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混战”

如蓉氢燃料 2024-07-26 02:45:02

今年以来,燃料电池企业大多面临着资金链紧张、毛利率走低、负债率高企等问题,生存压力陡增,市场体感寒气逼人,不少人对高工氢电发出了行业发展“熄火”的疑问。

燃料电池真的“熄火”了吗?

先来看一组数据。

据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统计,2023年全年上牌销量达到7478辆,同比大涨49.4%,但这7478辆上牌燃料电池汽车由96家燃料电池系统厂商(含子公司)配套,系统厂商数量同比2022年增加26家;其中配套燃料电池汽车超过100台的仅有15家。

2024年上半年,上牌销量达到2490辆,同比增长10.6%,但“僧多粥少”的局面并未改变,2490辆上牌燃料电池汽车由74家燃料电池系统厂商(含子公司)配套,其中配套燃料电池汽车超过100台的仅有6家,多达17家系统厂商配套数量不足10台,国企及国资控股企业(含国资上市)、外资合资厂商市场份额双双提升。

氢车规模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每年不足1万辆的氢车市场聚集了百余家燃料电池企业“龙争虎斗”,且持续有竞争者涌入,力图占据一席之地,稀释为数不多的市场订单。加上外部环境的振荡,“寒意”瞬间传递给每一家企业.

这种“混战”现象从市场集中度方面也能一窥一二,2021年至2023年,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TOP3厂商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国企及国资控股企业(含国资上市)、外资合资厂商市场份额双双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尤其是资金实力、客户资源等在市场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1-2023年中国燃料电池系统市场集中度分布(单位:%)

可以说,无论入局早晚、技术水平如何,如果一家燃料电池企业全年系统配套量超过100台/套,那么它就超过了85%的同行,成为燃料电池行业激烈竞争下的胜利者。

需注意的是,这种“胜利”的背后,也背负着巨大的“代价”。

过去几年,燃料电池企业“各自为战”的现象较为突出,为了拿到地方订单需要以投资换市场,早期入局的企业迟迟等不到补贴陷入资金问题,新势力还在不断入局,扩大投资,产能利用率持续下跌,毛利率走低;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缩,前期估值高企的企业进退两难……

另一方面,竞争激化下,“挖墙脚”现象愈发普遍,行业互挖对手的人才和技术的案例屡见不鲜,成为加速自身发展,或快速切入市场的快捷方式。

资源、资金、人才流窜分散的“混战”模式是当下燃料电池行业的真实写照,也成为行业发展的“窘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业内人士直言,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会有不少企业在这轮发展中“头破血流”,5年后行业可能会“横尸遍野”。

鉴史明今,“混战”模式的本质,是对早期市场红利的抢夺和同质化竞争,但行至今日,行业更应警惕无序竞争带来的代价,避免“撒胡椒面”式的严重资源浪费,精准发力推进燃料电池终端应用的落地和规模化推进,只有形成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0 阅读:5

如蓉氢燃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