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人民支前13用20万副担架,完成转送12万伤员的艰巨任务

大肥肥文史说 2024-05-05 17:08:32

华野随军担架队的配备

当时,每个纵队直接掌握的随军民工担架500副,挑子500副,合成一个担 运团,约3.6万余人。

卫生部掌握机动担架1000副。共有担架7200副(每副6人), 挑子6900副。

地方支前机关掌握的担架有7500副,挑子9000副,小车1.3万辆。

华东军区后勤部掌握小车2000辆。

加上机动力量,总计前方第一线共有担架1.6 万副,挑子1.7万副,小车2万辆,共有14.6万多人。

第二线及后方临时转运的民工则由各地支前机关根据任务进行调配,数量就更大了。

豫皖苏区民工整装待发

历城县担架团的编制和组成

编制

1.团部——团长段明珠、政委于子正、供应部主任贾绪颖、供应员2人、文 书1人、政工干事1—2人,检查了解情况,以免领导上事务主义,而又是个机动力量。另一个通讯班10人,从柳埠、西营抽调民兵带去。

2.团以下分2个大队———是西营区85副担架为一大队,柳埠区75副,卧 龙区40副,合编一个大队,为第二大队或柳埠第二大队,卧龙区成立独立中队,可根据情况机动。

3.两个担架1个班,共编为100个班,班以上为分队,5个班为1个分队,1 个分队共10副担架,共编20个分队,3个分队编1个中队,共编6个中队。又3个中队编为1个大队,共编为2个大队。

4.大队的干部要配备分区委员一级的干部,中队干部要配备脱离生产的干部。 分队一级的,好的村干,班长一级的要积极分子或党员, 一定要保证一副担架一个党员或民兵积极分子,并要认真检查。

组织制度、党的组织

1.团里设团委会,委员5人:于子正、段明珠、王恩雪、李致生、卧龙区一人。于子正同志为书记,团委会是集体研究领导决定一切问题的权力机构。

2.大队设总支书记,由王恩雪、李致生二位同志兼任委员,由中队的干部参加,得由团委会决定或选举。

3.中队设分支,分队设小组。

制度——党委会、团委会5—7天一次。总支、大队会3—5天一次。分支、中队会2—3天一次。分支3天汇报一次。小组会、班务会3—5天一次。

淮海战役转运伤员统计表

担 架

解放军伤员

20.6万副

119830人

淮海战役伤员统计表 单位:人

人 数

时 间

华 野

中 野

共 计

一阶段

43130

5500

48630

二阶段

31700

19500

51200

三阶段

20000

20000

总计

94830

25000

119830

豫皖苏伤员转运办法

甲、总则

一 、为提高战时伤员转运效率,节约民力,实行发价包运,特规定此办法。

二、伤员自火线转运至纵队医院(第二线)由部队负责。自纵队医院转运至后

方医院,由地方负责,但部队须负责伤员之管理治疗及掩护以保证转运任务之完成。

三、第三线伤员转运一律组织临时民力,发价包运,如临时民力因战况需要,拨入第二线介绍部队转运时,由部队发给运价。

乙、转运之组织及办法

四、战役开始前由豫皖苏后勤司令部前方办事处依据野战军部署,布置伤员转运线,指定分区后勤司令部在转运线上设立伤员转运总站及分站。

五、根据战时需要,分区后勤司令部于规定地点(野战军之前方医院附近)设立伤员转运总站,并向纵队医院附近派出分站。

六 、伤员转运总站及其向各纵医院附近派出之分站,由分区后勤司令部派出 干部组织之,总站设正副站长各一人,下设民力股、伤员招待股、粮草供给股及 总务股。

民力股负责民力调运、附近民力的组织动员及集中之民工管理教育;

伤员 招待股负责伤员之招待、食宿准备;

粮草供给股,负责民工粮草供应及粮草调剂;

总务股负责通讯联络警卫及站内人员生活之管理。

后方各转运分站,设站长1人, 下设民力股、伤员招待股及粮草供给股,负责过往伤员民工之食宿招待,民力之接换补充,由县后勤指挥部派出干部组成之。

七、前办及分区后勤司令部在战役开始前,应采预计之转运任务(伤员数量, 民工数目,粮草需要数量……)布置转运总站及分站,事先做到民力及食宿的充 分准备,转运总站应与野战军前方医院及前防各转运分站取得密切联系,并随时 向分区后勤司令部及前办报告工作情况及时了解转运任务,随时通知各分站,各 分站应随时将本站工作情况报告总站,建立总站与分站的报告联系制度,以更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八、沿转运线之警卫掩护由军分区负责配备武装。

九 、伤员转运总站及分站为临时性质,根据战时需要设立,于战役结束转运任务完成后撤销之。

十、伤员转运总站及分站之办公费用及不脱离临时参加工作人员之供给,由各站造预决算在战勤费内开支。

丙、运价及付价办法

十一、第三线伤员转运之运价暂定如下:担架每抬重伤员1名转运50华里者,给价40斤(秋粮)。各种车辆每载轻伤员1名,转运50华里者,给价30斤(秋粮)。

十二、已集中而未接受任务及因气候与其他原因而停运之日期,民工生活由公家供给,每日每人秋粮3斤半,驴6斤,牛7斤,骡9斤。

如因调集过远,返回路程超过转运路程,每超过70里路,发给1日之伙食(由完成任务点之转运站开条借给,在转运证上注明)。

十三、带领民工之工作人员,原机关自带供给,如系不脱离生产人员,按脱离生产人员供给,在战勤费内报销。

十四、转运之民工,以队为单位,包运伤员按队负责,按队计资。

十五、民工到县集中至到达转运站, 一般由县按路程远近发给现粮,但须将 发给之数量日期,介绍转运站,到达转运站后及接受任务出发转运,由该转运站 按队(包运单位)发给伤员转运证,说明伤员包运数量及里程,逐站凭转运证开 条预借粮草(无转运证不发给),由该站负责人在转运证上注明日期、数量并盖章,

如临时因天雨换药或其他原因不能行动,由住宿之转运站借给粮草,则必须由该 站负责人在转运证上注明原因,完成任务时,将伤员交代于某一转运站或后方医 院时,亦须由该站或医院在转运证上签名盖章注明,由该民工队负责人持转运证向原县领取运价(扣除转运时之给养)分给民工。

十六、各转运站结束前,算清各县区民工队开支粮草,将条据转回原县,统一向上级政府报销。

冀鲁豫战勤司令部试办接力转运成功

冀鲁豫战勤指挥部试办接力转运站成功,节省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该区过去改行长途直线运输,往返数 百里。因距离太远,必须提前集中大批民工在前方等候任务,浪费人力物力很多, 既耽误后方生产,又影响民工情绪。

9月初,某部配合济南作战,正值农忙,后勤 总指挥部乃改用接力转运站办法。从前方部队包扎所到后方医院,每30里设一转 运站,组织周围15里内之担架听候调用。

实行义务包工制,每副担架4人,运30 里完成任务,发给小米15斤,并发完工证,予以记工。为了准确掌握时间,密切 上下站间的联系,下站派3人住上站听候情况,随时把伤员数目、到来时间,报 告本站准备。本站接通知后,即按时按数调集担架,这种方法克服了长途直线转 运中的种种缺点,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

但有些地区事先没有进行细密的组织工 作,也发生了集合迟慢等缺点。指挥部除决定在全区普遍推行接力转运站外,并 提出几点改进办法:

一、统一指挥。转运站周围15里村庄之民工,统一由该站使 用。如系两县交界处,由分区授权一个县负责。

二、每站集中民兵15人,专任通 讯工作,5个村至7个村为一通讯站,设联络员,传达任务情报。派往前站之联络 人员,要掌握更前一站的情况,以争取更充足的准备时间。

三、尽先用外圈的担架, 5里以内者由站掌握为机动力量。县区必须掌握使转运站15里外地区与沿站15里 以内村庄民力负担平衡。

四、原则上30里1个工,因等候任务或阴雨拖延时间过 5天以上者,按天增工。等候任务时间,给养由政府按过去标准供给。

五、离站远近村庄民力之调剂,县区须注意使负担平衡。

华东各医院及伤员转运站的配置

医院番号

配置位置

任务区分

伤员转运站

部队番号

伤员数

野卫

层山

野卫七院

大戴庄

三、广纵队

3000

野卫十二院

桑村

七、十纵队

2000

野卫二院

万村

十三纵队

3000

野卫三院

磨山

四、八纵队

2000

铁佛寺、洳口、 店子、岔河

野直院

碑柱

500

野卫四院

鲁坊

2500

东卫

浦汪

一、六、九、鲁、特

各纵队

泉源头

一重伤医院

小哨

2000

二院

八里巷

1500

十四院

前海沿

2500

三院

商家山子

二、十一、十二、鲁、 特各纵队

1500

大峪子

十五院

朱范

2500

苏北兵团卫生所

苏北兵团及(中) 十一纵队

2000—8000

合计

31000—32000

转送伤员 热爱伤员

淮海战役中,数十万担架队员怀着对子弟兵的深厚感情,奋不顾身,火线抢救 伤员,长途跋涉,转送伤员。他们不辞劳苦,日夜转送。腿脚肿胀,穿不上鞋,就 穿着袜子前进,袜子磨破了,就赤脚转送;连续行军数百里,几昼夜不休不眠,从 不叫苦叫累;即使有病在身,也不愿休息,忍病痛坚持。

他们视伤员如亲人。为减 轻伤员痛苦,他们想出了不同地形抬运不同伤势伤员的对应方法,制作了床式、棚 式、靠背式、推抬两用式等多种担架;遇到敌机轰炸,他们总是先隐蔽伤员,来不 及隐蔽,就扑在伤员身上,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愿伤员再次受伤;

雨雪时,他们拿 出自己的被褥、蓑衣、狗皮,甚至是脱下身上的衣服为伤员取暖避寒,遮风挡雨; 他们还经常节省下菜金,给伤员买东西吃,用嘴给伤员吸痰,用自己的饭瓢、茶缸 给难以行动的伤员接大小便。

伤员转送到医院或在转运站停留时,解放区人民就会 组织各种小组,为伤员服务,喂水喂饭,洗补衣物,热情接待,殷勤照料伤员。

从前方到后方,从火线到医院,处处涌现着动人的军民鱼水情。

图为棚式担架(左)和靠背式担架(右)

山东

淮海战役中,及时地把我军伤员抢救并转运下来,山东数十万民工担负着艰 巨的任务。这些民工有不少是夏、秋两季从家里出来的,早已到了服务期限。

济 南战役胜利后,又随着华野大军来到淮海战场,这时天气转寒,不少民工家里还 未捎来棉衣,但这并没有动摇他们支前到底的决心,民工们一致表示:淮海战役 打不完,我们坚决不复员。

胶东有3000 多名随军常备民工服务期满后不回家。其 中有个姓郭的民工在执行任务时被炸伤,痊愈后上级决定要他复员回家,他说什 么也不肯,把他送出300多里路后,又赶回原部队。

民工们在执行任务中,视伤 员如亲人,出入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地把伤员从火线上抢救下来。在 围歼邱清泉、李弥兵团时,渤海第一专区担架团特等功臣李省三主动组织民工到 火线抢救伤员,在接近敌人时,他们一面抢救伤员, 一面向敌人射击, 一夜就连 续3次上火线进行抢救。当敌人的炮火封锁了道路时,李省三就趴在地上让其他 民工将伤员架在他的背上,顺着地堰慢慢地往前爬行,终于冲出了敌人的火力网。

胶东北海民工团有4个民工在一次转运伤员时,遇上敌机轰炸扫射,隐蔽来不及, 队员们就扑到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伤员,并说:“同志,打不死我就打不 死你!”

胶东招北担架6分队,在一次往前线送鞋时,遭到敌机轰炸,7名民工牺 牲,担架被炸毁7副。民工们不但没有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掩埋了战友的尸体,响亮地提出:“要为死者报仇,减人不减 担架,不彻底歼灭敌人不回家。”

担架少了,他们就用自己节省下来的菜金买来木 料,连夜赶制;前线买不到麻绳,就用自己的背包带扎担架;人员不足,就由原来 的5人抬一副改为4人抬一副。

就这样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忍饥耐寒,出入炮 火之中,共抢运伤员50次,计999名,其中从火线转运下来的就有483名。追歼 徐州逃敌时,他们急行军400余里,紧随部队完成任务。被授予“轰不垮,拖不乱,担架越毁越多,从无逃亡”的“钢铁分队”,全队143人都立了功。

中原

及时把成千上万的伤员从前线送到后方医院进行有效的治疗,使伤员很快恢 复健康重返前线,是人民群众支前的重要任务。

千百万担架民工在抢救和转运伤 员中,发扬了高度的阶级友爱精神,冒着枪林弹雨、风雪严寒,日夜奔走,长途 跋涉,进行转运。

豫皖苏地区组织担架10多万副,每个分区保持有1000—2000 副常备担架,全区有常备担架1—2万副。这些常备担架又称“一线担架”,组织 严密,战斗力强, 一般以县为单位组成常备担架团,由县的主要领导担任团长和 政治委员。每副担架由6个人轮换着抬,3副担架为一小队。同时,动员支前小 车1.8万辆,汽车和马车100辆。

第三专区毫龙岗区担架队,有65人随部队行动 45天, 一直在前线抢运伤员,有时还帮助部队运弹药、挖堑壕,成了战士们的得 力助手。从商水县出发赴前线的豫西担架队,去时运去支前粮食,到战场后,他 们不顾疲劳,卸下粮食就转运伤员,冒着枪林弹雨把伤员一个个抬下来,跑着送 到医院抢救治疗。

当时淮海战场大雪纷飞,民工们怕冻着伤员,脱下自己的棉袄盖在伤员身上,自己仅穿一件夹衣。有的伤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动地流下眼泪。民工们却笑着说:“你们在战场上流血牺牲都不怕,俺是向你们学习哩!”

郑州专 区支前民工看到伤员脚上的鞋破了,脱下自己的鞋让伤员穿,自己光着脚从前线 返回郑州。位于宿县西部新设的宿西县担架队,两批达2710副,18天内转运伤员 两次,无一逃亡,两次来回320华里的路程,还不到2天2夜。几个担架员请假 回去拿棉衣,恐怕延缓时间,增加伤员痛苦,就4个人抬两副担架前往赶运。

在 转运伤员中,民工们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细心琢磨在各种地形上对各种不同伤 员抬放的方法。他们创造制作的担架有:床式、棚式、靠背式、升降式、推拉两用 式等,以适应不同的伤员。

遇到敌机轰炸,他们用身体掩护伤员;他们自己花钱买 柴草烧火,供伤员取暖,买营养品给伤员补养身体。在民工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走得快,走得稳,走起路来不摔人;伤员受伤不能动,咱们耐心来伺奉;帮助伤 员大小便,不嫌脏来不嫌烦;伤员喝水和吃饭,不怕辛苦要照管;以上事情做得全,头等功劳不费难。”

当伤员转到野战医院或停留在转运站时,解放区人民对伤员关怀备至,热情 照顾。当地群众组成各种小组,为伤员服务,帮助医院医务人员给伤员喂水喂饭, 洗血衣绑腿,打扫卫生,拆洗被褥,缝补鞋袜等。

安徽省雪涡县妇女许秀英,动 员自己的丈夫、儿子和村上的妇女,积极投入转运站工作。她带领几十位妇女, 砸开冰河为伤员洗血衣,第1次就洗血衣600多件,做鞋30多双。第2次又洗了 两小车和一挑子血衣。她废寝忘食,日夜操劳,连续100多天没有休息。伤员们 尊敬地称她为“人民战士的母亲”。

涡县苏平楼、万楼两所小学,组织40多名同学到转运站护理伤员,在 1个多月的护理中,有的同学疲劳过度,给伤员喂饭时睡着了。校长组织大家唱 唱歌,提提神,又继续工作。各地还广泛开展了为伤员捐献和慰问活动。这些都 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表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

0 阅读:4

大肥肥文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