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卫戍区主要由哪些部队组成,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伏生百年 2024-03-18 05:36:49

北京卫戍区为全国唯一的卫戍区,肩负保卫首都、保卫党中央的重大使命。

北京卫戍区原属于北京军区和北京市政府双重领导,同时又是地方政府的兵役工作部门;军改后,北京卫戍区直属中央军事委员会,隶属陆军领导机构管理。

北京卫戍区的职能作用好比是省军区和陆军集团军的结合体,一方面北京卫戍区继续保留卫戍部队和其他兵种部队,履行军事警卫、防卫作战的职能;另一方面北京卫戍区还同时承担着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兵役征集、民兵队伍管理建设、军地协调联系、打击涉军违法犯罪、保护国防战备设施、维护首都军容风纪等省军区的职责。

由于责任重大、使命神圣,而且还起着保卫首都的作用,因此外界通常将北京卫戍区及其部队称之为“御林军”;其前身是京津卫戍区。

1949年6月29日,华北军区成立平津卫戍司令部,领导机关由华北军区机关兼,聂荣臻元帅兼平津卫戍司令部司令员。

1955年4月,华北军区兼京津卫戍区改称北京军区兼京津卫戍区,杨成武任司令员。

1959年1月22 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撤销京津卫戍区,改设北京卫戍区,统一领导指挥北京市的警卫部队。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吴烈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兼任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

吴烈受领组建北京卫戍区任务后,按照上级指示精神,以总参谋部警备部、北京军区司令部卫戍勤务处、北京市兵役局为基础组建北京卫戍区,原公安警卫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师,中央警卫团总参谋部军乐团亦同时划归北京卫戍区建制。

经过一周时间紧张筹备和组建,1月30日,北京卫戍区在北京市西城区李阁老胡同24号正式成立。

卫戍区为军级单位,归北京军区建制,受北京军区和北京市双重领导;卫戍警卫业务由总参谋部直接领导,主要担负党、国家和军委领导人、国家首脑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外国元首访问等安全警卫;首都重大集会、社会治安和巡逻等卫戍勤务;司礼、阅兵和首都民兵队伍建设等任务。

北京卫戍区下辖警卫师(师长刘辉山、政委邓波)、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政委杨德中)、军乐团、仪仗营、医院和17个区县兵役局。

北京卫戍区成立后,主要有四大任务:一是警卫任务;二是卫戍勤务;三是司礼、阅兵任务;四是抓好首都民兵队伍建设。

北京卫戍区组建后,即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日。

195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盛大庆祝活动,前来参加庆典活动的有83个国家的高级代表团,其中有11个社会主义国家党的第一书记、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有60个兄弟党代表团,有8个亚非国家政府代表团、2个军事代表团等;国内有近万名少数民族、华侨、劳动模范代表参加观礼。

为确保庆典活动的绝对安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由北京卫戍区担负国庆10周年庆祝活动的安全警卫任务,并任命吴烈和副政治委员张廷桢为国庆10周年阅兵总指挥部副主任。

1976年2月,北京卫戍区执行兵团级权限。

1985年6月,北京卫戍区降格为军级建制(主官长期高配副大军区级,或由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兼任)。

2016年军改后,北京卫戍区和西藏军区、新疆军区没有和其它省军区一样转隶军委国防动员部,而是和转隶解放军陆军序列;西藏军区是军改中唯一升格为副战区级的省军区,而北京卫戍区则是维持正军级规格不变。

北京卫戍区拱卫京畿,依然拥有精锐部队其机构设置和集团军相似,依然拥有参谋部政治部,未纳入中部战区序列而隶属陆军司令部,中央军委对其直接实施指挥,仍辖原有的警卫部队,以履行首都警卫警备勤务,执行党和国家、军队重大庆典及外交事务的礼仪任务。

北京卫戍区下属警卫师、老干部服务管理局以及仪仗司礼大队。

警卫师:北京卫戍区的警卫师是除了新疆军区的4个合成师外,最后一个保留师级编制的作战部队。

警卫师是北京卫戍区所独有的作战力量,含括步兵、装甲兵、坦克兵、炮兵、防空兵、防化兵、侦察兵、导弹兵、工兵、汽车兵等等兵种。

所以,北京卫戍区警卫师也是多兵种合成部队,具备一定的野战能力。

1949年9月2日,中央军委成立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四野第207师改为公安第1师,吴烈任公安中央纵队司令员兼第1师师长;以中央警备团为基础扩编为第2师,刘辉山为第2师师长,副师长张耀祠;原中央警备团改编为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第2师第4团,团长惠金贤,政委杜泽州。

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隶属中央军委公安部指挥,担负党中央、中央首长的安全警卫和维护北平治安等任务。

【北京卫戍区警卫第一师】

1949年9月2日,中央军委成立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四野第207师改为第1师,吴烈任公安中央纵队司令员兼第1师师长;以中央警备团为基础扩编为第2师,刘辉山为第2师师长,副师长张耀祠。

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隶属中央军委公安部指挥,担负党中央、中央首长的安全警卫和维护北平治安等任务。

1950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第2师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警卫师(由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2师师部、警卫营、4团及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公安纵队各1个营组成),隶属公安部队建制领导。

195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警卫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警卫师;师长刘辉山;政委张廷桢。

1959年4月,公安警卫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师,隶属北京卫戍区建制。

1963年4月,警卫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都警卫师,隶属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建制。

1965年 6月,首都警卫师与解放军、公安部队一同取消军衔制度。

1966 6月,首都警卫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第1师,隶属北京卫戍区建制。

北京卫戍区警卫1师下辖:3团,4团和5团主要负责军委总部机关,军委总部首长和首长家的警卫;6团为特种警备团。

警卫1师所辖3团前身是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公安纵队各1个营组成;4团前身是北京市纠察总队1大队;5团前身是东北军区独立第8团;6团是1989年后新建的。

直接与中央警备团有沿革关系的警1师2团调归北京武警总队为2支队;警1师老1团(由中央警备团1、2连、骑兵连发展成的原中南海警卫团)改编为中央警卫团归中央警卫局建制;由警1师老1团及2团3团各一个营编成的警1师新1团也改编为武警北京总队1支队。

【北京卫戍区警卫第二师】

1949年6月,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总队成立,该部由华北军区补训兵团第4旅第13、14、153个团及华北公安部部分工勤人员编成,隶属于北平市军管会和市人民政府;10月,改称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总队。

1950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北京市公安总队,隶属于军委公安司令部建制,但使用权仍归北京市公安局。

1952年7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北京市公安总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公安总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建制。

1955年 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公安总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北京市总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建制。

195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公安总队改称北京市公安局人民武装警察总队,隶属于北京市公安局建制,全体官兵集体转业、取消军衔。

1962年 5月,北京市公安局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隶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北京市公安局建制,全体官兵办理入伍手续、恢复军衔。

1963年 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改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北京市总队,隶属于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和北京市公安局建制。

1966年 6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北京市总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第2师,隶属于北京市卫戍区建制。

198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第2师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为正师级单位,隶属于武警总队和北京市公安局建制。

【北京卫戍区警卫第三师】

警卫第1、第3师是北京卫戍区下辖的两支特殊的部队,其中警卫1师负责内部保卫,以轻武器装备为主,其前身是中央警备团;警卫3师负责外围机动作战、首都防空作战、反恐维稳等任务,拥有防空、装甲车等重型装备,其先进程度在全军首屈一指,该师是名副其实的御林军。

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中苏交恶期间,警卫3师担负掩护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后撤重任。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倒的官员,很多都被关在警卫3师的牢房里,林彪集团被粉碎后,他的几大干将也大部分关押在警卫3师的牢房。

华国锋抓捕四人帮时,警卫3师负责北京全城警戒。

警卫3师前身就是24军第70师。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和部队番号,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6纵队16师改称第24军第70师。

70师是粟裕一手带出来的部队。24军军长王必成是粟裕的爱将,打仗勇猛,被称为王老虎。

在五十年代末全军选调中南海警卫部队时,70师被毛泽东慧眼识中,成为御林军。

1966年6月15日,70师调入北京卫戍区,改称警卫第3师。

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前身为1940年2月以原新四军2支队机关及新3、新4团等组建的新的第2支队;1941年4月改编为新四军6师16旅;1943年1月与新四军1师2旅(前身1940年7月由新四军老2团扩编的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合编为16旅;1945年1月改编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同年11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

1946年3月,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扩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师,以原6纵队4个团组成6师16旅;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

70师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师,著名的“叶王陶”部队的中坚,老2团(70师210团)因作战勇猛顽强、每战必胜,打出了虎威,被新四军授予“战斗模范团”光荣称号,被江南人民誉为“老虎团”。

警卫第3师辖警卫第7、8、9团以及炮兵团、高炮团、坦克团。

1974年12月31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警卫第7团(原70师208团)开始担负迎外任务(即外事表演团)。

1979年1月,警卫第7团、8团、9团依次改番号为警卫第11、12、13团。

1986年8月,北京军区组织第11侦察大队赴滇参加两山轮战,警卫3师侦察连表现出色,连长冷杰松更是被授予“侦察英雄”荣誉称号。

1989年,警卫第13团(原70师210团)改为特警团。

警卫第12团(原70师209团)1998年9月裁编。

警卫第3师现辖警卫第11团(红军团)、警卫第13团(老虎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是北京近郊唯一一支战备应急作战部队。

2005年,警卫3师参加 “北剑0510S”实兵对抗演习,面对“万岁军”第38军113师的凌厉攻势,勇敢应战,取得5个第一、3个第二的骄人佳绩。

2016年2月,北京军区撤编后,北京卫戍区与新疆、西藏军区一同转隶陆军总部。

2017年,陆军系统推出“师改旅”改革,而北京卫戍区、新疆军区则成为两大特例,保留了师级建制。

【北京卫戍区警卫第四师】警卫4师前身是63军189师。

第189师是一支战功赫赫的老部队。其前身是华北军区第3纵队9旅,擅长山地战和机动作战。

1945年10月,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7、第8、第9军分区部队主力及第6、第10军分区部队各一部组成冀中纵队(又称杨成武纵队)。杨成武任司令员,林铁兼任政治委员;李志民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沙克任参谋长。下辖:

第1支队,支队长杜文达,代政委廖鼎琳;

第2支队,支队长贾士珍,政委周彪;

第3支队,支队长兼政委王道邦;

冀中纵队归晋察冀军区第1野战军建制;随后,各支队依次改称第11、第12、第13旅。

1946年6月,冀中纵队改称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杨成武任司令员,李志民任政治委员;谭冠三任政治部主任。所属第12旅、13旅改编成第7旅(旅长周彪,政委漆远渥)、第8旅(旅长易耀彩,政委王道邦)。

1947年1月,察哈尔军区独立第11旅(原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第11旅,前身可追至1940年3月成立的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调归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建制,改称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第9旅,旅长陈坊仁,政委黄文明。

1947年6月,郑维山任第3纵队司令员,胡耀邦任政治委员,文年生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道邦任副政治委员,魏震任政治部主任。

第3纵队先后参加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大清河北战役、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

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后,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改称华北军区第3纵队,归华北军区第2兵团建制。郑维山任司令员,胡耀邦任政治委员;王道邦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陆平任政治部主任。随后参加冀热察战役。

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北军区第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隶属第19兵团(由华北军区第2兵团改称)。郑维山任军长,王宗槐任政治委员;易耀彩任副军长兼参谋长;陆平任政治部主任。第7、第8、第9旅依次改称第187、第188、第189师。

第187师,师长张英辉,政委刘光裕;副师长徐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迈君,参谋长魏群。

第188师,师长宋玉琳,政委李真;副师长范志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克忠,参谋长杨尚德。

第189师,师长杜瑜华,政委蔡长元;副师长兼参谋长李锐,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葛振岳。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89师参与了铁原阻击战,被誉为“铜墙铁壁”。

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大大加强了北京卫戍区的机动作战力量。首先,首都警卫师改编为警卫第1师;北京市公安总队改编为警卫第2师;鉴于实际需要,第24军的第70步兵师、第63军的第189步兵师,调往北京的郊区等地驻扎,作为机动力量。1969年,第70步兵师改为警卫第3师,第189师改为警卫第4师。

上述4个警卫师,隶属于北京卫戍区管理。

进入80年代以后,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方一线的压力逐步减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北京卫戍区的警卫师规模,开始了进一步压缩。

1983年,北京卫戍区的警卫2师,改编为北京市武警总队。

1985年6月,第63军在百万大裁军中得到了保留,进行合成集团军整编,调整情况如下:

第187师执行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第188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第189师撤编;

北京卫戍区的警卫第4师,重新划入了63集团军序列,并且重新命名为陆军第189师。

1998年50万大裁军,第63集团军第189师改编为摩步第189旅。

2003年,我军实施20万大裁军,第63集团军奉命撤编,其摩步第189旅、高炮旅撤编;第188师改编为机步第188旅,调入第27集团军。

老干部服务管理局:2017年7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北京市老干部服务管理局”组建成立,隶属北京卫戍区,级别定为副军级。

目前,解放军驻北京市老干部服务管理局下辖北京老干部活动中心以及第一、二、三、四、五综合服务保障中心,五个综合服务保障中心又各自管理着众多的军队干休所。

其职责是负责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京安置的离休干部、军级以上退休干部及遗孀的服务保障工作。

仪仗司礼大队: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是旅级,担负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军改中接收了武警国旗护卫队、武警礼炮中队。

2022年3月,原属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的解放军军乐团也并入其中。

【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沿革】

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1949年4月在西柏坡成立;处长汪东兴,副处长王敬先。

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公安部八局)1950年3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扩建成立;局长刘伟,副局长汪东兴 。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南海警卫局(公安部9局)1953年3月成立;把中南海警卫工作从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剥离出来单独组建一个局。局长汪东兴 副局长张耀祠(中央警卫团团长)。

1963年12月(毛主席七十大寿前夕),中央警卫团的部队番号改为“8341”。从此,这支同时具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部队血脉的警卫部队拥有了一个后来闻名天下的光荣代号——8341部队。

中央警卫团下设:一大队(中南海);二大队(人民大会堂);三大队(新六所);四大队(玉泉山);五大队(北戴河);六大队(特种作战大队);七大队(干部大队);八大队(工程维护大队)。

1964年4月,新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公安部九局)成立;由公安部九局(中南海警卫局)和公安部八局(即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一部合并;局长汪东兴,副局长张耀祠。原公安部八局称为公安部警卫局。

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于1969年10月由公安部九局和中央警卫团合并列入部队建制,升格为正军级。处长汪东兴, 副处长共16人。

1969年10月,中央警卫团调归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由公安部九局和中央警卫团合并组成);中央警卫团番号仍然为8341部队,但其人员编制已经接近一个师的规模。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8341部队番号改为57003部队;但是,对内仍习惯称为8341部队。

1977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改称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兼);副局长张耀祠;下设办公室主任武健华(兼)。

局长汪东兴兼中央警卫团政委(兼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警卫局从此与公安部建制脱钩,但是公安部九局代号仍然保留。

1977年 8月,中央警卫团扩编为中央警卫师,部队定位为副军级。1982年 5月,中央警卫师缩编为中央警卫团。

1993年,中央警卫团部队定位为正军级。

2000年10月,中央警卫团其名称修改为61889部队。从此,8341部队这个光荣的称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消失。

中央警卫团是1953年以中央警卫师1团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当年6月9日在中南海正式成立。首任团长是张耀祠,政委是杨德中,张宏任副团长兼团司令部参谋长,王化宇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连龙为政治部副主任。当时的公安部部长是罗瑞卿,九局局长是汪东兴,副局长是张耀祠。“文革”开始以后,8341部队改由中共中央办公厅领导,汪东兴具体负责领导和指挥。

从1959年至今的60余年时间里,先后共有20人担任过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一职:

吴烈,江西萍乡人,1959年,44岁的吴烈少将任北京卫戍区首任司令员,任职时间为1959年至1962年。

曾美,江西兴国人,1963年,49岁的曾美少将任北京卫戍区第二任司令员,任职时间为1963年至1965年。

李家益,安徽金寨人,1965年,47岁的李家益少将任北京卫戍区第三任司令员,任职时间为1965年至1966年。

傅崇碧,四川巴中人,1966年,50岁的傅崇碧少将任北京卫戍区第四任司令员,任职时间为1966年至1968年,1977年至1979年。

温玉成,江西兴国人,1968年,53岁的温玉成中将任北京卫戍区第五任司令员,任期为1968年至1970年。

吴忠,四川苍溪人,1970年,49岁的吴忠少将任北京卫戍区第六任司令员,任职时间为1970年至1977年。

潘焱,河南新县人,1979年,63岁的潘焱少将任北京卫戍区第八任司令员,任职时间为1979年至1983年。

李钟玄,河南济源人,1983年,65岁的李钟玄任北京卫戍区第九任司令员,任职时间为1983年至1985年。

阎同茂,河北深州人,1985年,63岁的阎同茂将军任北京卫戍区第十任司令员,任职时间为1985年至1990年。

董学林,山东莱芜人,1990年,59岁的董学林将军任北京卫戍区第十一任司令员,任职时间为1990年至1992年。

张志坚,山西闻喜人,第十二任司令员(1992-1993年)。

何道泉,湖北黄陂人,第十三任司令员(1993-1994年)。

刘逢君,辽宁辽阳人,第十四任司令员(1994-2005年)。

邱金凯,河北南皮人,第十五任司令员(2005-2006年)。

李少军,江苏睢宁人,第十六任司令员(2006-2010年)。

郑传福,安徽凤阳人,第十七任司令员(2010-2014年)。

潘良时,河北清河人,第十八任司令员(2014-2016年)。

王春宁,江苏南京人,第十九任司令员(2016-2020年)。

付文化,少将军衔,现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1977年7月16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恢复了一系列职务,引起了国内外的瞩目。

不久,邓小平找到了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傅崇碧,要他把北京卫戍区的工作重新兼起来。

时间回到1961年6月23日这一天,北京军区转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命令,任命傅崇碧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这一年的傅崇碧45岁,曾担任第63军军长,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1966年5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让他参加一个会议。

这场会议由周总理亲自主持,他宣布首都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任务是清理整顿首都治安,保证中央和首都的安全。这一领导小组的组长由叶剑英担任,成员包括总参谋长、公安部长、华北局第一书记、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司令员和政委等。

周恩来之后又宣布任命傅崇碧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并且北京卫戍区进行扩编。

不久后的6月3日,首都工作领导小组和北京军区在京西宾馆召开干部会议,再次由周恩来主持。这次会上正式宣布了中央军委关于北京卫戍区扩编的命令,在原来部队的基础上增加到三个师另一个团。

于是根据上级的指示,第24军最强的机械化师70师、第63军189师被调了过来。

就这样,扩编后的北京卫戍区共有4个师,每个师6个团,再加上一个独立团,一个军乐团以及一个干部大队。

扩编工作完成后,北京卫戍区按照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开始清理整顿首都治安;而卫戍区办公的场所,则选在了庆王府。

不久,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了,由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谢富治出任主任,吴德、郑维山和傅崇碧任副主任。

事实上,当时谢富治之所以受到器重,是因为他批邓小平有功,批对方批得很凶。对此傅崇碧对他说:过去小平同志是你的直接领导,对你那样好,你对邓应该是了解的。你批的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于是,傅崇碧和谢富治在工作上经常发生分歧。

那段日子里,卫戍区有一项特殊任务——对被抓的干部实施“监护”。事实上,这是周总理保护老干部的一种方法。“监护”就是把他们临时看护起来,不能随便自由,同时也是保护起来。所谓“监护”,名为监视,实为看护。

傅崇碧夫妇

1968年3月的一天深夜,他突然被上级宣布担任沈阳军区第一副司令,并被连夜送到了那里。一头雾水的傅崇碧到达沈阳后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自由。直到1974年9月,58岁的傅崇碧突然接到通知,说自己可以回北京了。

就这样,傅崇碧在第二年被重新任命为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恢复了一系列职务。

1977年9月12日,傅崇碧正式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军区主要负责组织指挥辖区内的诸军兵种的作战行动和演习,以及掌管辖区内的战场建设、民兵预备役力量建设、战争动员工作。

所以军区它不仅是一个地方上正规军的军事行政机关,更是一个武装群众、以军事化方式实现战争资源最大化的组织机构。

根据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区进行了多次调整,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建国初期的6个大军区时期;

1955年—1985年从13个大军区逐步调整为11个大军区时期;

1985年百万大裁军后改为7个大军区;

2016年由7大军区调整为5大战区。

我军历史上出现的首个军区,是1932年成立的江西军区,军区辖有数个独立团作为基干部队,负责在红军主力机动至他处作战时,留在当地与游击队赤卫队配合保卫根据地。

一二三级军区—军分区四级军区体系的形成

1937年11月7日,由八路军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带领的不足3000人马创立的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这是当年我军在华北设立的第一个军区。

为了适应敌后作战的需要,晋察冀军区下又成立了四个军分区。各军分区周边与敌接壤的地区便是游击区。

军分区主要负责战争动员,发展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全面抗战时期,军分区为二级军区下属组织;以晋察冀军区为例,起初是晋察冀这种一级军区会直辖几个军分区,后来随着根据地的扩大,晋察冀军区与各军分区之间,又出现了一些二级军区,也就是冀中、冀察、冀晋这样的军区,那么此时一个军分区的全称就应该是—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第某军分区。

解放战争时期,自1948年11月起,全军统一按行政区划的地区设立军分区,为二级军区或三级军区下属组织。

抗美援朝结束后,为省军区下属组织,受省军区和同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

进入解放战争后,为跟上野战兵团作战的进程,在我军形成第一二三四及华北五大野战军的同时,我们也建立起了西北、西南、华东、华北、东北及稍晚建立的中南共六大军区。

这六个军区分别与当时的六个中央局和大行政区相对应,每个军区都覆盖几个省的地盘,是为一级军区,也叫“大军区”。

一级军区之下,是二级军区与三级军区。而二级军区是省军区,三级军区是“部分省军区”;以第三野战军间的军区华东军区为例,华东军区下辖的山东军区、江西军区、湖南军区这样以一省之名命名的军区,便是二级军区,主管全省的军地工作;同时,华东军区又下辖有鲁南、赣西南、湘西等军区,这些以省简称+东西南北方位词命名的军区就大多是三级军区;二级军区的领导机关由兵团机关兼任,三级军区的领导机关则大多由军机关来兼,但是,绝大部分二级军区与三级军区之间却并没有隶属关系,它们俩在隶属关系上是并列的,同属于一级军区下辖,然后,又有各自下辖的由师级机关兼的军分区。

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直辖的一级军区共5个,即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华中军区、西北军区;1950年1月,华中军区改称中南军区;2月,西南军区成立。

至1950年7月,全国共有6个一级军区,即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6大军区;六大军区的格局延续了5年多时间。

抗美援朝结束后,随着军事斗争形势和军队建设需求的转变,战时划分过细、尤其是将国内某些省份的重要部分单独划为三级军区的做法已经略显臃肿,不能适应在全军实施精简整编、将更多资源用于现代化军兵种建设的大方向,所以在朝战停战后,如何对国内军区进行重新划分,便被提上了议程。

而新中国的军区体制,也正是由这时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三级军区体系的确立

战争年代里我国军区体制的最终形态是大军区——二、三级军区——军分区共四级配置,虽然朝战停战后我们就在探索新的划分方式,但在新旧体制交替之间,其实还存在着一段过渡期,即1953年到1955年的两年时间里,六个一级大军区不变,所有二级省军区中仅保留山东、福建、云南、西藏、新疆五个,其他省份均降为三级军区。

1955年2月1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正式决定将战争年代里的六个一级大军区打散重组,并按司令部所在城市或特殊省区的名字命名。具体改编方案如下:

1、 原东北军区改编为沈阳军区(首任司令员邓华,政委周桓),所辖部队与区域范围不变;

2、原华北军区改编为北京军区(首任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朱良才),其所辖部队与区域除内蒙古军区外,其余均编入北京军区;

3、原属华北军区的内蒙古军区(首任司令员兼政委乌兰夫)被单独拿出,升格为大军区(1967年内蒙古军区降格为省军区,归北京军区建制);

4、原华东军区改编为南京军区(首任司令员许世友,政委唐亮);

5、原属华东军区的山东军区被单独拿出,升格为大军区,称济南军区(首任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由中共山东省委第二书记谭启龙兼任);

6、原西北军区改编为兰州军区(首任司令员张达志,政委冼恒汉);

7、原属西北军区的新疆军区被单独拿出,升格为大军区,依旧称新疆军区(首任司令员兼政委由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兼任)(1979年改称乌鲁木齐军区;1985年6月与兰州军区合并,同时成立新疆军区,为兵团级,隶属兰州军区领导;1992年4月因取消兵团级建制而改为正军级;1998年10月升格为副大军区级);

8、原中南军区改编为广州军区(首任司令员黄永胜,政委由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兼任);

9、原属中南军区的河南、湖北两省被单独拿出,组为新的大军区武汉军区(首任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由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纪王任重兼任);

10、撤销西南军区番号,在西南地区分别成立成都军区(首任司令员贺炳炎,政委由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纪李井泉兼任)、昆明军区(首任司令员兼政委谢富治)、西藏军区(首任司令员张国华,政委谭冠三)三个大军区(1969年西藏军区降格为省军区,归成都军区建制)。

以上12个大军区,外加1956年初为威慑敲打海峡对岸,而由南京军区分离出来的福州军区(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共计13个大军区;在这一阶段里,大军区下不再设二、三级军区,统一只辖省军区,除了山东、新疆、内蒙古等几个特殊省份为大军区级外,其他每个行政省都是一个省军区,省里的各个地级市或自治州就是省军区下辖的军分区。

1967年5月,内蒙古军区改为省级军区,划归北京军区管辖。13个大军区由此减至12个。

1969年12月,西藏军区改为省级军区,划归成都军区管辖;这时候11大军区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福州军区、新疆军区。

1979年5月,中央把新疆军区改名为乌鲁木齐军区;这样,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军保持有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武汉、昆明、兰州、成都、福州、乌鲁木齐11个大军区。

这11个大军区一直存续到1985年。

七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时代

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邓小平指出“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这是对国际形势作出的新的重大判断。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致认为,解放军要实现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人力密集型到科技密集型军队的转变。

为此,中央下定决心迈出军队改革第一步——裁掉一百万解放军。

其中需要裁撤的最大单位就是大军区。

1985年5月,百万大裁军工作启动;7月,中央军委发布《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宣布将全国的大军区精简至七个,具体整编方案如下:

1、祖国心脏北京军区、东北重地沈阳军区、拱卫京畿、陆海并重的济南军区、以及分别镇守祖国东大门、南大门的南京军区、广州军区这五个大军区必须保留;

2、 福州军区并入南京军区;

3、 武汉军区一部并入济南军区,一部并入广州军区;

4、 乌鲁木齐军区并入兰州军区;

5、 昆明军区并入成都军区;

经此调整后的七大军区,北京军区下辖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河北,山西、内蒙古三个省军区;

沈阳军区下辖东北三省省军区;

济南军区下辖山东、河南两省军区及一个规格很高的青岛警备区;

南京军区下辖江浙皖赣闽五个省军区及上海警备区;

广州军区下辖两广、两湖及海南省军区;

兰州军区下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的五个省军区;

成都军区下辖川、藏、云、贵四个省军区及重庆警备区。

1985年精简调整后的军区结构,虽然对省军区与各地市的军分区没有变动,但一来大军区的范围扩大,战略纵深加大,提高了各自的独立作战能力;二来削减了一半指挥和后勤上的重叠机构,提高了军队人力与财力资源的利用率,三来向外界传达了一个信号,中国不再维系庞大的兵员,接下来要告别冷战,专心搞钱搞建设。

7个大军区一直延续到2016年2月五大战区的成立,31年间却没有任何大的调整。

2016年2月1日,我军军改后原7大军区相继改为北部、西部、中部、东部和南部5大战区。

至此,我军各大军区彻底成为历史。

我国目前的战区分布分别是: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和中部战区。

战区与军区的主要区别在于,战区不再直接领导管理部队建设,主要是根据中央军委赋予的指挥权责,对所有担负战区作战任务的各种力量进行统一指挥。

实施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使作战指挥职能和建设管理职能相对分离,可以更权威高效地把诸军兵种常规力量和各种国防动员力量统筹起来集中运用。

这样的制度设计改变了以往相关军区同时负责一个战略方向作战行动,平时军区指挥军种不够顺畅、战时军种受双重指挥的状况。

卫戍区是担负首都警卫和守备任务的军队组织。

警备区是在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在上海、天津、重庆三个直辖市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和海防重要城市比如青岛、厦门、汕头、三沙这样的城市设立警备区。

警备区或隶属于军区建制,为省军区级;或隶属于省军区建制,为军分区级,受上级单位和同级市委市政府的双重领导,负责所在城市的警卫治安,国防动员与兵役工作。

守备区隶属于军区或省军区,设有领导机关,辖守备师(旅)或守备团及战斗勤务队等常备军,1980年起改称守备师或守备团,具有一定的独立防御作战能力。

守备区或称要塞区,在级别划分上与警备区有点相似,都是既有省军区级的守备区,又有军分区级的守备区。

能叫这名的地方都是陆海防前沿,条件通常比较艰苦,区里会有常备军,有永备工事,只管守国门不管地方兵役建设,守备区里都是军人军属。

(本文选自公众号: 息陬孔猛 作者:孔猛。若侵权,请私信联系本人删除!)

56 阅读:33182
评论列表

伏生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