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荒政被大臣施笞刑,醒悟后奋发图强,终成楚国走出南阳盆地第一王

欲云谈史论今 2021-02-09 10:43:11

楚武王,在中原诸侯们看起来不过是位蛮横霸道不讲理的蛮夷,但实际上他是位非常卓越的领袖:不但雄图伟略、目光远大,他还从谏如流,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敢于直面失误、从不推卸责任。在他的领导之下,楚国发展迅猛,国力蒸蒸日上。

但是,就在楚国征服随国,基本控制了整个南阳盆地的关键时刻,楚武王却不幸去世了——他的儿子还能让楚国继续向前发展吗?

以楚文王羋赀刚继位时的表现看,楚国前景似乎并不太妙。

《吕氏春秋·贵直论》记载,楚文王继位后,整天沉溺于声色犬马,荒废政事。楚文王得到了茹黄之犬(古代名犬)和宛路(竹名,可做良箭)之箭后,就整天跑到云梦泽打猎,三月都不理政务;属下向他进献丹地美女,他又纵情于女色,经年不上朝理政。“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这其实是人之通病。不但楚文王有这毛病,齐桓公也宣称如此。作为人,有个人爱好都属正常;但作为国君,对任何事务的喜好都不能过度,更不能因此而废弃政事。

楚文王好田猎

楚国太葆申见他这么荒唐,就对楚文王说:“先王占卜我为太葆,卦象吉利。现在君王得到名犬,沉溺于打猎,三月不回;得到美女,纵情女色,一年不理朝政。这都是您的执政之罪,应受笞刑。”《左传》的记载中,楚文王就是个喜怒无常、六亲不认的大蛮夷,居然还有人敢当面说对他实施笞刑,这人真是太大胆了!还要不要命了?!

但是,楚文王对外虽然是六亲不认,可对楚国大臣却出人意表地尊敬。

面对太葆申的质问,楚文王没有暴跳如雷,反而显现出顽童被长辈纠住错处时的羞涩:“我自从脱离襁褓时,就位列于诸侯,这种处罚实在是太丢人了,希望您变更刑法,不要用笞刑。”太葆申却坚持不肯退让:“我执行先王的法令不敢废弃。您若是不受笞刑,就是废弃先王的法令。我宁肯得罪于大王您,也不敢获罪于先王。”

太葆申这么几句话,楚文王居然就老老实实地服罪了:“遵命。”看来楚武王对儿子的教导还是非常严厉,即便他已过世,可儿子仍然不敢违背他的法令。

于是,楚文王趴在席子上,等待太葆申施刑——只是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脱裤子?且看太葆申是如何施刑的吧!

楚文王受刑

太葆申拿来五十根荆条,然后跪下,把荆条轻轻放在楚文王背上,反复做了两次。然后,太葆申就对楚文王说:“您起来吧,刑罚结束了。”原来所谓的笞刑,也不过如此!楚文王反倒是不以为然:“其实真打与假打名声都一样,何必要作出这个样子呢?”

很快,楚文王就把这事就放在一边,一切照旧。

太葆申见了,痛心疾首,说:“君子认为受笞刑是一种耻辱,会改过自新。小人则是受皮肉之苦后才会改过。受羞辱后还不更改,痛打又有何用呢?”

“响鼓不用重锤”,你芈赀既然不知好歹,再痛打又有什么用!

太葆申自觉无法教导好楚文王,有愧于先王,跪到深渊旁边,向楚文王上表,请求死罪。

眼见太葆申苦苦寻死,楚文王终于良心发现了——自己行为不端,反倒是害得无辜大臣寻死觅活,这太不应该了:“这是我的罪过,您有什么过错呢?”

从此,楚文王专心于政务,奋发图强,带领楚国逐步兼并了三十九国,领土大大扩张。

《吕氏春秋》记载的这个故事,与《左传》记载的楚文王刚继位时喜怒无常、贪恋息妫美色情形相吻合,可信度较高。可以说,刚继位时,楚文王就是位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如若任由楚文王如此荒废下去,楚国也许从此就停滞不前了。对中原诸侯而言,这无疑是莫大喜讯。然而,因为楚国有太多像太葆申这样的忠臣们在,长期不懈地对楚王进行劝诫,楚文王才没有走向邪路,楚国的发展也不至于就此中止。因此说,楚国能迅速强盛,是与楚国历代人才辈出关系密切,绝非偶然。

无论如何,楚文王羋赀确实从此改变了许多。

《韩非子·和氏》记载:楚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玉,他将这块璞玉献给了楚厉王。史书中,楚国并无谥号为“厉”的王。然而,既然他是楚武王之前的楚王,就可判定所谓“楚厉王”就是《史记·楚世家》中的蚡冒。蚡冒见有人来献玉,把和氏献来的璞玉交给玉石匠去做鉴定。结果,拿到玉石的玉石匠却看不出这是宝石,反而诬称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蚡冒相信了玉石匠的话,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和氏左腿,以示惩戒。

楚文王得和氏璧

楚武王上台后,和氏不甘心,又一次把璞玉献给武王。楚武王同样,再次把玉石交给玉石匠去作鉴定,结果还是被判定为假玉。楚武王虽然英明神武,但专业人士的话语却不得不信。于是,他又把和氏的右腿给砍了!

楚文王继位后,和氏抱着玉石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哭干了,最后眼中哭出血来。楚文王听说此事,也许是和氏两次因献假玉而被施刖刑的故事太有名了,特意派人前去询问:“天底下被砍脚的人多了,为何偏偏你却这么悲恸欲绝?”和氏答道:“我并不是为刖刑而哭,我是悲哀宝玉却被误认为石头,贞节之士却被污蔑为骗子,这才是我最感悲恸的。”楚文王听了这话,内心颇为触动。他立刻下令,让人把和氏献来的璞玉外表打磨掉,果然确认这是块价值连城的宝玉——这就是后来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传国之宝和氏璧。

以和氏璧的故事来看,英明神武如楚武王,也偶而会犯识人不明的小错。而楚文王不拘于前人的判决,在察觉到整件事情的异常之处后,主动派人前去询问和氏,最终发掘出事情的真相,为和氏正名,彻底清查了楚国两代国君遗留下来的一桩冤案。

和氏璧一案,完美地体现出楚文王处理政务时的慎重、仔细、以及精明过人之处。

《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篇中,还记下了楚文王的另一个故事。

楚文王身边有两位大臣,一位是在《左传》中颇有知名度的“名人”申侯,另一位则是不见于经传的苋譆。对于苋譆,楚文王其实极为讨厌:“苋譆因义而冒犯我,以礼来违戾我。与他共处,我就不得安宁;远离他,我就能自由自在。”不消说,苋譆是属于那种凡事喜欢较真,经常不顾楚文王脸面当面驳斥他的直臣。对于申侯,楚文王却是喜欢得不要不要的:“申侯善于迎合我心意,我想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在我开口前就做好了。与他相处一起我就安心,远离他我就不得自由。”这样的两位大臣,楚文王会如何对待?

不说楚文王,在现实工作与生活中,像苋譆这样的刺头,往往都被领导所冷落,甚至调离、逼迫辞职;而像申侯这样的下属,能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常常会被看作“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能人”,而加以重用。

可楚文王却看出二者关键“不同”所在:苋譆不迎合上司,是因为坚持“义”和“礼”在先;申侯迎合上司,是完全罔顾“义”和“礼”。因此,楚文王授予苋譆下大夫的爵位,“我不给他爵位,后世的圣人将会指责我”;同时,楚文王又把宠臣申侯驱逐到国外:“我不疏远他,后世的圣人将会指责我。”申侯跑到了郑国,又得到了郑文公的宠幸。但最终,申侯还是因见事不明,而被陈国辕涛涂设计陷害致死。申侯被郑文公杀死之后,楚国令尹子文大发感慨:“古人都说‘知臣莫如君’,这真是至理名言!”

楚文王有意识地亲近直谏之臣,远离谄谀之臣,可见他的变化之大。

浪子回头之后的楚文王,使得楚国在楚武王去世之后,能够继续保持快速向前发展的势头。

《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楚国与申国交战时,俘虏了申国大夫彭仲爽。虽然彭仲爽不过是位战俘,但是楚文王在得知彭仲爽有非凡才能后,用人不拘一格,果断地提拔彭仲爽为楚国令尹!楚国令尹,就相当于他国宰相。任用曾经的敌国战俘来做本国宰相,且不说这其中有多大的政治风险,光是楚文王心胸之开阔,已经是世所罕见。然而,楚文王如此大胆之举,却起了奇效。在彭仲爽的努力之下,申国、息国先后被楚国所吞并,成为楚国的两县;陈、蔡二国,先后臣服于楚国,楚国领土一直扩张到达汝水旁边!

楚国发展形势图

虽然曾经被大臣施以笞刑,大臣为规劝他甚至不惜寻死,但楚文王“浪子回头金不换”,从此洗心革面、励精图治、任贤用能,顽强地率领楚国不断前行,终于成为楚国踏出南阳盆地的第一位王。

0 阅读:7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