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闲”人伯夷叔齐,逃国而被周文王优待,却是筑巢引凤的广告效应

欲云谈史论今 2020-09-15 08:44:36

商朝晚期,周人为戎狄所逼,被迫迁徙至渭河平原,投奔了商王国。然而,虽然有了靠山,但周人的命运却仍然掌控在别人手下。

强大的靠山

周人投奔殷商帝国后,前期周人出力,商王朝提供资源,周人得以在西北发展壮大,商王国的势力范围也顺利扩张到了西北一隅。但是,这种亲密无间的合作是暂时的。商王武庚时期,周人得到重用;但是,随着周人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到武乙之子太丁(即文丁)时代,情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表面上看,商王太丁好像更加重用商人,甚至把季历提拔为“朝廷命官”。暗地里,新上任商王太丁对周人的疑心病却越来越重。

看到周人在渭河平原势力越来越强盛,为免除后患,太丁一狠心,就把季历给杀了!

据《古本竹书纪年》,太丁随后也在这年去世。考虑到商人有让大臣殉葬的传统,也许商王室就是把季历杀死,然后给太丁殉葬了。

季历被杀后,他儿子姬昌继承了周国大业,即后来的周文王。

姬昌继位之初,可真是“压力山大”:在内部,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族人因为季历的被杀,肯定都有着强烈复仇情绪,绝对有不少人要求姬昌立刻组织人力,马上复仇,向商王国发起进攻;在外部,东边的商王国也对于杀死季历之后的周国虎视眈眈,稍有异动就准备顺势剿灭。内部的呼声如果不予重视,就会失去人心;外部威胁不好好应付,更是会亡国灭种!

面对来自内、外部双重压力,因父亲意外死亡而陡然挑起大梁的姬昌,该如何应对?

周国位于商王国西北边境地带,四处戎、狄异族林立。以前,周人一心一意地为商王朝卖命,与戎狄展开了生死拼搏,到今时今日已是四处皆敌。如今商王室又翻脸不认人、痛下杀手,这是典型的过河拆桥、上房抽梯之术。商人在背后狠狠地捅了周人一刀,把周人退路彻底斩断,顿时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之中:往前就是苦大仇深的戎狄异族,向后则要面对诡谲而深不可测的商王国。

关中

以周人实力和周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来说,如此困局之下,能自保都算是阿弥陀佛了,还敢主动发起对商帝国的战争?反商,就是在自寻死路!既然不能造反,那么转而攻向戎狄,再次杀回虎穴如何?在四周皆敌的险恶环境下,又失去了商帝国的支持,周人可能连一个月都支撑不住!

进不能进,退也不能退,那么周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姬昌清楚地知道商帝国的强大实力,商王室手里还握着看似无形、却威力无比巨大的神权,这根本不是新近投奔商王室的弱小周国所能抗衡。他强忍着巨大屈辱,把内部叫嚣声压制下来,选择了对商王朝逆来顺受,继续臣服于商王国。

关键的问题是,周国该如何走出这种困境?

天时,商王国虽然已经走向下坡路,但是还把持着天下共主的地位,周国现时绝对无法与之争辉;地利,商王国占据天下之中的繁华中原,周国却处于远在西北偏远山区的苦寒之地,也远逊于商人。天时、地利,周国任何一方都处于绝对劣势,那么周人就只剩下唯一一条道路——去创造“人和”。天时可遇而不可求,地利是先入为主,都难以依靠人力去改变;而人和,却是人力唯一可以改变的。人,才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姬昌如今的唯一选择,就是大力引进各方人才,实施人才兴国战略。

人才战略

为此,姬昌付出了巨大努力,在周国营造出极其宽松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周国为各类人才慷慨地提供住房、高福利、高工资以及“就业基金”,竭力吸引各方人才到周国来生活、工作。在姬昌的筑巢引凤计划吸引下,诸多有用的和没用的人才,纷纷跑到西北这块方寸之地。这其中就有两个著名的无事“闲(贤)人”——伯夷、叔齐。工作压力实在太大,有地方能免费骗吃骗喝,还能养老送终,工作还有啥意思!这哥俩原本是孤竹国王子,听说周国能安逸养老,干脆连当国君的机会都不要了,跑到这西北偏远之地来蹭饭吃。(《史记•周本纪》)儒家观点,宁愿不当一国之君,却甘心跑来周国当一介草民,这是不贪念富贵权位的大仁大德。

伯夷叔齐

但是对周国人来说,这两个“闲人”,一没为周国带来先进技术,二没为周国对外招商引资,三也不能给周国发展献计献策,简直就是两个白吃白喝的无赖混蛋!

花巨资筑巢引凤,却吸引来两个不能成事的酒囊饭袋,周族内部肯定会有很多人看不下去,大骂姬昌这是浪费纳税人金钱,是败家子。

然而,事情的好坏往往不在于表面,而在于从哪个角度去看。

燕昭王想报齐国灭国之仇,但是苦于人才缺乏。于是,他问身边大臣郭隗:“齐国当年趁燕国之乱袭击我国,我知道燕国力量弱小,不足以报仇。如果能得到贤士共赴国难,报仇雪恨,这是我的夙愿。先生看有谁合适,向我推荐一二?”

郭隗没有正面回答,却讲起了一个买千里马的故事:“我听说古时一位人君,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找了三年都没买到。这时宫廷里一位清洁工走出来毛遂自荐:‘请允许我出去找千里马。’国君同意了,就派遣他出去找。三个月后,清洁工终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但是不巧,千里马已死了。这位清洁工居然立刻就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回去后把此事上报给国君。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怎么带回匹死马还花了五百金?’找马人回答道:‘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不久就会来了。’果然不到一年,这位君主就收到了好几匹千里马。现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揽贤士,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尊奉,何况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会嫌路远而不来燕国吗?”

燕昭王招贤纳士

燕昭王听了这话,如醍醐灌顶。他马上为郭隗建了所大别墅,把郭隗当成老师奉养起来。此后,各国人才听闻此信,纷至沓来。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从赵国赶来,……。燕昭王悼念死者,慰问活着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到了燕昭王二十八年,燕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联合起来,攻打齐国。齐军大败,齐闵王被迫外逃。燕军独自追赶败退的齐军,直到齐都临淄,掠尽齐国财宝,烧毁齐国的宫殿和宗庙。(《战国策•燕策》)

燕国的血海深仇,终于得报。

要引凤,就得先筑巢。但是筑好巢之后,就得打些漂亮的广告,让“巢”能被众人所知——郭隗就是燕昭王的活招聘广告。

伯夷和叔齐这样的无事“闲(贤)人”跑到西岐,居然也受到周人高规格隆重接待,还终身享受“国家干部养老津贴”,这无疑是给姬昌的筑巢引凤计划打了个响亮广告。各方人才听说此事,也不顾一切地跑到了周国。在商周之际的这股人才迁徙大军中,就有著名的齐国之祖姜子牙、楚国之祖鬻熊、太颠、散宜生、辛甲、闳夭等等。这些人,可是真正的治国栋梁之才啊!真正的人才,不管是百里挑一还是千里挑一,只要挑到了一个,姬昌的筑巢引凤计划就是成功的,更何况还找到了这么多!

筑巢引凤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从古自今,都是一样的道理。

要说工作和生活的硬件条件,大商国的繁华都市肯定要远胜过周国的歧山偏远山区。这么多人宁愿放弃优越生活条件跑到周国,全然是因为在商王室的压迫和剥削下,底层民众的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商王国各个待遇优厚岗位,早就被既得利益集团牢牢占据,底层人士的上升通道原本就极其稀少。

现在周国不但能提供极高的工资待遇,还能为人才提供公平的上升通道,人才如何不趋之若鹜?

在顶住内、外部重重压力之后,姬昌任贤用能,成功地带领周人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到商王太丁之孙帝辛、即著名的商纣王在位时,在姬昌有力领导之下,周国从原本商王朝赐予的三十里地发展成拥有百里之地的地区性大国,并一举成为“西伯”——商王国的西部之霸!

当今社会,到处都可听到人才难得的声音——可是,有几位管理者能真正做到姬昌所做,为人才先筑好“凤巢”呢?要知道,“凤巢”可不光是硬件,更关键是人才所需要的宽松创业环境和公平上升通道。

0 阅读:30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