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人民解放军积极准备进军西藏的同时,中央为了和平解放西藏,再三通告拉萨当局派出代表来京谈判,但他们依靠帝国主义和国外反动派的撑腰,企图以军事力量阻止我进军解放西藏。
当人民解放军18军部队行进在康北竹庆地区,周围的喇嘛寺忽然响起了钟声,一群持枪骑马的家伙簇拥着穿红袍戴狐皮帽的人,奔上了山岗,吹起了法螺,煽动许多喇嘛群众向我军开枪射击。
我军不还击,令部队停止前进,带上翻译去和拦路的人谈话,揭穿反动分子的阴谋,反复说明我党的政策。
白天风波过去了,可是夜晚又来了一场袭击。
战士们像高原虎,从深雪里跃出去,捉来一个穿红袈裟的指挥官。大家一看,此人一身上层喇嘛打扮,却是一个国民党的特务。
原来,国民党割据大西南的迷梦行将破灭时,就命令一伙匪徒来到康藏地区,勾结上层反动势力,企图建立一块游击根据地,并在昌都、拉萨等地建立了军统分站。
在英美特务和西藏上层一些分裂主义分子的密谋策划下,他们除将藏军一部分置于阿里、黑河地区外,把号称能征善战又由美式武器装备起来的第3、9、10等7个代本和3个代本的一部在昌都一带摆开,企图依据金沙江之险,要我军就此止步。
昌都是西藏东部的门户,是我军入藏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藏军防守的重点是昌都及其周围地区。昌都以东有金沙江,地理位置重要,进可攻,退可守。因此敌人将其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二和一些地方民团共8000余人,部署在昌都周围和金沙江西岸沿线。
敌人的防守意图是:第一步,封锁金沙江。利用金沙江这道天然屏障,把人民解放军阻在金沙江东岸,要人民解放军就此止步;第二步,退守昌都。利用昌都的有利地形,消耗人民解放军的力量,不让我军向拉萨进军。部队统归昌都总督指挥。
西藏地方政府虽然对西藏军进行了训练,购置了许多美英帝国主义的武器进行了装备,兵员人数也不算少,但是,在解放军的面前,藏军是经不住打的。
从敌人的兵力部署来看,是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入昌都,但从兵力所处的位置来看,却又摆着随时可以撤退逃跑的架势。
昌都战役示意图
他们有两个方向逃跑:一个方向是往恩达、类乌齐西逃拉萨;另一个方向是由昌都南逃,经邦达、八宿,而后逃往拉萨,或者由邦达、八宿逃到察隅。
针对敌人的军事部署,我军根据“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的指导原则,部队分为两个集团行动。
北集团以52师、军侦察营、炮兵营和西北军区骑兵支队组成,为主力集团。以骑兵支队和一个步兵团迂回类乌齐,抄到敌之左侧背,占领因达断敌西退的道路;其余两个团从邓柯隐蔽渡江直取昌都;侦察、炮兵两营担任金沙江正面攻击。
南集团以53师和14军126团组成,主力从巴安(今巴塘)渡过金沙江,经宁静(今芒康)、吞多迂回敌之右侧背,占领邦达断敌西南面逃往拉萨的退路,并堵其窜往察隅。
这个作战部署,是根据西南军区首长“要从外翼作深远的战役注回,抓住敌人就有办法,包围住了就是胜利,走得快就能抓住敌人”的指示作出的。张国华等18军首长命令各路部队要隐蔽行动,迅速前进,不露声色。
1950年10月6日,昌都战役正式打响了。
当天晚上,隐蔽在邓柯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抬着小木船和牛皮船,开始渡金沙江。金沙江水急浪高,战士们和奔腾的江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搏斗,终于胜利地抵达金沙江西岸。
对岸守敌不战而退。人民解放军未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对岸敌人的江防工事。由于船只又小又少,前后过了约5天时间,才将近千人渡过金沙江去。
右路部队在中路部队隐蔽渡江时即开始南进。骑兵支队在玉树西南地区和中路部队胜利会师,然后相互协同消灭了甲藏卡、类乌齐的敌人后,向恩达疾进。
左路部队于10月7日开始正面强渡金沙江。在该部到达江边时,敌人还未发现,还演奏着英国的铜管乐器,在岸边吹吹打打,就像在欢迎解放军似的。其实,是他们以为解放军远距离行军不可能很快到达江边,就是到了江边,一定会疲惫不堪,不会马上过金沙江。当人民解放军发动进攻时,敌人才惊醒了,并开始猛烈抵抗,以严密的火网进行阻挡。我军渡江部队在弹雨中将牛皮船划向对岸,战士们冒着弹雨,只进不退,强渡猛攻。
经过约两个小时的激战,第一批渡江部队胜利登岸。岗拖一线江防部队是敌人的主力部队,是用英帝国主义的武器装备起来的。但未经几个回合,就像雪山一样倒塌下来。他们丢了江边的工事以后,拼命地向昌都奔逃。渡江中队紧紧地跟在敌后追击。
南集团于10月7日和8日开始行动。一部分从巴塘出发,渡金沙江后解放芒康。另一部从德钦出发,解放盐井、门工等地,第9代本主管桑旺堆率官兵400余人起义。
10月15日,以上两支部队,留一部驻守察隅,主力向邦达、八宿前进,堵截昌都之敌南逃。
人民解放军南北两路部队在突破金沙江敌人的防线以后,经过约10天的追击和长途行军,于10月中旬抵达昌都地区,对昌都形成东、西、北三面包围的态势。
昌都守敌面对大军压境的局势,如坐针毡,惊慌失措,纷纷向恩达方向撤退,企图逃往拉萨。
我军在侦知敌人的逃跑企图以后,迅速向昌都进击、合围。首先命北集团骑兵部队疾进类乌齐、恩达,堵截敌人西逃去路。
骑兵部队接受任务以后,火速向恩达奔进。他们400余匹战马跑垮了300余匹,只剩下100余匹。
在这种情况下,有马的骑马,损失了马匹的步行前进,终于在10月18日先敌4个小时到达类乌齐和恩达等地,将西逃之敌当头拦住,消灭一部,俘虏一部。
从江达和望达正面进击昌都的部队,于10月19日到达昌都,并迅速占领了昌都东关的山头,控制了整个市区。
昌都守敌见大势已去,一部弃城往恩达奔逃,大部在昌都总督的率领下,向人民解放军投诚。昌都从此获得解放。
弃城西逃的部队刚到恩达即遭到人民解放军的阻击。逃敌发现退路被切断,就掉头南逃,企图逃向拉贡拉,又遭人民解放军的阻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残敌向拉贡拉东面大山沟里的竹角寺奔去。
对这股残敌,人民解放军紧追不舍,从恩达一直追到拉贡拉东面山沟里的竹角寺。终于将敌追上,并包围起来。残敌被包围以后,惊恐万状,在森林中向天祈祷。
从昌都逃跑的敌人,都汇集到了这个山角里,有藏军、地方民团、英国和印度的特务等,共计2700余人。
对这一大股残敌,人民解放军未立即发动攻击,一面围困,一面组织藏族干部和战士进行阵前喊话,还派一些同志深入被围困的藏军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之下,全套英式装备的藏军终于在10月24日全部放下武器,向人民解放军投降。至此,昌都战役胜利结束。
昌都战役从发起之日起,至战役胜利结束,历时18天,经过大小20余次战斗,歼灭了昌都总署、6个代本的全部,3个代本的大部、争取了第9代本的起义,共歼敌5700余人。其中俘代本以上文武官员18名,英国和印度特务4人。昌都战役中缴获敌山炮3门,重机枪9挺,轻机枪48挺,冲锋枪和步枪300余支,以及其他军用物资。
昌都战役以后,西藏地方政府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对帝国主义和亲帝国主义分子企图分裂祖国的政治阴谋是一个粉碎性的打击。因此,昌都战役的胜利,对和平进军西藏,统一祖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51年5月25日,中央令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进藏部队以战备的姿态,分路进驻西藏,以防止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进军的具体部署是:(一)第18军除留第53、第54师及第52师的第156团继续修建康藏公路昌甘段和甘孜飞机场外,以军直一部和第52师2个团,经丁青、边坝、沙丁、太昭等地,进驻拉萨。云南军区第126团进驻察隅。(二)西北军区的骑兵支队,由新疆之于闻出发,经昆仑山主峰与扎麻忙保等地进驻阿里地区。青海独立支队由青海之香日德出发,经通天河、唐古拉山、拉萨等地进驻日喀则。
西南军区遵照军委命令,决定将第18军分为两个梯队,军部率第52师的第154团为第1梯队,经丁青、沙丁、墨竹工卡进驻拉萨。
第52师师部率第155团为第2梯队,进驻嘉黎、所宗、则拉宗等地设置兵站,维护后方交通,开展地方工作,以保障第1梯队交通运输的安全。
对部队的物资供应,除决定继续大力组织由玉隆至昌都的耗牛运输和以部队的骡马驮载随军供应外,并决定第18军组织先遣支队,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和谈代表团,先行进驻拉萨,宣传和平协议的精神,为后续部队筹购粮草。
西南军区进藏部队,经过必要的准备后,于8月、9月先后出发。在开进途中,指战员们以革命的英雄气概,克服一切困难把五星红旗插到祖国的边界上。
他们攀越了19座雪山峻岭,跨过了数条怒涛汹涌的大河,穿过了许多漫长的原始森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沼泽地带,战胜了气候严寒、空气稀薄、雨雪冰雹等重重自然障碍,于10月至11月间,行程2300余里,先后进驻拉萨及其他预定地区。
在人民军队进军西藏的同时,胥光义政委等率领的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数万官兵正在抢修雅安至甘孜的603公里长的公路。他们一边修路,一边组织汽车、马车和驮车运输,后来又组织耗牛和人力运输,但仍然不能满足进藏部队的大量需要。为此,又抽调了C-46、C-47运输机组成空运大队,对进藏部队进行空投支援。在大军进藏途中,共空投446架次,投下各种物资982吨,对支援进藏部队起了很大作用。
拉萨城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和广大僧俗群众热烈欢迎解放军。他们在房顶上点燃起松枝青草,升起缕缕青烟,这是藏族人民欢迎远道亲人的表示。人们捧来滚烫酥油茶,为进藏大军扫除风寒,道着亲切的问候。
此后不久,从青海出发的西北军区青海独立支队越过了昆仑山、唐古拉山脉,渡过了通天河,走过了千里草原,直下黑河,于12月初到达拉萨。
西北军区骑兵支队从新疆于田出发,跨过了激流峡谷,经过数千里的英勇进军,也到达了阿里地区。12月20日,第18军及西北军区的独立支队在拉萨胜利会师。
昌都战役作为中国的最后一战,但是它的意义非同凡响,因为通过这一战,让世界上的一些国家意识到中国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清朝,中国的已经在崛起,已经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欺凌的清朝了,同时通过这一战也让世界人民知道了中国对领土的保护意识,没有人可以阻挡中国人民对领土完整的强烈保护意识,中国人民为领土完整会打击一切外来之敌,绝对不会有丝毫的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