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四世纪末,中原大地乱成了一锅粥,以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为主的少数民族,先后在中原大地上建立近二十个民族政权,北方大地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当这些少数民族在中原抢地盘时,北方蒙古草原出现了一片真空,一个新的民族在这片真空中逐渐壮大起来,并以一个新的身份与南侵的民族政权形成对峙,这个新的民族就是柔然。
尽管柔然有自己的名称,但在当时这个名称并不为人所公认,其它民族给它起了很多别称,如在《魏书》中是“蠕蠕”,在《宋书》中是“芮芮”,在北魏的其它史料里,它还被称为鬼方、凶奴、茹茹。
这些别称都充满了讥刺,但柔然就像一株小草一样,从弱小到强大,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从崛起到衰落,再到从草原消失,历经一百多年,那么最后他们去了哪里呢?我们先从柔然的建立说起。
柔然的建立柔然的一生都伴随着一个劲敌,这个敌人就是拓跋鲜卑。当后者在中原征战时,柔然还在北方草原刚刚萌芽。所以,在五胡十六国之前,柔然还只是一个不起眼儿的小跟班。
柔然民族的奠基人叫木骨闾,他原是拓跋鲜卑的奴隶,一次偶然的机会逃脱后,就变成了他们的敌人。他只招募了几百人,之后就与拓跋部打起了游击战,后来为了生存,选择投靠了鹘突部落,避难于阴山一带。
阴山地区水草肥沃,地域广阔,鹘突部管理能力有限,木骨闾便在当地肆意扩展。当大量游牧民族内迁后,草原形势发生了变化,木骨闾的后代也有了更多的机会。
想当年匈奴也是在阴山地区崛起,与匈奴的崛起类似,木骨闾在积蓄了一定的力量之后,到了他的儿子车鹿会,已经拥有了数万骑兵,曾经的跟班变成了小弟。车鹿会还为自己的民族冠名“柔然”,从此,柔然民族正式走上历史的舞台。
从弱小到强大成为小弟之后的柔然,还是爱跟老大哥拓跋鲜卑较劲儿。当时的拓跋部主要活动在北方的山西、陕西一带,与柔然遥遥相望。
由于实力不对等,成长中的柔然不敢与大哥硬碰硬,但“绵里藏针”这一套还是会的。他们明着臣服于拓跋部,暗地里却没少干打家劫舍的勾当。每至冬季便猫在阴山,一到春秋则不断劫掠北方汉地。
就在这样的劫掠中,他们不断地成长。柔然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还是由于北方汉地民族政权的主要对手不是柔然,而是南方政权,所以对柔然并没有严密的防御。
到了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时代,柔然已经完全占领了河套草原地区,成为北方草原上冉冉升起的新一代雄主。
但是正当这只草原雄鹰准备起飞时,拓跋鲜卑突然不乐意了。对于这个小弟的威胁,拓跋鲜卑认为有必要收拾一下它。
于是,公元392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将矛头对准了崛起的柔然,并且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跑了柔然,将河套草原控制在手中。
北魏的胜利来得容易,也没有把柔然放在眼里,所以在威胁解除后,拓跋部只是修缮了河套草原旧有的长城,并设立了军镇,即著名的北方“六镇”,以此作为防御柔然主要屏障。
所以,柔然虽然受了重伤,但元气还在。在伤势好了之后,他们又继续与北魏“斗智斗勇”,同时也在寻找着新的机会。
这个新的机会就是西进,为了暂时避开强大的北魏,柔然选择向西拓展领地。此后,他们收服了游牧在阴山山脉的铁勒各部,征服了“最后的匈奴”拔也部,并且效仿北魏建立起一支重甲骑兵,还招募了不少汉人为他们效力。
在经过长时间的力量积蓄后,柔然的军事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后,当柔然与北魏再次正面相对时,它已经不再是小弟的角色,而是一副大哥的派头。
公元402年,木骨闾六世孙社仑自称可汗,正式建立了柔然汗国,这也标志着柔然民族进入了全盛时期。
同时也意味着,在北魏和柔然之间少不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决战。
从强大到衰落公元5世纪初期,北魏在北方大地上忙着进行统一事业,而此时的柔然已成了北魏头上的一把刀。
此时柔然的领地格外广阔,向西控制了丝绸之路,西域各国都向他臣服;向东,势力扩张到了鸭绿江一带;而且手下精骑也扩展到了三四十万。
而此时的北魏看上去并不乐观,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即位,这位合格的守城之君在三十三岁时也死了,之后拓跋珪的孙子,年仅十几岁的拓跋焘上位。
在拓跋焘登基的第一年,柔然就给他送了一个大礼,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劫掠了北魏边境数万人口,外加几十万牲畜。
然而这还不是北魏对柔然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的原因,让北魏受不了的是,面对柔然的不断袭扰,北魏在北方的统一大业严重受阻。
比如公元423,当北魏与刘宋在河南杀得天昏地暗时,柔然突然出现在北魏的身后,最后导致北魏在形势占优的局势下,不得不回撤,从而丧失了一次重创南朝的机会。
回过神来的北魏,面对柔然的得寸进尺,再也无法淡定了。拓跋焘的汉人老师崔浩坚决主张对柔然动武,这也正合拓跋焘之意。
拓跋焘虽然年轻,但此人却是一个狠角色,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魏太武帝。他结束了五胡十六国时代,使北方重新归于统一。
但是,柔然并不知道他这么厉害,也没有把这个刚上台的毛孩子放在眼里。于是公元429年,当北魏大军来袭时,柔然几乎全军覆没。
年轻的拓跋焘集结了三十万大军远征,发动了一场对柔然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他们深入漠北草原东西三千里,南北五千里,将柔然打回了老窝,并且一路追击到了阿尔泰山的东南地区。
这场大战以北魏回撤结束,柔然最后只剩下几千残兵。如果北魏选择赶尽杀绝,那么柔然定会全军覆没。但由于北魏同时受制于南边刘宋政权牵制,关键时刻选择了后撤。这样,柔然在不幸中又万幸地生存了下来,并在拓跋寿死后,再次崛起与北魏对峙。
此战之后,拓跋寿又先后进行了三次北征,然而始终再未对柔然形成致命性打击。拓跋鲜卑只好转而继续加强六镇的军事建设,同时柔然在见识了北魏的厉害之后,又不得不向北魏“俯首称臣”。
在衰落中分裂拓跋焘死后,北魏由于内外矛盾不断,遂进入了自我修补时期,与柔然的战争也由攻转为守。
没有了北魏的大规模进攻,柔然把军事重心也转移到了不听话的西域身上。柔然被北魏蹂躏的那些年,西域各国也开始不听话了。
公元460年,柔然吞并了高昌,又进犯于阗。高昌和于阗既是北魏的铁杆粉丝,又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枢纽,在柔然铁骑袭来时,他们相继向北魏求救,然而北魏也在修补期,于是选择了坐视。
结果,高昌和于阗先后倒在了柔然的铁蹄之下,而由此产生的影响便是,其他西域小国再次纷纷选择了投靠柔然。柔然在充实了自己之后,又开始对北魏发起了攻击。
公元470年,柔然大举进攻河西走廊的门户敦煌,敦煌不仅是北魏的防御重镇,更是丝绸之路上通往北魏的经济命脉。
在这种情况下,北魏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但有意思的是,即便北魏没有拓跋焘时代那么强悍,柔然依旧不是他的对手。不过此时北魏的皇帝是拓跋宏,他对柔然也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
公元472年,北魏北伐斩杀了柔然五万人马,眼见北魏不好惹的柔然,只好再度服软。
柔然求和后,干脆提出要与北魏和亲。北魏也很乐意,这样可以把全部精力转移到南方,双方一拍即合,此后各自发展。
柔然虽然再次赢得了生存空间,但是内部也出现了分裂,高车族副伏罗部落首领阿伏至罗,率十万部众西迁,宣布脱离柔然的统治,建立了高车国。
此后,柔然与西域各国的纷争不断,无暇再去骚扰北魏。而北魏虽然在北方边境赢得了安宁,但随着北方六镇精锐的内迁,驻守六镇的军队由于战事不多,逐渐走向腐化,直到后来发生了叛乱。
公元520年,柔然再次发生了分裂,柔然可汗阿那环被其兄赶下台。此后阿那环投靠了北魏,北魏将他安置在河套草原,没成想阿那环就此在河套草原再次壮大,并召集了一支号称三十万的大军。
北魏六镇起义爆发后,阿那环有了绝佳的机会进攻北魏。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乘火打劫,反而还帮助北魏一起镇压了六镇起义。
当然,他这样做也是有好处的,事后,北魏为了酬谢他,将原本属于他们的漠南领土送给了阿那环。
这样一来,阿那环就拥有了长城以北的整个漠南领土,此时的柔然虽然不能与社仑可汗时代比,但俨然又成了草原雄鹰。
那么,这是柔然东山再起的机会,还是回光反照前的瞬间复兴?此后的形势似乎真的在向柔然倾斜。
北魏因六镇起义也分裂了,分成了东魏和西魏,高欢和宇文泰为了拉拢阿那环,给了柔然不少好处。
当然,柔然也没闲着,没有了强劲的敌人,他也着手在漠南草原搞起了改革。在东西魏对峙时期,柔然在汉人淳于秦的主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比如分封官员,建立王朝式的朝廷,甚至在内蒙草原上推广起了农耕技术。
与此同时,柔然还从西域通过四川盆地进入江南,由此与南朝产生了联系,并企图通过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南朝实现对北朝的军事围剿。
但令柔然促不及防的是,他们与拓跋鲜卑争战了百余年,彼此从强盛到衰落,再到分裂,本以为总有一个胜者,但历史并没有这样演绎,最后将柔然推上断头台的是另一个兴起的民族,它的名字叫突厥。
突厥原是柔然的奴隶,在阿那环时期不断壮大,之后与柔然翻脸,双方发生冲突,阿那环也死在了与突厥的战争中。这也标志着柔然在经历了短暂的复兴后,再次转入了衰落。
最后的归宿公元555年,柔然在东魏和突厥的联合打击下灭亡了,然而还有一支柔然人逃了出来。
这支柔然人经过西域逃到了中亚地区,在收罗了部众之后,开始了生死存亡的西征。之后他们经高加索山进入欧洲,痛击了著名的日耳曼部落,在匈牙利地区建立了阿瓦尔帝国。
在西方的记载中,柔然民族是一个可以比肩蒙古的民族。他们在西进的过程中,不论西欧还是东欧,都是他们的手下败将。
欧洲人在记录他们的时候,都会加上一句:阿瓦尔人,来自遥远的中国。
冷兵器时代,在战争中学习了一点汉人兵法就可以把欧洲那些愣头青一顿胖揍。
北方草原不安定也是棒帮了南方割据政权的忙 要是像蒙古那样彻底统一北方估计也没南边啥事了[呲牙笑][呲牙笑]
柔然就像打不死的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