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盛况难复现,是后世齐王不再好贤,还是齐威王用人令人失望?

欲云谈史论今 2020-12-20 21:53:40

齐威王是齐桓公田午之子,以重贤用士、海纳百川而闻名于后世。

齐威王即位之初,田氏代齐不久,国内政局还不稳定。加之初期齐威王不理朝政,凡事都委任于卿大夫,使得齐国屡屡遭受周边列国入侵,被他国抢占了不少土地。

为稳定政局、增强国力,齐国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强有力的政治改革。可当前形势下,谁能说服齐威王改弦更张、励精图治呢?

因为善于弹琴,齐人邹忌得以入宫,被齐威王安置在右边的屋子里。过了一会,齐威王就在自己屋内弹起琴来。可还没弹多久,邹忌就径直推门进来,嘴里还不住地称赞:“您琴弹得真好!”

一国之君正在弹琴,邹忌竟敢不经宣召就贸然闯入,简直是目无君长!

齐威王勃然大怒,推开琴、手握宝剑质问道:“先生只看到我弹琴的样子,还没能细致鉴赏,怎么就知道我弹得好呢?”

齐威王话声虽然低沉,却明显压抑不住内藏的怒火;只要一言不合,邹忌就会命丧当场!

邹忌不慌不忙,冷静地回答:“大弦声音缓慢浑厚而且温和,象征国君;小弦高洁曲折而且清亮,象征相国;手指按弦低深,放弦时舒缓轻快,这象征着政令;乐调协和起奏,大弦与小弦相得益彰,琴声缭绕而不相冲突,这象征着四时。所以,我才能知道大王琴弹得好!”邹忌以琴理寓意治国,还暗暗吹捧齐威王,怎么能不让人欢心?

听了这话,齐威王脸色马上缓和了下来,笑着回应:“您很善于欣赏音乐。”

邹忌却顺势再往前又进了一步:“岂止是音乐,治国、安民之道都在乐理之中了!”

这么一说,齐威王又不高兴了:“如果说谈论音乐,没人能比得上您。至于治国与安民,怎么可能从丝弦之间得到奥妙呢?”

“乐声反复而不混乱,就像是国家政治昌明;乐章回环通畅,就如同救济了天下危难。所以说,琴音协调就相当于天下大治。那些治国、安民之道,没有不与乐理相通的!”

听到这,齐威王才知道邹忌不仅善于弹琴,还满腹治国之道。三个月后,齐威王大胆启用邹忌为相,推行政治改革,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齐国得以大治。

周边诸侯得知了齐威王的变革,有二十多年不敢出兵侵扰齐国。

以启用邹忌为起点,齐威王开始改革图强,礼贤重士。为吸引天下人才,齐威王还修建了稷下学宫,一度让齐国成了东周的学术与文化中心。

人才辈出的齐国越来越强大,可在不经意间负面效应也出现了。贤人、能人太多,彼此间朋党相争、相互妒忌,内耗也越来越严重。

齐威王文治依赖于邹忌,军事却更依赖于田忌。田忌是齐国公族,为人也尊贤好士。齐人孙膑被庞涓迫害致残后,偷偷逃到了齐国。田忌知晓孙膑之才,便收留了他。后来在一次马赛当中,孙膑帮田忌战胜了齐威王,一举闻名。这之后,田忌又将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也备受重视。

田忌原本就深受齐威王信任,又是公族,还得到了孙膑这样的谋士,就隐隐威胁到邹忌的地位。为此,邹忌整天都愁眉不展。

正在这时,魏、赵之间突然爆发了一场战争。

因为魏惠王继位之初,赵国曾公开支持公中缓与魏惠王争王位,魏、赵之间关系急剧恶化。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兵围攻邯郸,赵肃侯紧急派人前来齐国求援。在收到赵国求救信后,齐威王马上召集大夫,讨论是否需要发兵救赵。

邹忌身边谋士公孙闬(hàn)趁机献计:“您为什么不劝大王伐魏?战胜了,这是您的谋划,自然有功;战败了,那是田忌畏缩不前,不拼死作战,他就会因挫败而被诛杀!”当前魏国国势虽然不如魏文侯之时,可霸主余威仍在;魏国的“魏武卒”更是锐利无比,鲜有它国军队能与之抗衡。听了这话,邹忌深以为然,便竭力劝说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前往救赵。

齐威王听从建议,果然派田忌与孙膑率兵出征。在孙膑策划下,齐军采取围魏救赵战略,在桂陵(或在今山东巨野)成功伏击了魏军,取得了一场大胜。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再次伐赵,赵人又一次向齐国求救。这一次,齐威王依然派出田忌与孙膑前往应战。结果,齐军不但在马陵(今河北大名)全歼魏军,还逼死了魏军主将庞涓、俘虏了魏国太子!

桂陵、马陵两场大胜,将霸主魏国彻底拉下了神坛,齐国地位得以大大提升。两次带军的主将田忌声望高涨,相国邹忌顿时更加寝食难安。

邹忌原本希望强大的魏军能挫败田忌,从而借机除掉他。可因有了孙膑这一得力助手,田忌居然能两次大获全胜,这让邹忌图谋彻底破产。

怎么办?难道只能坐视田忌来取代自己?

这时公孙闬再次出动,策划出另一场阴谋。

公孙闬派下人携带金子到集市上找人占卜,故意宣称:“我是田忌家人,如今我家主人屡战屡胜,声名震动天下;现在他想做一件大事,请问是否吉利?”等占卜的人一走,公孙闬就立刻派人抓捕了算命先生,并将此事报告了齐威王。

不明真相的齐威王大怒,立刻派人前往军中,准备逮捕田忌。

还在前线的田忌、孙膑二人,察觉到情势异常。孙膑故意问道:“将军还可以干一番大事业吗?”

田忌心情十分沉重,反问道:“您认为该怎么办?”

孙膑提了一个大胆之策:“将军不解甲杀回齐国,让那些疲惫老兵驻守主地(“主”或为“牟”之误,指弇【yǎn】中峪的莱芜出口处;弇中峪位于今山东淄博临淄区西南至莱芜之间)险隘。主地险隘只能通一辆战车,疲弱之兵足以守住此地。然后,将军率大军背靠泰山,左涉济水,右越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将辎重运到高宛(今山东博兴西南),再派出精兵攻打雍门(齐都临淄西门)。如此一来,国君就可以安定,成侯邹忌必将出逃!否则,将军恐怕再也回不了齐国了!”孙膑之意是动用武力来清君侧:以主力攻打临淄城西门,用疲弱之旅扼守住临淄最可能的退路,这样可保必胜!

话说到这个份上,充分证明田忌与邹忌早已是“一山不容二虎”,现在必有一人要离开齐国了!田忌对此心知肚明。可按照孙膑之策行事,就形同造反。齐威王在国内威望极高,能任人唯贤、励精图治,身为公族的田忌实在是不忍心走出这一步!

不能造反,又不愿自投罗网送死,那田忌就只剩下一条路——出逃。所以,在听说齐威王下令要逮捕自己后,田忌只能离开军队,逃亡楚国去了。

田忌一逃,邹忌就此取得了全面胜利。可隐忧依然存在:万一田忌被楚人启用,他就可借楚国之力攻打回来,到时齐国还有谁能与之为敌?

既然要扳倒政敌,就得痛打落水狗,绝不能让他再次翻身!

恰好此时,楚人杜赫来到了齐国。得知邹忌对田忌仍然不放心,杜赫便毛遂自荐,向邹忌打下包票:“下臣恳请代您将田忌长久留在楚国!”

回到楚国后,杜赫就劝楚王:“邹忌之所以不想与楚国交好,就是怕田忌借楚国之力回归齐国。大王不如将田忌封在长江以南,以示楚国不会支持田忌回国。这样一来,邹忌必定会拿重礼来厚谢楚国。田忌原本逃亡在外,能得到封赏,也会感谢大王恩德。将来他如果能再回齐国,必然会以齐亲楚。这就是利用邹忌、田忌二人矛盾为楚国谋利的方法!”

此时,经吴起变法后楚国虽然已走出了低谷,但由于三晋、齐国的先后崛起,在中原楚国一直占不到什么便宜。齐国内斗,正是楚人望眼欲穿的大喜事。听了杜赫这番话,楚王喜不自胜,果然将田忌封到了江南一带。

从此,田忌就被迫留在了楚国。

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齐宣王继位。

刚继位的齐宣王知道田忌被邹忌陷害,便从楚国召回了田忌。这时,田忌已离开齐国长达二十余年。虽然得到齐宣王重视,奈何此时田忌年岁已高,已无法再为齐国征战沙场了!

齐威王是田齐历史上最为开明的国君,以好贤用能闻名于天下。公元前333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猎,期间两人相互斗宝,齐威王将檀子、田盼、黔夫、种首等等大臣比作国宝,令魏惠王无比羞愧。

然而,这么一位好贤用能的开明国君,在处理邹忌、田忌二人之间的矛盾时,仍然出现了失误——一代名将田忌,因此错过了为齐国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机,岂不可惜!

公元前323年,秦军入侵齐国,齐威王以匡章为将前往迎战。期间齐国大臣纷纷上书揭发匡章叛国,可齐威王却始终不为所动。因为齐威王知道匡章是位孝子,他连死去父亲都不敢忤逆,怎么会背叛活着的国君呢?后来,匡章果然大胜而归!

如果齐威王对田忌的信任能与匡章一样,田忌何至于流亡楚国二十余年?

所以说,表面看田忌是遭邹忌陷害,可根源还是在于齐威王自身的管理失误。齐威王一生重贤用能,还建立起著名的稷下学宫,吸引了诸多人才前往齐国。然而,人才兴盛之后,如何让人才全心全意服务于齐国、避免人才之间的朋党之争,齐威王却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邹忌为相,辅佐齐威王进行政治改革,让齐国内政大修;田忌为将,在孙膑参谋下屡胜强敌,让诸侯不敢侵犯齐国。如果邹忌、田忌二人能文武相济,必定可助齐国再上一个台阶、称霸东周!

可齐威王却没能协调好邹忌、田忌之间的矛盾,使得两人水火不容,以致矛盾走向了激化。如果不是田忌能顾全大局,齐国差点就要陷入一场大内乱。

即便齐国没有发生内乱,邹忌与田忌二人的内耗,依然让外敌渔翁得利。

公元前333年,因为齐人劝说越王无彊攻打楚国,楚威王在击溃越军后转头伐齐,并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大胜齐军。其后,楚威王就趁胜威逼齐威王驱逐至亲田婴,让齐人受尽了屈辱。如果田忌、孙膑还能领兵作战,齐威王又怎会遭受这样的屈辱?

齐威王去世后,人才辈出的盛况就难以在齐国复现,这究竟是后世齐王不再尊贤好士,还是齐威王的用人之道已经令广大人才失望了?

田忌的遭遇,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1 阅读:1956
评论列表
  • 2021-01-08 14:19

    就是因为他是公室啊

  • 2020-12-21 19:04

    齐国有两个齐桓公?

    UC网友27xxxx7129 回复:
    姜齐桓公小白,一个是田齐桓公午
    欲云谈史论今 回复:
    是的
  • 2021-01-16 12:50

    他的遭遇就和信陵君一毛一样

    欲云谈史论今 回复:
    有些类似
  • 2021-01-16 21:14

    马陵之战魏国打的是韩国

    欲云谈史论今 回复:
    确实史料记载存在差异。。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