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看到陈伯达甩了脸子,刘叔宴大怒:你不用在家里跟我耍威风

兴衰的五千年 2024-08-06 01:07:12

前言

据人民网的一篇文章,曾经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党内第四号人物陈伯达去世后,“没有讣告,没有悼词。前来与他作最后诀别的,都是闻讯而来,没有接到任何正式的、以组织名义发出的通知”。

然而,陈伯达遗体旁边的一个署名为“刘叔宴”的花圈,还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为,这个刘叔宴是他的第三个妻子,也是陈伯达的其中一个前妻。

刘叔宴送来一个花圈

1968年,和陈伯达一起在中南海居住的妻子刘叔宴,突然发现家里多了一个脚印,便怀疑家里来了强盗,立即找来公安部的一个工作人员,要他查案。

然而,中南海是什么地方,在中央警卫部队的保卫下,可以说是全天下最安全的地方,怎么可能有小偷进来。因此,在得知刘叔宴的行为后,汪东兴感到不可思议,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江青。

听了汪东兴的话,江青十分恼火,大喊道:“她派人到中南海来查案?给我赶出去!”

对此,陈伯达不敢违背。随后,陈伯达一家便离开中南海,搬到了北京城区的新建胡同居住。

刘叔宴的事情,直接影响到了陈伯达。于是,陈伯达在左思右想后,向组织上提出了和刘叔宴离婚的申请。

接到陈伯达的申请后,经过慎重考虑,周恩来批准了他和刘叔宴的离婚。

陈伯达被隔离审查后,作为陈伯达的第三任妻子,刘淑宴虽然已经和陈伯达离婚,但还是被隔离审查了。

1980年,经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审,陈伯达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判决执行以前羁押的日期,也就是从1970年10月陈伯达被关押算起。

1982年,刘叔宴在组织的批准下,回到北京生活。

陈伯达在服刑期间,也由于身体不好,在组织上的关怀下,在实际上已经保外就医了。

1988年9月26日,因患急性前列腺肥大症,陈伯达再次接受住院治疗。10月17日,陈伯达的刑期已满。

那天,公安部副部长于桑来到医院,为陈伯达举办了获释仪式。在陈伯达的病房里,于桑郑重地宣布:“今天,是你服刑18年的期满之日……”

听了于桑的宣布,陈伯达坐在病床上对着录音话筒,简单地说了几句话后,获释仪式便结束了。

不久后,在组织的安排下,陈伯达还在北京市某单位参加了工作。

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陈伯达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感慨地说:“我是一个犯了大罪的人……希望人们从我的悲剧中吸取教训……我不过是一个不足齿数的小小的“小人”之辈,我仍愿永远地批评自己,以求能够稍稍弥补我的罪过。”

1989年,陈伯达已经85岁高龄了,身体状况不是很好。

9月20日,在家里吃饭的时候,陈伯达“突然头一歪,碰到墙上,食物吐出……”于是,家属赶紧拨打了医院的急救电话。

然而,在医生来到陈伯达家里的时候,陈伯达已经由于心肌梗塞,心脏已停止了跳动。经过抢救后,陈伯达的心脏没有恢复跳动。

陈伯达去世后,所在单位负责人来到陈家,与他的家属商量了后事的处理办法。

对于陈伯达的后事,子女们都表示:“听从组织意见,而且父亲生前也一再说过,他去世后一切从简。”

综合各方面的意见,陈伯达被送到北京八宝山,进行火化,使用他原来的名字。

9月28日,在八宝山第一告别室,在一片哀乐声中,40多人排队来到陈伯达的遗体前,参加了陈伯达的遗体告别仪式。这些人,有的是陈伯达的亲戚,有的是他的老朋友,有的是他的老秘书,有的是他原来的部下,有的则是他的学生。

那天,由于“没有讣告,没有悼词”,人们都没有接到正式的邀请来参加陈伯达的遗体告别仪式,大家都是闻讯赶来的。

在陈伯达的遗体前,摆放着那些人送来的花圈,上面写着:“陈建相先生千古!”

在这些花圈中,有一个花圈署名“刘叔宴”的花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大家都知道刘叔宴是陈伯达的妻子,但知道他们已经离婚的人却并不多。

那天,人们都下意识地在人群中寻找,却没能发现她的影子。事实上,刘叔宴虽然送来了一个花圈,但并没有出现在提议告别仪式上。

“陈建相”是陈伯达原来的名字,只不过这个名字已经多年不曾使用,因为在之前的新闻报刊上使用的,都是“陈伯达”这个名字。

陈伯达的三段感情

1904年,陈伯达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岭头村一个破落的秀才之家。在15岁时,陈伯达考入了华侨富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在这里进行了学习。

1921年,陈伯达回到惠安老家,当了一名小学教员,后又前往厦门的一所小学任教。

1924年,在共产党员张觉觉的帮助下,陈伯达来到上海,在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参加了学习。

虽然在上海大学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的教育,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但陈伯达的心里还是更加信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后在他人的介绍下,加入了国民党。

1927年4月下旬,陈伯达在蒋介石进行了反革命政变后,在上海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对此,陈伯达在后来说:

“我是在蒋介石、国民党清党大屠杀的时候,在上海申请入党的。在大屠杀的反革命恐怖中,在各大报纷纷登出共产党组织被破坏和大批叛徒自首启事的恐怖中,我自愿列在伟大共产党队伍中,就免了我入党的候补期。”

入党之后,由于上海处在一片白色恐怖当中,陈伯达很难在上海站稳脚跟,便在党的安排下,与王明、李立山、罗亦农等人前往武汉,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了出版科科长。

不久后,在党组织的派遣下,陈伯达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一年级二班,参加了学习。

在前往苏联的火车上,陈伯达看到他的邻座坐着一位端庄纤细的南国姑娘,便和她攀谈起来。

在聊天的时候,陈伯达知道了这位姑娘叫做诸有仁,四川人,生于1910年,比自己小6岁。诸有仁是罗亦农的妻妹,她之所以去苏联参加学习,就是受到了姐夫罗亦农的影响、鼓励和帮助。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陈伯达与诸有仁几乎每天都会见几次面。在三年多的相处中,陈伯达与诸有仁的感情逐渐加深,更是明确了恋爱关系。

1930年,陈伯达从苏联莫斯科回国,诸有仁因为学业未完,便留在了莫斯科继续学习。

不久后,诸有仁也回到祖国。恋人回来,陈伯达非常高兴,两人相处得如胶似漆。

1931年4月,就在陈伯达和诸有仁准备结婚的时候,陈伯达被派往天津,到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工作,负责出版、编辑刊物《北方红旗》。

4月8日,化名为王通的陈伯达,刚到天津就因为叛徒的出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进“北平军人反省院”服刑。

1932年2月,陈伯达被释放后,在北平西山进行了疗养,诸有仁也来到北平,照料他的日常生活。

后来,在陈伯达的主动要求下,北平党组织给他安排了工作。

1933年,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在察哈尔领导成立了抗日同盟军。不久后,在党组织的派遣下,陈伯达与诸有仁一起前往张家口,在抗日同盟军司令部参加了工作。

期间,在吉鸿昌的主持下,陈伯达与诸有仁在张家口如愿结了婚。婚后的日子,陈伯达和诸有仁都感觉到是幸福的。

1934年,诸有仁在天津生下了一个儿子。儿子的出生,让陈伯达着实高兴了很久。

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随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派下,陈伯达来到北平,与李葆华、柯庆施等一道领导当时北平全市学生的总罢课。期间,陈伯达负责执笔起草了北平学生运动的宣传大纲。

1936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改组后,陈伯达担任了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长。从此,陈伯达在党内开始有了一定地位。

1937年7月,北平沦陷后,陈伯达奉命前往天津。期间,陈伯达想要继续他的著述,便提出了到环境比较安定的延安去工作的要求。

不久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同意了陈伯达去延安的要求。于是,陈伯达带着妻子来到延安。

在延安,考虑到陈伯达曾经在北平中国大学国文系教过书,中共中央组织部便安排他到陕北公学担任教员。后来,陈伯达又到中共中央党校当了教员。

1938年5月5日,延安成立了马列学院,张闻天兼任了院长。

张闻天是陈伯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期同学,对他很熟悉,便把他调到马列学院,担任了教员。这次任职,对于陈伯达来说,是一次很大的转折。

有一次,毛主席来到马列学院。张闻天便把陈伯达介绍给了毛主席。这次相识,陈伯达虽然没有引起毛主席的注意,但毕竟有了和毛主席认识的机会。

那时候,由于学员们听不懂陈伯达晦涩难懂的闽南话,他只好带着“翻译”到课堂上讲课。

后来,陈伯达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担任了出版科科长。

有一次,在有毛主席参加的理论座谈会上,对孙中山思想的阶级性争论不下的时候,陈伯达抓住机会,发言说:“我认为,孙中山的思想有两个两重性:既包括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又包含民族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

听了陈伯达的发言,毛主席满意地说:“刚才陈伯达同志的发言很好,很恰当地分析了孙中山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

座谈会结束后,毛主席还特意将陈伯达留下来,与他进行了交谈。当天晚上,陈伯达接到通知,要他赶到机关合作社食堂吃晚饭。

陈伯达来到机关合作社食堂的时候,才知道毛主席要在那里宴请一位美国记者。看到陈伯达进来时,毛主席笑着说:“今天顺便也请你,请你和美国客人。”

期间,毛主席和陈伯达谈得十分投机,了解了陈伯达的具体经历,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不久后,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陈伯达在延安举办中国古代哲学讲座。那时候,毛主席经常来到陈伯达的讲座上,听他讲课。

经过多次考察后,陈伯达被毛主席看重,担任了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副秘书长,实际上就是毛主席的办公室副秘书长,在毛主席的直接指导下工作。

此后,陈伯达一直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后来,陈伯达的职务虽然叫法不同,但一直没有脱离做毛泽东的政治秘书这一最重要的职责。

任职期间,陈伯达工作十分勤奋,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其中,《评〈中国之命运〉》的评价非常好。

陈伯达的地位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对家里的关心便少了许多。他的妻子诸有仁也因操劳过度,看上去比实际的年龄要老上许多,加上各种原因,陈伯达和妻子诸有仁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大。

1942年,陈伯达和诸有仁因感情破裂,办理了离婚手续。两年之后,也就是1944年,陈伯达与中央党校工作的余文菲结婚。这一年,陈伯达40岁,余文菲26岁。

余文菲,湖北黄安人,是红四方面军将领詹才芳的外甥女。

1938年,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余文菲结识了“老乡”董必武。后来,在董必武的介绍下,余文菲来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参加了学习,后被分配到中央党校工作。

在那时候,陈伯达便对年轻漂亮的余文菲动了心,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恋爱。和余文菲结婚后,陈伯达过得非常开心,并又添了一子。

后来,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余文菲的变化非常大,不仅经常和陈伯达吵架,还影响到了陈伯达的前途。在这种情况下,陈伯达和余文菲之间的感情出现了很大裂痕,最后走向了破裂。

1949年,陈伯达和余文菲选择了离婚,就这样结束了他的第二段婚姻。

1950年,陈伯达与第三个妻子刘叔宴结婚。这时,陈伯达46岁,刘叔宴28岁。

陈伯达与刘叔宴是在河北平山县的马列学院相识的。那时候,陈伯达已经与余文菲的感情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在聊天中,陈伯达知道了刘叔宴的基本情况:1922年,刘叔晏出生在四川灌县,原名刘肃宴。在16岁时,刘叔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为党做过地下工作,还从事过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和统战工作。

此外,陈伯达还了解到刘叔宴曾经结过婚,丈夫叫做刘光。刘光病逝后,刘叔宴带着小女儿来到延安。

1947年,刘叔晏跟随中共中央工委,转移到河北平山县。

在这里,刘叔宴进入陈伯达主持工作的马列学院,参加了学习。恰巧,陈伯达是认识刘光的,对刘光的去世也很惋惜,知道刘叔宴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过得很不容易。因此,陈伯达对刘叔宴产生了同情之心。

后来,陈伯达对刘叔宴母女的同情,驱使他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了她不少关怀。对此,刘叔宴非常感激,逐渐对陈伯达产生了好感,并确定了恋爱关系,最终建立了家庭。

婚后,陈伯达对刘叔宴很是关心。那时候,刘叔晏在北京郊县通县双桥农场担任副场长,一个星期才能回中南海一次。于是,每到星期天,陈伯达便派车到刘叔宴工作的农场,将她接回来。

陈伯达知道中南海不是一般的居所,住得都是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所以他总是小心翼翼,生怕什么地方出现差错。每次,车子行到中南海的时候,陈伯达便让她下车,走回家中,生怕引起他人的不悦。

后来,陈伯达又将刘叔宴的母亲接到家里照顾。对此,刘叔宴非常感激,两人的婚姻生活也很甜蜜,刘叔宴也为陈伯达生了一儿一女。

在一起生活得久了,陈伯达也会跟妻子刘叔晏发生争吵。

每次吵架,刘叔宴的嗓门都很高。陈伯达担心声音传出去影响不好,便赶紧打开收音机,把家中吵闹的声音冲淡,不让外人听到他们在争吵。

1967年,陈伯达不仅受到上级的批评,还受到了他人的攻击,整天显得心事重重的。

回到家里后,陈伯达总是闷闷不乐,甚至向妻子刘叔宴甩了脸子。看到陈伯达这样,刘叔宴怒火中烧,多次和他发生了争吵。

在争吵中,刘叔宴直插陈伯达的痛处,言语不善地说:“我看啊,第六个回合该打倒你了,你不用在家里跟我耍威风!”

刚开始,陈伯达虽然也很生气,但为了不激怒刘叔宴,只好选择了隐忍。然而,刘叔宴后来的行为,却激怒了江青。

1968年,因为开头提到的那件事情,刘叔宴被撵出中南海,居住在新建胡同里。

后来,为了不让刘叔宴坏事,陈伯达索性动用手中的权力,派了一架飞机将她送到山东,安排到济南部队疗养所,不让回来。关于这件事情,陈伯达的秘书在后来说:

“她自己说要回来,派中宣部来人陪她,给上面说了,上面说不让她回来。后来,刘叔宴就发神经了,在大街上骂人等。当时杨得志在山东,赶紧把那条街封锁,把两头都掐死了,戒严了。意思是你爱怎么闹怎么闹吧!”

1982年,刘叔宴回到北京。经过这样的大风大浪后,刘叔宴的性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觉得和陈伯达虽然离了婚,但和他还是有过恩爱的。

1989年9月,得知陈伯达去世后,刘叔宴虽然没来参加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但却送来了一个花圈,表达了内心深处的那一份感情。

0 阅读:1

兴衰的五千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