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剪子巷,瓦岗一炉香,哪有什么仁义,利益才是人性永恒的主题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4-03-04 09:56:24

“一曲溪流一板桥”的西关剪子巷

说起古街古巷,在老济南,并不比京城皇都逊色,老城里有不少以功能、特色赋名的古街,比较著名的,无过于老城西门外的剪子巷。剪子巷西门外路南,趵突泉公园北部西侧,北起估衣市街,南止花墙子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巷道。它与周边的柴家巷、郝家巷等七个巷口,合称济南老城西关的“八大巷”。

街巷东西两侧则通达盛唐巷、五路狮子口以及大、小板桥街等处。至于剪子巷的得名,据说是因为此处多集中有经营工具、配件的铁器店,其中尤其是剪刀制作最为精良,济南老城人就称之为“剪子巷”。

剪子巷的名声鹊起,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毗邻名胜趵突泉,又挨着西关码头,趵突泉水流出泉池,在大板桥处分为两股,一股环绕巷南的居民区,一股绕行北段小板桥,溪流、小巷、民居、石板路,自成一系,独具风味。

台湾散文家唐鲁孙在《济南的泉水和鱼》一文中,曾经记述旧时济南剪子巷风貌,“随手自地上掀起一块石板,泉水便源源涌出,伸手就能捞到又肥又大的青草鱼”。随着城市提升和拆迁改造,这些老济南人印象里的风貌荡然无存了,“肥鱼水中游,清泉石上流”的剪子巷,曾经是小年轻们必逛的商业街,现在只剩下一个绿色路牌,老济南心中的记忆符号。

明代洪武初年,重建济南城墙,修缮拓宽护城河,铁业、盐运和棉织业逐渐兴盛,明中叶前后,济南西关已经是货运交易的集散地,船舶客商来往、作坊云集、商铺林立,以铁质工具、作坊闻名的剪子巷自然兴旺发达,而到了清代康、乾年间,“剪子巷”已经成为济南最有名的手工业和商贸中心区。

据史料记载,清后期光绪年间,济南作为山东重要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山西、河北及山东本地济南周边大量铁匠艺人前来谋生,很多在剪子巷内落脚开店,一时间单纯铁匠铺子就多达数十家,前店面后作坊,且各有特色绝活,剪子、刀具、锅具、勺铲等家用工具,还有镰刀、锹锨、犁锄等农具应有尽有。生意红火时,整个巷子叮当打铁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让济南西关剪子巷出名的,还有一座“贾家楼”。《大染坊》掌柜的陈寿亭,待人接物最重义气,经常说一句话,“济南剪子巷,四十六友齐聚贾家楼,……秦琼秦叔宝有名的朋友八百,没名的朋友不计其数”。

这位秦琼,秦叔宝,祖籍齐州历城县(今山东济南),传说秦家世代居住在济南西关一带,就是以打铁谋生,人称“冶铁秦家”。秦琼年轻时,曾在历城县衙门做捕快一职,为人慷慨仗义,广交天下豪杰,曾与徐茂公、程咬金、罗成等人聚义,就在历城西关的贾家楼,结拜为江湖好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贾家楼聚义”,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名将和中流砥柱。

“三十六友来结拜”的贾家楼在哪里?

济南贾家楼,又称贾柳楼。按照史料的说法,这个酒楼有两个掌柜,一位叫贾闰甫,另一位叫柳周臣,两人名字各取头一个姓字,合称为“贾柳楼”。这酒楼的原址,就在济南老城西门外路南不远,推算与秦叔宝当年的住处也比较近。据说,解放前,这里还是一家经营食品的店面,后来已经不见踪迹。

虽然瓦岗故事源于《隋唐演义》,但是这位贾闰甫,历史上确有其人,相传他是魏公李密的幕僚,他的父亲贾务本,也不是泛泛之辈,是隋朝名将张须陀部下将军。李密打算叛唐自立为王,曾经问计于贾闰甫,李密得到的回答是绝对不可以,而且贾闰甫对李密提醒说,“愿明公熟思之,但恐大福不再”。李密一怒之下,想要杀掉贾闰甫,在王伯当等人的极力劝阻下,才侥幸讨得性命。事后贾闰甫逃往熊州(今河南宜阳)。

另一位掌柜的柳周臣,和贾闰甫是表兄弟,是个落第秀才,却生性豪爽,喜欢结交豪杰,瓦岗四十六雄结拜,柳周臣排名第二十二,贾闰甫排名第二十一。

关于瓦岗寨的群雄聚义,历史上说的是在大隋朝大业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有魏徵、徐茂公等人,以向秦叔宝母亲贺寿为由,在贾家楼聚义盟誓,这四十六个拜寿之人,又称贾家楼四十六友,但也有些故事中,称为瓦岗寨三十六友。

连阔如先生的《三十六英雄》记载是共三十六人,陈荫荣先生的《兴唐传》中则计为四十六人,单田芳先生的《瓦岗英雄》中人物有所变化,虽然每个本子的数量不尽相同,但现在比较认可的是四十六友的人数。

评书艺人田连元先生对此解释说,贾家楼结拜时确实是四十六友,但是里头有一拨是政府的官人儿,写盟单的时候,秦叔宝怕这份名单将来一旦泄露,恐怕连累这帮官人儿,就没往上写。权作一个假说。

“不学瓦岗半炷香”的典故出处?

郭德纲先生的段子里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这段话说的是,三国时期刘、关、张,哥仨一个头磕在地上,站起来是生死相随的异姓兄弟,亚赛过同胞血脉,三兄弟其利断金,打黄巾,战吕布,取荆襄,打西川,成就昭烈帝王基业,最终成为流传千古的桃园佳话。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济南府贾家楼的三十六个好兄弟(另一说为四十六右),也是一个头磕在地上,大家齐上瓦岗,推翻暴君共举大事,誓言拯救苍生,建立太平盛世。结果到了功成名就的时刻,却不能有福同享,一场分崩离析,手足相残,令人扼腕叹息。

其实,郭德纲的这句话,最早出自江湖“春典”,也就是江湖行话,是各行各业的术语通称,是旧时江湖帮派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语言,如今叫“黑话”,属于江湖流民阶层的特殊文化习俗。郭德纲相声里的这句话,其实源自清代洪帮入会时使用的进门(也就是加入帮会时的誓言和仪式)切口。

洪帮,又称洪门,是清代大帮派天地会的别称。洪帮入会“义”字当先,崇拜的对象都是最讲仁义的历史人物,又有“三把半香”之说。“三炷香”,分别是羊左(羊角哀和左伯桃)、桃园(刘关张三兄弟)、梁山(水泊一百零八将),最瞧不起的则是有头无尾的“半炷香”,指的是能共苦却不能同甘的瓦岗兄弟。

洪帮的《三把半香诗》,对瓦岗兄弟是这样说的,“要说半把香,此香不是香,兄弟结拜上瓦岗。混世魔王三年座,气数皆终各一方”。虽然大家兄弟意气相投,最终却各自散去,有始无终。

民国时期的民俗学者李子峰,撰写了一部《海底》,专门研究洪门相关的历史、典故,其中也收录了对瓦岗寨的“春典”描述,“瓦岗弟兄半把香,李密不久散瓦岗。单童(通)沙场无人救,留下臭名万古扬”。

“海底”,就是洪帮各地堂口、舵口所用的暗号、切口,一般以合辙押韵的诗词形式,朗朗上口便于颂记传播,这些词句不仅是入会的誓词,更是江湖行走分辨敌我的密语,各地字句可能有些出入,在表达的意思上基本一致。

随着民国建立清帝倒台,原本秘密社团“洪帮”逐渐公开走进民间,成为光明正大的结社组织,因此许多内部暗语和切口也在社会上流传开,被曲艺演员吸收,经过提炼总结,诞生了许多对仗押韵的台词。

瓦岗寨弟兄做错了什么,让洪帮如此忌讳和诟病,其实还是因为贾家楼兄弟们,没有在刑场上营救单雄信这件事,或者说不但没有出言求情相救,反而还落井下石大加坑害,最后单雄信在兄弟面前被李世民处死。

在京剧有《锁五龙》一折,又名《斩雄信》,里面单雄信身带镣铐,赴死前有一段唱词,“满营将官俱已在,不见叔宝栋梁材”,或许他是在最后时刻想起了当年济南贾家楼的群雄盟誓场景,真是人生百味无情义,世间何曾有冷暖。

瓦岗兄弟轮番敬酒,单雄信逐一批驳眼前曾经的好兄弟,大骂罗成“无耻小奴才”,很有点聚贤庄萧峰的威武气象,他最后只喝了程咬金的酒,或许是因为程咬金的话说到他心坎里——

“愿你来世将这些没情的朋友一刀一个慢慢的杀他!”

0 阅读:0

石头大狮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