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酒·冬趣|绍兴有什么风土?黄酒知道

啊巧吃喝 2024-03-07 02:23:35

立冬后的阳光越加柔软,似乎有香气。上午 9 点半到达绍兴塔牌酒厂的时候,师傅们的酿酒进程已经过半。

「塔牌最多的就是坛子。」冬趣主理人陈志每年长时间泡在酒厂,还是不免感叹。我们穿过成片 25 升的陶制酒坛,如过万重山。陶罐不仅是传统绍兴黄酒的包装方式,也是长达 90 天发酵期的「后发酵容器」和数以年记的「陈年容器」,可以让酒体持续呼吸。在产业化酿酒中,这是我见过最小的发酵罐 —— 波尔多橡木桶、清酒杉木桶、现代不锈钢罐 —— 与它们相比,这些黄酒坛不过是零头。

黄酒坛子遍布塔牌酒厂,在周边山中库房还存放了大量陈年黄酒。

在一楼,工人正在冲洗酒坛、检查破漏,再在表面刷上一层石灰浆水防止小虫干扰,就可以用作新一年的黄酒储存。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座现代酒厂的全部酒液,都存放在这一个个酒坛里。

「塔牌」是绍兴黄酒三大龙头企业中唯一全线坚持「手工酿酒」的黄酒酒厂,也是拥有「绍兴黄酒」国标生产资质的 14 家酒厂之一。新黄酒品牌「冬趣」的底气,便来源于此。

在黄酒发酵中,机械和手工生产逻辑完全不同。前者是极致的自动化机械控制、是「封闭的」,使用人工提纯的酵母,减少变量,让酒体统一;后者是「开放的」,开放地拥抱环境、器具、水源中的微生物,开放带来了「复杂」,有美味也有杂味。

酒厂一楼,工人在清洗旧酒坛,然后刷上一层石灰。

黄酒制曲的独特技术造就了它与啤酒、葡萄酒、白酒的区别,曾被日本学者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农历 7 月,采收鉴湖边生长的野生辣蓼草与本地早籼,晒干磨粉,再撒一层厂里保留的老酒药接种搓成白色小团,即酒药,也叫小曲。农历 9 月制作麦曲,人脚踩出的麦曲具备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蓬松感。农历 10 月小规模酿造「淋饭酒母」,又称「酒娘」。绍兴人酿黄酒讲究顺应天时,夏做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开酿,春分封坛。立冬这一天开酿,立春截止,酿酒期约 90 天;每个批次经过大约 3 个月发酵,春季压榨贮存,春分截止。古人在四季中建立的农耕文明秩序如同榫卯一样扣合。

在塔牌,每一栋小白楼都是一条独立的生产线,可以看作一个微型酒厂。冬酿的第一步是浸米,根据天气调控时长,糯米先在大罐中浸泡约两周,水面常生长出一层乳白色的菌衣,小气泡不断地冒出液面。「浸米」不仅为了蒸饭时更容易,还从自然中获取了酸浆:酸性环境可以促进糖化发酵、减少杂菌。师傅在水蒸气中穿梭,挑着大木桶「蒸饭」、冷风吹凉「摊饭」。如今使用直立式蒸饭机,无需柴火和凉席,但需要随时根据温度调整时间。手工并不意味着不使用现代工具,我问陈志,「所有手工工序中,哪一步不可取代?」 他答:「开耙。」

大罐内浸泡着糯米,不时冒出气泡。

摊好的糯米饭和鉴湖水、麦曲、酒母正式会面,叫「落缸」。发酵正式开始,糖分经历着波浪般的变动,酵母指数级增长。仅仅三四天,酒精度就能窜到 10 度以上。开耙的目的是降低酒温,使缸中上下温度一致;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同时供给新鲜空气,手动调节糖化发酵。

主导酿酒风味的人,在葡萄酒行业称为「酿酒师」,日本清酒叫作「杜氏」,绍兴黄酒则是「酒头脑」。他们身居一线、亲力亲为,掌控每一条生产线的酿造。塔牌所有「酒头脑」都是绍兴本地人,正在操作开耙的是沈林冲师傅,会说普通话,我能与他聊上几句。

「酒头脑」沈林冲正在开耙。

冬季酿酒的 3 个月,是塔牌工作量最大的日子,酿酒师住在酒厂,每周回一次家。落缸后,一天要开耙多次。白天落缸,第一次和第二次开耙非常重要,一般是在半夜。每一缸发酵的进展不同,开耙手法也不同。「测量酒体温度,如果低一点,用手轻轻拨一下就行。如果是特别活跃的,则要用木耙上下搅拌。」开耙永远无法被标准化,就如同无法控制自然气候。不以时间长短决定开耙与否,而是酒体温度,开耙后用粉笔将温度记录在缸边。俗称「人等耙」。

陈志仍然记得第一次来厂里看开耙时的场景。那时他的大女儿刚出生,一刻离不开人。隆冬,刚落缸的黄酒如同初生的婴儿,被师傅夏天编织的草盖护着,酒和人亲密共生。

落缸,师傅将刚蒸完吹凉的糯米倒入酒曲中。

这些 18 岁就进厂,与黄酒打了几十年交道的「酒头脑」可能不知道,整个世界都在经历「自然酒」和「传统工艺酿造」的复古潮流。

生酛、山废、菩提酛,木桶酿造,酵母无添加,不削的酒(精米比例 90%)等传统工艺随着头部酒造杜氏观念的转变,重新回到追求极致控制的日本清酒酿造之中;虽然细节不同,但几乎可以和手工黄酒酿造一一对应。而葡萄酒世界正在流行生物动力法、更少干预、陶罐酿造,传统黄酒酿造的核心环节和手工工作体量,几乎能让所有自然法酿酒师叹服。

世界著名葡萄酒评论家、法国葡萄酒媒体联合会(APV)主席 Bernard Burtschy 在 2016 年访问塔牌酒厂的时候曾手写留言,译文大意为:「我们在这里唯一能做的就是深深见证和感悟它的伟大。」

塔牌坚持保留手工生产线并非感性或观念至上的选择。1958 年,浙江省粮油进出口公司承担赚外汇的工作,创建了「塔牌」。也因为历史演变,各自承担的分工不同,绍兴慢慢形成了古越龙山主导省外市场,会稽山主导省内市场,塔牌主导出口市场的三分局面。塔牌最大的出口客户是日本,其次是香港、东南亚。「手工酒主要是客户需要。日本自己也酿米酒,按他们的话说,手工酿造和机械产品不是一个东西。」

手工黄酒的复杂滋味不仅来自「开放」的自然酿造。相比清酒、浊米酒,绍兴黄酒没有让人一喝即懂的「米气」,那是因为糯米和小麦相遇了。北宋迁都杭州,北人南迁带来了小麦,江南人将多余的小麦加入了酿酒,于是黄酒和清酒走上了不同的风味道路。中国黄酒,不磨米、材料丰富、保护复杂,骨架厚、寻味、有陈年潜力;日本清酒,极致磨米、提炼酵母、探索纯净,骨架薄、品香、适宜喝当年份酒。「南方人按氨基酸鲜味的信号,寻找身体需要的食物与能源,才会对发酵类饮食如此迷恋。」葡萄酒品饮专家王昭如此分析。

浸泡在水中的麦曲。

在复杂开放的环境中酿出干净的酒体,是所有坚持手工的现代黄酒企业共同的命题。驯服杂味,古代人靠的是冬季低温。当代,塔牌更多靠的是溯源,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糯米恪守出口品级的农残标准,塔牌也是第一个通过 GMP 认证(提供医疗级别的食品保障)的黄酒企业。「在我去过的那么多酒厂里,塔牌最注重卫生。」陈志说,「你看,厂房里的下水道都是不锈钢的。」塔牌酒厂对卫生状况非常在意,认为这是一切好味道的源头。

黄酒的杂味来源中最引人瞩目的、遮盖本味的可能是添加剂「焦糖色」。黄酒的醇厚需要陈年,最早绍兴酒叫作绍兴老酒。「在人们发明出人工添加焦糖色这种办法之前,你其实可以凭一瓶黄酒的颜色来判断它的年份及价格。」陈志说,「自从有了焦糖色之后,颜色的价格体系就崩溃了。」黄酒刚酿出来时近乎无色透明,靠自身的氨基酸和各种活性物质,慢慢转化出琥珀色,在一定期限内,年份越久,颜色越深,颜色也决定了这瓶酒的价值。黄酒允许多年份勾调,标注「10 年」「20 年」,黄酒的味觉、颜色、定价与实际年份的价值完全分离,黄酒的颜色越来越深。

开耙是经验与技术的结合,师傅根据每一缸的状态调整动作。

同期,黄酒进入区域内卷,更多标榜 50 年、甚至 100 年的高年份酒面世,实际所含高年份酒用量成迷。「陈年」离黄酒本身的滋味更远,离符号更近。在市场中远眺,黄酒的高端品牌形象直坠而下。

市场规则就此被改写。再一次,日本客户宝酒造提出了新需求,能不能做无色酒(不含焦糖色的黄酒)?塔牌对这个需求是审慎的,2005 年开始进行无色酒小批次尝试,连续每年少量做。

「市场上没有比 2005 年更老的无色酒,至少流通渠道我不知道。」陈志说。我们走过塔牌的包装车间,不同品牌线的产品组装一新,正在繁忙的出货中。因市场的发展现状,塔牌不是每一款黄酒都是无色酒,但是无添加焦糖色俨然成为当今新派黄酒无法逆转的风潮。因不同酒厂起步时间不同,不加焦糖色的高年份基酒仍然稀少珍贵。

草盖用作保温,在不同时间测量黄酒温度,记录在黑板和缸边。

「做这个决定酒厂相当有远见,也承担了很大压力。没有直接的市场价值,光是储存,每一年的成本都是按复利叠加增长。」2013 年冬至,塔牌传统开酿祭典,重要客户和经销商都来了,「那天第一次把陈年无色酒拿出来给大家品尝,我记得还是用可乐瓶直接打出来的。」主管市场营销的杨兴峰回忆道,「我平时只能喝三两,那天我喝了有半斤。最主要是,喝完第二天不头疼。」

没加焦糖色的黄酒是什么味道?饮尽杯中酒,它仍然保持复杂,但如一缕清风。大家都尝出来了,干净是好味道。

冬天的鉴湖无风,古代称「镜湖」,就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塔牌酒厂临西跨湖桥而建,位居鉴湖上游。只有从西跨湖桥到东跨湖桥这 20 公里左右的鉴湖中取水,使用糯米和小麦酿造,才可能生产出符合国家地理保护标准的「绍兴黄酒」。

创造葡萄酒差异性的是微气候,法国人描绘为 Terroir,中国翻译成「风土」可能略显单薄。一定是「那山,那水,那人,那阳光,那里的历史,那里的工艺,那里的时间」这所有包裹起来才叫 Terroir —— 黄酒讲究「天地人」。

陈志站在鉴湖边塔牌酒厂对岸看着酒厂,远处的水塔是每个酒厂的标志性建筑。

陈志带我们站在鉴湖边,回溯起 2019 年。当「冬」「趣」两个字在陈志脑海中蹦出来时,做一个全新黄酒品牌的想法就一发不可收拾。注册完品牌,他立刻买了机票去青岛找挚友分享激动和焦虑。最大的问题是,第一批冬趣 1000 箱酒如果真做出来,卖给谁?事情其实有底。回应时代的好产品肯定能发光;细想也能安心,身边有那么多好朋友,大不了自己喝掉。

如今的消费品因差异产生美,因不可取代性来定价。这在葡萄酒、清酒市场已经得到验证。塔牌有自己主推的高端无色黄酒「本酒」系列,开市场先河,掷地有声:本是中国味。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酿酒技术顾问王阿牛的笔记。

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冬趣再往前走了一步,首先推出「单一年份」黄酒。这是塔牌面对庞大的经销体系,面对产品一致性要求、高昂的教育市场成本等原因,暂时不会抵达的先锋领域,也造就了冬趣的差异性 —— 一种新的「天地人」的组合。

2009 年是第一瓶冬趣的年份,逼近 2005 年塔牌首酿无色酒的极限。接着冬趣又出了 2007 年、2010 年、2009 年初过滤,共 3 个单一年份。黄酒并不是越陈越好,古谚语「生男孩酿状元红,生女孩酿女儿红」就道出了行业相对认定的最佳适饮年份 10~20 年,古时婚嫁早,一坛好酒出缸不过十五六年。

陈志向我们讲解不同年份冬趣黄酒。

每一坛黄酒如同一个发酵小世界,黄酒陈年风味有规律又无规律。酒中充沛的营养物质和复杂性构建起骨架,支撑着陈年,对每一年的酒体做纯粹的单一品鉴因而获得价值。陈志每一年年中都会集中开坛选一次酒,他在寻找「全新的味道」。什么是新?就是那种能改变你对黄酒认知的味道。

「试酒的时候,我发现 2009 年的酒特别好喝,这种好喝通常跟冬天的低温有关。我想起那年我还在念书,杭州下了特别大的雪,我们去踏雪。参考日本的技术,我们对 2009 年的酒做了中取操作,酒坛中间的纯净度和复杂度相对最高,留在杯里的都是蜜饯、焦糖的味道,还有巧克力。2007 年酒的风味和 2008 年的低温有关。2008 年的冬天,南方特别冷,下了好多雪,有些地方还发生了雪灾,把很多 2007 年的酒坛子都压坏了。天冷发酵并不完全,酒精度没那么高,残糖相对较高,入口更稳重。2010 年的酒精感很强,那年夏天温度高,稻子长势好、淀粉含量高、发酵更充分,微微有些烧喉咙。因为年轻,酒体的花果香就带起来了。」陈志讲解不同年份的时候,低温的冬趣在勃艮第杯中飞速旋转。

勃艮第酒杯能放大黄酒的芬芳细节。

我问陈志,「2008 年到哪里去了?」

他笑,「你不要着急,它还在变化,在等待自己最好的时间。」

和过去需要加热去除黄酒中的杂醇有所不同,如今冰饮和使用闻香杯成了纯净无杂味的高品质黄酒品饮的新潮流。低温与大杯肚,能更好地放大具象酒体香气,晃杯片刻,花香中浮现出梅子的香甜。黄酒在用滋味诉说着时间,琥珀色就是时间的证明。

单一年份酒本质上对应的是当代日渐增长的品鉴酒需求。冬趣 4 款单一年份酒,风格定价有所差异,但有实力的消费者并不按价格导向消费购买。很多人喜欢冬趣系列中的「小酒」2010 年,即使生活中「大酒」不缺,但哪一个年份能给人带来愉悦感、能让人直接和酒对话则更为重要。虽然黄酒并非主流商务酒,但「冬趣」暂时可以称为小众人群兴趣和自身品味的纯粹延伸。

间隔鉴湖水的西跨湖桥。

王家卫拍《繁花》,选用了冬趣作为伴手礼。「王家卫是上海人,他说酒里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冬趣的出现仿佛在说,黄酒本真的滋味,我经历,我懂得。

我庆幸冬趣不用再请古人出场为黄酒「招魂」,它已经拥有充沛的现代基因。在今年 9 月公布的合作餐厅列表中,冬趣的身影遍布上海、北京、杭州、宁波、苏州、南通、南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哈尔滨、澳门等多家米其林餐厅和奢华酒店,越来越多的人在吃饭的时候开始想起黄酒。无论黄酒有多么厚重的历史,我们现在都可以重新认识它。

天、地、人、技术、气候都在变化。可能唯一不变的是米与麦的组合、酒体中闪烁的复杂鲜味、微醺发热的畅快。如同塔牌和冬趣,回归黄酒本身的酿造流程和本真滋味,是黄酒求新的重要一步。

最冷的冬天,正在进行新一年的酿造,把粮食转化成酒精,冬日成趣。

(感谢王昭对本文的帮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