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口数量达到鼎盛时期,朝廷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加强管理

阿黄历史谈 2022-11-20 13:22:41

全文共1702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人口发展阶段。其人口数目是清朝之前所有时期的最多的。明朝持续推行的人口扩张政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明朝的专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与控制达到空前的高度。明朝在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上,较之以前的历朝有了较大的改变,表现出了后期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经济结构的转变主要是指在中、晚期,在某些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这对封建经济和专制国家的统治根基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在政治上,封建社会的各种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人口管理政策是指国家确定人民的身份、户口的划分、登记和管理,是各个朝代稳定社会秩序、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

历代帝王对此都十分关注。明朝的人口管理政策是明朝统治者对人口管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它通过户帖制度、黄册制度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而得以实现。

一、明代人口管理思想

1、掌握“民数”观念

明太祖认为,人口是国家大事,每一位君王都会尊重百姓,将百姓视为珍宝,大明王朝也是如此。于是,太祖率先在全国推广了“户帖”。

紧接着,明廷又制定了更加严格、更加严格的“黄册制”和“里甲制”,以加深明廷对基层民众的基本状况的认识。事实上,明朝的帝王重视民众的观念是有很长时间的。

这是一种蕴含着王朝统治和统治思想的礼制,是新王朝称霸世界,建立神庙的重要内容。掌握人口数量,既是皇帝享受天下的象征,也是展示自己的功绩。

2、安分守己,勤勤恳恳做事的观念

“民数”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征收赋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供给。这是每一位君主都明白的治国之道。由于人是一切的赋税和劳役的主体,是生产力中的积极的、主动的要素,没有人这个生产者的存在。

任何生产资料都无法转变成实际的生产力。没有了人户,统治者就会丧失统治和掠夺的目标。朱元璋认为,收税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职责。

逃避的话,不仅是国家的法律,就连天道都会受到惩罚。正是因为提供赋役是平民的责任,所以政府不分青红皂白地征用平民,这是符合国家法律的。

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在官府的奴役和剥削之下,人民常常不堪忍受,被迫背井离乡,大批人口外流,最后演变成了国家无力控制的情况。

3、严格的人口管理理念

元末,社会动乱,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亡。为使社会秩序得到恢复和稳定,并为敛发劳役作好准备,明朝皇帝十分重视户口的整理和登记工作。因为没有登记的人,政府不能将他们纳入到政府的管理系统中。

他们无力负担赋税,同时也成为社会动荡的隐患。明太祖开国之初,重在赦免罪责,到官府登记,照例照本宣科,入籍为官。

如此,明王朝才能使百姓们继续按自己的工作和所需的劳作,各司其职。明朝按人口的劳力类型进行了分类。

二、明代人口管理的内容

1、户籍制与年计制

朱元璋十分注重对户籍制度的控制,开国之初,他就下令让军队在全国范围内清理元朝的户口。在元末的农民战争中,他还在被侵占的地方实施了“给民户由”,承认了农民的地位和土地。

“户由”是朱元璋亲手签发的一种证明,其名称、籍贯、田地、田产等,从而使其身份和所耕田地都具备了合法性。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

朱元璋颁布了许多农具,许多农夫都得到了自己的地位和土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为明初的农业恢复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黄册系统

明初期的户帖,虽能反映人、户的丁口、事产等情况,但只是一成不变的,随著时间的流逝,各家人、丁事产等的情形,都会有所变动,与户帖上的记载不符。

此外,《户帖》还存在着组织和管理体制上的缺陷。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采纳了范敏的意见,颁布了《赋役黄册》。其编撰方法比户帖更为详细和严谨。

以人口、户为单位,不仅能有效地记录人户、事产及其变动,而且将人口管理、赋役和基层管理相结合,使封建专制制度得到了巩固。

明朝的人口政策的建立、发展与演变,揭示了其存在的目标与意义:建立户帖和黄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还要进行户口登记和管理,以体现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统治,更重要的是它的经济作用。

户帖记载着某人丁及田产,为征调赋税奠定了基础;黄册反映了人丁事产及其变动,而赋役则是其形成的基本理由和主要目标。

参考信息:《明清时期的北京人口》

1 阅读:82

阿黄历史谈

简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