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里的男主子们,几乎都有一个奶妈,虽同为一个角色,但混得却各有千秋。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遭人嫌,而贾政的奶妈赖嬷嬷却被奉为上宾。
说到赖家,在贾府的地位可不低。他们历经三代人就混出了名堂,赖嬷嬷的孙子,赖大的儿子赖尚荣居然当上了官,而且还是实差,这的确挺令人意外的。
那么,赖氏在贾府是如何混出头的?为何贾府也乐意让他们坐大?其中原因除了赖氏自身的努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护官符。
我们先来看一下赖氏在贾府是如何“努力”的?
赖嬷嬷剧照
赖氏的“努力”赖氏在贾府能逆袭,与他们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他们的“努力”也是有条件的,首先在地位上有优越性。
赖嬷嬷服侍过贾府的老主子,又是贾政的奶妈,在小说中有提到,“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在小说中,也有几个场面体现出了这一点。
比如第四十三回,贾母要给凤姐凑份子钱过生日,将贾府众媳妇们聚集到了一块儿。满屋子坐着的没几个,这其中就有赖嬷嬷等三四个老嬷嬷,这虽说是府里的规矩,但在重要场合还有发言权,这就不寻常了。
我们知道凤姐是讨贾母欢心的开心果,赖嬷嬷在这方面也不差,当讨论份子钱出多出少的时候,赖嬷嬷竟敢开起了凤姐的玩笑,而且原本在礼节上她应比少主子矮一等,但是贾母说她们是财主,分位虽低,钱却不少,于是也出了十二两。
再如第四十五回,赖嬷嬷特意来给贾府报喜,但在看似“无意”中的一件事,却体现了她的“有意”而为之。周瑞家的儿子因对主子不敬,凤姐横竖要将他撵出去。
我们知道,贾府里的奴才们最惧怕的一件事儿就是被撵出去,比如金钏和晴雯,在被撵出去之后都死了。这些奴才们离不开贾府,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贾府势力大,一旦被撵出去,很难再找到工作。一看你的简历,发现你在高门大户干过,如今却出来了,不是犯了大错,就是图谋不轨。
所以,赖嬷嬷说“撵了去断乎使不得”,这一撵,也就等于断了生路,没了生路,也就只有死路了。
凤姐一五一十地和赖嬷嬷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赖嬷嬷却轻描淡写地来了句“我当什么事情,原来为这个。”,这话听起来有贾母的味道,有长辈的味道,但赖嬷嬷即便有些辈分,充其量也不过是贾府的下人,怎么敢如此说话,又为何敢为周瑞家的儿子求情呢?
赖嬷嬷在贾府是不寻常的下人,仗着这份不寻常,他的儿子赖大做了贾府的大管家,这就是双重“不寻常”,到了第三代人赖尚荣干脆脱了奴身当上了父母官,加起来,这就是三份“不寻常”,这也就决定了赖氏在贾府的地位,不光下人们要高看他们,私下攀附与他们结交,就算是主子们也要给他们几分薄面儿。也就是说,赖氏已经有了可以左右贾府的些许“资本”。
所谓的资本,并非只是在经济上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贾府管理上的深入。比如第十六回,营造大观园时,说到采买姑苏戏班子的费用,提到了贾府与江南甄家在金钱上的往来,他知道在甄家存放了贾府五万银子,关键时刻可以派上用场,而这么重要的事情,作为主子的贾琏却没想到。
可见,在贾府,说是贾政夫妇当家,实则贾琏夫妇在管,说是贾琏主外,实则全凭赖大在背后操控,关于贾府的经济账,恐怕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情况,赖大自然也就有了更大的空间来济私。作为一个奴才,混到了家大业大,已经完全不像奴才了。赖家有丫鬟伺候着,有私家花园消遣,随着赖尚荣在仕途上的进军,可谓所有的体面都有了。
再者,还要注意,赖氏一家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在人情世故面前表现得特别圆滑,上述的赖嬷嬷在这一点上特别明显。比如她去贾府邀请主子们吃孙子的庆功宴时,言语之间极尽感恩,姿态放得很低,把贾府捧得很高,但背地他们的表现如何,则是值得怀疑的。
如果在贾府的奴才中选一个最成功的人,那非赖大莫属。那么对于贾府而言,为什么愿意耗费诸多精力,花费诸多金钱在下人身上呢?这与护官符还有一定的关系。
护官符也要培植党羽在小说第四回,通过门子之口列了一份护官符,我们俗称为“四大家族”。说到家族必然是有派系的,既然是派系,那就必有分支,各个分支分布在各行各业中,这样才能自上而下形成一张官网。
比如明朝魏忠贤专权时,他手下就有一支庞大的队伍,有五虎、五彪、十狗、四十孙等,可以说从朝廷内阁、六部到各地的总督、巡抚,无不遍布他的阉党党徒。
而且魏忠贤一人得势,鸡犬升天,其弟侄亲朋,个个都得到晋封,甚至只有几个月大的襁褓婴儿就已经被封侯封伯,有了爵位。
到了清朝九子夺嫡时代,也是这样的。这些历史的现实从侧面反应出一个古代政治现实,那就是在官场必然是拉帮结派的。
对于这一点,贾府深谙其道,比如,他们把贾元春送进了宫,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为了日后贾府的发展。所以,贾雨村仅凭林如海一封书信,贾政就帮他补了应天府的缺儿;而对于赖大之子赖尚荣的“培养”,实际上也是培植党羽的意思。
但贾府很不幸,贾政的布局都是失败的,贾元春突然崩逝,贾雨村落井下石,而赖尚荣则如他的姓氏一般,纯粹就是个无赖,只想“偷”贾府的钱,并不想为贾府做任何事。
综上所述,贾府对赖氏一家极尽包容,一是鉴于对赖嬷嬷的敬重,这是贾府规矩;二则是源自赖大对贾府管理上的依赖;第三刻意培育赖尚荣,也不排除有培植党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