王两个儿子的未来去向和神职岗位略略向读者透了个底。然后笔锋一转,直接引入女娲娘娘宫中暴怒,张挂招妖幡引来轩辕坟三妖,许下正果承诺,令它们蛊惑帝王,断送成汤江山。

至于《封神榜》的来历,延迟到了第十五回《《昆仑山子牙下山》》,为的是本书第一男主姜太公出世,由作者话外代言的形式进行了介绍,来看:

“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让。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叁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

这段话可谓全书因果的总起,其他还有一些关于《封神榜》的零散信息,分散在全书各个关键节点上,由封神世界的几位大神口中道出。

首先是,玉虚宫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

为什么会“犯了红尘之厄”,在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矶》中,太乙真人对石矶娘娘说,

“因吾辈一千五百年不曾斩却三尸,犯了杀戒,故此降生人间,有征诛杀伐,以完此劫数”,

太乙真人也是玉虚宫十二金仙之一,他的话这算是对“红尘之厄”的一个提前解释,就是说他们这十二个人,苦心修炼了1500年,还未能消灭掉体内的三尸神,遇到了瓶颈期,因此不能达成正果,只有通过完成杀劫,才能消除这个修仙的障碍。

那么“三尸”又是什么呢?

三尸,又叫“三尸神”或“三尸虫”,属于典型的道家概念。道教认为,人的身体内天然存在三个神灵,居住在上、中、下三个丹田中,统称为“三尸”。这里的尸,可引申为“神主”的意思。

据说,这三尸神各有名称,三尸皆姓“彭”,上尸名"踞",中尸名"踬",下尸名"跻"。根据古籍《抱朴子·微旨》的解释,

"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虽无形而实魂灵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享人祭酹"。

说这三个家伙,实际上就是人体内的三个阴魂,禁锢在人身体里不得自由,于是天天盼着宿主早死,它们才能“放纵游行,飨食人祭拜”,为了达到这个阴险的目的,它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本子,"每到六甲穷日",定期上天去拜访司命,报告宿主的行动罪错,以此达到尽快给宿主减寿的目的。

单纯打小报告也就罢了,这三个家伙还有“钓鱼执法”的恶劣行径。据《酉阳杂俎》记载,三尸各有诱惑人犯错的法门,

"一居人头中,令人多思欲,好车马";"一居人腹,令人好饮食,恚怒";"一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杀"。

除了内心生错,还对身心造成损伤,据《中山玉柜经服气消三虫诀》记载,

“虫有三名,伐人三命,亦号三尸。一名青姑,号上尸,伐人眼,空人泥丸。眼暗面皱,口臭齿落,鼻塞耳聋,发秃眉薄,皆青姑之作也。二名白姑,号中尸,伐人腹,空人脏腑。心旋意乱,肺胀胃弱,气共伤胃,失饥过度,皮癣肉焦,皆白姑之作也。三名血姑,号下尸,伐人肾,空人精髓。腰痛脊急,腿痹臀顽,腕疼经瘦,阴萎精竭,血乾骨枯,皆血姑之作也。”

所以说,这三个尸虫,不停的教唆宿主犯下各种大小错误,还是人们身心致病的根源。有这三个家伙在体内作怪,每天每时每刻监视、告密、教唆、破坏等种种恶行,促使宿主在修炼的过程中犯错。这让玉虚宫的十二金仙苦恼不已,又无可奈何。

这种拿着小本本的神灵,在其他宗教系统也有存在,据佛教典籍《吉藏无量寿经疏》的说法,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有两位“俱生神”,分别坐在人的两个肩头,记录每天所做的善恶之事。这也罢了,只不过佛教“俱生神”只是单纯记录,道家这三个“嚼舌鬼”还有促人短寿的阴损目的,巴不得宿主早死。人一死,它就能卸掉差使,自由自在享受香火祭拜。这比佛教的俱生神更为恶劣。

修道之人都求长生,而三尸的行径则目的相反,所以包括玉虚宫十二金仙在内的所有仙人,修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去掉身体内的三个“嚼舌鬼”。为此道家还专门发明了一种修行方式,称为“守庚申”,据说“以庚申日,彻夕不眠”,能够把三尸神直接憋死在体内。

有了这三个小祖宗,即便玉虚宫十二金仙不停的修善积德,辛苦练功,服食丹丸,也架不住三尸神频繁的上天,两个月一次找司命之神打小报告,抵消积累的功果。

“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尸”,按照《封神演义》的观点,只有斩断三尸才能成就大道。所谓“一千五百年未斩三尸”,也就是说,用了一千五百年时间,也不能把净化自己的思想,把肮脏的杂念私欲从体内剥离出去。

而十二位仙人把三尸神憋在体内1500年,既看不惯它们,又干不掉它们,而三尸为了促成老家伙们早早归天,则加倍的各种小动作、小报告。在不停的博弈斗争中,终于还是沦陷在它们手中,在神仙体内憋疯了的三尸小虫们,终于让神仙走火入魔犯了“杀劫”。神仙开杀戒,会极大的扣除修行功果,甚至将以前的功业全部抵消殆尽。而此时无巧不巧,适逢商纣气数已尽,所以仙人们的“红尘之厄”便与人间的权力更迭联系起来,人间帝王借此改朝换代,神仙借此“完成劫数”。

这个“不能斩却三尸”的问题,属于自己的学习没毕业,“杀劫”这个劫难,比单纯破戒更可怕,说白了就是一千五百年还是心不静,搞不好就要前功尽弃,就连玉虚宫的掌教元始天尊也没有好办法解决,他只能采取“闭宫止让”方式,就是停课关门,让学生们放假消化理论,在红尘中实践历练,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昊天金阙极度的缺少神职人员。

与八景宫、玉虚宫、碧游宫并存的,还有另外一个神仙系统,就是昊天金阙,他的主宰是“昊天上帝”。

这个昊天上帝,与后来民间广为人知的玉皇大帝又有什么关系么?他们本不是一家人。古籍《周礼·春官·大宗伯》载,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禋祀”,是古代祭礼的一种形式,专门用来祭祀上天神主昊天上帝,大概是先堆积柴火,点燃升烟,已达帝听,再在火上焚烧猪牛羊、玉帛等牺牲礼器,以此换取上天的垂怜照拂。

在《大明宪宗孝纯皇帝实录·一百五十六卷》中,有时任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商辂的一份奏折,其中陈述了关于皇家祭祀的事情,其中提到宪宗皇帝在岁祭上天的同时,又“于宫北建祠,奉祀玉皇”,这个行为“稽之于古,未为合礼”,明确指出不符合古代礼制。最终皇帝采纳了大臣的意见,“命拆其祠,祭器等件送库收贮”。

这里明确了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的区别,一个是源自自上古至今的祭祀传统,享受的是自周天子以来数千年的国家祭礼,另一个则是出自民间信仰,最终通过道教的传播,逐渐抬升神格成为天地主宰,两者出身来历皆不相同,不能混为一谈。

话说最初在天庭中,能够履职的无非是日月星辰、风雨、司命诸神,而上天需要监察、完成的事项太多,昊天上帝认为神职人员不够用。他大约也听说了玉虚宫十二金仙“一千五百年”的尴尬,突发奇想,反正也消灭不了“三尸”成不了大罗正果,变通一下,可以让这十二位仙首到天庭供职,于是就有了“命仙首十二称臣”的意思。这个意思,遭到了从玉虚宫教主至十二金仙的一直抵触。

这里还要解释一下,中国的神话体系中,虽然统称“神仙”,其实“神”和“仙”还是有区别的,这也不是说“神”的资格阶层就一定比“仙”低一等。

按照道家典籍《抱朴子》的说法,神,是先天自然存在的灵体,也就是出于盘古开创天地之先,就已经存在的真神,属于

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也称先天之圣,是先天就存有的真圣,按《抱朴予》的说法,“常无心於众烦,而未始与物杂”,是属于“玄道”一类。《太平广记》也说,“若谓是神灵异类,则非可学也”,这是不可以通过学习达到的境界。这一类“先天之神”就是日月、司命、昊天上帝那一种,他们掌握着天地运行和自然规律的秘密,《封神演义》中的三教教主也属于此类,他们的师父鸿钧道人,书中也有“先有鸿钧后有天”的说法。

仙则是通过后天的努力修行达成的结果,《抱朴子》记载,

“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

说的也是通过药物、术数等修行方式,达到超脱自然束缚、长生不死,甚至有各种神通异能的境地。玉虚宫的十二金仙,就是这一类人物。

从通俗来讲,所谓的神,类似今天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公职人员,他们维持着大自然和天地宇宙的日常运行,而所谓的仙,则是各种社会民间团体组织的成员,平时没有固定的差事,行为举止的弹性也比较大,可以给神职人员提供意见帮助,也可以优哉游哉不受管束,但是关键时刻也要参与天地宇宙的运行。

天地初分、盘古创世之时,昊天金阙的人手还够用,到了封神时代,上天的岗位分工更加细化,人手就不够用了,按照《封神演义》的描述,龙王敖广到南天门觐见昊天上帝,还要在门口等候,黄巾力士上班后开门放行,可见当时连门卫值守人员也安排不了。

种种原因吧,昊天上帝觉得应当充实人员,但是神职人员必须要有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所以选来选去,他就看上了玉虚宫这个名校出身的弟子,他看中的也不是学习普通的弟子,而是“十二仙首”,也就是学习拔尖、境界最高的广成子、赤精子等几位,当然也可能是三教的“十二仙首”,包括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的弟子。

在昊天上帝看来,既然不能名校毕业“斩去三尸成就正果”,那就直接就业(成为神职人员)也不错,相当于就读了职业学校,可以直接就业找到工作。但是金仙弟子们都自由自在惯了,不想到天上“俯首称臣”受约束,元始天尊也觉得弟子们可以再努力一下。

但是直接拒绝昊天上帝的要求,面子上也过不去,毕竟人间还在他的势力范围,思来想去,三教只好集中开会研究这个人事调整的事情,闭门会商就在碧游宫进行。

会议一定是经过鸿钧老祖同意后召开的,当时在座的,不仅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还有三教的精英弟子,比如截教的赵公明、三霄娘娘等,相信人教和阐教也有高阶弟子参加讨论。

经过集中讨论和民主评议,会议决定形成一份天庭的组织架构图,并附带人员名单,上面“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将天庭的各种岗位分列为八个大单位、二十一个序列和八十四个小部门(参考打神鞭三尺六寸五分、二十一节、八十四枚符印),“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把十二人扩充为365人,供昊天金阙驱策调用。

至于谁能上榜,也有个基本原则,就是通天教主说的“有忠臣义士上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元始天尊说的“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

最终的具体执行单位,因为主要是“玉虚宫十二仙首犯了红尘之厄”,所以就由元始天尊具体操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元始天尊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姜太公,说他“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

所以这就是《封神榜》的由来。

1 阅读:5
评论列表
  • 2023-09-21 14:28

    作者厉害,非神仙再来不能作此,致此受一拜[点赞][点赞][点赞]

石头大狮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