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再次AI配种时间的可行性分析

霖华农农 2024-07-29 03:44:43

当围产期管理和营养计划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时,有益于定时输精(TAI)繁育流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当亚临床和临床发病率较低时,有益于增加奶牛产后的采食量和产奶量。反过来,在许多采用发情监测或TAI流程的牧场中,奶牛的首次配种怀孕率可高于45%,且与产奶量高低无关。

例如堪萨斯州教学和研究中心的牧场,共有265头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达到31440磅/头(约14.15吨/头),平均乳脂产量达到1111磅/头(约500kg/头),平均乳蛋白产量达到980磅/头(约441kg/头)。

自去年8月以来,在该牧场首次配种的123头奶牛中,有62头(50.3%)在产后70-76天怀孕,但后期部分奶牛出现了妊娠损失情况。

上述牧场首次配种采取的AI流程很简单,简称为PG-3-G,即PGF-3天-GnRH-7天-GnRH-7天-PGF-56小时-GnRH-16小时-TAI。该流程已在多个牛群得到了很好的验证(J. Dairy Sci. 95:1831-1844; 6513-6522),在该牧场的使用效果也非常好。它类似于双同期发情流程,只是取消了首次注射PGF之前的GnRH注射。

在首次配种之后,约50%的奶牛需要再次参配。这些牛只大多数会在发情周期内被检测到,且需在首次配种后30-36天妊娠检查之前就得进行再配种操作。

该牧场的牛只佩戴了商用耳标活动监测器,可以协助发情揭发。以年为基础,统计每周的妊娠检查数据,怀孕率约为56%。根据这个统计数据(触诊妊娠率),许多牛群的表现可能好于该牧场。

再次参配流程

很多流程已被测试,可以将TAI流程再次应用于被诊断空怀的牛只。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的一名学生在3个牛群(表1:牛群1、2和3)共1697头奶牛上进行了一项研究。这些奶牛经超声波诊断为空怀,其中检测到有黄体(CL)存在的牛只分配至处理组1或2,没有CL的牛只分配至处理组3。

标准的同期发情流程,在首次注射PGF后24小时再次注射PGF(GnRH-7天-PGF-24天-PGF-32小时-GnRH-16小时-TAI)。该处理组的牛只,在被诊断空怀后10天再次进行配种。

简化处理,我们称之为“短同期发情流程”(PGF-24h-PGF-32h-GnRH-16h-TAI)。该处理组牛只,在被诊断空怀后3d再次进行配种。

该处理组的牛只没有CL,其与处理组2采取相同的同期发情流程,并采用孕酮阴道栓(CIDR)。

另一项与该研究有些类似的试验是在纽约的一个牛群进行(表1:牛群4),这些研究结果见表1。总体分析,在采用短同期发情流程的前3个牛群中,牛群2的怀孕率最低。在牛群4中,与同期发情流程相比,采用短同期发情流程也降低了奶牛的怀孕率。

孕酮阴道栓

请注意,处理1和2不包括没有CL的牛只,但这两种处理的首次参配采用的标准同期发情流程使用了孕酮阴道栓。此外,由于再次参配使用了孕酮阴道栓,4个牛群的怀孕率与采用标准同期发情流程的目标怀孕率相当。

通常情况下,没有CL牛只采用同期发情流程的整体繁育能力低于CL牛只。在纽约牧场的研究中,当空怀牛只的CL超过15mm,卵泡大于10mm,其将被分配到CL处理组。而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在人工授精后的24天,CL至少达到22mm,才可高度推测其是一个功能性CL。

在我们的研究中,采集了空怀牛只的血液,并检测了孕酮含量,以确定技术人员检测CL的准确性。当基于孕酮含量(大于1ng/mL)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CL时,采用短同期流程奶牛的怀孕率(27.2%,n=563)与同期发情流程(30.2%,n=511)没有明显差异。因此,技术人员对CL检测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短同期流程的怀孕率。

对于再次的同期发情流程来说,最大化怀孕率很重要。因为那些没有怀孕的牛只增加了成本的同时又延迟了怀孕时的泌乳天数。尽管短同期流程的怀孕率稍有降低,但奶牛怀孕时的泌乳天数比同期发情流程早了7天。

经济模拟表明,当不同间隔时间的怀孕率相似时,无论发情揭发水平如何,间隔时间较短的再同期发情流程都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但该模拟没有考虑短同期发情流程在缩短时间(优势)的同时可能会稍微降低怀孕率(劣势)的经济效益。总之,对于空怀奶牛来说,短同期发情流程是值得考虑的一种方法。

0 阅读:0

霖华农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