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学良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集体化时期,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几乎清一色是民办老师。民办老师的身份仍是农村社员,但在当时,这个职业还是挺香的。
其一,受人敬重,农村社员们很纯朴,对有知识的人也很敬重,对老师们都很尊敬,当面或背地里都称之为“教书先生”,社会地位相对较高;
其二,工作相对轻松,集体化时期,农村普通社员都要参加繁重繁杂的集体生产劳动,而上学讲课,虽然学校校舍简陋、条件差,有句话叫“土台子、泥孩子”,但总比田间地头强,雨淋不着日晒不着;
其三,相对较好的待遇,民办老师也是靠挣工分计酬的,只是这个工分计算有点特别,大队小学所有的民办老师都回所在生产队计工分取酬,工分标准是按照同龄人标准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定,举例,二十岁左右的男民办老师,他的同伴中在生产队评定什么样的底分,他就参照拿同样的底分,注意是按同伴中最高的定,不能按最低的也不能按平均,这体现了对民办老师的重视和优待。
除此外,当年的民办老师每个月还有5元钱的生活补贴,这笔钱由大队统一出,不需要生产队拿,至于这笔钱是由大队出还是国家补助,这个小编问了当年的老民师,他们也不知道,只知道有这笔补助,欢迎知道内情的朋友补充这个问题 。至于有的人说有些地方,民办老师每月这笔补助还要上交生产队,小编也专门咨询了当年民办老师,他们说的是这笔钱无须上交,直接归老师自己补贴家用,虽然微薄,可有总比没有好。
这里顺带说一下,民办老师不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却要按最高标准计工分,年底参与生产队分红,分粮食分现金,对民办老师来说,是他们应得的报酬和待遇,但对生产队其他农民社员来说,又是不公平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在农业集体化时代,农民为国家的付出和牺牲是全方面全方位的,也是造成当年农民贫穷的原因之一,当时,农民不但要无偿交公粮,还要承担农村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和负担,而这些本应是国家承担的,只是当时国家也困难,无暇顾及,这些本应由国家承担的社会和公益责任变成了生产队农民自行承担。现在,网上要求增加农民养老金的呼声很高,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那时,农民做出的贡献很大,付出的牺牲也很多。
有人说,那时的民办老师,很多是靠关系进入的,教学水平低,滥竽充数的多,这是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不可否认,当时在民办老师这个庞大群体中,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个别人可能确实难以胜任,但总体上,民办老师是当时农村最有知识、具有才能的一批人,这也为后来他们的发展和归宿所印证。
民办老师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关、招、转、辞、退”等方式, 国家就开始有计划解决民办老师问题。当年民办老师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转正、吃“国家粮”。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起,民办老师就通过多种渠道,开始了逆天改命之旅。
凭本事考取院校。77年恢复高考,取消推荐上大学,这给有真才实学、却又苦于成分关系不能上大学的民办老师带来福音,国家也考虑高考停止招生时间久、积压大批人才的实际,年龄放宽至30岁、婚否不限,当年及以后的几年,部分大龄民办老师参加高考考取了高等院校,其中有部分人选择师范类院校,毕业后继续教书育人,有的考取其它专业,走上了人生的另一个起点。要知道,这批民办老师是同在校学生一起参加的高考,含金量非常之高。
教而优则升。77年恢复高考时,年龄虽放宽至30岁,但也让部分年龄超过的民办老师错失机会,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改革开放后,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农村初中、高中规模扩大,急需大量骨干教师,而民办教师中,个别水平能力强的教师被初中、高中学校抽调任教,后来都成了学校的骨干,小编所在的农村小学,一名老师到了初中教物理,另一名后来竟成了县直属中学的高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他们当时应该是被特殊情况转为公办老师的,早早地就吃上了“国家粮”。
教而优则录。当年个别民办老师凭教学或者其他方面特长,被有关部门和单位相中,直接录取,从而跳出农门。小编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人长得亮丽,文艺才能突出,多次代表公社参加各种汇演,被县文化部门相中,直接招录。小编小学数学老师,在教数学的同时,附带搞珠算试验教学,多次带领学生到地区、县进行珠算表演,很有成就和名气,因其人年纪较大且自身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无法通过参加高考来实现转正,后来,也是被教育部门直接录用转正,到了当地中学和教育办,从事教育行政工作。
专招录用转正。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出于解决农村师资匮乏和民办老师出路问题,国家实行定向招生和培训政策,即每年师范学校定向从民师队伍中招考,进入师范学校,经过两年的专业培训后,回原来农村小学继续教书,转户口转正为公办老师,这是民办老师最多的一种转正方式和结果。
考试考核留用转正。这是给民办老师最后一次的转正机会,大概新世纪初,以县为单位,对一些年纪较大、任教时间长、前几批次仍未转正的民办老师,以组织统一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试考核合格的留用录取为公办老师,不合格的则清退出民师队伍,这虽然解决了部分老民师的出路问题,但同时,也为后来埋下了被辞退老师诉求和维权的伏笔。
总体上来说,国家和社会并没有忽视民办老师的贡献和功绩,在社会发展和政策倾斜的叠加下,民办老师有了比较好的结果和待遇,这些转正的民办老师,现在退休后,退休工资一般在七八千左右,多的上万,令人羡慕,也是对他们多年奉献和坚守的回报。
但有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由于种种原因,还有相当部分民办老师并没有搭上政策班车,到老了以后,同是当年的民办老师,却没有享受到政策待遇,这个原因确实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主动辞职的,八十年代后,很多落榜的农村高中生去当民办法老师,对原来的民办老师是个冲击,再加上,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民办老师要兼管教学和自己家庭农业生产,个别人力不从心,选择辞职;二是辞退的,这是最后一批考试考核中,个别自身原因加上没有过硬社会资源的,被选择了劝退回家;三是被开除的,这是最冤最委屈的,八十年代,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民办老师“公不公民不民”的,当年公职人员为保公职只有做出牺牲,普通农民大不了罚款,而民办老师一旦违背计划生育,则一律开除。
还有种情况,民办老师群体中,还有代课老师的身份和存在,这种情况更加复杂。这些被辞职辞退的民办老师和代课老师,年轻时,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老了以后,却无工作无社保无退休待遇,虽说,也进行了清理和核定,并按教学年限,给予了一定的教龄补贴,但这每月几十元、二三百元的补贴,与曾经的同事几千上万的退休金比起来,杯水车薪,这也是时至今日,他们不断呼吁和诉求的原因,考虑到当年他们所做的贡献和付出,社会应当重视和考虑他们的声音和诉求。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