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航运的辉煌

书余热 2024-08-08 05:51:22

津市地处澧水下游,东濒洞庭湖,水路四通八达,逆澧水而上,航船可达临澧、石门等县,顺澧水而下,可达常德、益阳、长沙、岳阳和湖北的沙市、宜昌、武汉等重要港口,是澧水流域的物资集散地。

清末由津市运往长沙、武汉、沙市、宜昌等地物资均由木帆船装载,木船行驶慢,运输时间长,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民国以后,长江一带已行驶了火轮,逐渐发展到湖南。当时处于军阀混战时期,时有军队乘坐轮船往来行驶长沙、津市间,但是以托运军人军火为主,尚无客运商船。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长沙商人吴伯熙在长沙开设日星昌绸布店,经常到上海、汉口等处购货,当时长沙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有一艘轮船在长沙,经上海太古公司介绍,将此船售与吴伯熙,取名为“通和轮”,开始行驶长沙到津市一线,以带拖民船为主。

一九一九年遂自制拖驳,开始客货两用,行驶津市一线。由于经营独揽,别无他轮竞争,因此业务兴旺,发展较快,经济效益亦大。

同年有益阳矿山郭梅舫等与张司耀等人合资购买轮船一艘,定名为“新安庆”,也行驶津市到长沙。

尔后由周又成、杨广元等共同购买“新安”和“新安太”轮以及“长泰轮”,在长沙和津市两地成立了六轮公司,其组织形式是各轮自负盈亏,而公司的开支是以营业额多少用抽回扣的办法来维持,船工人员工资由各船主负责。

约两年,在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由于发展需要成立了长津公司,以长沙为总公司,津市为分公司,长沙由王桂生负责,津市由周又成及杨广元负责,业务逐步发展,又先后添置了“强化轮”、“永绥轮”各一艘,后由吴伯熙、王桂生又购置了汽船一艘,每条轮船还配备拖船一只,扩大行驶津市到湖北沙市的客货班。到抗战初期的一九三七年,这个公司已拥有轮船九艘,拖船八只。

由于长津公司业务的兴旺,垄断了津、长航运权,在货运价目上经常上涨,引起津市货主客商的不满。

这时有浏阳秋船卢东海等发起,与津市部分大商人合资组成福利公司,购买两艘轮船,定名为“鑫盛轮”及“扬子轮”,又租货轮船两艘,也行驶津市至长沙间,班次与长津公司相同。

一九二三年由于竞争,互不相让,因而导致双方亏本,后由津市商会出面与长津公司商洽,长津公司主动提出两方合作,将运费降低,改为一家公司经营,定名为长津福利联合公司。 一九二四年又改组为长津轮驳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为总公司,由王桂生负责,嗣后又成立董事会,董事长为郭梅舫,副董事长为胡德彪(津市商人)。这时拥有轮船12艘,拖驳12只,汽船2只,津市为分公司,经理黄庭瑞,副经理张司耀,营业日趋兴旺,仅一年多时间,将以前两公司所负债务全部还清,货运费也合理调整趋向稳定。按照长江航政局规定价格计算,航行班次按时行驶,客货两用,班期稳定,两地客商满意,群众称便。

一九四三年日寇侵犯长沙,津市被侵时间不长,长津两地轮船均被日寇及国民党溃逃军队打沉,损失殆尽,只有津市仅存轮船两艘。

因此长津公司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全部财产只剩下百分之二十。处于这种极端困难情况下,津市由黄庭瑞主持,将长途改为短途行驶,仅开设津市至毓德铺,津市至澧县两地,藉以维持员工生活。

一九四四年长沙公司负责人王桂生等来津,与常德鸿安公司、民众公司、津澧轮船合作,改名为湘西轮船公司,增开津市至常德航线。当时长沙仍在日寇盘踞占领下,长津班不能开航。

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公司迁移长沙,业务各自分开,恢复长津轮驳股份有限公司,将打沉的轮船打捞,重新修理,把所有轮船集中,向长江下游开放,行驶长沙到武汉、长沙到津市,津市到湖北沙市、宜昌等处,班次接着又与四川民生公司签定联运合同,开展长江一带航运,业务蒸蒸日上,逐步获得发展,并将原先所有失业员工都安排了工作。

一九四九年七月及以后,津市、长沙相继解放,所有轮驳船只均投入支前运输,后又运送军粮物资等。由于海损过大,在一九五一年长津公司除赔偿外债外,其余全部交公私合营新湘轮船公司经营(现在的航运局)。

来源:正扬网

0 阅读:5

书余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