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4日,原济南军区副司令杨国夫中将病逝,享年77岁。杨国夫是号称“攻坚老虎”的原第43军128师的首任师长,央视热播电视剧《一马三司令》中副司令杨立群的原型。
杨国夫原名杨国富,1905年出生在安徽霍邱一个贫困农家。父母早亡,随叔父生活,7岁时便给地主放牛,13岁到纱厂当童工,曾参加罢工,罢工失败后回到家乡给地主当长工。1927年,杨国夫担任麻埠区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交通员。1929年1月,红31师第2大队攻打洪家集后,杨国夫与5名长工带着从地主家搞到的4支枪,一起参加了红军。3月,杨国夫被任命为师特务队分队长,他这个分队主要任务是打地主老财为红军筹集资金。
1934年11月中旬,杨国夫在历时十个月的反“六路围攻”中被提升为红30军90师270团团长。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师时,张国焘下令抽调红30军90师270团(团长杨国夫)、红33军98师294团(团长张仁初)、红4军11师32团(32团政委兼代团长余品轩)三个团的兵力补充到中央红军,杨国夫的第270团被编入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杨国夫就这样成了红4师10团副团长。巧合的是,建国后杨国夫和张仁初都被授予中将军衔、还都担任过济南军区司令员。
过草地时,杨国夫奉命带领一个营负责全师的收容任务,经过六天的艰苦行军,全师终于走出了大草地,杨国夫所率领的营仅减员两人,受到师部的表扬,事迹还被登载在军部的快报上。长征到达陕北后,杨国夫任红一军团直属11团副团长。在直罗镇战役中,杨国夫带领一个连担负着警卫毛泽东的重任。随后,杨国夫调任红一军团4师12团团长。
1938年6月,从抗大三期毕业后的杨国夫奉命到达山东清河区组织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到达山东后,杨国夫奉山东省委之命直奔长山,接替廖容标整编那里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央视热播电视《一马三司令》中的杨立群的原型就是杨国夫。在经过一斗智斗勇之后,第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马耀南牺牲后,杨国夫继任司令员,后又历任清河军区、渤海军区司令员等职,成为清河区、渤海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与景晓村、李人凤并称为“清河三杰”。
当年,杨国夫率领的清河军区部队,被胶东日伪军称之为“火箸队”,这是因为当时由于缺少制式刺刀,清河主力部队都使用自造的刺刀,刺刀是军区兵工厂用钢轨打造的,四棱锥形,比三八式步枪刺刀略长,平时用螺丝固定在枪管上。因为刺刀的外形和北方冬季捅火炉的火箸相似,因此得名。“火箸队”在胶东打的日伪军闻风丧胆。
抗战期间,杨国夫还非常注重对日军的政治瓦解工作,在他的关照下,很多日军战俘加入了“反战同盟”清河军分区支部。抗战胜利后,“反战同盟”结束了它的光荣使命,成员也顺利回国。1978年,原“反战同盟”的高桥谦吉、松丁木春一、番山耸三人偕夫人参加中日友好访华团来到中国,专程到济南军区看望杨国夫。1980年春,杨国夫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时,高桥谦吉等人来华访问,再次专程赶到上海探望杨国夫。
抗战胜利后,杨国夫和政委刘其人奉命率渤海军区7师挺进东北。与此同时,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美械装备的第13军和第52军由美国军舰运送至秦皇岛登陆,沿北宁直奔山海关而来。而此时山海关的守军是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张鹤鸣第19旅的5000余人,而国军却有7万之众。1945年10月31日,国军第13军向山海关一线发起进攻,杨国夫部接到上级火速增援山海关的电报,率部于11月3日进到山海关,7师7000将士刚经过月余的长途行军,马不停蹄地加入了战斗。
11月6日夜里,杨国夫派出两个营潜入石觉13军的89师阵地。7师的战士们拿出当年在胶东最擅长的掏鬼子炮楼的看家本领,一通手榴弹爆扔过去后,13军顿时炸了窝,不知来了多少人,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打了一夜,天亮才发现是自己人打自己人。7师的战士们早趁着黑夜带着战利品撤回去了。伤亡惨重的石觉为掩盖自己的失误,向杜聿明谎报军情,说共军有苏联支援的“卡秋莎”火箭炮。杜聿明自然不信,亲到前线视察,指着弹坑对手下说:你们自己看看,共军根本没有炮火,所有的弹痕都是手榴弹留下的!
11月15日晨,杜聿明亲自到九门口督战,指挥13军54师向九门口发起总进攻。第52军25师则迂回到向义院口,以策应54师。在美式重炮的猛轰下,九门口、义院门相继失守。杨国夫意识到自己有被合围的危险,没有等待李运昌的命令,于11月16日早晨毅然下令撤出山海关。16日晨,杜聿明轻松占领山海关,打开了通向东北的大门。在山海关战斗中,杨国夫以1个多师的兵力,抗击了国民党4个美械师的进攻,坚持半月有余,为主力部队争取了宝贵时间。进入东北后,山东7师与新四军3师7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杨国夫任副司令,7师改编为6纵17师,17师在东北战场上打出了“攻坚老虎”的名号,成为林彪麾下的5支虎师之一。在东北战场上,有“林彪三调17师”的传说,即一是打四平、二是打锦州、三是打天津。
1948年11月,6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洪学智任军长,赖传珠任政委,杨国夫、李作鹏任副军长,6纵17师改称为128师,师长龙书金。顺便说一句,渤海军区留在山东的部队,后来成为为宋时伦上将麾下的“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主力,后改编为第28军。1949年6月,杨国夫率部南下到达南昌,调任江西军区副司令员,负责指挥剿匪作战。1957年8月,杨国夫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分管民兵工作和后勤工作。为响应毛泽东“大办民兵师”的号召,杨国夫亲自抓试点先行工作,到1962年底,山东省基干民兵达到了700万人。
1964年,杨国夫借全军部队开展大比武之机,在民兵中大抓群众性的练兵比武活动。6月15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检阅了北京、济南军区部队和民兵的军事汇报表演。烟台市崆峒岛民兵吕其禧、吕志玉、吕永华祖孙三代作了精彩的射击表演。毛泽东对汇报表演部队和民兵的精湛技艺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表演结束后,毛泽东还关切地问罗瑞卿:“给他们照相了没有?”
文戈开始后,杨国夫虽然也曾在红1军团和四野工作过,但毕竟是“外来户”,不能算是林总的嫡系,因而也没有大起大落。1970年,杨国夫兼任黄海渤海区渔业生产指挥部总指挥,1973年又兼任山东省海上安全指挥部总指挥。1974年11月,大批日本渔轮非法进入中国禁鱼线、领海线内捕虾,有的甚至破坏烟台沿海渔民的渔网、渔具,严重危害国家海上渔业生产安全。当时正处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敏感时期,年近古稀的杨国夫再次披挂上阵,按照上级指示,迅速调集12艘海军舰艇、46艘渔轮,沿成山头到苏山岛之禁鱼线分段摆开,对日本渔轮进行劝阻和驱赶。经过几天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终于把日本渔轮迫挤出禁鱼线、领海线以外。
1982年2月4日,一代战将杨国夫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在杨将军的追悼会上,来了几位不速之客,他们就是当年被杨将军俘虏的日本兵,杨将军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也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在将军灵前痛哭流涕、长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