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城市战争”,争夺最激烈的是它!

讯仕评财经 2023-05-08 00:11:03

原创 刘博团队

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而言,下一个超级风口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数字经济。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变革方兴未艾,全球产业链加速本土化重构……

在这个过程中,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国加速经济增长的新杠杆和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不少国家已出台中长期数字化发展战略,以赢得未来发展先机,争夺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因此,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数据,成为各地政府竞相争夺的重要生产要素。

而数据交易所特别是国家级数据交易所的设立,顺理成章地站在了这一轮城市竞争的风暴中心。

01

目前,我国有多少个数据交易所?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建各类数据交易机构达80多家。

除去行业机构、第三方数据服务商和大型互联网公司建立的交易平台,全国副省级以上政府提出建设的数据交易中心(所)约30~40家。

从发展历程看,这些官方性质的数据交易平台,可分为两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2015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为标志。

当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各地数据交易机构便接连涌现。

第二阶段,以2021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大数据交易所成立为标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数据交易再度成为热点。

就像证券交易所为股票的发行方(公司)和股票的购买方(散户、基金等)提供交易平台一样,数据交易所的作用,主要是撮合数据供需双方,让他们在这里挂牌交易。

来源: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和国外相比,我国的数据交易平台有何特点?

发达国家的数据交易市场发展起步较早,以美国为例,其数据交易平台运营以“第三方角色”的纯平台模式为主。

来源:国内外大数据交易平台调研分析

目前,我国纯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占比较少,大部分为综合数据服务模式。

由政府主导的数据交易所,一般采取政府主导、国资控股、民企参与、市场运营的股权模式。

从四大一线城市数据交易所的股东信息可以看出,其股东结构多元,国资背景的企业占据主导。

媒体报道显示,尽管成立时间短,但深圳数据交易所交易规模已位列全国第一。(截至2023年3月31日,深数所已完成登记备案的数据交易总计625笔,交易金额18.2亿元)

02

为何各大城市都热衷于建立数据交易所?

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全国性要素市场非常重要,它是重要的经济平台,可以对地方经济产生“杠杆”或“催化剂” 的作用。

所谓要素,就是生产要素,是在经济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社会资源。

农业社会,土地和劳动力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进入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和技术,成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则成为了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说直白一点,数据能够为当下的各行各业广泛赋能。AI作画、平台经济、算力经济、智慧城市等,在数据的驱动下,各行业能够重新再造一遍,从而提升经济价值。

因此,中国大城市的竞争,往往围绕着新一轮要素市场的竞争展开。

过去围绕金融生产要素已建立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期货市场等。

在新的数据要素上,其交易市场的争夺才拉开序幕。

目前来看,我国各城市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总体上还处于跑马圈地的大混战状态,数据交易中心“遍地开花”。

比如,一个省可以建立好几个数据交易中心,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由武汉市主导,而武汉长江大数据交易所,则由省级层面主导。

这容易造成二者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且较难形成规模化发展。

今年3月,一个新的国家机构低调诞生,它就是国家数据局,归口国家发改委管理,体现了国家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决心。

可以想见,当数字经济规模日益发展壮大之后,国家必将出面统筹数据交易所建设,结束目前各类数据交易平台野蛮生长、互相割据的局面。

03

未来,哪些城市具有建立国家级数据交易所的潜力?

其实主要看两点,一是设立在数据价值高的地方,二是在实体经济发达的地方。

不同地区之间,数据的价值有高有低。

第一,经济发达地区,集聚的生产和消费人口最多,能够采集的数据也多,消费应用场景更丰富,因此数据要素更具价值。

据《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1~2022)》统计,目前,数据要素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北京市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从投资金额来看,北京是数据要素直接应用行业交易金额最多的地区,为 410.59 亿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分别为127.58、78.77、76.95、28.46 亿元人民币。(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5日数据)

第二,实体经济发达的地区,数据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潜力更大。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一的浙江,从2017年开始,就提出并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推动浙江数字经济走在全国前列。

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第一的广东,不仅将出台《广东省数据条例》,而且数据交易额马上突破50亿元,拟将数据生产要素纳入GDP核算体系。

江苏的苏州,作为传统工业强市,通过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工业发展添砖加瓦。

2022年,苏州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36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二位,拥有先进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个万亿级产业。

山东的青岛,更是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制度,探索布局工业元宇宙。

青岛: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

据此推测,国家级数据交易所的竞争,可能和证券交易所一样,最后集中到两三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大湾区各一个。

当然,这只是猜测,也不排除其他模式的存在。

届时,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将成为介于期货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又一吸金利器,带动城市经济蓬勃发展。

04

那么,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是不是无缘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了?

恰恰相反。

正因为数据要素的无形与可复制性,因此,一方面,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可以作为数据研发和交易中心,而另一方面,数据的存储、审核等人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东数西算”工程,就是将我国东部地区巨大的算力需求,引向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最终形成多地协同、差异发展的数字经济闭环。

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增速保持在10%高位,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数字中国。

总的来讲,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市场规则、以及数据交易所等围绕数字经济方方面面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将日趋完善。

其中,围绕数据要素建立国家级数据交易所,成为不少城市占据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关键。

新一轮“城市战争”,可能才刚刚开始。

0 阅读:0

讯仕评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