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为什么到死都不离婚?江冬秀:我没菜刀,西服就不能配小脚?

书生说文化 2024-07-03 03:25:30

1

1922年底,被伤风、腹泻和痔疮等多重疾病缠身的北大教授胡适请了一个长假,准备离开北京去杭州疗养一段时间。

也许是因缘际会,也许是命中注定,到杭州不久,胡适就偶遇了自己曾经的伴娘、远房表妹曹诚英。

说是表妹但胡适与曹诚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只是曹诚英的姐姐嫁给了胡适的三哥,所以他俩按照辈分和年龄互称一声兄妹。

因为这一层关系,知道胡适在杭州仙霞洞养病之后,曹诚英经常去看胡适,帮他打理一些家务,给他做一些可口的饭菜。

一来二去,为了方便曹诚英,胡适干脆就在自己的住处给曹诚英赁了一间房。

就这样,亲戚兼同乡的胡适之与曹诚英便以病人和陪护的身份住在了一起。

曹诚英

这段日子里,两个人在杭州一起游西湖,一起下棋,一起看书,一起看日落,一起观日出。

不知不觉间,这一对相差十多岁且都已经结婚表兄妹逐渐互生情愫,在当时文人的天堂杭州仙霞洞过上了一段恩爱缠绵的神仙生活。

已经结婚多年的胡博士在自己的日记中毫不掩饰地直言:这是我一生最快活的日子。

当他们二人在仙霞洞做神仙眷侣的时候,无论是胡适之的妻子江冬秀,还是曹诚英的丈夫胡冠英都认为曹诚英照顾胡适只是亲戚对亲戚的帮衬。

在此期间,江冬秀甚至写信给胡适说“珮声照应你,我很放心。”

另外,她还叮嘱胡适,珮声身体也不大好,杭州天气炎热,每次做饭都要用热炉子,不如请个厨子,省得大家劳苦。

这位连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小脚太太,在一个字一个字写信关心自己丈夫的时候,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

自己的丈夫,西装革履的洋博士,已经找到了自己精神上的伴侣,得到了他在家庭中得不到的东西——在闺房中执经问学。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名闻天下的学术领袖胡适之又多了一个出名的由头,在仙霞洞中和自己的表妹双宿双飞。

胡适写给曹诚英的诗

随着两人关系的日益明朗,不久曹诚英就和自己的丈夫胡冠英离了婚。

1925年春,在徐志摩的怂恿下,胡适之也向江冬秀提出了离婚。

不提不要紧,一提离婚,江冬秀就到厨房抡起菜刀,大怒道:

“离了婚,两个孩子也不用要了,我先杀了我生的两个儿子,再与你拼命!”

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认为,胡适之所以不离婚是因为怕老婆,尤其是怕老婆手中的菜刀。

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并不是。

“冬秀抡刀”的说法,主要来自石原皋(胡适表弟)和汪静之(曹诚英追求者)。

据石原皋回忆,在胡适和江东秀闹离婚的那段时间里,他曾到胡适家去,恰巧碰到两口子在吵架,他亲眼目睹江冬秀拿起裁纸刀朝胡适扔去。

这里明明说的是裁纸刀,而不是所谓的菜刀。

但据胡适的同乡汪静之回忆,胡适回到北京提出离婚,冬秀听后,到厨房里拿了一把菜刀说:

两个儿子是我生的,杀了儿子再和你离婚!

结果婚没有离成,只能像牛郎织女一样,每年南下杭州或者上海的时候,与珮声相会一两次。

也就是说,菜刀说法的始作俑者其实是汪静之。

汪静之

汪静之言之凿凿,说得煞有介事,但仔细想想,可信度其实并不高。

他并没有指明自己的信息来源,不知道是道听途说,还是主观臆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并非亲眼所见,也并非亲耳所听。

因为江东秀一直住在北京,而汪静之当时的主要活动地是南方,所以两个人几乎没什么交集。

一向温柔内敛,不说人长短的胡适更不会把自己的家事,自己与妻子之间的不愉快的琐事说给汪静之这个并不是特别熟悉的小老乡。

另外,了解民国掌故的人应该知道,汪静之对于某些事情张口就来,不只是这一次。

他曾经说“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为戴笠堕过胎,依据是王映霞曾经在戴笠家住过一晚,而这期间她恰好堕过胎。

再说回胡适与江东秀手中的刀,众所周知,裁纸刀和菜刀的攻击性完全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两口子吵架,随手拿起一个什么小刀小剪子朝对方砸去,这是很稀松平常的,如果真抡起菜刀,那后果就不可想象了。

江冬秀和孩子们

2

既然江冬秀,没有手里没有菜刀,那胡适为什么不离婚呢?

胡适为什么愿意跟一个没有文化的小脚夫妇人,白头偕老呢?

胡适是留洋博士,一生都在呼唤和践行理性的自由主义,但是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传统官僚士大夫家庭的幼子,他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换句话说,他表面上是个偏重理性的人 但内心深处却往往受感情和伦理的支配。

他在给自己好友,辈属叔侄,情同兄弟的胡近仁的信中说:

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故不曾挑剔为难,若不为此,绝不就此婚,……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

在他的日记中也有这样的叙述:

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

由此可知,最初的时候,胡适与江冬秀结婚并努力维持这段自己本不愿意的婚姻,完全是因为母命难违。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

然而,越到后来胡适就越发现,自己这位小脚太太,虽然没有文化,但是管理家务却是一把好手。

作为一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女性,江冬秀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妇女和小脚太太,她既有决断又有魄力,还很能扛事儿。

江东秀婚后三年内接连给胡适生育了三个儿女,这期间他们又将徽州老家这几个子侄接来北京居住供他们上学读书。

无论是养育自己的子女,还是照顾有先天性残疾的子侄,基本上都是江东秀在操持。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胡适是大名人,朋友很多,素不相识慕名而来的客人更多,加上各种亲戚、佣人,可以说是人口繁杂,这些在江冬秀的打理下,胡家总能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1928年春,按照安徽的旧习俗,胡适要给自己死去多年的父母和祖父母重修坟墓,但是胡适却因为忙于工作把这件事儿忘得一干二净。

等到他想起来的时候,才知道江东秀已经回老家雇工、采石、修坟了。以至于后来胡适在撰写墓志的时候,感叹道:

两代祖茔,而今始就,谁成此功,吾妇冬秀。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江冬秀处理家中事务的才干和胡适对她的感激之情。

胡适与江冬秀

江冬秀不仅在处理家务方面是一把好手,烧菜做饭的本领也是一绝。

有一段时间,独自出门在外的石原皋在胡适家做客,恰巧临近他30岁生日。江冬秀知道以后,热情地张罗着要为他过生日。

那一天,胡适家里请了两桌客,江东秀亲自下厨,做了压轴大菜徽州一品锅。

当一口直径差不多有二尺的大铁锅端上桌,透过腾腾的热气,客人们看到一层鸡、一层鸭、一层鱼虾、一层肉,点缀着蛋饺,下面还有晶莹剔透的萝卜白菜。

除了一品锅,那天江东秀还准备了一个大砂锅,里面有一只四五斤重的大蹄膀,三四斤重的老母鸡和几十个鸡蛋。

这一顿生日宴,客人们大块朵颐,吃得是兴高采烈,不亦乐乎,出门在外的石原皋更是感到了家的温暖。

俗话说:要想抓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

江冬秀是没有文化,没办法给予胡适心灵上的抚慰,但是她却有一身好厨艺,可以把他的养好他的胃。

胡适之与江冬秀

3

由于学问不高,江冬秀不懂也没办法懂胡适所做的学术,但是她在照料好家务的同时,始终默默支持着自己丈夫的学术事业。

在那个人人都盼望着自己丈夫做大事,当大官的时候,江冬秀却能够摆脱夫荣妻贵的旧思想,时刻提醒着胡适多做学术,少做官。

这让胡适倍感欣慰。

1938年,为了抗日救国,胡适临危受命,出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江冬秀知道以后,在信中对他说,为国家出力以后,一定回到学术生活上去。胡适回信说:

若是不明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着男人做大官,你跟我几十年,从来不作此想,所以我们能一起过苦日子。

1940年中央研究院首任院长蔡元培去世,传言说会推举胡适为继任院长,有人向江冬秀道贺,但她听后连忙给写信,叮嘱他:

你千万拿定主意,不要耳朵软,藏棉花,不要再把一只脚踏到烂泥里去,再不要走错了路,把你前半生的苦功放到冰泡里去了,把你的人格思想毁在这个年头上。

1917年,胡适刚一回国,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发下了“二十年不入政界,二十年不谈政治”的誓言。

就这一点而言,江冬秀还是很有见识的,很爱护自己丈夫的清名,很懂自己丈夫所想的。

胡适

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的民国文人中,有不少都经历过包办婚姻,如鲁迅与朱安、郭沫若与张琼华、徐志摩与张幼仪、郁达夫和王荃。

这些文人对于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要么狠心抛弃,要么置之不理。

理由也很简单,比如有人问徐志摩为什么抛弃张幼仪,他只说了一句:

西服怎么配小脚?

然而,自幼就没有缠脚裹足的张幼仪是大脚。

然而相比于张幼仪、张琼华、王荃、朱安等人,真正小脚太太江冬秀的婚姻虽然起过波澜,但是她却陪着胡适走到了人生尽头。

从发自内心的不甘不愿,到表面上的互敬互爱,再到最终的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江冬秀和胡适把一段十分不般配的婚姻过成了一段好姻缘。

胡适去世以后,在学生和朋友的帮助下,一辈子没有认识多少字的江冬秀整理出了许多胡适的遗著,还打赢了一场关于胡适著作权的官司。

从1917年嫁给胡适,到1975年以85岁高龄去世,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江冬秀自始至终都忠于她的博士丈夫——

她的博士丈夫自始至终有且仅有江冬秀这一个明媒正娶的结发之妻。

胡适一家

3 阅读:42

书生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