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拖(湖南拖拉机厂)的创业历程

书余热 2024-08-09 05:11:26

湖南拖拉机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970年湖南省革委会为了落实毛泽东同志“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示,决定在澧县新华农机厂的基础上筹建湖南拖拉机厂(下简称湖拖厂),同时将省机械局属下的湖南农机厂全部人员、设备并入拖拉机厂,厂址设在津市窑坡渡。按一机部天津设计院的设计,确定湖拖厂年产东方红一30型拖拉机5000台,基本建设总投资2020万元。

湖拖厂的建设是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项目,1974年列入一机部的28个重点建设项目。省里为此组织了拖拉机会战,组织了常德七一机械厂、常德纺织机械厂、浦沅工程机械厂、长沙动力机械厂、株洲三三一厂等50多个厂家为湖拖厂设计、制造金切专机、非标设备、模具几百台套。湘澧盐矿对湖拖厂的土方开拓和运输给予了无私支援,常德地区和安乡县建筑工程公司的施工队伍长驻湖拖厂,保证了厂房建设和生活福利设施的施工进度与质量。

各级主管部门和津市市政府,在建筑三材、地方材料供应,以及土地征购、学徒招工、生活物资供应等方面,都给湖拖厂极大的支持和方便,有力地保证了基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基本建设过程中,湖拖厂采取了边基建、边生产,以基建为重点的方针,大力加强生产技术准备工作。针对建厂初期员工不足,难以应付和适应工厂迅猛发展这一突出矛盾,从省内外引进大批工厂急需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另一方面,从城乡招收新工人进厂,采取各种途径进行技术培训,解决了建厂时期人力缺乏的矛盾,并为以后进行批量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建厂开始湖拖厂就坚持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厂的方针。当时施工力量严重不足,全厂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积极参加厂区“三通一平”和厂房、宿舍的土方工程与物资器材的搬运工作,及时地配合土建施工进度的要求。随着单项工程交付和设备进厂,大量的水电动力管线急待制作安装,湖拖厂采取各自为战、分片包干的办法,下达给各个车间按设计或工艺要求限期完成。

在筹建湖拖厂时,省里确定选用我国自行设计的东方红? 30型拖拉机。从一九六九年选型到一九七四年十二月鉴定,经过了三轮试制、试验,三次修改图纸。第一轮试制是在原澧县新华农机厂进行的,得到了省里组织的一批从中央到地方大小工厂的协作支持。当时,澧县新华农机厂是一个只有二,三百人的地方小厂,在这一光荣的试制任务面前,全厂职工遇到了设备简陋、原材料缺乏、技术力量不足和没有制造经验等一大堆困难。但厂小志气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仅用了一百天时间,完成了三台样机的试制,赢得了在津市定点建厂的历史机遇,拉开了我省拖拉机制造的序幕。

在全省拖拉机会战中,湖拖厂担负了110台专机非标设备的设计制造任务,按拖拉机批量生产要求,进行了大量的工艺准备工作,并自行安排投产初期所需工艺装备的设计制作任务。由于组织落实,措施得力,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克服了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使建厂的各项工作能够比较协调地完成。

湖拖厂的基本建设,按照设计共有三十多个单项工程,近十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上千台机器设备,从一九七O年十月破士动工,到一九七五年六月截止,历时四年九个月,累计完成基建投资1654万元,为设计投2020万元的81.9%。建成了型铸、锻压、冲焊、底盘、总装和热处理六个前方车间,工具、机修、服务三个辅助车间,动力站房、仓库、运输系统,以及适应投产初期需要的宿舍和生活福利设施,共计76000平方米,为设计面积96526平方米的78.7%。安装交付使用的设备798合,为设计1043台的76.5%。

为了加强基础工作,建立生产正常秩序,湖拖厂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革委主任分工的行政生产指挥系统和政治工作系统,适时调整、充实了部分职能科室和车间的力量,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了企业的民主管理。同时,狠抓了各种物资的供应渠道和供应定点,加强与各协作配套厂的联系,积极做好外协毛坯和配套件的进厂,建立必要的物资储备,以利组织生产。

一九七五年七月一日,湖南省委、省革委和常德地委、地革委以及各有关领导机关对我厂进行验收,省机械局局长韩津同志主持了基建竣工验收投产大会,厂党委书记、革委主任步恒旭同志作了《关于我厂基本建设情况的汇报》,省市领导也在大会上讲话,对参加湖拖厂建设的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和工厂的验收投产表示祝贺,并对工厂今后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湖拖基建验收投产,标志着进入拖拉机批量生产时期。从此,全厂围绕拖拉机生产这个中心,组织好批量生产,继续抓好基建,早日建成年产5000台的生产能力,满足广大农村的需要。

投产初期,湖拖厂狠抓了自制铸件毛坯生产,组织了工艺工装验证,及时制订过渡工艺技术措施,以解决某些关键环节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为完成拖拉机3000台国家计划创造了条件。

为了提高拖拉机产品质量和适应发展的需要,从一九七七年起,工厂在新材料、新工艺和发展拖拉机新品种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根据一机部下达的开发东??30L履带变型拖拉机课题,湖拖厂和湖北农机学院共同设计研制了这一机型,利用轮式通用零部件达70%以上。一九七七年五月完成一轮样机5台,该机链轮、履带板、末大齿轮等七种关键零件,均采用湖拖厂超高强度球墨铸铁工艺并取得成功。

在第一轮样机试验基础上继续改进,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完成第二轮样机10台试制。一九七九年三月抽出样机三台,先后在澧县涔澹农场,澧县蚕桑研究所和湖北农机学院等单位进行生产使用试验,完成了1500小时的试验,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和超过设计要求。一九八0年十一月省机械局进行了鉴定,这是湖拖厂在开发拖拉机品种上的一项新贡献。

从一九七五年七月一日验收投产开始批量生产,到一九七九年底共计生产拖拉机7768台,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九年的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8.3%。在基建方面,建成了三十条专机生产线和流水作业生产线,其中有省内比较先进的两个自成系统的铸工造型生产线,十条底盘大件加工专机生产线,三条悬链输送油漆烘干线,一条拖拉机总装生产线,按照设计已基本建成年产东??30拖拉机5000台生产能力。

但自进入国民经济调整以来,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使拖拉机销售受到冲击,到一九七九年底,各种矛盾接踵而来。当时库存736台拖拉机难以销售,各种生产物资占用流动资金达1380万元无法周转,银行贷款近800万元,而每年的固定费用开支约需360万元,工厂陷入困境。

一九八O到一九八二年是国民经济调整的前三年,工厂没有国家指令性计划,在严重的困难面前,为了做到领导不松,人心不散,生产不停,工资照发,厂党委采取了两条积极而果断的决策,一是对外扩大服务领域,广开门路,大揽外协业务,转向市场调节;二是对内实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在近期有饭吃,长远有方向(产品)的思想指导下,做到全厂上下积极开拓市场,谋求方向产品。

工厂开始摸索实行经济责任制,当时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一是确定车间对厂部承担的经济责任,根据不同车间的技术设备能力,分别确定和下达人平内部利润指标;二是确定基数利润奖和超额利润分成奖;三是对车间放权,明确授予车间在一定范围内有经营自主权和奖金的分配权,这个放权虽然不大,但已打破原来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内部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当它破士而出时,即已具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雏形”,这一新生事物的萌芽,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这一制度的试行,其实质是实行“分灶吃饭”,经济效益好坏不一样,使车间外有压力,内有动力。各车间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大揽外协,面向轻化、纺织、食品等行业单位,先后承接、试制和小批量生产过90多种产品。其中包括气泵气刹,面包烘烤炉,分切机,茶叶烘干机,烟机配件,水表壳和贮油罐等,从而保证了工厂从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三年连续四年的外协产值,在工厂调整期间占有百分之三十多的比重,即平均每年有240万元的外协产值,为一九七九年外协产值41.8万元的五点七倍。

一九八一年初,工厂为了改变产品结构单一,生产十分被动的局面,根据当时市场自行车紧俏的情况,提出了一个年产30万辆自行车的规划,主要用企业自筹资金,争取银行贷款支持,分期形成生产能力。随后进行了小批量生产,以“武陵牌”商标生产了20寸和26寸两个品种,先后投放市场。但由于各地厂家竞相生产,在名牌产品面前,处于不利地位,分析了各种因素之后,自行车生产放慢了步伐。

在省经委、省机械局的关心支持下,一九八一年八月决定我厂改产工业缝纫机,作为第二产品正式列入省九种日用机电产品“六?五”规划,挂牌湖南工业缝纫机厂,同时使用两个厂名。一九八二年六月批复工缝机技术改造方案,确定年产五万台,一期工程为三万台,并随即下拨投资50万元,作为购置必要的工艺设备和检测手段。

从一九八一年九月开始试制工业缝纫机到次年二月装出十台样机,历时四个半月,首批样机商标经申请批准定名为“武陵牌”。经津市服装厂、长沙英姿服装厂、湖南橡胶厂等单位投入实验性使用,无论从外形、精度和使用性能,与上工牌样机比较,毫无逊色,获得了几个试用厂家的一致好评。

经省缝纫机质量监督检测站按轻工部制定的50项暂行标准进行全面检测,样机得分进入一等品,一九八二年九月由省经委主持通过鉴定。但是由于块条分割,行业封锁,竞争激烈,市场价格疲软,发展前景难以预料,于是决定收缩另找出路。

在国民经济调整的前三年,尽管工厂作了很大的努力,做到了多品种生产,打破了单一产品的格局,但经过筛选能够在市场站住脚,并能满足工厂“胃口”的产品终不可得,因此这几年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产值低速增长,三年的年均亏损均徘徊在80万元左右。

一九八三年上半年,工厂分析了调整前三年上自行车、工缝机等轻工产品赶“热门”失误的教训,通过市场调查和收集信息,了解到我国汽车品种“缺重少轻”,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而广大农村这一潜在市场的需求将日益扩大,我国汽车工业正处在一个方兴未艾的黄金时代。

在了解到上述信息之后,我厂主要领导不远千里,往返于“二汽”和有关厂家,邀请东风公司领导同志来厂洽谈参加联营事宜,工厂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厂容厂貌,获得了东风公司领导对工厂情况的了解和信任。同年五月,经省经委批准,参加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实行了松散性的联营,从此确定了工厂的产品方向和专业化分工,利于企业整频工作的全面铺开,实现工厂的振兴。

从一九八三年七月湖拖厂开始参加东风公司组织的EQ60D三吨载货汽车的联合设计,一九八四年五月共同完成三台样车试制任务。同时以提高HN940十吨半挂车和其它七种汽车零部件的产品质量为重点,进行了图纸、工艺、工装和定额等基础工作的整顿,于十月下旬完成了十吨半挂车的生产鉴定,从而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在新形势下,厂领导适时提出了“以严治厂,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办厂方针,在制定一九八四年工厂方针时,提出“以产品开发为重点,以企业整顿为中心,以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为振兴湖拖打下坚实基础”,把上好汽车品种,实现利润50万元和企业整顿验收一次合格,作为全厂的三大目标。

东风汽车公司,省经委、省厅和省汽车公司领导对新车技术水平和工厂前段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确定湖拖厂以汽车车桥专业为发展方向,按年产纲领2.5万台套进行全面规划,同时安排了今后三年以改装车作为过渡产品。经省厅与东风公司共同商定,于一九八四年五月九日批文,将厂名更改为湖南汽车车桥厂,从而确定了工厂的产品方向和专业发展方向,基本完成了工厂的调整转产工作。

一九八五年开发EQ140后桥总成和三吨改进型通用汽车底盘两个新品种,前者进行了批量生产,后者投入试制。同时狠抓了十吨半挂车的创优工作,通过上半年的努力,工厂的计量检查、全面质量管理和汽车抽样检查,均已达到规定的“创省优”标准,1985年的产值、销售、税利和职工人平收入都有很大的增长。

为了实现工厂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加强了销售市场信息工作,工厂成立了研究所,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干部任期制。在工厂管理体制上初步建立了“四全”(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和全面人事教育管理),“两制”(厂长负责制、职工代表大会制)和“三按管理”(按层次处理工作关系、按程序标准进行工作、按制度执行管理)的新模式。

经过全厂职工的艰苦努力,继一九八三年实现扭亏为盈,结束湖拖自建厂以来连续十三年的亏损局面之后,一九八四年又有新的提高,实现了省厅组织的企业整顿一次验收合格。

湖拖厂的创业历程证明,只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充分发挥全体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心同德、锐意改革,勇敢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企业的振兴腾飞,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来源:正扬网

0 阅读:5

书余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