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金三角坤沙故居
大家好,我是霞姐。
我曾数次往返于缅北、金三角,至今也还有很多朋友生活在那里。
最近缅北战事再起,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宣称对此次武装袭击负责,说是为了“清剿电诈民团”。
真的只是为了铲除电信诈骗集团的保护伞吗?
而缅北又为何成了电信诈骗、赌博、毒品和“噶腰子”的代名词呢?
也有人说缅北是被诅咒了的地方,今天我从历史的纬度,聊聊缅北的前世今生。
从地理上看,缅北是云南高原向缅甸中部平原过渡的一个阶梯。
而中国距离印度洋,中间只隔着一个缅甸。
特殊的地理位置,缅北自古都是新兴缅甸王朝要争夺的地区,也是中国王朝或者地方政权努力要控制的地区。
从历史上看,元朝时期,整个缅甸都在大中华的版图上。
到了明朝,缅甸的东吁王朝逐渐壮大,不想再给老大上贡了,老大也鞭长莫及,逐渐失去了缅甸,最后是整个缅北高原。
但不管是中国的大明王朝还是缅甸的东吁王朝,统治上基本都无法覆盖到北部山区。
生活在缅北的各少数民族,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他们的土司头人有的给中、缅都进贡,接受两国的认可和册封。
公元1658年12月,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清军一路追击下,从昆明逃到中缅边境,守关的缅兵纷纷下马以礼相待。
得知永历帝是来避难,还带了文武两千多人马,缅王多疑,要求“必尽释甲仗,始许入关”。
虎落平阳,永历帝只能解除武装后进入缅北。
缅甸地图
没几个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军直逼中缅边境,要求交出永历帝。
新缅王为讨好清军,竟公开残杀明朝随行官员,已经被卸甲的官员只能拿木头还击,场面极其残忍。
永历帝也被缅王交给了吴三桂,被绞杀于昆明的逼死坡。
追随永历帝的明朝官兵和人民,有的卸甲为民后隐居于中缅一带,有的占山为王做着复国的梦想。
明朝将领高学在永历帝被交送清兵后,率部下和家眷逃到中缅边境科干地区。
这里远离中缅两国中央政府,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其他散落各地的明朝官兵相继来投。
科干已经被杨氏土司统治近百年,后来为表示这里的华人是果断和勇敢的,照谐音将“科干”易名为“果敢”。
果敢百分之九十都是汉人,大家自古说汉语、写汉字。
到了现在,这里用微信、支付宝,就连网络都是用的中国移动、联通、电信。
果敢的老街距离中国最近的口岸,只需要10分钟的车程。
“果敢王”彭家声曾说过:“中国人就是这个想法,死要归家,叶落要归根,不管我们现在是不是中国人。”
他的果敢回归之路,堪称传奇。
几代更迭后,缅王朝逐渐衰败,迎来了英国殖民军。
英国人花费了几十年,用了三次战争才打败了缅甸贡榜王朝的军队,在1886年成功殖民了缅甸。
英国吞并缅甸后,马上就同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款》,迫使清政府承认它对缅甸的占领。
自此,中缅之间的宗藩关系不复存在,边界问题才开始凸显。
1894年,中、英划定边界,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正式划定边界,缅北高原大部分地区为中国领土,比如果敢。
但到1897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续议滇缅条约附款》,以“永租”的名义,取得对中国关于缅北的部分管辖权。
果敢地区被划入英属缅甸。
1911年初,英国武装侵占片马地区,在中国强烈反对下,英国政府不得不正式承认片马、岗房、古浪属于中国,但是却继续侵占这一地区。
但我们都知道,英国发动殖民战争不是做慈善,是来赚钱的。
英国在缅甸重心在靠近印度洋的平原地区,对于落后的缅北,只想控制不想投入。
想到缅北落后的交通和基建,复杂的多民族聚集,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英国人决定委任土司家族为其代理人。
并且默许了土司在缅北种植鸦片来进行创收。
这种分而治之,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使得缅北地区的地方土司政府,长时间不同于缅甸其他地区的文化、经济制度。
这也使得缅北少数民族武装和缅甸政府的矛盾一直没有消除。
到大英帝国瓦解崩溃时,缅甸的局势更加混乱了。
1947年2月,为了联合少数民族共同争取尽快独立,缅甸国父昂山代表临时政府,与掸族、钦族、克钦族领导人,在缅北的掸邦彬龙镇签署了《彬龙协议》。
彬龙协议的签订现场
试图建立一个名义上统一、事实上高度自治的联邦缅甸。
这三个邦之前与缅甸本部是平级的,互相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
《彬龙协议》只是一个为了尽快独立而制定的粗糙协议,后续事宜还要召开缅甸联邦制宪会议具体协商。
协议刚签五个月后,昂山召开部长会议,被人持枪冲进会议室扫射,昂山和六个部长全部遇难。
昂山之死使缅甸失去了可以平衡各派矛盾的人,继任者大缅族主义的主张,使缅甸民族问题愈发突出。
1948年1月4日缅甸取得独立,脱离了英联邦,正式作为一个现代国家而存在。
随着缅甸新政府的成立和管理逐渐完善,长期统治缅北地区的土司制度开始走向瓦解。
逐渐分化出了支持土司的土司阵营,和对抗土司的人民自由同盟军,同盟军要求土司交出行政权和世袭特权。
就在混乱无序之中,缅北迎来更加特殊的时代——国民党残军。
1949年底,云南解放,国军第8军237师709团团长李国辉率千余残军向中缅边境逃去。
在缅老泰交界的大其力小勐棒,李国辉部同另一支逃入缅甸的26军谭忠部600余人,以及原远征军遗留的200余人,进行了合并。
之后不断有散兵游勇、地方武装前来投靠,队伍迅速扩大到3000多人。
和当年解甲入缅的永历帝朱由榔不一样,这些一路征杀过来的老兵们,成功击退缅甸政府军,在缅北站稳脚跟。
一开始他们占山为王,只是想屯垦种地、跑马帮、武装护运,能活下去。
等他们摸清楚该地的状况,很快知道了土司头人们的敛财方式:种植和贩卖鸦片。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以武装押运大规模贩毒,由此而谋取了暴利,不仅换取了供残军生活的大量生活物资,也更新了武器装备。
巨大的利润自然也吸引着当地人的参与,残军还为各土司设立军政学校,以培养人才。
“果敢王”彭家声,金三角毒王坤沙、缅北毒王罗星汉都是从残军训练营走出来的,三人曾是要好的同学。
“果敢王”彭家声
先说说彭家声,祖籍在四川会理县,曾祖父时期躲避四川的战乱而南下云南,最后越境到了缅北讨生活。
彭家最早做的是“死人生意”,即扎纸人、卖冥币,这种生意在旧社会比较受重视,属于冷门手艺人,彭家因此在缅北发家。
曾祖父时代就和当地的杨氏土司(祖先是明朝大将)来往密切,还曾结为儿女亲家。
彭家声的祖父在19世纪末期还是果敢的首富,但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因为经营不善,吃喝嫖赌家产被挥霍了一大半。
1928年,彭家声出生,当时家里的底子还没彻底败光,他曾短暂地享受过祖上的福荫。
后来父亲彭积昌没了钱,还跟杨氏土司交恶,被迫带着全家迁徙到了云南境内的临沧市镇康县生活。
当时中国正在抗战期间,云南虽然处于大后方,但是条件也很艰苦。
1941年日军入侵东南亚后,很快占领缅甸,云南成为中国抗日的前线。
彭家声亲眼目睹了中国抗战的艰苦,中国人的民族情感也被唤醒。
二战结束后,彭家返回到了果敢地区,积极参与当地的战后秩序重建。
彭家声在残军开办的训练营学习后,逐渐得到杨氏土司的重用,在果敢崭露头角。
而缅北国军迅速壮大,很快引起了台湾的重视。
当时蒋介石整天琢磨反攻大陆,打算利用缅北这支队伍建立西南“反攻基地”。
于是把李国辉的老上司李弥空降到缅北。同时也空降大批骨干、援助物资,李弥的到来令残军改头换面,从此也有了依靠。
缅北残军一度达3万余众,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金三角约20万平方公里,面积约为台湾5倍多。
残军的壮大,自然引起缅甸政府的忌惮,准备对其进行围剿。
面对经过八年抗战和四年解放战争锤炼的中国老兵,缅甸政府自觉心里没有底,便决定拉上印度做个帮手。
缅、印达成了秘密协议,印度出武器,缅甸出军队,合伙赶走这股国民党残军。
为了稳妥,缅甸政府还花钱在印度雇佣了4000名老兵,他们都在二战中和德、意、日、英等军队打过仗。
1953年,2万余人的缅印军队,向国民党残军发起进攻,史称"萨尔温江战役”。
国民党残军总数虽然也近两万人,但分散在金三角各地忙着收鸦片税,真正投入作战的人数并不多,形势极为不利。
没有退路的残军,只能拼死一战。
在缅北的李弥
印度雇佣军很龌龊,打不过,就用俘虏的残军与当地华人民团的俘虏做人肉盾牌,向残军驻地推进喊话。
李国辉率领1000多人,多次抵挡住了缅印军猛烈进攻,直到4000名援军日夜兼程赶到。
缅印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溃败而逃。残军憎恨印度兵之前的残忍,专门追着这支雇佣军猛揍。
印度雇佣军的头头叫丹尼尔,他有英国国籍,是个上校,直接举枪自杀了。
最终,印度兵4000余人死伤3700余人,剩下的打怕了,没跟缅军打招呼就逃走了。
缅军见状,也作鸟兽散了。
此战胜利后,李弥在泰国曼谷接受多国媒体记者的采访,一位记者问:“李先生,外面称您为云南王,您打算什么时候返回省会昆明?"
谁也没想到,李弥语出惊人:“实话告诉你们,我李弥要做云南王不大容易,但是做缅甸王却易如反掌!关键看我想不想做。“
此话震惊世界,缅甸政府收集证据,将残军告上了联合国。
迫于压力,台湾撤回大部分残军。
不愿撤走的残军,正合了老蒋的心意。他将有游击专家之称的柳元麟派驻缅北,继续指挥残军。
经过数年的经营,残军声势复振,再次引起了中、缅两国的重视。
自从残军进入缅北,新中国便照会缅甸,愿意帮忙清剿残军。
然而缅政府担心解放军进入缅甸会滞留不返,不与应诺。
当时,缅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缅政府非常担心中国借机向缅甸“输出革命”。
缅甸的总理吴努曾说:“中国就像大象一般巨大,而缅甸犹如羔羊十分弱小,羔羊会时刻想着它什么时候发怒,这会让羔羊整天提心吊胆。”
1955年的11月20日,弥漫着大雾的中缅边境,我解放军和缅甸军相遇了。
我军错误地将缅甸军队当作了国民党残军,显然缅甸军队也认为我方是国民党残军。
还没来得及解释,冲突即刻爆发,直到大雾散去,大家才发现打错了人,闹了一场“乌龙”,这便是“黄果园事件”。
这件事可大可小,引起了中、缅双方对于边境问题的关注。
1956年10月,中国首先提出原则性建议:双方在未定界地区撤军,12月底两国完成撤军工作。
1957年3月,中缅双方同意在中缅边界问题最后解决的同时签订一个友好条约。
双方组织联合边界委员会,执行划界和签订新边界条约的任务。
但后面由于缅甸国内局势,中缅边界谈判暂时搁浅。
眼看着国民党残军继续坐大,缅甸政府暗示新中国,要求我军派兵越界打击国民党残军,以绝后患。
1960年1月25日,在缅甸总理奈温访华期间,中国提出“一揽子”解决建议:
一是对北段未定界进行勘察,并且树立界桩;
二是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原属中国,联合委员会应具体解决归还面积;
三是原属中国的南畹指定区在缅甸管辖下的时间已经很久,这个地区留在缅甸比较便当;
……
奈温表示同意这个方案。
6月,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成立。
10月1日,中缅两国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全面合理划定中缅边界。
与此同时,中缅双方达成一项秘密协定:
我解放军以中缅勘界为由进入缅甸,为了保护勘界人员的安全,必须给国民党残军以打击。
协议签订后,云南军区快速集合1万兵力组成勘界组,于同年11月20日,分成了22个突击队,奔袭国民党残军的22个据点。
为了避免东南亚紧张,毛主席特别用红线标出20公里的出击范围,并先打了预防针:“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
但后来为了援救缅军,解放军深入100公里之多。
这场鲜为人知的中缅联合作战中,中国解放军帮缅甸收复了3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彻底摧毁了残军在缅北的“反共基地”,解除了中缅边境安全问题。
残军部分撤回台湾,部分逃到泰北山区一带,成了亚细亚的孤儿。
而缅北像被诅咒了一般,并未随着残军的清剿而回归平静,新的势力开始崛起。
赶走残军后,怎么治理缅北少数民族地区,成了缅政府头疼的难题。
早期的缅甸文官集团为求国家稳定,承认缅北传统的自治政府。
但是60年代初,缅甸吴奈温将军夺取政权,建立了军政府,开始对一切反政府武装采取高压态势。
缅甸共产党和缅北各少数民族武装自然首当其冲。
缅甸军政府逮捕了在缅甸南方大城市的缅北领袖,如果敢的土司杨振材,他的妹妹杨金秀,以及“鸦片王”罗星汉。
事发之后,在果敢的杨氏家族和军队大惊失色,杨振材的弟弟杨振声开始领导大局,带着土司军队和缅甸军队对峙。
缅军随后果然进攻果敢,彭家声率领部队和缅军大战,双方互有死伤。
就在缅北大战之时,被逮捕的“鸦片王”罗星汉受到政府的“感化”,放弃果敢独立的愿望,接受政府的招安。
罗星汉带着军队回果敢接收政权,他的武装部队不仅火力强大,而且很得民心,传统的杨氏土司根本不是对手。
最后土司杨振声放弃抵抗,南下泰国避难,土司军队宣布解散,彭家声也解除了军职务。
果敢成为缅甸政府的一部分。
晚年罗星汉
可惜缅甸军政府并不擅长做民族工作,大搞“缅族至上”,压迫果敢的土著,让当地人十分愤慨。
彭家声带着几十人上山打游击,并和周围的克钦邦军队合作抗击军政府。
这一时期,正值中苏分裂,缅甸共产党重新凝聚,表态支持中国。
随即,在老大哥的支持下,缅共于1966年进入了鼎盛期。
其根据地在缅甸发展到九块,人口近百万,还建立了3万的军队。
彭家声也顺势加入了缅共,他手下的小部队被改编为“缅甸民族解放军”。
此时,果敢地区还有两支军队存在,分别是杨家的后代杨振业的私兵,以及回到果敢的罗星汉武装。
彭、罗、杨三股势力在果敢地区共同存在了十几年,期间三方势力的争夺历史非常复杂。
彭家声一度击败罗星汉和缅甸政府军,武装称霸果敢。
在南方失势后的缅共,也逐渐往贫瘠的缅北山区聚拢。
这里百年来都是靠种植贩卖鸦片弥补生计,粮食生产不能自足,对“人民军”及脱产干部2万多人自然难以供养。
1976年中国粉碎“四人帮”后,开始调整对外政策,70年代末完全中止了对缅共的支援。
缅共为增加收入,也生搬硬套在缅北进行了“阶级排队”,清查地主、富农。
这里都还处于原始社会后期,哪有什么“地主”,结果造成大批百姓逃亡。
就在缅共经济捉襟见肘、陷入困境时,一些人提出利用鸦片贸易解决经费来源。
缅共主席德钦巴登顶坚决反对,认为影响既坏又会腐蚀队伍。遗憾他的政治威信已大幅下降,无法约束下属。
缅共主席德钦巴登顶
各军区见部队仅能吃盐水泡饭,决定自筹经费,不择手段“创收”。
缅东北山区中的特产有柚木和宝石,可当地人缺乏销售经验和渠道,只对鸦片最熟悉。
于是,缅北开始了秘密的“特货”贸易。
当时缅共曾做出严格规定,只限指定的部队经营,得钱全部归公,不许向中国贩运,也不准在“解放区”内销。
缅共领导这番考虑,用心不可谓不良苦,然而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放出来的魔鬼就难以控制了。
四个军区乃至一些游击队看到毒品的巨额利润,也纷纷经营此道,获利后留为单位小金库或直接收入私囊。
缅共后期,“人民军”的主力已是彭家声的果敢指挥部和鲍有祥指挥的中部军区。
两人都长期对缅共中央严重不满,最后发展到对抗地步。
1989年3月11日,彭家声宣告脱离缅共。
面对彭家声的脱离,缅共中央主席德钦巴登顶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将之认定为叛乱行为,但已无力镇压。
很快,佤族县长赵尼来和鲍有祥也起兵包围了缅共中央所在地邦桑,将德钦巴登顶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礼送出境”。
其他军区,或宣告脱离缅共领导,或接受缅甸政府“自治”,缅共中央失去在缅北最后的栖身之地,只好解散。
至此,缅共正式落下帷幕。
缅共分出的4个主要武装,控制着缅北的果敢、佤邦、克钦和勐腊。
克钦邦是缅共中最晚组建的一个军区,成员基本上是克钦族。
勐腊第四特区,面积最小但曾红极一时,总司令林明贤,绝大多数领导人都是从中国出去的“知青”。
佤邦的佤联军,首府设在邦康,部队约3万人,主要活动在缅甸掸邦第二特区,总司令为鲍有祥。
鲍有祥和彭家声一样,也和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
他的父亲是佤族的一个头人,是当时退居缅北国民党残军的死敌,曾作为少数民族代表上北京受过毛主席的接见。
后来国民党残军袭击了鲍家,一家人被迫迁往云南沧源境内,鲍有祥进入沧源一小学读书,老师给他取了汉族名字——有祥。
到六十年代,随着缅共的兴起,华侨和中国知识青年纷纷投身缅共事业,鲍家当然也不甘落后。
鲍有祥也加入了亲共的佤族武装组织,一路征战,36岁就位居缅共中央候补委员,可谓是年轻有为。
鲍有祥成立佤邦党时,正遇上不可一世的大毒枭坤沙要建掸邦国,这也触动了缅甸政府的底线。
鲍有祥马上向缅政府伸出橄榄枝,与政府军联合击败坤沙。
作为交换条件,鲍有祥不仅坐稳了北佤,还获得了坤沙一大部分土地,也就是现在的南佤。
所以佤邦很特别,北佤和南佤,中间隔着一大片缅政府管辖的区域。
佤邦地图
佤联军一路发展壮大,成了缅甸20多支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中,军事实力最强的一支,称霸缅北三十年。
缅共分裂的直接结果,缅北也由过去传统的土司势力控制,变成了各个军事武装集团控制。
众所周知养一支军队需要非常巨大的开支,而打一次仗,抢一次地盘更需要大笔钱款。
失去了残军、缅共这两个领头羊后,缅北民族地方武装更加有恃无恐。
他们占山为王,相互征伐,抢占地盘和毒品市场份额。
在毒品泛滥的同时,缅北地区赌博也逐渐兴起。
2002年,一位香港人来到缅北开了第一家大赌场,依靠着他的名气和人脉,引来不少土豪到这里赌博。
见此情景,缅北当地武装立马嗅到了商机,直接对外宣布,只要来这里投资建赌场的人,都会提供免费的安保服务。
于是,赌场犹如瘟疫一般四散开来。
连最贫穷的村庄也逐渐发展成为了繁华的城镇,“果敢王”彭家声有时都会来帮赌场开业剪彩。
黄赌毒向来也不分家,色情业也一直是缅北的重要产业。
到了21世纪初,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出现了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最早出现在台湾地区,由于成本低、来钱快、成功率高,很快就成了台湾地区除半导体以外的又一个“支柱产业”。
后来,随着台湾当局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诈骗集团开始“产业转移”。
将诈骗基地转移到大陆沿海地区,同时招收了很多大陆人员从事诈骗活动。
2009年4月,两岸签署《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加大电信诈骗打击力度,诈骗集团只能另寻出路。
由于特殊的政治和地理环境,缅北又成为了电信诈骗的“天堂”。
也是在这一年,缅甸政府军向果敢同盟军发起进攻,缅甸政府进果敢扫毒发现有军械修理厂,然后宣布要进去搜查。
果敢军不许,双方随后军事对峙,并进一步爆发了战争。
在斗争中,彭家声手下的四员大将白所成、魏超仁、刘国玺和刘阿宝全部反水。
彭家声惨败,带了几十人逃出果敢,果敢被“四大家族”掌控。
看到诈骗集团的巨大利润,缅北政府直接划地拨款盖写字楼,只要诈骗团伙按时交税,就会保护他们的安全。
没了后顾之忧,诈骗团伙开始肆无忌惮诈骗国人。
仅一年内我国被缅北诈骗的金额就能达到数百亿,比毒品还暴利。
2015年,彭家声年事已高,他发出《告华人同胞书》,呼吁旧部,准备再战果敢。
儿子彭德仁率领果敢同盟军重返果敢,但只控制了果敢边远山区。
而在缅北,由诈骗集团引发的案件愈发触目惊心,无数中国家庭家破人亡。
中国警方为此做了非常大的努力,还是屡禁不止。
2022年,彭家声去世,享年94岁。缅北多个武装都派代表前来吊唁,可见其影响力。
都以为“果敢王”的离世,缅北的历史将翻过一页。
但就在今年10月底,其儿子彭德仁率领果敢同盟军突然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以铲除电信诈骗保护伞的名义大举反攻。
于彭家后人而言,此举真实目的大家一看就清楚,也可以理解。
但缅北特殊的地理环境,错综复杂的历史民族文化,背后所牵扯的各方利益,即使梳理了历史,也是我所不能看清楚的。
战事之下,无数老弱妇孺沦为难民,他们何以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