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好多我们曾经熟悉的、常去消费的店铺,
似乎是一夜之间,就从南京“消失”了。
便利蜂,或许就将是其中之一。
前段时间早上上班前,我本想先去趟公司所在园区的便利蜂买包纸巾,然而到门口才发现店铺已搬空撤柜,
明明前两天去的时候,还在正常营业……
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本这家开的南京满大街都是的24h便利店,如今却是闭店潮不断,已然走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纵观当下,便利蜂的困局,也不仅是便利蜂的「困局」。
而是当下消费市场低迷、实体经济不振的缩影。
「频繁关门闭店,或要撤出江苏?」
相比于罗森、全家、7-11等外来品牌,笔者还是更青睐于便利蜂——
这种我们自己的、更懂国人喜好和口味的便利店品牌。
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
这或许也是这两年,便利蜂市场份额不断爆发的一大原因。
也许是逃不过盛极必衰的宿命,也许更多还是受到经济低迷的冲击,现下的便利蜂,已然走向了下坡路。
不仅是笔者公司所在园区的店铺,突然的关门撤店:
甚至已经到了,走在路上随处都能看到关掉的便利蜂的地步:
打开小红书,搜索便利蜂,出来的也大多是关于“便利蜂关门“的内容:
其中有网友表示,便利蜂总部政策或要撤出江苏市场:
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那就意味着未来南京或将不再有便利蜂的便利店。
打开便利蜂的小程序,查看线下门店,能发现新街口附近、河西CBD附近这样的城市核心区域,闭店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且实际情况可能更糟糕,有网友就反映地图上并未标注暂停营业的门店,实际有的已经闭店。
而不少还在继续营业的门店,也是在苦苦支撑,人流量惨淡、营业额也是入不敷出。
虽然眼下便利蜂还没有到从南京市场“消失”的惨淡境地,
但身陷危机、面临市场份额收缩,已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这边建议有在便利蜂充值现金的网友,还是尽快去消费完为好。
「从巅峰到跌落,仅一年时间」
或许在很久之前,便利蜂的危机,就已显端倪。
不知道在便利蜂消费过的读者还有没有印象,有段时间其推出的折扣力度,堪称疯狂。
部分原价都要十几、二十块的商品,享受过最低折扣后,仅需花几块钱。
并且这个活动,还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或许在那时候,便利蜂就已在通过大力度的打折促销,进行自救。
2021年是便利蜂的扩张元年。
虽然彼时疫情反复对线下零售业态造成不利影响,但刚完成上亿美元融资的便利蜂选择逆势扩张。
结合窄门餐眼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披露的数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便利蜂新增了748家门店,约为2020年新增门店数的1.79倍,总门店数突破2800家。
与此同时,便利蜂在包括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推出饮品站,上线了约50款精品咖啡和新式茶饮产品。
咖啡机和咖啡师配置向小众精品咖啡店看齐,价格却在大额优惠券叠加作用下降至10元以内。
正因为此,便利蜂的咖啡受到不少打工人的青睐,上班间隙来一杯,便宜又有品质,性价比很高。
然而高速“跑马圈地”的日子很快就遇到了瓶颈。
2022年初,便利蜂宣布因业绩不及预期,全体员工年终奖取消,多个岗位被迫降薪。
年中公司先后开启三轮裁员,物流、中台、运营等多个业务部门受到波及。
同年年底,便利蜂内部提出“冬眠计划”,关闭了当期700余家亏损门店,总门店数降至2005家。
不仅如此,新增门店数量也在骤减。
与2021年新增748家、2022年新增897家门店的盛况相比,2023年前9个月,便利蜂全国新增门店数仅为59家,堪称惨淡。
并且,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便利蜂旗下共有2472家门店,其中2073家正常营业,397家处于暂停状态,与2020年的万店目标相去甚远。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与很多便利店品牌都为加盟形式不同,便利蜂此前一直坚持直营。
为的是能保证品质和品牌的口碑度。
然而,今年9月,其在小程序和APP上同时发布了“便利蜂伙伴共赢计划”,最终还是为了自救开放了加盟。
只是当下开启加盟,对于便利蜂来说,也还是“杯水车薪”。
据了解,委托型加盟需要申请者准备不少于21万元的自有资金,包括品牌使用费5万元,保证金15万元和培训费1万元;
带店型加盟则要求申请者准备自有资金65万元,该数值还可能根据具体店铺而上下浮动。
可见,便利蜂的加盟门槛并不低。
加盟业务负责人表示,若以日销售额为2万元的门店为例,加盟商月收入可达60万元。
在剔除毛利率、总部分成比例、员工薪酬以及水电杂费等基础上,每月净利润约在2-3万元之间,委托型合作伙伴只需9个月便能收回成本。
然而这一预期无疑太过理想,日销售额2万元的门店,纵观全南京,估计也没有几家能达到。
毕竟,在2022年全国便利店平均单店日营收仅约为4797元,更何况当下的消费市场还在持续低迷。
因此便利蜂想要通过开放加盟,来实现营收增长自救,恐怕很难。
摆在其眼前的路,目前来看,似乎只有不断收缩,减少亏损……
「新街口也出现大批门店关闭」
上面也说到,便利蜂所遇到的困局,也并不只是便利蜂的「困局」。
与其有相同遭遇的各类型品牌,不在少数。
比如已退出南京市场的家乐福、曾经做到烘焙行业头部的克莉丝汀、市场份额同样在不断收缩的沃尔玛等等。
这些都是当下经济低迷、消费不振的直观体现。
除了巨头品牌遭到冲击外,数不胜数的是更多的线下实体店不断涌现的关店潮,即使是在新街口这样的核心商圈。
最近有去过新街口的读者,可能发现了,
在通往13、14号口的地下商业街,最靠近进站口的位置,原本有不少店铺,现在全部撤掉了:
据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这里是要重整,整理过后会恢复营业。
虽然如此,新街口人流如织的地下商业街,也出现了「生意变差」可以说是肉眼可见。
从大批甚至连片关门重新招商的门店,便可窥见。
除了地铁地下商业,如新百B座、大洋百货等等新街口老牌商场,都出现了客流量惨淡、人气不足的现象。
新百B座除了优衣库还有些人气外,楼上店铺几乎是快关的差不多,其中5楼餐饮更是直接关掉:
当然除了经济大环境下,就业率的下滑,从而导致人们消费欲望走低外,
互联网、直播等线上消费形式,也对线下实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当代年轻消费群体,也更倾向于低价格、高体验的消费品。
因此如瑞幸这样将传统饮品,与「数字」相结合的新形式,才受到年轻人喜爱。
所以除了经济下滑的原因,很多传统品牌,寻求转变、如何跟上数字时代,也是突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