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华南抗日游击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他的领导人都是谁?

伏生百年 2024-03-18 05:36:54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也叫华南抗日纵队,习惯上称华南抗日游击队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直接领导下的广东省(含海南岛)及广西的7支人民抗日游击队(包括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南路抗日人民解放军、潮汕韩江纵队、梅埔韩江纵队 )的统称。其开辟的敌后战场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分别所在的华北、华中、东北战场,并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4大敌后战场。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至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前为第一阶段,即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筹建阶段;

1938年10月至1940年为第二阶段,即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创建和初步发展阶段;

1941年至1943年为第三阶段,即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在严重困难时期,坚持敌后抗战,继续发展阶段;

1944年至1945年为第四阶段,即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夺取华南抗战胜利和发展壮大阶段。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一部北撤,后来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其余分散隐蔽,坚守华南,而后陆续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投入了全国解放战争。

「东江纵队」是在党中央和广东省委领导下,由曾生、林平(尹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主要领导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身力量发展到2万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抗日战场成为了“四大敌后战场”之一。活动初期在日军占领的两大城市广州、香港之间的重要交通动脉广九铁路两侧,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开辟了东莞大岭山和宝安阳台山根据地,驰骋东江两岸,挺进粤北山区,成功创造了大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典型范例。成功营救了800多位被困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以及百余位国际友人与盟军飞行员。积极参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配合盟军的反攻作战。对日军作战1400多次,根据地和游击区总面积有六万多平方公里。被中共中央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

曾生(1910.12—1995.11)时任东江纵队司令员,开国少将,深圳坪山客家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曾生任司令员;1946年6月,率领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司令员、党委书记,率部转战华东战场,先后参加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1949年9月,和雷经天、尹林平一起,指挥由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和粤中纵队组成的南路军,迂回至广州南。10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两广纵队司令员和珠江三角洲作战指挥部司令员兼前委书记,奉命率部进驻珠江三角洲。

10月14日,广州解放。广州解放后,历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政委,中共珠江地委书记,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率部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副军长。1956年8月在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历任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中共广州市委第三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长,广州军分区第一政委,广州警备区第一政委,国家交通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顾问。1995年11月20日在广州逝世。

林平(1908—1984)又名尹林平,时任东江纵队政委,江西兴国人;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在赣南建立革命根据地,尹林平曾当赤卫队队长。1930年秋,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福建坚持斗争。1938年11月,成立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尹林平任书记;1940年7月,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东江前方特别委员会,尹林平兼任书记,还兼任曾生、王作尧两部队的政治委员;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根据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配合廖承志把800多位著名的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从香港秘密转移到内地安全区;1942年2月,成立广东军政委员会,尹林平任书记;1943年底,东江纵队成立,曾生任司令员,尹林平任政治委员。1948年底,成立中共粤赣湘边临时区党委,尹林平为书记,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曾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主席等职。1984年9月8日在北京病逝。

「琼崖纵队」抗日战争爆发后,琼崖特委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国民党当局经过一年多的谈判,达成了团结抗日的协议,并于1938年12月在琼山县云龙圩将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庄田任副总队长,李振亚任参谋长。日军为了把海南岛变成支撑起太平洋战场的中转站和供给基地,从1942年5月至1944年春,对琼崖纵队和琼崖抗日根据地实施了长达两年惨绝人寰的“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琼崖纵队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与日伪军进行了400多次作战。至抗战胜利,纵队发展到7000多人,为琼崖地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冯白驹(1903—1973)时任琼崖纵队司令员,海南琼山人;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9月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兼独立总队总队长和政治委员。1941年2月任中共琼崖军事委员会主席。1944年秋任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海南区委第一书记,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南行署主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浙江省副省长等职。冯白驹长期担任琼崖党政军主要领导职务,创立了琼崖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1973年7月19日,在北京逝世。

「珠江纵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领导创建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主要活动地区包括现在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三水、珠海、四会、广宁等地。各县中共组织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2月~1940年6月,先后成立顺德抗日游击队和中山抗日游击中队(后扩编为大队)。1945年1月15日成立时主要领导人: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梁嘉。队伍拥有3000多人。

林锵云(1894—1970)时任珠江纵队司令员,广东新会人;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被叛徒出卖而被捕,押解到南京,经受严刑拷打,始终没有暴露身份和泄露党的秘密,被判无期徒刑,关押在苏州陆军军人监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大遗退。11 月下旬苏州军人监狱将“要犯”向西转移,途中遇日机轰炸,看守逃命,林锵云砸开脚镣得以逃脱。1938年1月林锵云辗转到达武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被派回广东工作。1945年1月,林任珠江纵队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林锵云的部队奉命北撤烟台。后到华东军区,曾被调到中央城市工作部工作及任两广纵队副政委。1958年9月任广东省副省长,主管民政工作。于1970年10月2日去世。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亦称粤中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粤中地区领导创建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主要活动地区包括现在的江门、鹤山、新会、开平、台山、恩平、阳江、阳春、新兴、新会、高明、高要、赤溪(今属台山)、罗定、云浮、郁南等地。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中区纵队的西进部队与粤中地区人民武装合编而成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并于1945年1月20日在宅梧宣布成立。司令员梁鸿钧,政委罗范群,参谋长谢立全,政治部主任刘田夫。全军1400余人。

梁鸿均(1905—1945)时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员,湖南湘潭人;1927年随部参加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失利后,随朱德、陈毅转战于闽粤赣湘边,上了井冈山。192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起任八路军陕甘宁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参谋处主任、延安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率部担负保卫延安任务。1939年被党中央派到广东,任东江军事委员会书记,负责指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4年冬转战到粤中地区后,筹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1945年2月在新兴蕉山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围攻中,他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多处中弹,壮烈牺牲,时年40岁。

「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亦称南路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广州湾地区、雷州半岛和粤桂边地区领导创建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主要活动地区包括现在广东的湛江、遂溪、廉江、雷州(旧称海康)、徐闻、吴川、茂名、信宜、电白、化州,广西的钦州、合浦、北海、防城、灵山等地。1943年2月,日军侵占广州湾地区(今广东湛江市)和雷州半岛后,中共广东南路特委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进行游击战争。1944 年8月,在遂溪县老马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共领导的独立自主的武装,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周楠。鼎盛时期武装有3000余人。

周楠(1907—1980)时任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员,广东香山人。周楠少时家贫,13岁到朝鲜姐夫处生活,在汉城华侨小学读书,后当学徒。1927年回到香港当工人。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由于发动香港工人罢工而被捕入狱,获释后回乡务农,与党失去联系。1936年冬通过饶彰风介绍与中共广州市委罗范群联系,恢复党籍后分配在广州市委负责开展职工运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调到中共广东区委负责农村工作。1948年夏,率部向云南挺进,开辟滇东南部革命根据地。 解放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副部长、广东省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省人民法院院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省政法部副部长、韶关专员公署副专员、省交通厅副厅长等职。1979年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1980年5月病逝。

「潮汕韩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潮汕地区领导创建的一支人民抗日游击队,主要活动地区包括潮州、潮安、丰顺、揭阳、饶平、汕头、潮阳、普宁、惠来、澄海、南澳、五华、陆丰、兴宁等地。司令员兼政委林美南。在长达7年的斗争中,韩江纵队建立了大南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和潮澄饶边、潮揭丰边、大北山等几块抗日游击区,到1945年发展成为一支2000多人的韩江纵队,在韩江三角洲地区曾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

林美南(1909—1955)时任潮汕韩江纵队司令员,广东揭阳人;1934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起任揭阳县一区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44—1946年,任潮梅组织负责人、潮汕特委书记、潮汕韩江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6年6月调香港。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政治部主任。1949年12月,首任汕头市委书记、汕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950年12月以後,任潮汕地委书记、潮汕军分区政委。1953年6月,调任广东省农林厅副厅长兼珠江水利总局局长。1954年10月,调任广东省计划委员会第二副主任。。由于长期的紧张战斗生活和繁忙的工作,积劳成疾,经治疗无效,于1955年11月26日,在广州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逝世,终年46岁。

「梅埔韩江纵队」抗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动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地区和广东省东北部梅州地区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于1945年2月在福建平和县长乐大科山寮宣布成立,纵队负责人李碧山。纵队约200人,被誉为具有“‘杀不绝,歼不灭’的红军硬骨头品质。”

李碧山(1912—1981)时任梅埔韩江纵队司令员,越南胡志明市人;1927年加入越难革命同志会,1931年加入印度共产党。1933年到广东省汕头市工作,翌年到达中央苏区瑞金,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后辗转至汕头市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任韩江工委书记。1945年春,奉命组建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任负责人。1945年7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回越难工作。曾任越难政府外贸部长等职。1981年9月30日病逝于胡志明市。

在八年全国抗战中,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长期孤悬敌后,没有集中统一的军事领导机构,无法实施统一有效的指挥和行动;没有广阔的游击区和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根据地之间几近隔绝,各部队只能在狭小的地域里独立作战,无法实施大范围迂回机动作战;游击队各部成立时间较短,除琼崖纵队由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外,其余都是在日军入侵华南后新组建而成,人员少、装备差,缺乏实战和建军经验,且得不到八路军、新四军的直接配合和有力支援;部队地处国民党统治势力较强地区,时常受到日、伪、顽军夹击。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就是在这样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与优势装备之敌浴血奋战、灵活周旋,进而逐步成长壮大起来。艰苦卓绝、复杂多变的特殊环境,注定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和复杂的成长历程。尽管前方荆棘载途,华南大地上燃起的抗日烈焰却锻造出一支抗日劲旅,成就了这支部队在重兵围堵之中,抗战火种不熄的不朽传奇。

1938年10月,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继而侵占广州及广东沿海的海口、汕头、湛江等大中城市和交通沿线。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国民党守军一触即退,致使国土大片丢失,华南民众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

人民抗日游击队正是诞生于全国抗战战略相持阶段、两广战局危急之时。为挽救华南危亡,中共华南组织遵照中共中央“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立即发动群众,组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奔赴抗日前线。

在华南抗战中,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日、伪、顽军的夹击下,毅然担负起华南抗战的重担,不仅先后发展为7个纵队,部队人数增至28000余人,活动范围也遍及广东省的70余个县和广西的部分地区,华南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华南抗战的重要战场。

1944年4月18日,日军向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后,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为凸显。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日伪军作战共3800余次,毙伤日、伪军9265人,俘虏3749人,受降1665人;毙伤顽军5288人,俘虏2042人,受降155人。总计歼灭敌人22114人,缴获枪炮6700支(门)。同时,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抗击和牵制了日伪军15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和盟军的对日作战。

在漫天抗日烽火中,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中坚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发挥了独当一面、影响全局的战略作用,逐渐上升为华南抗战的重要战场,成为关内与华北、华中齐名的三大敌后抗日战场之一。

中共中央对此曾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自广州沦陷后,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全体指战员在华南沦陷区组织和发展了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至今已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使我党在华南政治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朱德总司令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中,将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指出:“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区战场是由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所创造起来,并负起独特的作战责任的”。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是共产党缔造的人民军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抗战伊始就义无反顾地挑起华南抗战的重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组织和推动了华南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提出并坚持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并巩固华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站在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乡的最前线,成为华南抗战的生力军。

为了抗日民族解放事业和华南民众的利益,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中琼崖纵队牺牲5600余人,东江纵队牺牲2500余人。华南共产党人的崇高献身精神和民族正气,在华南各族人民中树立起光辉形象,正是由于中共华南组织及其领导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始终坚持不懈地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谋利益,才能真正成为华南抗战的领导核心,获得华南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华南各阶层民众、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正是从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实际行动中充分认识、了解到共产党,信赖共产党,从而确立了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地位,成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取得抗战胜利,乃至在解放战争中仍坚持革命斗争,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

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实现全国和平,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指战员共2580多人,于1946年6月30日北撤山东烟台解放区。

1947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华东局和华东军区领导下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人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先后参加豫东、济南和淮海战役。

1949年3月转隶属第四野战军,渡江南下参加广东战役。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和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的指挥下,与粤赣湘边纵队、粤中纵队组成南路军,协同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右路军和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左路军作战,为解放广东全境做出了贡献。

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根据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指示和部署,广东公开恢复武装斗争,进行解放全国人民的军事行动。军事部队在原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南路人民解放军等留守小分队和复员人员的基础上,经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批准,分别成立了6个游击纵队(简称边纵),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军级)。他们是:

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冯白驹;

粤赣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平(尹林平);

闽粤赣边纵队,司令员刘永生,政治委员魏金水;

刘永生(1904—1984)福建上杭人,开国少将;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4月,任福建省军区独立第八师第八团团长,屡次作战均身先士卒,英勇顽强,获得胜利。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他参加张鼎丞率领的小分队在杭永边开展游击战争,担任永东游击队司令员兼中共永定县委书记。1947年6月,中共闽粤赣边工委组建边区人民解放军总队,永生任总队长。

1949年元旦,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刘永生为司令员;解放后,他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1959年转业地方,历任福建省副省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修补委员等职务,1984年1月7日,因患肺气肿病治疗无效,在福州逝世,享年80岁。

桂滇黔边纵队,司令员庄田,政治委员周楠;

庄田(1907—1992)海南万宁人,开国中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初,庄田入莫斯科步兵学校开始了学习生活;1931年11月,庄田秘密回国,到达上海;领受任务后,庄田从上海出发到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江西瑞金,1934年1月,庄田调任红九军团第三师第七团政治委员。1940年4月,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共琼崖特委请求中央派遗军事领导干部到琼崖,参加和加强对军事斗争的领导。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派庄田前往琼崖工作。1944年秋,琼崖特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将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改编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庄田被任命为副司令员。

同年底,又被增补为中共琼崖特委常委。1949年1月1日,奉中央军委命令,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庄田任司令员。部队发展为8个支队,共3万余人。1957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任命庄田为海南军区司令员。1960年5月,庄田被任命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分工负责抓部队训练和学校工作。1964年6月,调任广东省副省长。1992年4月25日,庄田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

粤桂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梁广;

梁广(右一1909—1990)广东新兴人,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香港工人代表会主席、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1938年春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务委员兼职工部部长。1940年秋任中共粤南省委书记。领导广东南部开展抗日民主斗争,组织抗日游击队。曾兼中共粤东南特委书记及军委书记。1943年4月成立珠江抗日纵队,任政治委员。1945年春任中共广东区党委副书记。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委员兼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1948年起任中共粤桂边区党委书记兼军委主席,领导粤桂边进行争取解放的武装斗争。1949年8月领导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所部配合主力部队解放广东、广西。建国后,历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副市长,广东省总工会主席等;1990年6月27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粤中区纵队,司令员吴有恒,政治委员冯燊。

吴有恒(1913—1994)广东恩平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香港地下党支部书记。1936年11月至1937年12月任中共香港市工委书记。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1938年4 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1939年赴延安,任中央党务研究室研究员。1945年被派回广东从事武装斗争,开辟游击根据地。1946年4月任广东南路地区副特派员,9月任特派员;

1947年3月至5月任粤桂边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司令员,4月至11月任中共粤桂边地方委员会副书记。5月任粤桂边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副政治委员;

1949年7月至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司令员;1954年11月至1956年3月任广州市委副书记。1958年受到错误处分,被下放到广州造纸厂工作,开始业余创作。1963年转为专业作家。先后创作话剧《山乡恩仇记》、粤剧《山乡风云》和长篇小说《北山记》等;1979年受命主持复办《羊城晚报》,1980年2月至1983 年8月任报社总编辑、党委书记。1994年8月23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随着新中国成立,边纵所属各部队逐步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地军区的所属军分区,成为我军地方武装,有的整编为公安部队。

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于1949年1月在惠东县安墩镇正式成立。1949年解放战争的广东战役期间,粤赣湘边纵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和两广纵队组成战役南路军团,完成广东战役的战斗任务,其中一部驻守广州市区,担任驻防和维持社会治安任务。1950年初,粤赣湘边纵队整编为广东军区第三分区和广东省公安总队。上世纪的六十、七十年代公安部队归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地方守备部队建制。八十年代初,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沿袭的老公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与其他兄弟部队列入广东武警总队序列至今。

0 阅读:7

伏生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