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型,不要刷题,拆解10篇文章,9篇都会考:标题作用这个题型

君达阅读理解 2024-09-27 03:36:14

少明老师第1992篇原创·持续日更

做语文阅读理解专业提分老师

作者|少明老师

三轮车夫

(1)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2)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3)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4)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5)“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6)“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7)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8)“别罗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9)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10)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11)“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12)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

全身都是题

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2.本文第一段寥寥数语,它有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画线句表面上是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义?

4.读完第二段,你体会到“她”心情如何?你的依据是什么?

5.通过第四段划线句子,中年男子给你的初印象是什么?为什么?

6.通过第四段划线句子,中年男子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

7.第五和第六这两段分别对三个人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8.第7段的“咦,你这不是宰人吗?车夫是想“宰人”吗?如果不是,那么这个情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9.第八段画线句是体现了车夫车技高超吗?

10.文中第九段,“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这样的对话对突出人物形象又有何作用?

11. 开放题:某同学读完全文,他这样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你觉得行吗?如果不行,该如何概括?

“一位三轮车夫送一对母女去医院看病。”

12.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

13. 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字)

先自己做·再看答案

先自己做·再看答案

先自己做·再看答案

1.点明了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通过职业表明主人公是一个普通人。

2.开开篇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深夜的寂静,渲染了静谧温馨的氛围。为下文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场景。

3..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馨。

4.她的心情因孩子生病沉重而焦急。从动词“奔、鞋跟敲打地面的声音、路程还远、加快脚步 ”体会出来的。

5.冷漠无情。因为面对文中母亲对他的请求,而且是因为孩子生病,他竟然看了一眼声都不吭一声,可见不想让车给这位急需帮助的母亲,毫无同情心,所以说他冷漠无情。

6.与三轮车夫构成对比,突出三轮车夫的心地善良。【对比衬托:以人衬人】

7.

妇女---语言描写(焦急、无助);神态描 写(被中年男子拦着时的不知所措)

车夫---语言描写(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急人所急)

中年男子---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冷酷无 情、无同情心。)

【写人物的片段,最常用的赏析角度:描写方法, 体会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8.车夫不是真的想宰人,而是急中生智,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让急需帮助的妇女坐上车的心理。此情节既突出了三轮车夫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又为后文车夫不收钱埋下了伏笔。

9.不是,而是写出车夫为了生病的孩子,使劲加快车速的情形,从而更加突出车夫急人所急、乐于助人的形象。

10.对话体现了三轮车夫的生活境况---下岗蹬三轮,生活不易,收入不高。这与后文车夫却不收妇女的车钱,构成反差,更加突出车夫的善良,使其形象变得高大起来。突出主题,对车夫助人精神的赞美。

11.:一位三轮车夫用抬高车费的办法拒绝其他乘客乘车,送一对母女去医院看病,最后却没要车费。

12.“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车夫想了想,说……”“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等。

伏笔照应

伏笔:“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好处: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不至于产生突兀。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运用伏笔:1、必有照应 2、切忌刻意 3、伏笔照应不宜紧贴。

13.望着车夫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真是个好人啊!他是在帮我啊!世上还是好人多啊!她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钱车费,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地放回口袋,紧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0 阅读:6

君达阅读理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