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艾跃进的死掉与艾公千古兼谈皇帝万岁与毛主席的人民万岁

书生说文化 2024-05-23 11:05:23

目前“艾公千古”的舆论在笔者相关文章的评论区甚嚣尘上。

无论是赞成、支持还是否定、反对和谩骂笔者的评论与占据评论区高地的“艾公千古”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古代老百姓叩拜专制帝王时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景象。

“万岁”最初的使用场景和我们现在是差不多的,只是人们表达内心极度喜悦和高度兴奋的欢呼语。

至秦汉时期,万岁一词开始用于称呼专制帝王,但是民间百姓遇到值得庆贺重大喜事,仍然会高呼万岁。

汉朝中期,渴求长生的汉武帝想把“万岁”占为己有。

相传汉武帝在山上封褝的时候,山间隐隐约约回荡着高呼万岁的声音,于是“山呼万岁”便被视为祥瑞,成为历朝历代臣民朝见君主惯用的礼仪。

据《元史·礼乐志》记载,大臣朝见皇帝的时候,要左膝跪地,随着司礼官的“山呼”纳拜叩首,并随声高呼“万岁”。

之后,司礼官又喊“山呼”,朝见者再叩首高呼“万岁”,最后司礼官高喊,“再山呼”,朝见皇帝的人再次叩首跪拜,长声附和呼喊:万万岁!

而由呼万岁再到呼万万岁,据说是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开始的。

据说,武则天在登基称帝之后,召集群臣举行朝会,在朝会结束的时候,她“心血来潮”想到一个“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的上联,让大臣们回去对下联。

随后的朝会上群臣争先恐后地纷纷说出自己的下联,企图讨得武则天的欢心,但武则天听了几十句,没有一句下联是说到她心里,让她听了心满意足的。

听了一句又一句无聊的下联,武则天早已不耐烦,正当她要斥责群臣,饱学而无才,逢迎上意却不知君心的时候,一个平常以滑稽知名的翰林学士,高声说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一听,心中瞬间转怒为喜,但是表面上只是轻轻说了一个“好”字。听到皇帝叫好,群臣早已会意,急忙异口同声的纵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万岁”此后便风行于朝野,成为捧颂专制帝王最常用的习惯用语。

不同的是汉唐时,群臣公卿是坐着山呼,至宋代群臣就只能站着山呼,到了元代不但不能坐着,也不能站着,万方臣民朝见皇帝必须左膝跪地及至明清的时候,更是只能匍匐在地,纳头顶礼而呼。

近代随着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一众老一辈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奔走呼号以及不懈努力终于把沉溺在万岁、万万岁的山呼中匍匐在地,纳头便拜的国人解救了出来。

与此同时,代之而兴的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领袖伟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的那一句:人民万岁!

“人民万岁”,无论是从字形还是字义上看,在博大精深的汉语和汉字文化中都再简单不过,但是其内涵和意义却是意味深长——

“人民万岁”浓缩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毕生追求,集中表达了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和劳苦大众的共同心声。

由此反观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销声匿迹,无处寻觅的“皇帝万岁”和目前在某些地方甚嚣尘上的“艾公千古”,不过是一则再荒唐不过的虚应故事和一种再滑稽不过的不实言论。

也许有人说,“艾公千古”和“皇帝万岁”不可同日而语,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皇帝万岁是专制君主为抬高自己的身份,强行让人们呼喊的,而艾公千古则是人们由衷的、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

面对这种言论,此时学识浅薄的笔者无言以对,但清末民初学养深厚的梁启超先生却有一番十分精辟,颇为耐人寻味的话,若将其中的“袁氏”,换成“艾跃进门徒”似乎可以作为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现原文摘录如下,烦请读者自行置换:

所谓讨论者,皆袁氏自讨自论;所谓赞成者,皆袁氏自赞自成;所谓请愿者,皆袁氏自请自愿;所谓表决者,皆袁氏自表自决;所谓推戴者,皆袁氏自推自戴。

以此而论,艾公千古当然可以当做是某些人们由衷的、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

已经死掉的艾跃进在万众狂欢的众声喧哗中偶像艾公在面目全非之后得以千古!

而当喧哗的众声随着万众狂欢的结束而销声匿迹,皇帝万岁的山呼也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回响在神州大地上的便有且仅有一句:

即毛泽东主席所高呼的“人民万岁”!

注:本文写于2024年5月20日,原已发布在今日头条平台,阅读后觉有未完善之处,故撤回修改,今日重发。

0 阅读:61
评论列表
  • 2024-05-30 17:46

    千古,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

书生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