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愈演愈烈,其中问题给我国哪些启示?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英叡谈历史 2023-03-07 01:58:08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俄罗斯又给我们当了一次反面教材。

截至2023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已经僵持了一年,原本以为不够俄罗斯塞牙缝的小虾米,竟然将这头毛熊拖在了战场上这么久,甚至未来还不知道会走向何方。

这个结果,喜不喜欢俄罗斯的人都沉默了。强悍的俄罗斯为何会陷入如今的窘境,俄乌冲突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反思呢?

俄乌冲突

直到2023年3月1日,俄罗斯第六空中突击旅与瓦格纳兵团,依旧没能攻克乌军死守半年的顿巴斯小镇,巴赫穆特,而巴赫穆特相比去年杯月乌军收复的伊久姆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

俄乌冲突开始变得长期化与白热化,俄罗斯好像一脚踩进了泥潭里,无法自拔。普京大帝也从战争初的沉默寡言,变成了时常发表讲话的国际政治败犬。

据说,俄罗斯高官季米特洛夫,曾在普京宅邸外听到长达五分钟的嚎啕大哭,而随后消息便被俄罗斯封锁。

这些迹象,都无疑表明了俄罗斯在乌东武装冲突中处于劣势,而这次窘境更是给中国敲响了一次警钟。

如果说,2022年2月24日的俄罗斯带给中国的是“一小时二十二分钟打下基辅,三天打穿乌克兰”的气势,那2023年的俄罗斯则是告诉了中国,料敌重重,切莫牵一发而动全身。

俄乌冲突究竟带给了我们诸多启发,这要归结于许多点,因为历史虽然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但历史的发展也是由许多事件的合力而形成的,而非单一的某一原因驱使着的。

首先,俄乌冲突带给我国最直白的教训,便是不可意气用事。在俄乌冲突开始前,美国拜登总统政府就在疯狂散布“俄军要攻打乌克兰”的新闻,让本来只是向乌克兰施压的俄方处于舆论之中。

而随着美国的不断舆论发酵,俄罗斯的人民与高层也开始逐渐沉不住气来。

据半岛电视台战情研究部分析,在2022年2月14日时,俄军才完成了不到一半的战场物资集结,很有可能原定进攻计划并不在2月24日而在胜利日那天。

而由于西方世界舆论战的催促,使得俄罗斯民间舆论快速升温,军方只得赶鸭子上架,用不充分的准备来操刀一场全方位的战争,而结果可想而知。

意气用事乃是兵家大忌,想当年美军在海湾战争时期,面对着萨达姆政权的百般挑衅仍是不动如山,而我国在朝鲜战争时期也从未因联军挑衅而意气用事。

现如今,我国应已从俄军的教训中看出,无论面对对方多么强势的挑衅,我们都不能不顾现实准备而采取不理智行为。

孙子兵法中有云“不动如山”,说的就是国家动兵时要有高度的定力,不能随性情而动。

所以,在2022年8月2日,佩洛西公然破坏《中美联合公报》并窜访中国台湾时,我国并未像俄罗斯一样怒而兴兵。

而是选择继续加强军事训练演习,不断积蓄力量,以防止重蹈俄罗斯的覆辙。

第二点,这次俄军的失败,也显示出了大国外交环节的重要性,俄罗斯多年以来,一直都在和欧美各国针锋相对,这份刚猛的外交,也变相导致了西方诸国在针对俄罗斯问题时的团结一致。

俄罗斯早在2008年和2014年的两场战争时,就分别发表了过激言论,蛮横的外交发言,使得它在2022年时失去了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支持。

这点也应引起我国注意,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了美国人认为的军事大国,但我国不可表现出如俄罗斯一般的“国强必霸”态度,这样的蛮横无理既有失风度,又增加了竞争国家对我国的敌意。

国家的外交是一种博弈智慧,曾几何时,新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总理就曾在1954年的印缅会谈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给后世的中国外交做出了榜样示范。

也说明了只有这样智慧的的政治发言,才能让一个国家在国际外交中游刃有余。

第三点,这次俄乌冲突,让我国意识到了物资物流运输在现代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

由于俄罗斯地幅辽阔,俄罗斯的物流业需求量不高,而俄罗斯的外卖素有“饿死了吗”外卖的别称,这一外号也说明了俄罗斯物流业的欠发达。

而这种物流水平的欠缺,在战场上是致命的,俄军早在去年3月攻打基辅时,就因为物资管理混乱,在基辅北部排起了数十公里的车队。

幸好乌军不具备绝对制空权,否则这支车队就可能成为与海湾战争中共和国卫队的车队一样,变成一条“死亡公路”。

虽然我国在物流业方面是有所建树的,但目前仅在民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军用领域方面还是个未知数。

并且我国的军工企业还在使用传统三线国企的运作模式,推诿扯皮的情况屡屡发生,如果不得已妥善解决,可能也会酿成大祸。

技术的发展

第四点,也是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不可以因为技术领先而故步自封。

早在1945年二战刚结束之时,苏联红军便将大量的德国工业技术与科研人员押送回国,一时间苏联的军事科技甚至压过了欧美诸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军事科技强国。

然而苏联却从此骄傲自满了起来,它开始认为只要从东德不断索取科技,用间谍从西方世界盗来科技便能解决所有技术瓶颈。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苏联都没有发展自己国家内部的科技,而是不断地强取豪夺,对外索取现成的科技。

如果一直能这样,那也无可厚非,可随着上世纪冷战的打响,苏联获取外来科技的能力开始逐渐萎缩,最终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连东德的技术也无从获得了。

这次俄乌冲突中不难看出,俄罗斯的主战部队所用的坦克,还是以装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T-72与T-80为主。

连所谓“最先进”的T-90也没法大量装备,而曾经每年红场阅兵时都展示的T-14阿塔玛坦克更是根本没出现在乌东战场上。

究其原因,就是俄罗斯从苏联时期开始就不断依赖所谓的“既成科技”,也就是剽窃其他加盟共和国与外国的已有科技,来创造科技价值。

由于剽窃科技可以低投入获得暴利,而自主研发还需要投入大量金钱人力,所以更多的俄罗斯部门选择了直接剽窃科技,而非花大力研发。

这样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然爽快,但却加速了俄罗斯现代科技水平的断层。

最终体现在了俄乌战场上,当科技受到制裁后,大量的军用高科技被“卡脖子”,零件的缺失,精确制导部件的匮乏,都一一的暴露了出来。

而我国虽在多年前就开始了对自主研发的重视,可依旧存在大量依赖外国进口的核心部件。

例如高铁的车头需要从欧洲进口,大量的工业机床要从德国与日本进口,海量的芯片要从三星与台积电进口等等。

如果不能完美地将各个领域的科技都达到自主研发的程度,那我国在国际上的行动将被极其受限。

虽然友好伙伴俄罗斯暂时不会翻脸不认人,但毕竟我国的大量空军海军都是仿苏式设计的,如果不能做到完全自主研发,未来还是个隐患。

但好在,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就意识到了科技需要自主化,并提出了“八六三”计划来鼓励社会各个领域自主研发,并于2016年升级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后共投入超过一万亿元。

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从俄罗斯的错误中吸取关键教训,不断提升自身自主研发能力。

第五点,就是核武器的局限性,俄乌对峙中,我们不难发现核武器并不像过去说的那样有之则无敌。在实际应用中,核武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

首先便是它的战略威慑价值,俄罗斯在此前过分高估了自身作为拥核大国的战略威慑作用,真的以为只要他掏出核大棒,敌人就会吓得抱头鼠窜。

但现实并非如此,由于所有人都知道核武器不会被轻易使用,所以乌方和西方诸国也没有被俄罗斯的核弹吓倒,反倒是俄罗斯因为太多次提出核威胁而失去了“核威信”。

究其深层原因,还是由于联合国建立后,各国携手签订了“无核化”与“反核战”的协议。

如果有国家在宣战的情况下使用核弹,各国是有义务与他为敌的。所以俄罗斯在非宣战的情况下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是没有法理来使用核弹的。

所以说,这次俄罗斯核威胁的不够理想,给中国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毕竟我国也是世界核大国,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便研究出了战略核武器。

这份核武器,可谓是凝结了老一代中华科研者对强国的希冀,所以核威胁的降低,无疑是给每个中国人头上泼了一盆冷水。

可退一步讲,核威胁的降低并不代表核威慑的消失,导致这次俄罗斯核威胁的降低的主要原因,还是俄罗斯自身其他军事实力的拉胯。

如果俄军真的在战场上势如破竹,那其他国家也会高看他的军事实力,他的核威慑也会与日俱增。

因此,我国也应更注意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软实力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些软实力的支撑,即使拥有强大的核子武器,也无法形成理想的威慑力。

如果只发展终极武器,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变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纸老虎。

舆论的重要性

第六点,就是网络舆论信息战的重要性,从这一年的俄乌冲突中就能看出,当今世界的战争早已不止陆海空这三个战场,太空中的卫星战与民间网络的舆论战变得愈发重要。

2022年2月28日,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就在基辅围困战时通过媒体来向基辅人民展现了自己的“没有离开基辅”,达到了极大鼓舞士气的效果。

其后的几月里,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可以说将他的表演水平发挥的淋漓尽致。

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

先是大力渲染了布查惨案,又是通过感人的演讲,将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中的两千守军渲染为孤城英雄,达到了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中的宣传效果。

而俄罗斯这边则是做的粗枝大叶,先是不断在战场上露出可以被乌克兰媒体放大的错误,又是不断地虚假宣传,最终不得已,只能关闭欧洲网络流入了。

如果说,俄罗斯在正面战场上是陷入僵局,那他在网络舆论信息战场上就是陷入败局了,而这种在网络上的颓势,也严重影响着俄罗斯前线军人们的士气。

这件事对我国来说也非同小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就有大量境外反华势力,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对我国进行舆论攻击。

幸好我国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网信审查机制,才使得境外势力的舆论攻击没能污染到广泛人民群众。

可尽管如此,舆论的危机还是与日俱增,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只有人民增强了对自己本国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感,才能提高对外来不良文化的抵御与辨识能力。

现如今,我们发现俄乌战场上的舆论压制,已经造成了各种可预见与不可遇见的问题,经常出现原本是罪恶的事情被涂脂抹粉,被光明化,而且这样的事情已经开始屡见不鲜。

如果说,未来有一天我们国家的舆论战优势丧失,那很有可能被许多“台独”分子利用,并以此来污染广大中国儿女的“大一统”热忱,届时造成的损失将是无可估量的。

总结上面的六条,可以看出很多俄乌冲突带给中国的启示是方方面面的,包括而不仅这六条,但其中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媒体舆论战,可以说是关键性的焦点问题。

在未来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领域,才能够得到大国博弈的主动权。

对于俄乌冲突,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0 阅读:53

英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