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远去的牛耕文化

书余热 2024-08-31 02:34:06

晨曦

一、牛耕的起源及其发展

所谓“牛耕”,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牛,二是犁,二者缺一不可。据考古发现,全国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都普遍有牛骨骸,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都发现了水牛骨,这证明良渚文化时期我国南方已经开始饲养水牛,距今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再据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与松辽平原西部的大安、双辽等地的文化遗址中所发现的大量牛骨,都足以证明,距今五千年左右,在我国北方也开始饲养黄牛或牦牛。

西周时代,养牛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牛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还仅仅局限于运输业方面——驾车、乘骑。在部分地区仍以牛为主要肉食对象。至西周末年,用老牛来作祭品或肉食品的习惯开始出现。春秋时代,统治阶级杀牛祭祖的现象虽时有发生,但牛在生产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由原来的驾车、乘骑,到开始有牛耕萌芽的出现。

五牛图局部 (唐)韩滉 绘

乾隆癸酉(1753年)御题释文:

一牛络首四牛间,弘景高情想象间。

舐齕钜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认为犁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之末的人,一般都把龙山文化中的“木耒”定为“犁”的范畴。但有的学者认为从形制上看,这种农具的使用方法是耕者手持耒柄,以耒齿刺入土中翻动泥土,其情况与今天北方农村的铁锨翻地相同。因此说,这种农具根本就不是“犁”,也不可能属于犁的范畴。犁的产生与耕种技术上采用的条播技术密切相关。因为进行条播,要划地为壕,这种划地为壕的农具,即应该是“犁”的前身。准确一点说,启发人们开始试做进行条播的先进生产工具,“犁”就是这一尝试的产物。

“犁”究竟起源于何时,按照冶金、铸造技术发展史的程序,应该是先有“铜铧”后有“铁铧”。目前,从全国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铜铧”发现极少,“铁铧”则普遍发现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战国时代为什么会铸造“铁犁铧”,这与炼铁技术的发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耕作图(壁画)

有牛不一定就开始牛耕,但有“犁”就具备了牛耕起码的条件,只有在牛、犁都具备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牛耕。一般认为牛耕始于春秋。但是,从实物与文献资料相印证的角度出发,春秋时代之末,在秦、晋、卫、周、齐、燕等地牛耕的萌芽已经出现,即原始牛耕已经出现。而吴、越、楚等南方地区则完全还处于耒耜耕作阶段,或者说远处于锄耕阶段。由此看来,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牛耕的最早起源地,南方地区的牛耕技术是由北方逐渐传入的。按照冶金铸造技术发展史的程序,应该是先有“铜铧”,后有“铁铧”。为什么考古发掘的结果只有铁铧出土,而很少有“铜铧”出土呢?这个道理很简单,铜虽然比铁冶炼历史要早一千多年,但它真正用于劳动生产工具,尤其是农具的历史并不比铁早。

神农雕塑

《山海经·海内经》曰:“后稷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通过出土的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足以说明殷商时代没有牛耕。西周时代有可能出现“木犁”,但起初一定是以人拉为主,不存在什么“犬耕”现象。到了春秋时代,由于冶金术的进一步发展,炼铁开始出现,铸造技术已有相当水平,牛耕的萌芽才有可能出现,这时牛耕主要以拉木犁或“包金耒耜”为主,由于“犁铧”在器形上尚处于改进之中——“耒头与耜头”向“犁铧”方面演变还未完成,耒柄和耜柄还不能适应犁辕的基本功用。因此,牛耕技术还处于实验性的初级阶段。

木犁的使用仍然以人拉为主。这和拉丁美洲秘鲁的原始民族也不用牛,只用六至八人去拉犁的方法极为相似。只有到铁农具普遍出现的战国时代以后,犁耕技术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牛耕技术才首先在中原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而南方的牛耕一定比北方较晚,一般说来,起码晚一个时代或两个时代。总而言之,至东汉时代,我国南北都普遍开始牛耕。

二、用牛耕田,一般有耕、耙、镪、滚四个步骤。

铁犁

耕田,也称犁田

我这里说的耕田,主要指耕水田。第一步“耕”,即“耕田”,也称“犁田”,目的就是将田泥翻耕过来,既是松土,也是把长在表面的草翻压在泥底,沤成肥料。这道工序比较慢,犁宽才30公分左右,牛拉只能用单犁,多了牛拉不动,人提犁也提不起来。整坵田需要普遍翻耕一遍。湖区水田,泥脚深浅关系大,泥脚浅,耕牛和扶犁的人都轻松一些;深泥脚田,一脚踩下去,泥水都到了膝盖以上,人走路都困难,更别说牛那么重,下田后,牛走路抽脚都困难。耕土,即翻耕旱地,方法一样。

踏耙

耙田,俗称“踩踏耙”

耙田,俗称“踩踏耙”

第二步耙田。耙,老家称踏耙,耙上装着的几根斜伸着的方铁,人踩在耙上,加重耙的压力,牛牵着前行,其目的就是将翻耕后的大块泥巴,划成小块。稻田翻耕之后,为了踏耙效果好,可以关水,将大块泥土泡发、杂草沤烂,然后踩踏耙。

镪田

第三步镪田。镪,也是耙的一种,我们老家干脆就称呼“镪耙”。目的是把翻耕弄碎后的稻田或旱地耙平,高处往地处填。这道工序,一般多用于早稻田,在农村里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齐腰”。早稻田就一定要用到这个,将田里泥巴堆得高的地方,拉到有水、有低洼的地方,避免在插秧的时候,早稻秧苗被水淹掉。晚稻的秧苗长,一般都不会有影响。

站式蒲滾

坐式蒲滾

第四步打蒲滾。蒲滾,有站式蒲滾和坐式蒲滾两种。其主体都是有一根主轴横穿的叶轮,安装在长方形木框上,牛拉动前行,叶轮滚动,稻田泥浆翻滚,并且通过向后倾斜的木框把泥巴刮平。打蒲滾,只用于水田。站式和坐式区别,只有用牛的人是站立在木框上,还是坐在特制的木凳上,操作时都须向后倾斜,将叶轮搅翻的泥土刮平。

农村里牛耕田日渐减少,正在被耕整类机械所代替;牛耕文化也将成为历史。

来源:正扬网

0 阅读:3

书余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