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山、胭脂湖与胭脂鱼名称的来历

书余热 2024-09-01 05:04:31

作者:张长明

西洞庭湖中有一长岛,四面环水,名叫赤山岛,亦名蠡山,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蠡山自古属龙阳地界(今汉寿)管辖,虽然在1950年调整县界划归沅江,但其文化风情之根仍在汉寿,仍在常德。

清·同治《龙阳县志·人物篇·流寓篇》载:“范蠡,字少伯,楚三户人,仕越为大夫,霸越后,作五湖游,寓赤山,故其上有范蠡庙,名其湖曰蠡湖”。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吴王夫差领兵打败了越国捕捉了越王勾践,并把勾践囚禁为奴。越国名将范蠡为了复兴越国,忍辱负重,随同越王前往吴国。在极端危险和困苦的条件下,出谋献策,劝越王卧薪尝胆,广集人才,并使“美人计”,把大美女西施献给吴王,西施含恨投身,诱惑了吴王,这样使越国养精蓄锐,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重整旗鼓,一举击败了吴国。范蠡全力辅佐勾践,为兴越灭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正当越王大庆胜利,大封功臣时,范蠡却不辞而别,他认为和君王为伴,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决然下海经商,赚了大把银钱之后带着大美人西施云游五湖,最后选择在洞庭湖中的赤山岛长期隐居,过着“岚影葱山鱼鸟腾,如烟往事化灰尘。美人芳草芷兰酒,醉看千帆竞洞庭”无忧无虑的平民生活。

由于范蠡曾在赤山隐居,后来人们便把赤山称为“蠡山”把邻近的洞庭湖称为“蠡湖”(即现在的目平湖),把西施沐浴、梳妆和游览的地方冠以“胭脂湖”,以及梳妆台,玉簪岛,裙边崖,大美河,大美垸等美名。《龙阳县志·艺文篇》记载了很多历代诗人游蠡山、蠡庙和蠡湖的诗。明代诗人杨宣在“蠡山庙”一诗中写到:“游遍江湖到赤山,波涵四境隔尘寰。身居宇宙清虚外,栋倚烟霞紫翠间。富累千金争似隐,功高一世不如闲。千年庙祀崇余韵,企仰高风杳莫攀”。唐朝诗人牟融有“过蠡湖”诗:“东湖烟水浩漫漫,湘浦秋声入夜寒”。诗圣杜甫的“咏蠡庙”诗中也有“殿角插入赤沙湖”之句。

胭脂湖地处沅江市西南,与汉寿县百禄桥镇毗邻,三分之二属沅江,三分之一属汉寿。胭脂湖象一个张开五指的巨大手掌,湖汊较多,常年水域面积1430余公顷,流域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水质达国家一级标准。环湖丘岗、桔、桃、茶、竹郁郁䓤葱,赤红色的湖岸线与青山碧水相映成趣。

据传,西施随范蠡隐居蠡山,见此处如宋代词人王观在一阙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所赞美的那样“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十分欣喜。面对如镜的湖水,频瞻倩影,卸妆梳洗,胭脂溶于湖中,岸边被染成赤红,顿使山花烂漫,水中芙蓉盛开,一群鱼儿在此游过也被染成了红色。胭脂湖和胭脂鱼由此而得名。有联曰:“翡翠盘山原为范蠡隐逸地,胭脂染水本是西施照影湖”。胭脂湖已列入湖南省“十五”规划十大水体景观区之一,授予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胭脂鱼,又名红鱼,火烧鳊,紫鳊、黄排、血排、粉排、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卵生动物,属于鲤形目吸口鲤科,生长于洞庭湖和长江水系。胭脂鱼体态优美,体型奇特,色彩鲜明,体重可达10公斤,被人们荣称“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是洞庭湖乃至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著名的高级食用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来源:正扬网

0 阅读:0

书余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