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对个年代(108)—上学往事:民办老师(上

谈谈农的鼓与呼 2024-04-04 10:54:43

文:郑学良

在新中国教育史上,绝对离不开一个群体和话题,那就是民办老师。

民办老师的影响和贡献有多大?可能确实难以衡量和评价,但如果说,恢复高考后的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考上高等学校的农村学生,几乎100%接受过民办老师的教育,或者扩大了说,农村60后、70后甚至80后,其100%接受过民办老师的启蒙教育,这些应该都没有异议。这几个100%,可以看出来,民办老师对我国基础教育所做出的贡献有多大,在八十年代以前,毫不夸张的说,是民办老师撑起农村初级教育的一片天。

民办老师起于何时?又因何而生?这个小编没有能力去深究,只想谈谈自己的所见所历。要知道,小编所在村(大队)是一个大村,当时就有三千多人,小学编有十来个班,而且离县城很近,比起那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来说,教育规模和基础都算比较优越了,尽管如此,小编74年入学,小学五年,任课教书的都是民办教师,而且整个小学的老师,没有一个是吃国家粮的公办老师,清一色的全是民办老师。

曾经网上有些笑话和段子,说的是六七十年代,一些大队干部的子女或亲属关系户,被选去小学当民办老师,由于自身水平低,上课常念错字或算错了数学题,出了不少洋相,这个问题,个别的现象可能会有,但绝不是主流,因为老师毕竟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最起码是不能误人子弟的,就以七十年代来说,对民办老师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小编上小学时,除了原有在校就任教的教师外,关于他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当老师的情况不清楚,亲身经历见证过补充民办老师的情况,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当兵复员军人,当然指的是入伍前就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回来后直接到学校来教书,另一种是遴选进入的,七十年代中后期,农村适学儿童大量增加,需要补充老师,而那时,高中毕业生也多了起来,小编清楚记得,大概76年左右,在大队小学就举办了一次民办老师招考考试,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只考语文、数学两门,依成绩高低录取,后来小编五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就是那一批次考上的,这些通过遴选进的民办老师,后来都成了学校的骨干。

虽然,在那个年代,也存在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轻视教育、视知识分子为“臭老九”的现象也存在,但毕竟重视教育和知识是主流,出于朴素的认知和选择,农村当中,凡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成份不好受歧视限制、没有资源不能推荐上大学的,一般都会选择或被推荐到学校当民办老师,所以,就以当时来说,农村小学成了文化人聚焦的高地和知识的圣堂,成了藏龙卧虎之地。

七十年代的民办老师队伍,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总体上是人才云集,一些老师更是才华横溢、一专多能,除教书外,其它在文艺、社交等方面的才能也很突出,当时,公社、大队凡是什么大的活动,都由学校的民办老师担纲,诸如组织策划、编剧本、文艺汇演等,在普通社员当中,这些民办老师就是文化人的象征,是知识和文化的化身,倍受尊崇。

七十年代,农村小学的相当部分民办老师水平不低于一些公办老师。举个例子,七十年代后期,公社初中一度下放到大队小学,大队也办起了初中,这教初中的老师很多就是民办老师充任的,没有一点真本事,是教不了初中的课程的,后来初中又上收,其中一些民办老师也随同去了公社初中教书,个别后来成了初中、高中的教学骨干。那些认为六七十年代,民办老师多为滥竽充数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当然了,不可否认,当时民师队伍中确实有一些水平不高,一些人只上了初中,学校对此也心知肚明,安排教学时,一般量才使用,水平低一点就教低年级,那时小学课程只有语文、算术(两门),完全能应对,这批人只是在后来的民办老师转正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水平高的,就教小学高年级。这种配备,不耽误和影响农村学生的起步成长,八九十年代,高考时,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例证。

七十年代,也是社会比较纯粹的年代,反映在农村小学教育这一块,也是学风教风纯正的年代。那时农村的民办老师,不管他们自身学识和文化水平如何,但在敬业负责任这一点上挑不出任何毛病,他们一身扑在教学上,一心想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成长,没有任何的功利思想,还有一点,民办老师来自于农村,也立志扎根于农村,不像后来招录的公办老师,因为条件艰苦,一些人不安心农村教学,只想早日调离去城镇学校,心思也没有完全放在教学上。从这个角度讲,民办老师,就是属于生产队时代农村社员们自己的老师,是立志改变贫下中农后代贫穷落后命运的老师,为农村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小编整个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涯,接受的全是村里民办老师的教育教诲。以今天的眼光和标准看,也许他(她)们的教学水平不是很高,但负责任的态度和认真劲又是今天所不能比的。在学习上,他们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解答和教诲,课余时间到学生家里家访,没有所谓的补课现象和私自开设第二课堂。在育人上,虽说都是乡里乡亲,但老师们对学生要求却一点不放松,严厉管教不手软,没有所谓的佛系教师,对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学生,该骂就骂,该体罚就体罚,问题是这种体罚,没有一个学生家长敢来学校闹事,也就没有了现在的校园霸凌现象。

正是有了民办老师的存在和奉献,作为那个年代的农村学生,在后来的初中高中乃至大中专学习中,与公办教学的城市学生比,并没有感觉输在第一起跑线上。

七十年代,农村小学基本上是民办老师当家的时代,那个年代,虽然教学基础条件差了点,但教育纯粹,师风纯正,师生融洽,值得怀念。而扎根乡村教育,改变无数农家子弟命运的乡村民办老师,更是值得尊重和敬佩。

下一篇:生产队那个年代(109):民办老师的待遇与转正

0 阅读:1

谈谈农的鼓与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