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元帅的女儿,聂力从小就知道先辈的创业之艰。她经常说:“老一辈在枪林弹雨里浴血奋战打天下,建立了新中国,我们不能坐享父辈打下的天下,要真正把自己当成新中国的建设者。”
那时候,为了把女儿聂力培养成一个人才,要她在将来为祖国服务,聂荣臻元帅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聂荣臻:我们万不得已才把你留在乡下的1991年,福帅聂荣臻已经92岁高龄了,与他同时被授予元帅的老战友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虽然到了这个年纪,但聂荣臻元帅在精神上依然十分饱满,脸上洋溢着坚毅的神情,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聂荣臻元帅向记者倾诉了他“科技兴国”的夙愿。
在提到科学技术落后就会被动挨打的时候,聂荣臻元帅语重心长地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抗美援朝战争,因为武器装备落后,使我们吃了许多亏。当年,我们研制导弹、原子弹,陈毅同志就多次对我说过,没有‘两弹’,握着各外交部部长的腰杆子就不硬!”
听到父亲这样说,聂力感同身受。因为她也经历过那个时代,她甚至清楚地记得自己一个人被留在乡下生活的那段岁月,是那样的渴望与父母团圆。
1945年12月,绥远战役结束后,聂荣臻回到张家口。1946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初步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1月10日,双方下达了停战令。
随后,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聂荣臻主持晋察冀军区的部队进行了缩编,将9个野战纵队缩编为4个纵队,原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1纵队,晋察冀军区野战部队编为第2、第3、第4纵队,并将部分野战纵队充实地方军中。
为此,聂荣臻着实忙碌了一段时间。由于国共双方宣布了停战,聂荣臻在忙过这一段后,有了短暂的休息时间。
那段时间,聂荣臻常常利用工作的间隙,将口袋里女儿聂力的照片拿出来,默默地看着出神。这张照片,还是女儿小时候的照片,他一直随身携带。
这年4月,在周恩来的帮助下,聂力跟随着前来接她的人,离开乡下,踏上了寻亲之路。
一路上,想到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了,聂力的心情十分激动。虽然,聂力身上什么值钱的东西,穿着一件土布棉袍,手上提着一个仅有的小包袱,但在心里是高兴的。
在到达北平后,聂力见到了叶剑英。为了让聂力能够对父亲有个印象,叶剑英特意准备了聂荣臻的一张照片,交给聂力,并笑着对她说:“看,这就是你的爸爸,你拿着这个,到张家口去,看谁像照片上的人,你就叫他爸爸。”
在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张家口东山坡后,聂力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家平房门前,轻轻地将门推开。
在平房里,张瑞华一下子就认出了自己的女儿,虽然,张瑞华已经11年没有见到聂力了,但她很确定,面前的这个大姑娘就是自己的女儿。
于是,张瑞华立即站起来,激动地大叫了一声:“丽丽!”紧接着,张瑞华和聂力拥抱在一起,哭诉着多年未见的相思之情。
就在张瑞华和聂力说话的时候,得知女儿归来的聂荣臻也大步走了进来。
见丈夫回来,张瑞华擦了一下眼泪,对聂力说:“丽丽,你看,谁来了?”
这时,聂力将叶剑英给她的照片拿了出来,举到眼前,仔细地对比着面前和照片上的人。
见女儿这么认真,聂荣臻摆了摆身体,笑着说:“好好看看,像不像啊?”
确定面前的人和照片上的人是同一个人时,聂力哭着扑到父亲的怀里。聂荣臻则轻轻地拍着女儿的肩膀,心里十分享受。
在后来的日子里,聂力虽然和父亲十分亲昵,但对父亲浓重的四川口音听起来却有些吃力,因为她的口音是上海的。
即使这样,聂荣臻也非常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时候,聂荣臻逢人便向他们介绍说:“这是我的女儿丽丽,刚从上海乡下接回来的。”
见聂荣臻高兴,大家都十分开心,说:“看,聂司令员找到了女儿,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随着相处时间的延长,聂力体会到父亲对她的爱并不是因为久未见面,而是发自内心的,长久的。
对此,聂力十分开心,但也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一天,在和父亲聊天的时候,聂力想了很久,才将自己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爸爸,你和妈妈这样疼爱我,当年怎么忍心把我留在乡下呢?”
听了女儿的话,聂荣臻的心里也十分难过,谈了一口气后,语重心长地说:“爸爸妈妈怎么舍得丢下你呢?!!那是为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万不得已才忍痛把你留在乡下的。”
聂荣臻的话,聂力听起来虽然有些不太懂,但她知道父亲和母亲不是不爱她,也不是故意将她留在乡下的,这就够了。
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中华大地再次陷入了战火当中。7月,在国民党军东西夹击张家口的形势下,晋察冀军区部队与晋绥军区部队一起进行了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保卫战。
期间,聂荣臻在权衡了利弊后,认为应该以面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不能太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应当采取能守则守,不能守在必要时主动放弃张家口。
9月,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聂荣臻决定将张家口市立中学、市立女中、回民中学撤离张家口,转到河北太行山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搬运,这三所学校安全抵达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黄坭村,并将三所学校合并在一起,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
10月10日晚,在组织了各级政府、机关、工厂以及部队留守处转移后,聂荣臻撤离了东山坡司令部大院,将张家口留给了国民党军。
在撤离之前,聂荣臻对部下说:“对于张家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各种建筑设施,例如下花园发电厂、张家口飞机场等等,告诉部队不要破坏,一来还有人民群众,二来撤出来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红旗就会重新飘扬在大境门的城楼上。”
对于主动撤出张家口这件事情,尽管在之前做了不少工作,但有些指战员还是转不过弯来,说:“我们艰苦奋斗抗战八年,钻了八年山沟,刚进张家口一年多点儿,为什么又把它让给敌人了?”
考虑到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聂荣臻决定召开会议,解决这个问题。会上,聂荣臻分析了张家口 的形势,并说:
“从战争的全局来看,从敌强我弱的形势来看,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着眼于未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应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可许多同志看不到这一点。把丢掉张家口看得过重。实际上,我们暂时的放弃张家口……没有什么了不得!当年的日本侵略者,也是横行霸道,不可一世,我们同它较量了八年,结果怎么样呢,还不是我们胜利了吗?蒋介石也不例外,反动势力终究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不可抗拒。”
由于国共之间的战争打得越来越激烈,聂荣臻感觉到压力空前的大。
那时候,看着女儿的年龄越来越大,聂荣臻的心里想让聂力读书识字,但因为战争的无情,只好在战争的间隙,特意抽出时间关心女儿的学习。为了女儿,张瑞华也找了罗瑞卿的夫人郝治平和曾涌泉的夫人徐佩茹,专门为聂力补习语文和数学功课。
1948年1月,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迁到石家庄市郊的柏林庄村,后与原晋察冀边区的行知学校中学部合并,并更名为华北育才中学。
不久后,在父亲聂荣臻的关心下,聂力进入华北育才中学,参加了学习。5月华北育才中学与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并,成为师大附中二部。聂力也成为了师大附中二部的学生。
学习期间,聂力非常用功,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那时候,聂力是学校里大家公认的一个刻苦学习的好学生。
1954年,在高中毕业后,聂力考上了留学苏联的预备生。
然而,聂力却对自己要不要去苏联留学,产生了矛盾。于是,在见到聂荣臻的时候,聂力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并询问道:“爸爸,我都这么大了,还去苏联念大学吗?”
对于聂力能凭借自己的本事考上留学苏联的预备生这件事,聂荣臻非常高兴。听了聂力的问话,聂荣臻鼓励女儿说:“年龄稍大点又有什么,学习不光是为你自己,也是为国家的将来嘛!”
听了聂荣臻的话,聂力心里有了底,决定要好好把握机会,到苏联去学习那里的先进知识。
1955年,聂力进入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与光学仪器学院。在这里,聂力努力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
9月,解放军举行了授衔仪式,聂荣臻被授予元帅军衔。
1956年2月,受中央委派,聂荣臻元帅来到苏联,向在苏联工作和留学的中国军官们授衔授勋。
期间,聂荣臻元帅来到苏联列宁格勒。看到穿着元帅度的父亲时,聂力心里非常激动,将她在苏联的学习情况,向父亲做了汇报。
听了聂力的汇报,聂荣臻元帅非常高兴,笑着对女儿说:“好!要抓住这个机会,多学一些东西,以后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
那天,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聂力终于明白了父亲当时说过的那句“为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万不得已,才忍痛把你留在乡下”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那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选择,为国家强大而做出的无奈的选择!
聂力:爸爸妈妈找我,叫他们自己来接1928年4月,在党组织的批准下,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聂荣臻与来自河南的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党的机要交通员张瑞华,在香港皇后道结婚。
这一年,聂荣臻29岁,张瑞华19岁。这种珍贵的感情,使他们同生死共患难长达64年。
后来,聂荣臻元帅家里的保姆问张瑞华:“您和首长当年谁追谁啊?”张瑞华笑着说:“当然是他追我啦。他常来看我,找我聊天,我还不懂吗?”
那时候,在被聂荣臻表白的时候,张瑞华非常害羞,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那两天,在张瑞华的脑海里,时刻都挥不去聂荣臻的影子,觉得他“好像挺严肃,挺严厉……但是,又从没见过他发脾气……他个子挺拔,相貌坚毅,还特别爱整洁……”
然而,想到“严厉一点又怎么样?!不怕他”的时候,张瑞华又轻松地笑了起来,在心里同意了聂荣臻的追求。
婚后不几天,周恩来便到他们家里作客。关于对周恩来的第一印象,张瑞华在后来回忆说:
“一见到总理,印象就非常深刻。总理对人亲切、可敬,非常有礼貌。我虽然是毛孩子,但总理不是把我当成毛孩子,他是那样温和、亲切,我一下子就记住了。第一次的印象就是这样。以后印象一直是这样。”
后来,在中央安排下,聂荣臻前往天津,在中共顺直省委(辖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察哈尔、热河、绥远、豫北、陕北,省委机关设在天津)担任了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
1930年5月,聂荣臻按照中央的安排,离开中共顺直省委,来到上海,在中央特科参加了工作,受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不久后,怀着身孕的妻子张瑞华也来到上海。
9月,张瑞华顺利生下了女儿。后来,在回忆起聂荣臻在那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时,张瑞华说:
“那时搞特科,是我没有生孩子以前。他天天像夜猫子一样,一清早5点钟就出去了,一直到晚上12点钟,一两点钟,甚至有时到3点钟才回来。我5点钟就要搞好吃的,吃得很简单。他走了,我在家,还担任着机要交通的任务。他晚上两点左右回来了,我不能睡,晚上总是听着,听着,有声音没有,他一走进胡同口我就知道。他的皮鞋声与别人的不同。我就悄悄地在门里边等,等着脚步声音停了,按约定轻轻敲几下,知道是他,就开门让他进来。”
1931年,聂荣臻按照中央的安排,前往中央苏区工作,而张瑞华则带着女儿聂力留在了上海。
1934年,由于叛徒的告密,张瑞华和4岁的聂力被敌人逮捕,被关在了英租界的巡捕房里。
一个多月后,由于敌人无法确定张瑞华共产党员的身份,最终以“查无实据”的理由释放。
1935年,上海的斗争形势变得十分严峻,考虑到张瑞华的情况,组织决定将她调离上海到苏区与聂荣臻会合,并将小聂力留在上海,交给了党组织的负责人毛齐华的母亲抚养。
在陕北见到从上海来的爱妻张瑞华时,聂荣臻将随身携带的女儿的照片拿出来,难过地对妻子说:“自从长征以来,一切音讯都断绝了。我很想念你们,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拿出丽丽的照片,看了又看,不知看了多少遍……”
听了聂荣臻的话,想到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女儿,张瑞华的眼里不断地涌出泪水,怎么擦也擦不干。
母亲张瑞华离开上海后的生活,聂力吃了许多苦。后来,在提到那段岁月时,聂力说:“没人知道我的父母是谁。和父母分开时,我还那么小,自己也不记得。有人见我没爹没娘,就叫我野孩子。”
为了生存,聂力甚至想过去讨饭,然而,毛齐华的母亲却不同意。对此,聂力流着泪说:“我想去讨饭,老奶奶拦住我不让去,怕狗咬着我,她自己去。”
1938年,周恩来派上海地下党的同志去看聂力。
那时候,刚刚8岁的聂力便已经养成了机警的习惯。听到来人说父母让他们来接自己的时候,聂力大声说:“你们是骗子,你们想把我卖到上海去,放到大烟囱里烧大烟。要爸爸妈妈自己来接,别人不行!”
见聂力说话那么大声,来人担心暴露身份,便无奈地离开了。
后来,毛齐华的母亲去世,聂力的生活更加艰难了。那时候,为了生存,聂力还去日本人控制的纱厂当过童工,一直干到日本投降。
1946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聂力才见到了14岁未曾见面的父亲聂荣臻。这时,聂力已经16岁了!
虽然聂力的年龄已经大了,但聂荣臻却十分关心女儿的学习,依然希望她能够学业有成,在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人才。在父亲不断的鼓励下,聂力成为了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与光学仪器学院的学生。
1960年,聂力从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与光学仪器学院毕业。
回国后,聂力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了新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的技术员、工程组长。
那时候,为了让聂力尽快熟悉和了解国内的建设情况,聂荣臻元帅经常带着女儿到全国各地进行参观。
1965年,聂力被任命为七机部一院十三所仪器室主任,后又担任了国防部科委科技部副局长、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1988年,聂力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24日,聂力又晋升为中将。
从此,聂力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位女中将,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将,还是中国5位女将军中职务最高的巾帼女杰。
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元帅病逝,享年93岁。
父亲走了,但在聂力的心里永远也忘不了父亲经常对她说的话:“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科技力量和尖端武器,就意味着灭亡!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我们要在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努力争取外援和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促进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