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战争,印度扬言中国不敢打,毛泽东下令:扫了它

学林看历史 2023-02-25 16:09:03

1962年10月18日,中南海颐年堂,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总参谋部雷英夫、外交部乔冠华分别汇报了中印边境冲突形势,鉴于印度军方公然侵入我国领土,气焰极度嚣张的情况,周恩来建议:立即实施自卫反击作战。

毛泽东表示同意,他说:“印度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

会后,毛泽东专门召见西藏军区司令员、对印作战前线总指挥张国华,问起张国华有没有信心打赢,张国华说有信心。当想起尼赫鲁曾扬言中国不敢打他时,毛泽东把张国华叫到军用地图前,指着地图上标出的印度据点,突然挥起手臂,高声说:“扫了它!”

一个月后,中印战争结束,中国大获全胜,印度据点全部被清除。

中国和印度原本井水不犯河水,为何频频出现边界冲突?面对印度的屡屡挑衅,中国为何一忍再忍,步步退让?印度总理尼赫鲁凭什么认为“中国军队不敢打”?毛泽东又为何选择不再忍让,果断决定反击,高声说“扫了它”?本篇文章带你一起回顾1962年毛泽东决策对印反击作战的前前后后,追忆一代伟人如何英明决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962年 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

英殖民者干预,留下边界隐患

中印两国自古相邻,却称不上“友好邻邦”。

近代以前,中国和印度没有多少冲突,因为两国的习惯边界是喜马拉雅山南麓,这一带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都不是两国重点关注地区,基本没有争议。

晚清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侵略者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逐渐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者不仅攫取巨额经济利益,还不断侵夺中国领土,比如英国占领印度之后还不满足,又把眼光投向了广袤的西藏,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裂出去。

为达到这个目的,1914年,英政府谈判代表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制定了所谓“中印边界线”,将藏南地区约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中国划归给印度,后来被称为“麦克马洪线”。

由于“麦克马洪线”是英印私下和西藏地方代表达成的,所以历届中国政府从来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最新考证更认为“麦克马洪线”完全是英属印度政府私自伪造,从来没有存在过,但印度政府却自欺欺人,把“鸡毛当令箭”,为后来的中印争端留下隐患。

麦克马洪线示意图

印度野心勃勃,不断制造争端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外宣布不承认晚清政府和蒋介石政权与外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边界问题却始终客观存在,难以回避。

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避免被孤立,我国在外交战略上实行“一边倒”,与全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交好,团结一切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印度作为我国邻邦,又是最大的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之一,是新中国重点结交对象,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决定暂时搁置中印边界问题,相互扶持,共谋发展。

应该说,毛泽东这一战略是长远的、务实的、友好的,符合中印双方共同利益,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为了大局向印度做了让步,让印度占了便宜。

但印度总理尼赫鲁并不买帐,他觉得印度曾是世界文明古国,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便一心梦想构建“大印度联邦”,妄图把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家和地区纳入领土,甚至把中国的西藏纳入势力范围,将“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边界线。

周恩来与尼赫鲁在一起

从新中国成立后,尼赫鲁就开始对中国西藏动手动脚,可谓劣迹斑斑:

1950年,尼赫鲁政府千方百计阻挠中国和平解决西藏,解放军进军西藏时,印度竟公开宣称“中国军队是入侵西藏”,还向西藏地方武装提供军火,企图阻止解放西藏。

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印度乘中国不备,公然派兵抢占了中印边境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1954年2月,印度公然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标示在官方地图上,尼赫鲁甚至给周恩来总理写亲笔信,声称“这些大片土地毫无疑问只能属于印度,不存在争端。”

1959年3月,西藏反动农奴主在拉萨发动武装叛乱,印度公开声明支持,并借机否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

针对印度种种挑衅言行,中国政府态度鲜明,毛泽东认为应当尖锐批评尼赫鲁,不怕跟印度闹翻,但同时也“不要把话说绝”,尽量维护中印友好关系,争取和平友好共处。

毛泽东与尼赫鲁在一起

印度变本加厉,毛泽东一忍再忍

毛泽东的考虑是以大局为重,但尼赫鲁对毛泽东的忍让拒不接受,反而认为中国软弱可欺,态度更加嚣张,武装挑衅进一步升级,印度军人制造了一系列流血事件,我方指战员一再克制忍让,但已经到了怒不可遏的程度,时刻有可能擦枪走火。

1959年11月,杭州。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坐在一起,讨论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尽量避免武装冲突,我军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许打第一枪,不许还击,以制造政治舆论上的优势,但总参谋部提出前方形势严峻,长此以往,冲突很难避免。

毛泽东当然知道冲突很难避免,但仍要尽量避免,那该怎么办?他说了一句话:“子弹是死的,人是活的,可以考虑隔离嘛!我们双方各自后撤20公里,让出一条路,军队隔得远了,冲突自然就少了。”

毛泽东这个提议显然是参考了“六尺巷”的历史典故,双方院墙各退一步,各让出三尺,就有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双方谁也没吃亏,又避免了冲突。

1962年,中印士兵在边界对峙

1959年11月7日,周恩来总理根据杭州会议的研究决定致函尼赫鲁,提出折衷方案——中印两国军队各退一步,同时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武装接触,以避免武装冲突,同时建议两国总理尽快会谈,解决边界问题。

然而,尼赫鲁不吃这一套,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这个建议,仍然牢牢霸占着抢夺中国的领土。这个时候,毛泽东作出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中国部队单方面后撤20公里。

这样“大尺度、无条件”的单方让步,在中国处理与邻国关系时极为罕见。中国不惧美国,敢抗美援朝;不怕苏联,敢和老大哥撕破脸,为何偏偏对实力远逊的印度一忍再忍,何况作出决定的是一向强硬的毛泽东?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是坚决执行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决策,单方面后撤20公里,并照会印度方面:“在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30公里以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在20公里以内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

但中国的退让并没有让印度有丝毫收敛,反而助长了其嚣张气焰,印军更加变本加厉,不仅不退出占领的中国土地,反而继续进行武装挑衅,加紧蚕食我国领土的进程。

印度军队向我军进行武装挑衅

尼赫鲁得寸进尺,叫嚣中国军队不敢打

时间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

1961年6月,印度总理尼赫鲁与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尼总统苏加诺等人发起的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印度的国际声望和地位再度上升,这让尼赫鲁“大印度联邦”的梦想更加狂热,我国政府多次向尼赫鲁提出和谈建议,并实行隔离政策,均被拒绝。

时间进入1962年,中印边境局势越发紧张。

这一年,印度军队公然进入我国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区,而且一来就不走,在中国境内建立了100多个军事据点。这些据点距离中国哨所只有几十米甚至几米远,用毛泽东的话说,两国士兵“鼻子对着鼻子脸对着脸”,天天扛枪对峙,不擦枪走火才怪。

从1962年4月起,印军得寸进尺,把据点修到了中国哨所之间,与中国哨所形成犬牙交错之势,有的据点甚至直插中国哨所背后,从三面、四面对中国哨所形成包围,而中国军队则始终保持克制,印军愈加猖狂,多次拦截、袭击中国巡逻队、运输队,挑起流血事件。

印度军队如此猖狂,中国却始终忍让,让尼赫鲁形成了一个错误判断:印度可以放心大胆地继续前进,肆无忌惮地抢夺中国领土,而印度媒体也不失时机地吹起了牛皮,说印军已“在2500平方英里的广阔战线上全面推进”,尼赫鲁取得了“拿破仑式的大胆的规划所取得的独一无二的胜利”,马屁拍得让尼赫鲁飘飘欲仙,“大印度联邦”似乎就在眼前。

中印双方士兵在边界发生冲突

其实,以毛泽东的政治和军事智慧,绝不可能完全对印度听之任之。

1959年到1960年间,中国边防军在中印边境东段已经采取了一些军事防范措施,印军一些高层将领对此有了警惕,不断提醒印度陆军司令部和国防部,但司令部和国防部对此均未予理会,尼赫鲁更是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多次做出强硬表态。

1962年7月,印军在中印边界西段侵入新疆加勒万河谷,在中国境内设立军事据点,并进行武装挑衅,制造了加勒万河谷事件。周恩来等人向毛泽东汇报了这一情况,提出两个处置方案:一是以武力反击,将入侵印军反包围;二是不使武力,想办法逼退印军。

毛泽东听了汇报,想了很久,才回答说:“印度在我境内设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打。但现在还要克制,不能急于打。”

在场的人表示不太理解,毛泽东继续解释说:

第一,现在尼赫鲁有些得意忘形,认为他的赖皮战术很有办法,我听说前几天印度报纸把尼赫鲁比作拿破仑,这很好,我们要进一步暴露尼赫鲁的真面目,争取国际上的正确认识,争取大多数同情和支持我们,特别是要争取中间派;第二,中印问题不仅仅是印度的问题,是复杂的国际问题,美国、苏联都在支持印度,他们想利用我们存在暂时困难的机会,推我们上阵,整我们一下,但是我们不上他们的圈套。

毛泽东这么一解释,大家才明白,自己考虑的还是太局部,太短小,毛主席是真正从全球角度来分析中印边境斗争: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美国和苏联都敌视我们,如果贸然开战,我们就上了印度的当,上了美国、苏联的当,得不偿失啊!

毛泽东在办公室读报纸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毛泽东果断决策“扫了他”

尼赫鲁显然没有领悟毛泽东的反应,他从所谓“前进政策”中尝到了甜头,觉得中国除了“喊喊话”、“抗抗议”之外,根本不敢跟印度打仗,在一次公开的外交场合,尼赫鲁狂妄地叫嚣道:“中国军队不敢打,我们要将中国人从边境地区清除掉!”

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尼赫鲁的猖狂,毛泽东也无法忍受了。

当然,对毛泽东而言,这不仅是忍让与否的问题,还是他苦苦等待的一个机会,由于印军欺人太甚,公然抢夺中国领土,已成武装侵略事实,中国完全可以堂而皇之以“自我防卫”为名义,向印度发动军事进攻。

10月6日,毛泽东做出指示:“假如印军向我进攻则要狠狠地打他一下,除东线西藏作准备外,西线也要配合。如他进攻,不仅要打退,还要打狠打痛。”

不打则已,打就打他个痛快,打到他服气为止!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

1962年10月18日,中南海颐年堂。

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正在举行,在总参谋部、外交部分别汇报了中印边境冲突形势后,周恩来建议:立即实施自卫反击作战。

毛泽东大口吸着烟,没有说话。良久,他使劲掐灭烟头,环顾会场一周,说:

“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他们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界问题是不行的。”

毛泽东这番话实际是同意了立即实施自卫反击作战,在场的所有人员都极为振奋:是时候给印度一点颜色瞧瞧了!

接下来,会议研究了反击作战计划,确定了反击作战时间为1962年10月20日。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在前线视察

会后,毛泽东专门召见了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张国华是在井冈山参军的老革命,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18军军长,作为刘邓大军一部,曾参加渡江战役、衡宝战役、贵阳战役、成都战役等,从中原腹地一直打到大西南,并在1950年率军解放西藏,之后就地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对中印边境形势极为熟悉,所以这次对印反击作战,他被委以重任,担任反击作战前线总指挥(东段)。

毛泽东看着张国华,问:“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得赢打不赢?”

张国华没有迟疑,干脆地回答说:“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得赢。”

出乎意料的是,毛泽东没有表现出以往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反而特别强调我军没有与印军作战的经验,切不可麻痹大意,他缓缓地说:

“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

毛泽东与陈毅在一起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泽东最怕的是轻敌,轻敌是兵家大忌,特别是在没有和对手交战经验,不熟知对手实力和战术的情况下,骄傲一定会付出惨重代价。

张国华看出了毛泽东的担忧,分析说“主席,我们面对的敌人,虽说是印度的王牌军,但我们进行过深入研究分析,印度的王牌军战斗力比不上国民党的王牌师,而且他们长期没有打仗,训练也很松懈,我们却刚刚平定了武装叛乱。这一仗,我们有把握能赢。”

听到这样的回答,毛泽东欣慰地笑了。

想到尼赫鲁之前扬言中国不敢打他,毛泽东站了起来,把张国华叫到军用地图跟前,指着地图上标出的一个个印度据点,突然挥起手臂,高声说:“扫了它!”

张国华“啪”的一声立正,行了一个干脆利落的军礼。

1962年10月20日,对印反击作战正式打响。

过程是毫无悬念的,从10月20日到1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短一个月内,全歼印军3个旅,基本歼灭3个旅,歼灭、俘虏敌军近9000人,彻底把印军赶出了中国领土。随后,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决定鸣金收兵,让美苏两国无法干预。

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军俘获印军士兵

胜利的消息传回北京,一片沸腾,毛泽东却很淡定,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一切都是他的运筹帷幄,他自信地说:“打得好!中印边界打这一仗,可以争取十年的边境安定。”

事实证明,毛泽东“低估”了这一战的效果。这一战虽然只有一个月,却成为印度军队的一场梦魇,尼赫鲁“大印度联邦”的梦想也被残酷击碎。时至如今,尽管印度狼子野心并未衰减,一直暗中觊觎我国领土,却始终不敢轻易北犯,这一战带来的是六十年和平。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对印自卫作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我们不该忘记和平来之不易,不该忘记“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真理,更不该忘记毛主席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敌人胆敢侵犯,迎接他们的都将是坚决的回击。

我是一名80后,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没有经历激情燃烧的岁月,但我深深知道:没有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没有人民解放军的英勇牺牲,就没有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毛泽东在军事训练场打靶

将近六十年过去了,每当看到这段历史,想起毛主席,想起英勇的解放军战士,我的耳边总是回响起郭兰英的《我的祖国》: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们,今日这盛世,如你所愿!

0 阅读:29

学林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