笕桥航校誉为“中国空军摇篮”,飞行员多出名门,牺牲时都很年轻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3-09-21 09:16:01

1938年5月发行的侵华日军画报《历史写真》中,有一篇关于中国飞行员的报道,标题为《击落的敌机和飞行员的遗物》。

报道中,日本人夸张的描述了“七七事变”以来,帝国海陆空军种在中国的活动和作战情况,而后讲述,在山西境内风陵渡的一次空中阻击战中,击落一架当时中国空军配备的伊尔16型战斗机,找到一名飞行员,从飞机残骸的物品中,还发现了飞行员的身份信息。

当时日军确认,这名死亡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叫骆春霆,少尉军衔。

骆春霆,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1916年,父亲骆金铭,当时在青岛特别市公安局供职,任局第一文书股股长,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秘书处处长。

骆春霆在父亲的熏陶培养下,考入著名的清华大学,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原本致力于科学研究的骆春霆,转而像当时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投笔从戎,以身报国。

当时国民政府空军刚刚起步,骆春霆想要成为一名空军战士,与骆金铭沟通以后,便返回家乡杭州,报考了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空军学校——笕桥中央航校,成为航校第六期学员,系统学习飞行技术和空中作战,毕业后,加入中国空军第5大队17中队,任少尉飞行员。

不久之后,骆春霆所在的飞行中队,参加了著名的杭州“8.14笕桥空战”,首战告捷。

1938年,日寇占领山西,八百里秦川沦陷。根据作战计划,骆春霆等空军战士筹划对日军实施空中打击。当年3月8日,骆春霆等12名空军飞行员驾机前往风陵渡日军据点,进行敌军阵地空袭轰炸。不料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遭遇了日军战机拦截,双方交火中,骆春霆等两架飞机中弹坠毁。

事后日军组织清理战场,发现被击落的一架战斗机残骸,以及一名双腿截断的重伤飞行员,准备对其抓捕时,飞行员自杀。日军根据现场搜集的遗物证据,认定这名自杀飞行员叫骆春霆,后来日本士兵对其掩埋并树碑为记。这就是文章开头日军画报上记载的情况。

根据日本人的报道,以及后来日军战地记者的现场照片,同年5月中国军队收复风陵渡后,到当地寻访,找到了牺牲飞行员的埋葬地,将遗体运回西安。事情的结果是,经骆春霆所在飞行中队确认,日军掩埋的飞行员并非骆春霆,而是另一架飞机的飞行员容广成。于是,容广成被追认为抗日烈士,骆春霆则定为失踪。

由于骆春霆自幼在青岛长大,熟知水性,当时飞机被击中后,他及时跳伞逃生,掉进了风陵渡附近的黄河里,凭借过硬的游泳技能,他从黄河岸边爬了上来。

从飞机坠毁的1938年春,直到1940年夏,这两年时间,骆春霆由于头部受伤,反应迟钝,当时的国内形势,也无法与中队取得联系,一直在山西境内流落乞讨过活,1940年夏天的某日,他来到山西芮城县的东章村,用一口纯正的山东口音乞讨口食,被当地一户人家收留,这户人家姓肖。

肖家有四个女儿,却没有男子劳力,据说户主肖四旺头天做梦,见到天上飞来一头老虎直闯进家中,次日见到异乡人乞讨,以为梦中应验,就把糊里糊涂的骆春霆收留下来。

这个捡来的年轻人沉默寡言,反应迟钝,但是身体健硕,当时肖四旺询问他的姓名、籍贯、出身来历等等,年轻人一概都回答不出。肖四旺见他脑子愚鲁,顺着头天的梦境,虎头上有个“王”字,便称呼骆春霆为“老王”。由此,村里人见了面也这样喊他,后辈人则称他老王叔。

骆春霆就这样在山西肖家留了下来,从1940年一直到1979年,生活了三十九年时间。直到1979年麦收后,骆春霆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肖家后人把他作为家人,埋在村旁的浮云山上。

骆春霆在最后一次参加对日空战时,他的爱妻马锦章已怀孕3月有余。骆春霆失踪后,大家都以为骆春霆已经牺牲。爱妻马锦章在悲痛中,不得已改嫁,其后任丈夫也是国军飞行员。

1938年9月17日,马锦章在重庆生下骆春霆的骨肉,取名李丽玲。1949年全家人到台湾。李丽玲在台湾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在美嫁夫生子,定居加州。起先,李丽玲并不知道她的亲生父亲是骆春霆。

1983年春节,年近古稀的母亲马锦章,终于把憋在心里的秘密,告诉了女儿。从此,李丽玲踏上艰难寻父路,辗转在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寻找当年空战档案,探访昔日父亲的战友。1985年秋,她又从中国南京国民革命烈士墓馆档案中,找到父亲的名字。并几度到父亲当年战斗过的风陵渡镇河村寻访。

1998年6月,《运城日报》刊发文章,报道了骆宜慧寻父的艰难历程。这些报刊的信息,被肖家后人读到后,与当年的“老王叔”核对辨认,发现骆春霆的诸多特征与其有高度相似,便联系了当地侨办等部门,此时已经更名骆宜慧的李丽玲,得到消息马上从美国赶回国内,经过反复确认,终于明确在东章村肖家生活了39年的“老王叔”,就是死于日军报道中的空军战士,骆宜慧生身之父骆春霆。此时,抗日英雄骆春霆已去世十九年。

(以上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根据实战需要,决定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航空班。1930年,为发展空军、训练航空人才,国民政府开始筹建正规航空学校,择址杭州笕桥。

次年春,笕桥校舍落成,原先的陆军航空班,扩编为军政部航空学校,4月16日,航空班原班人员和设备全部从南京迁往杭州,并聘请美国顾问协助各项训练工作。

1932年9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央航空学校,后来在洛阳和广州分别设立了分校。至抗战结束,中央航空学校共开办了十六期空军班,培养飞行员及各类航空机械人才1700余人,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国民政府抗击日军的空中骨干力量,笕桥航校也被誉为“中国空军的摇篮”。

这是属于中国自己的第一代飞行员们,就像骆春霆一样,他们普遍出生于1907年至1920年之间,这些年轻人最美好的岁月,正值国家危难、外敌入侵,民族危急存亡生死关头。

这帮年轻人,几乎都有着不俗的出身和家世背景,不是殷实之家的公子,就是书香门第的传承,甚至还有归国华侨和名门望族,其中就有林徽因的三弟林桓,俞大维的儿子俞扬和,张伯苓的儿子张锡祜等人。

他们从小接受着良好全面的教育,多毕业于国内外优秀学府,从大学直接转入军校,为国效力,是怀揣着救国志向,有着大格局,胸怀天下的精英阶层。

1935年,中央航校第一期优秀学员高志航,授命前往意大利采购战机,在都灵参加国际航空订货会上,高志航驾驶一架意大利菲亚特驱逐机做特技表演,甚至得到当时的意大利大独裁者墨索里尼青睐。当时意大利政府曾以优厚的待遇邀请其加入意大利空军,却被高志航拒绝。

1937年“8.13”淞沪会战爆发,次日日军从台北松山机场出动18架轰炸机,前往空袭位于杭州的国民政府空军基地,高志航奉命率领空军第四大队前往应敌。双方在糟糕的天气中展开空中搏斗,年轻的中国飞行员们共击落敌机3架、重创敌机1架,第四大队仅有1架战斗机轻伤,这是中国空军空中实战的第一次开门大捷,历史上以“8.14空战”铭记,而国民政府更以这一天定为“空军节”。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面对敌人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陆海军力量,国民政府当时能够使用的战机不过三百架,这还包括了一些训练机在内。而且,以当时国内的工业实力和经济能力,尚无法自主完成飞机生产,只能通过国外采购的方式增加飞机数量。

当时空军抗战之艰难,令人难以想象,当时的国民党军校校长曾说,“我们每架驱逐机每天要和5倍以上的敌人兵力继续三到六个小时的始终苦斗,每一队飞机至少有三分之二皆被敌机炮弹击中。”

当年的首批飞行员,牺牲时的年龄,基本上都是在20多岁,没有人活过1938年。在笕桥航校的毕业生中,几乎都有着同样的经历,同年入校,同年毕业,同年殉国。号称中国空军“四大天王”的四位优秀空军飞行员战士高志航、刘粹刚、乐以琴、李桂丹,在在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一年之内全部阵亡。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祖籍辽宁通化(今吉林省通化市)。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1920年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留学法国学习飞机驾驶,两年后回国在国民政府空军任职。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转场至河南周口机场时,遭遇敌机空袭,伤亡惨重,高志航在此次战斗中以身殉国,时年30岁,被誉为“中国空军第一人”。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刘粹刚,原籍安徽宿县(今安徽宿州市),生于辽宁昌图,中央航校第二期毕业,任空军第五航空大队第二十四中队上尉队长,技术高超,作战英勇,时称“飞将军”。从1937年8月16日首开,到10月中旬,仅两个月时间,他个人即击落日机11架。日军号称“大天王”的加藤健夫上尉也在日记中称赞他“技术熟练、射击精准”。1937年10月25日,刘粹刚在保护一架燃油耗尽的军机时,不幸撞上高平城墙,当场牺牲,时年25岁,国民政府追赠其空军少校,同年11月16日遗骨安葬在航空烈士公墓。得知刘粹刚牺牲后,他的妻子许希麟生吞36枚硬币准备殉情,幸亏家人及时发现,她才得以保住生命。

乐以琴,别号一忠,四川芦山人,是抗战时期中国空军著名的抗日英雄之一,抗日战争中他总共击落日机8架,曾在“八一五空战”中一次击落日机4架,创造了中国空战史的奇迹,有"空中赵子龙"的美誉,也是中国空军第一位空战王牌飞行员。1937年12月3日,在对日空战中,乐以琴驾驶的飞机被日军击中油箱起火,在跳伞的过程中头部触地,壮烈牺牲殉国,时年23岁。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李桂丹,辽宁新民人,1930年12月考入中央军校,1932年7月成为中央航校第二期飞行科学员,毕业后留校任航校少尉飞行教官,飞行科驱逐组少尉组长,后因作战有功,升任航校飞行科驱逐机中尉代组长,后又升任空军第四大队21中队中尉队长、空军第四大队上尉本级代大队长。1938年2月18日,敌军轰炸机空袭武汉,战斗中李桂丹仅一人即击落3架。后座机在激战中被敌弹所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2015年8月,李桂丹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此外,还有,

林恒,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弟弟,中断了清华大学的学业,报考国民政府中央航空学校,成为第十期学员。1940年3月14日,林恒在成都执行任务时,与日军空中激战三十分钟,最终与战友任贤、袁芳柄、陈鹏扬等人壮烈牺牲,林恒头部中弹,飞机坠落双流南门一带,年仅25岁。得知弟弟死讯,林徽因悲痛欲绝,后来写下长篇悼念诗《哭三弟恒》,以此来表达对弟弟的哀思。

张锡祜,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第四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锡祜毅然弃学投军,考入中央航校第三期,毕业后任空军第八大队第三十中队队员,驻防江西。1937年1月10日刚刚订婚后,即奉命开赴战场。1937年淞沪会战,张锡祜奉命由江西吉安飞赴南京作战,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在中途失事殉国,时年27岁。

阎海文,满族,辽宁北镇人,九一八事变后加入空军,为航校六期毕业学员,空军第五航空大队飞行员。1937年8月17日,所属大队执行轰炸上海北四川路日军陆军司令部任务,被日军高射炮击中,阎海文跳伞后落入敌阵,遭数十名日本士兵围捕并劝降,阎海文以手枪击毙五名日军之后,最后一颗子弹自戕殉国,时年21岁,临终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同年9月11日,日本大阪《每日新闻》报道此事,引起强烈震动。

沈崇海,湖北武昌人,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后,弃学从戎报考中央航空学校,毕业后曾留校任飞行教官,后调任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中尉分队长。“八一三”淞沪会战时,他奉命守卫上海与南京,8月19日,第二大队受命轰炸长江口外日舰。沈崇海和战友陈锡纯的座机故障,遂决定放弃生存机会,两人分别驾驶飞机全力冲向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沈崇海牺牲时26岁,陈锡纯年仅22岁。

还有……

(以上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0 阅读:0

石头大狮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