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的发展受到国家重视,士人地位提高,尚学风气盛行

阿黄历史谈 2022-11-18 11:16:30

全文共1970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与其它王朝比较,宋王朝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差,国土较小,又经常被其它部族入侵,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而宋朝的统治者,则非常的开明,并且有很强的治理能力。

这不仅能保障民众的生活安定,而且还能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宋代的书院便是其中最好的代表,当时的皇帝非常看重士大夫。

赵匡胤即位后,首先宣布的就是废除兵权,让所有的官员都放开自己的权力,让自己的军队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身份,让自己的文武百官聚集在一起,为自己的统治出谋划策。

另外,赵匡胤改革了人才选拔体制,隋唐年间出现了科举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作弊,人民生活困难。

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想参加科举,因为大多数人都觉得,小农经济就能养家糊口,根本不需要当官。

于是赵匡胤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利用种种方法,招揽民众,同时也给士大夫们更高的职位和金钱,以招揽更多的民众。

一、宋代教育的发展

1、提高文人的身份

赵匡胤在宋朝建立后,终结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宋代的统治者在汲取了前朝的经验后,开始对文臣的军事力量进行打压,削弱其力量,组建一支独立的军队。

而且,赵匡胤还把武将贬为士大夫,提升士大夫的身份,给他们优厚的俸禄和更大的权利

在朝中,读书人如何能不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宋代的统治者对士大夫也非常尊敬,赐予他们更高的职位,期望能促使他们更好地提出国家治理的建议。

2、考试制度的演变

在宋朝,因为百姓们常年征战,所以他们的生活只限于衣食无忧,所以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小农经济,而不是参加科举。

如果参加了理科,那就是十年以上的准备和学习,一个是平民,长时间的学习,是不可能从事农业生产的。而理科测验又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就算有些人读了几十年书也考不上秀才,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参加科举,所以皇帝陛下才会颁布一项法令,让所有参加科举的人都能得到赏赐。

若是能够通过科举,就能得到更多的奖赏,所以很多人都参加了科举,这也让很多人对科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南宋时期的教育发展

1、官学的发展

在北宋末期,由于君权的削弱,朝堂上的官员之间开始发生了内讧,而不能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什么贡献。在被女真族击败后,宋朝残余的力量纷纷迁徙到其它地区,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政权。

南宋在几次战争中才建立起来,其官方制度被彻底摧毁,统治者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政策,以使其重新获得发展。

一方面,从民间招募优秀教师,一方面继续恢复科举,以招揽更多的士大夫。北宋政权在建国初期,刚经历了一场战乱。

所以,国家对文士的需求越来越大,科举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都可以在这个时候得到自己的职位,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学院建设

在北宋末期,当国家遭受战乱时,大批士大夫从四面八方逃往深山老林,而文人们在闲暇之余,也都喜欢画画、写字,于是便有更多的士大夫汇聚在一起,一同探讨学问、文化。

这也是为什么学院会出现的原因。南宋建立后,百废待兴,虽有迅速恢复官学的目的,但其社会基础需要不能得到保障,因而其恢复的进程极为困难。

到了这个时候,民间学院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很多学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学校,为的就是能够参加科举。

虽然与前朝相比,宋代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整个国家的经济也相对落后,但宋代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科举制度也在宋朝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宋朝的选官制度也得到了加强,不但鼓励了有钱人家的孩子们勤奋读书,而且给了贫寒的家庭一个机会。

自宋以来,统治者的主要选择是以科举为基础,这种变革也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直到今天,人们要出人头地,都要经过科举,以科举来选拔人才,宋代对读书人的身份和权力,也显示了统治者对读书人的尊敬与爱戴,同时也为后世的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

参考资料:《宋会要辑稿·崇儒》

0 阅读:8

阿黄历史谈

简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