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直面十个课题——拨动国运齿轮的十五五规划展望系列之一

伟懋华 2024-05-29 09:48:49

前言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宣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七月在北京召开的消息。

众所周知党的“三中全会”,一般在党代会后第二年年底,以“经济与改革”为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常常以拨动国运齿轮的姿态来调整乃至跃迁中国命运。

十一届三中全开启了会拨乱反正,否定了两个凡是,拉开了改革开放序幕;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十四届三中全会冲破阻力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改革开放进入黄金时代;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最强音、十九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24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

党的二十届二中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其中一个重点是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

机构和人的事情安排好了之后,就是发展的问题了。

总体来看,三中全会需要给十四五后半程和十五五规划勾勒一个经济社会建设路线图,我们认为这首先需要处理好几个课题:

一、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双重压力,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平衡所需的投入与资源越来越大。

二、不仅需要处理好国际大循环与国内大循环之间的关系。更要进一步处理的国家关系,国际及区域治理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从时间在我一方的超长期战略视角走向全产业链生态链社会链的闭环优势在我一方的博弈战略视角。

四、两个毫不动摇——重构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的关系。

五、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基础上的新型开放

六、就业,共富,人民幸福与美好社会的保障体系构建。

七、格外重视产业转型升级与科创引领两大动力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

八、平衡好沿海发达地区强大的虹吸效应和内地优势与资源被侵蚀和碎片化消解之间的关系。

九、需要格外重视债务风险中的长期偿付风险与短期流动风险的关系。

十、需要格外重视愈演愈烈的城市分级化发展趋势,需要分级处理好不同类型城市的债务,基建与民生,城市更新,城市竞争力,城市产业升级等问题。

(新质生产力课题之前有专文深入分析,此篇文章略过,下一篇十五五规划展望中将会深入新质生产力。)

下面,我们就这是个课题逐一展开。

第一个课题: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双重压力,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平衡所需的投入与资源越来越大。

这个课题的关键在于系统设计和建设大安全体系,真正科学完整的“国家安全”概念,指向的是国家所有方面、所有领域、所有层级的安全,是国家所有方面、所有领域、所有层级安全的总和。大安全是就是全方位,系统设计,建设,实施保障国家安全的总和。同时这个大安全,总体安全是发展之基石,与发展互生互促。

一,展望宏观与未来,我们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的交叠,其中挑战方面仍然值得高度关注:口罩三年及美西方对我脱钩断链及综合战造成的地方财政赤字压力依然很大;土地财政可持续不足,可接班的新动能仍未显现;需求不足,信心仍未完全恢复,加之预期紊乱造成国内经济成长动力不足;地方化债,产业转型与房地产转型风险暗流涌动;出口仍然面临贸易壁垒与不公平贸易环境;

二,把视野拉的更开,就会洞悉我们的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俄乌冲突已然搅乱了欧洲命运线,巴以冲突正在改写中东剧本;围绕南海的各种诡异局势背后是中国为主导的RCEP与美西方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日本主导的CPTPP之间的诡影重重国际集团之间的博弈。北约是祸乱东欧,激发俄乌冲突后食髓知味,欲染指东亚的野心路人皆知。澳美英军事联盟奥库斯已经引入日本并勾引韩国。

可以说没有大安全,全面安全问题的解决,就会缔造各种各样的风险与问题传导通道,使得我们经济,产业,城市产生防不胜防的脆弱性。

所以国家层面的全面安全,大安全格局,就是在构筑面向未来的反脆弱性与高抗冲击,高恢复力的韧性。

三,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是围绕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网络和文化安全等维度。加大能源储备、粮食安全、防灾减灾、公共卫生应急等设施投入建设力度。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1,经济安全保障工程:1 )粮食储备设施。2)油气勘探开发。3)煤制油气基地。4)电力安全保障。5)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6)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2,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领域建设。1)从“科学 前沿领域攻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四大维度来看,科技领域的电子、通信、计算机, 制造领域的机械、军工和汽车以及医药行业在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是重点。其背后的支撑体系。2)主要是关键核心技术及设备。3)重要零部件和技术、大型装备和技术。4)贸易通道安全,涉及交易与后续服务。5)数字主权,互联网与数据安全。

3,能源安全。电网建设,能源结构优化,能源保障,油气管网等能源通道建设,新能源发展。智慧坚强电网建设,储能探索,第三代核电建设。

4,农业与粮食安全。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加重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巩固和提高粮食、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种子库建设,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大力发展生物合成、“农业工厂”等农业新形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重点落实在以下维度1 )高标准农田。2)现代种业。3)农业机械化。4)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5)农业面源污染治理。6)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7)乡村基础设施。8)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5,生态安全:重要落实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1)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2)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3)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4)东北森林带5)北方防沙带。6)南方丘陵山地带。7)海岸带。8)自然保护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

四,在经济领域,尤其是落实到集团型企业,我们认为要几类风险需要高度重视和防范:

1.地区发展战略不清晰,混乱影响下的集团发展环境恶化,要素环境恶化

2.高压力防风化债与企业新增投资能力不足导致的发展失速风险

3.规模越来越大的集团对于动态机会的捕捉及产业迭代化发展能力不足的风险

4.科创引领与战新产业所需的高容错,长周期型考核评价得不到上级的认同与支持的风险

5.产业重构及技术冲击风险

6.国家战略,国企使命与企业行为结构性矛盾风险

7.大国博弈影响下的资本运作及金融风险

8.重大不确定性失察风险---如科技与贸易战风险

9.技术,金融,社会,产业的跳代发展及非线性突破风险

10.科技及数字化远见不足及误判,失去机会窗风险

第二个课题:不仅需要处理好国际大循环与国内大循环之间的关系。更要进一步处理的国家关系,国际及区域治理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这个课题的关键是双循环不能只是一个经济循环,还要和我们的国家间关系,自贸圈层,对华交往的态度与行为总和挂钩,使得双循环也是我们的朋友圈循环,友谊循环,国家安全循环。

1.构建政经挂钩的国家关系管理方针。形成政冷经就冷,政热经就热,政经高联动,政治互传导的大格局。

2.构建国家记忆库。学习联合国的世界记忆文献遗产制度。专门存储国家间关系的各种事件件,行为,关系的记忆文献,使之形成国家记忆。要针对西方国家玩两党多党制轮庄家执政游戏的三甩特征:甩包袱甩锅甩责任。换届之后谁也不用为前任政府的种种作为负责,政府选举换届后一切都可以重来,没有任何对历史劣迹和伟业壮举的记忆,不能任由西方党争政治的这种一切都凭本国本届政府的巧嘴一张,包装性行为一展现来决定国家间关系的把戏再延续下去。谁对我们好,我们要记得,就像毛主席一直念尼克松推动中美建交的好。谁对我们坏我们也要记得,八国联军的侵略,日本侵华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大使馆并未离我们远去。君不见日本主打一个世纪木马计的的换国计划还在伏线千里的悄悄推动吗?

3.构建国家间关系综合积分卡。不能容忍昨天侵略,欺压霸道的国家,明天摇身一变,成为友邦与交好国家。通过对多个国家间关系的核心维度的公开,公正,公平,公示的定性定量评价,构建与各个国家间关系的综合得分,把国家间关系综合积分卡作为两国共同努力的共振维度。

4.可以不输出革命,但要输出国家治理,国家道路与社会革命。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之前有一个立国方法论,就是输出革命,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及毛主义就是这么来的,高峰时间中国出口的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像章,中国军服,胶鞋都曾经是风靡一时,大家还可以在网上找到法国大哲学家萨特,穿着绿军装,别着毛主席像章,挥舞着红色封面的毛泽东选集(应当是法译本,应当是傅雷翻译的)。但后来在前苏联解体前后,乃至更早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停止乃至否定了输出革命。但输出革命立即变成了西方国家的核心武器,想想看很好笑的是,民主,人权之前是社会主义阵营批评美西方的武器,而且也曾经非常管用。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及开发区运作,基建先行与原材料产业先行等做法,已然传遍了越南,缅甸,印度,尼日利亚。中国打造雄安新区的做法还深远影响了沙特投资五千亿美元打造沙特未来城。中国要有一个认真,全面,深入总结中国模式,中国方法,中国道路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梳理好中国内容。也呼吁传媒界及自媒体积极投身于这场总结大博弈。

5.打好几场立威之战。打痛立陶宛,惩戒菲律宾,正告韩国日本,让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知道我们言出必行,让意大利和阿根廷知道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让蒙古国更清醒的看到现实。这些行为显然符合政经挂钩的原则,但够不上立威之战。立威之战核心是美国。核心的核心就是美国及其核心盟友,关键事件。我们要针对美西方当下蹭鼻子上脸,转着圈喝稀饭,碎片化切香肠,红脸白脸交错式逐渐侵蚀我们各种底线的做法,找出几个关键领域,本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伤其十王,不如弑其一帝的原则

聚焦到中美贸易战这个维度,中国之前的几个应对:对美国加征关税产品及范围的精准响应,稀土出口限制,中国国产大飞机,中国安可替代工程,中国芯片采购新规等等,并没有真的打疼美国。

也许在更长的时间来看,美国并没有赢,但从短期来看,美国及其小兄弟们在遏制中国,打综合战上是越来越疯癫而不是更清醒。

6,总体感觉我们在和平崛起的路上包袱太重,在开放上包袱太重,所以很多手段对方可以做,我们不能对称,对等的做。默克尔曾经说中国是个温柔的大国,我一直怀疑这类说法就是类忽悠中国,让中国背上沉重的包袱,所以面对菲律宾的蹭鼻子上脸,我们仍然要对着东盟十国证明我们很温柔,很热爱和平。包括印度对着我们的种种边界对抗+侵蚀行为,我们在坚持和平解决上被对方看破了我们的牌,看破了我们要坚持做温柔的大国的“偶像包袱”,连缅甸都有了火中取栗的勇气,不得不说,有些事需要我们做出改变了。

7,同样我们在开放上包袱很重,特别注重守国际规则,特别重视按照公平的贸易规则行事。之前我们国家限制过稀土出口,后来被日本美国告到世贸组织,2014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中国对稀土材料的出口限制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判定中国必须允许稀土材料自由出口。至此,在WTO框架内,争议了两年多的美日欧联合起诉中国一案,以中国败诉告终,因此我国就作为模范生遵守世贸裁定放弃稀土材料的出口配额制度(同期美国有若干次被世贸裁定败诉但并不美国并不理会不执行的事实)。

8,不仅要打出立威之战,而且还要做好配套的国家治理,产业治理,资源管理,产能管理,生态管理,供应链,产业链管理。

比如2014年稀土出口限制败诉这件事,我们感到更遗憾的是其背后是系统性做法的缺失:1)、我们未能对国内稀土资源从源头上进行有效管控。2)、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政绩,竭泽而渔,加速开采。中国成立国家稀土集团2021年的事了。3)、国内外稀土生产供应不一致。4)缺少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和谈判的高级人才。5)中国稀土出口管理制度存在重大问题。

所以我们当下所有采取的反制裁手段,不能是孤立的,碎片的,局部的,静态的。必须是系统的,结合链长制的,国家战略引领的,要有所牺牲的,最重要的是要放下若干意识形态包袱,不能在和平模范生,开放模范生之路上固执。

当苹果手机中只有2%的中国制造时,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如此张开臂膀拥抱库克。当马斯克的星链正在发展成美国太空战组成部分的时刻,我们应怎么客观,立体对待马斯克及其产业系。

把视野扩展到混合战的更多层面,在科技战,金融战,传媒及意识形态战,体制战,军事战,地缘政治战等多个层面,我们该如何展开应对,实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但是之前我们在明,对方在暗;我们守规则,对方玩双标多标;我们一以贯之坚持算大帐,对方来回摇摆切香肠;我们坚持理论和规律引领,对方搞遏制与混乱输出。我们的斗争就很艰苦,我们的阵营,信心,战意,信念被侵蚀,被消解。

9,所以要坚持打造新的斗争哲学,打造对方看不透,吃不准,正合奇胜结合的中国斗争哲学3.0版。

第三个课题:从时间在我一方的超长期战略视角走向全产业链闭环优势在我一方的博弈战略视角。

这个课题的关键在于认可但并不固守时间在我一方的理念,而是积极建设有利于阶段性发展,有利于阶段性博弈的战术体系,把美西方延缓乃至阻遏我们现代化进程的盲动及切香肠式极限摸索+极限施压+混合战的一揽子做法进行积极消解。

不能再简单坚持时间在我一方,大道至简,无招胜有招,以不变应万变等阳谋之道。这些都是对的,但哲学和战略层面的东西不能自动在战术层面产生优势。

一,众所周知,美西方积极谋求通过多种手段管控世界

1.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

2.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

3.是世界上主要的消费品主顾

4.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

5.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

6.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

7.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

8.控制着海上航线

9.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10.控制着尖端技术教育

11.控制着宇航技术

12.控制着航天工业

13.控制着国际通讯系统

14.控制着高科技武器工业

二,同时,美西方的诸多跨国公司自动作为美西方的霸权抓手用更具体的手法控制了全球经济格局

1.占有经济发展理论的高端,用有利于自己的理论来重构世界。

2.占据道义颠峰,崇尚民主,人权,自由理念。由此对还需艰苦奋斗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巨额的制度成本!

3.廉价占有大量资源,并控制资源国,使之沦为附庸。

4.积极扩张,把第二第三世界国家组合在产业链的低利润区。使其无法进行重大投入和突破。

5.占有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使得第二三世界经济体资源枯竭,只能持续做低端分工。

6.用知识产权和藏在背后的坚船利炮来垄断创新所带来的效益。

7.用税务转移,利润转移,成本转移等手法掏空属地国。

8.用规模效应和资本的手法打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

9.用崇洋心理等文化优势对属地国企业进行压顶式竞争。

10.控制技术转移和知识流动,保持自身竞争优势

三,现在来看,战术上我们能抗衡西方,乃至形成不对称优势的恰恰是产业链生态链社会链闭环优势在我一方的打造。

1,市场优势,尤其是统一大市场基础上消费能力释放的优势将是巨大的,再加上产业链闭环,这个优势将是碾压式的。

2,全球裂解为两套科技,两套标准的分裂战将会持续一段世界,比如美西方在制定新的6G产业标准时已经将中方隔离。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分裂世界中的争夺战。

3,如何构成中国市场+中国产业链+富生态链中沉浸式产品大爆炸+中国消费+迭代优化+ 与相关产业与业态融合的超级循环,我们拭目以待。

4,这种背景下所形成的产业链生态链社会链闭环优势就是能够压倒分裂社会的除魔剂。

四,我们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构建上,还有一些差距和短板需要高紧迫性,靶向改革和强行突破。

1.链条生态结构的多层次性不足(核心层,紧密层,融合层,壁垒层,松散层,外围层),多功能性(战略布局,联合研发,产能升级,多路径布局,第二三成长曲线),这恰恰是苹果,亚马逊,字母表(谷歌母公司)等企业强大优势的来源

2.链条的内循环效应,产业链有顶端到初级供应商的层层放大瀑布效应,全链条国际化运作,产品换代过程造富效应等四个链条特有的功能不足

3.生产性服务业及能力不足

4.产业的持续转型升级突破不足,产业没有根本性突破,哪里来强势,高成长,高带动型产业链呢?

5.链条也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大到优到强的过程,其中链主企业居功奇伟,但我们持续创新型链主企业培育及涌现上比较匮乏,难以推动现有链条升级,进化,更遑论世界一流产业链。

6.原创型、体系性创新少,与我们的产业链地位、基础研究投入少、民众消费倾向、资本市场高门槛有关,可针对性逐步优化。

7.我们的生活性服务业世界第一,可惜生产性服务业差距太大,没法推动现代化产业的有效发展。

第四个课题:两个毫不动摇——重构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的关系。

这个课题的关键是最大化构建内部团结与融合,构建围绕中华民族复兴的价值最大化矢量和,构建最广泛,最融合,最互动互融的发展命运共同体。

一,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

1,公有制主体地位不是来自于其体量与在其经济社会存在中的宽度与深度,而是来自于国家体制统率下的道路选择,国家治理总体安排,发展方案主导,国有资本布局与引领,国有企业在关键和特殊领域的引领与站位。

2,综上公有制主体地位来自国家道路选择基础上的广义国有资本布局与国企作为,而不是其规模占比。

3,公有制主体地位是我国国家战略与新时代发展之必需,是全球进入事实上的体制竞争(表象是大国竞争,实质是体制竞争)的决战手段与战力来源。

其二,关于两个毫不动摇。

“两个毫不动摇” 出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其核心表述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公有制与非公经济关系的辨析与构建是其关键。

到东南沿海发达省份与城市,越能看到一种现象——国企越强,则民企更强;民企越强,则国企更强;呈现一种喜人的互助互赖互促互推的格局。但是到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到东北,就能很突兀的呈现——国企规模与产业边界越扩张,则民企越弱(除了几个社会关系与背景极其特殊的巨头型民企),民企越弱,则国企规划与产业边界就越加速扩容。

总体来看,国企与民企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陈陈相因的堆积和改革脉络两个大动力下,形成了几种主流的国企民企关系认知:

一)对冲结构型。二)主次分化型。三)红利博弈型。四)链条嵌入型。

时至今日,我们必须站在新格局上,摧枯拉朽式重新构建两个所有制的关系。

少数先行地方已经探索出了一种公有制和非公经济之间更为合理的关系,我称之为融合互动型结构——其呈现如下13个维度的特征:

1,在政府主导下形成产业链,投资链,科创链,国际化链四类链条,链主有国企,也有民企,谁强谁上。

2,鼓励民企领袖们联合投资成立财团型合资公司,国企的重大投资,资本运作,混改主要和这些财团型公司合作,保障混改成功率及运营成效。

3,把科技通道,产学研合作机会,出口鼓励政策,招商政策,上市扶持政策更为公平的靶向嫁接给各类民企。

4,鼓励国企把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拿出来与民企形成各种合作,总体形成国企做前端与产业培育等事项;民企做商品化,服务化,消费环节创新等事项

5,鼓励国企盘活存量资产,把资产的经营权拿出来混改,充分让民企介入进来。

6,鼓励国企及优秀民企供应链建设过程中更多的吸纳小微民企,用供应链的闭环运作来提供供应商融资,既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与贵问题,也使得大型企业的供应链更为稳定。

7,手拉手协作出海,国企做融资,政治资源运作等事项,民企操盘并购,运营,资源运输回国内等事项。

8,对于民企失信,违约,二代不善不肯接班,上市公司保壳难等危难时刻,国有企业坚决出手,受托或接盘运作,待到经营稳定时退出或证券化。

9,国企对民企的重大创新与突破的投资行为,可以有强有力的容错免责。

10,国企形成大量天使母基金,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并大力鼓励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考核中的包容与鼓励更很重要)。

11,形成企业升级整体促进,如浙江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以及江浙普遍推进的上市公司,独角兽,小巨人,瞪羚培育。

12,大力强化生产性服务员,通过组建信用担保,保理,进出口服务,海外事务法务服务,人力流动,科创服务链,实验仪器及科创平台的开放共享加大民企的投资,创新力度。

13,是拿出大量的经费,通过各种培育与交流,来促进民企管理者的素质,视野与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保障民企质量的提升。

以上十三个做法综合在一起,更能说明两种所有制企业的融合型关系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价值创造性,更凸显新时代格局。

结论是:围绕两个毫不动摇,国企与民企的融合互动型关系可以总结为:体制互谐,结构互补,市场互促,科研互促,投资互融,链条互动,生态互嵌。

第五个课题: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及新型开放体系

这个课题的关键是探索如何构建真正去除市场篱笆,阻隔,断头路,小圈子,各种低质量微循环,打造真正畅通,把基建大整合,大更新;资源大流动,大配置;和产业大创新,大消费,真正结合在一起。打造超级引力场合资源,要素旋涡机制。

一,十五五中国最大的一部戏就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中部地区崛起可真不是单纯的中部地区崛起,它就是中国吸引力,中国魅力,中国内需的关键工程。

1,唯有中部地区崛起,中国现有四大增长极才能连成一块,才能进一步构筑全国性统一大市场。(想像一下健壮的八块腹肌的样子)

2,中国与美国,与欧洲,与中东,与非洲,与东南亚等等地区,其未来最大的谈判话语权就是一个强大的统一大市场。接进来就是接触泼天富贵(前天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系统被中国批准落地,一夜之间带动市值增长五千多亿,这是什么概念),接不进来就是被时代边缘化。(菲律宾,韩国,意大利到底在想什么啊?)

3,全国性统一大市场化不仅要拆掉很多地方保护的篱笆墙,铁丝网,隔离箱。甚至有可能把诸多低效的区县国企,乃至地市国企整合到省属企业甚至央企,民企中去。甚至,注意甚至是中西部地区的不够市场化,竞争力不强的若干省属企业,都有可能被发达地区国企,央企,民企整合。一句话,全国性统一大市场带来的彻底到骨头里的洗牌,深入到区县的整合将是未来地方国企最大的一场考试。

4,在全国性统一大市场必定推动前所未有的深度国企整合这样的一个大逻辑下,地方改革就不再是小鼻子小眼的解决地方基建,民生,城市更新的问题,不是看得见的这些问题,手头上的这些台账的问题。

二,用足用好统一大市场化

1.统一大市场税收——外商投资的税收管理应堵住供应链倒挂式偷税漏税漏洞

2.统一大市场统计与数据透明化——夯实中国资产及公司估值体系

3.形成统一大市场评价体系——形成统一大市场全国各省排行,百强城市榜,百强县榜

4.应用升级——建议统一大市场进入政绩评价体系和土地指标,大项目,大科学装置等关键事项审批挂钩制度

5.闭环管理——建议构建统一大市场巡视管理及整改,回头看等环节构成的闭环管理体系

6.有来有往——反垄断与反过度利用自身产业优势的不平等竞争

7.重在供应链——强化新型平台企业建设,做强供应链

8.强化消费者利益保护

9.强化社会化企业监督与相对于企业内控的外部控制

10.构建投资黑名单库

11.基于大数据的国企任职过的职业经理人库建设,类企业信用档案建立高管职涯信用管理

12.加强央企对地方企业的合作,股权合作,业务合作,人员交流

13.增强地方国企的全域国资运作能力,尤其是一些新场景,新资源,光伏,充电,车联网等。

14.继续放宽科技企业的个性化激励。用地方国企的场景资源扶持科技企业发展

三,推动中央企业支持和融入统一大市场——顶层设计

1.大市场的过渡状态是区域一体化——理应加大力度,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东北二次振兴之后,西南一体化,西北一体化,长江一体化,海西经济区一体化理应加快推进。

2.厘清国企产业边界——不仅竞争性领域需有所不为,更需要为竞争性领域的竞争力,高质量,高创新,高社会效益做好样板,探索模式,探索路径。

3.战略性重组——鼓励央企积极整合中西部地区地方国企,总体减少国企总量。并建议区县原则上不再保留国有企业,确有需要可保留一家

4.强化对增量投资与项目的分配——而不是盯着存量,要缔造一批超级工程,从而引导新蛋糕而非旧蛋糕的分配

5.多赢的政策——区域GDP核算和跨地区集团投资所产生GDP与税收的多地分享是关键

6.形成属地化投资所产生利润的属地化再投入制度——鼓励央企与地方共进退,长期发展,共同获益

7.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补偿与生态补偿——统一大市场构建过程中必然导致的财富集中和资源集中现象的制衡

8.恶性竞争的去除——把区域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内卷升华成跨地区投资的长线利益分配

四,推动中央企业支持和融入统一大市场若干建议

1.推动央企将人才挂职到地方,将科技,管理模式,产业资讯,国际化市场资源等要素投资配置到地方,形成央企对地方的大量非货币投资。

2.区域交易集团的打造,把多类交易场景融合在一起,强化资产的非标转标,多维度多形态定价,驱动要素的交易,流动与配置,打通市场化最后一公里

3.地方国企走出区域去全国化投资的并表管理与GDP核算政策的多赢化,个性化处置

4.针对面向东盟的前沿-云南和广西,以及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探索央企一企包一市式发展,形成央企在局部地区的基地化运作,打造欠发达地区的内生发动机

5.鼓励央企设立区域总部和代表处,类跨国企业首代当年发挥的作用

6.开展央地对接、总对总合作协议落实情况评估和常态监测,避免华而不实,可类国别1+n磋商,要有主题排查和分项落实

7.委托行业龙头央企对所在省市市场准入和营商环境进行年度专案报告,或类似英美在华商会的指数发布和政策喊话;

8.类自贸港保税区模式,仰赖央企平台优势和实力资信,对敏感业务进行封关运作,飞地模式实现政策平移和周边区域共享

通过支持中央企业增加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建立透明可追溯交易体系,保障交易各方权益

第六个课题:就业,共富,人民幸福与美好社会的保障体系构建

这个课题是治国理政与一切发展的根本——人民的幸福。围绕着AI应用可能造就全球超过四亿岗位消失的新形势,如果通过新质生产力的打造,城市能级的提升来打造更多新型就业岗位。更进一步如何促进共同富裕,促进美好社会建设。

一,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策的稳定性是要中之要,融资是重点,股市是关键

1.中国的发展很快,很多事没有经验,政策的变化难免,但是太频繁确实对民营经济的信心造成很大的打击,典型的是教培政策。建议很多政策指定时可同时配套改革阈值,如新能源补贴的退坡政策就很好。房地产的限购政策也可以制定退出门槛防止政策火山车!

2.改革本身也需改革,地区与城市分类分层,下发改革权限,针对改革清单可自创规则

3.国企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深入协作,手拉手式发展:广东,江苏,山东,四川

4.高能级城市建设是关键,科技与金融高地,要素高地,投资洼地

5.阶段性打造高共振的发展动能,接力棒市不断接续迭代

6.围绕混改,国企方和民营方都有一定的合作意愿,但要解决3个突出问题。其一,建立起更高效、清晰的资产评估、定价和交易的服务平台。这是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础。其二,要建立国有资本和民营创新企业之间合作的赋能、激励、对赌和免责机制。其三,要规范混改企业的公司治理,引导合作各方建立共同的战略愿景和风险偏好,保障国有股东的各项权利,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多通道增加民间投资

1.本质是信心构建工程,过于强调金融秩序的整肃,过于强调追责,过于强调防风化债,过于强调环保,以及宏观政策的过山车现象,使得民间在美西方竭力脱钩断链,企图遏制我发展的大背景下信心逐步崩解。

2.建议一批可凝聚人心,彰显四个自信,彰显双循环优势的超级工程应加大上马力度(烟大海底隧道,红旗河,京沪磁悬浮,氢能重大布局,常温核聚变,929宽体客机,地月经济区,人工智能,6G,长寿医疗,重型航天发动机,太空探矿)

3.国家层面需要加快资本离境税出台力度,不能让资本离境过于便利,乃至形成虹吸效应。一堵一疏,两头用力。

4.社保资金,公募基金的集中多层面入市:投蓝筹,投金融股,投地方小早硬(小企业早期企业硬科技项目),形成更细分的成分与指数股(战新+未来+改革+区域动能)

5.壮士断腕,以雷霆手段治理上市作假,把中国股市做好(太糟心,金融系统的腐败,集体串谋牟利已成巨大的结构化病毒与资本黑洞,可惜改革不到位),让价值实现和资本退出通道畅通

6.国家层面组织做好家族财富管理——目前这部分市场基本都是外资金融机构或少数逐利性金融机构在做,核心路径是移民+BVI公司构建+结构化投资,这么丰厚的一笔资产,大部分都流失出去了,十分可惜,令人扼腕叹息。

7.在新基建的基础上,掀起新一轮数字化基建(围绕各种智慧(智慧城市,智慧市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的基建),科创基建(科创园区,科创平台,科创服务),社会革命基建(养老,育儿,城市更新)

8.加大银行对产业领域中有较强竞争力企业的债转股力度。

9.形成国企各类经营权的混改,项目型混改(混改本质上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技术的出技术,各供所长,各取所需,意思自治原则,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分红权、收益权、优先权、表决权、转授权、使用权、特许权可离散可组合)

10.民企退出服务(国企或混改平台对相关退出资产的托底运作——给原股东固定股息,强化对其家族财富管理的服务,民企的脱实向虚不能堵,只能疏)

11.强化大中型国企与民企企业牵头的内外部创业投资

12.强化投资引导型服务业(金融评级,交易场所,品牌价值,知识产权评估,细分领域投行,科研经纪人,S基金运作)

第七个课题:格外重视产业转型升级与科创引领两大动力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

此课题需要深入探究面对两大动力:1)产业转型升级如何避免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产业科技含量下滑式转移导致各地发展差距被锁定乃至放大。2)科创引领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大量引领伪创新,次级创新导致投资质量低,发展效果差,债务高企,回报与发展拉动低下。

中央与地方应该构建怎样的一个协调机制来规避全社会大投资进程中很可能出现的这种宿命性悲剧和集体愚蠢。

想直面并解决这其中的问题,构建中央与地方的新型协调机制,并建立积极的,互动的,实时的,迭代的,柔性的沟通及行动机制至为关键。

201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扛起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

2023年9月国务院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首次出现“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这一名称。之后该小组在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东北二次振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崛起战略等层面屡屡出手。

中央与地方亟待解决的九大协调问题咄咄逼人的紧迫性呼啸而来。

1,中央与地方在财政收入,税收,支出,事权,资源相关权力上关系的进一步优化。

2.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

1)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

2)统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

3)地区区域联动机制,先富带后富,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

4)推动陆海统筹发展

3.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

4.深化区域合作机制

5.优化区域互助机制

6.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

7.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8.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

9.健全区域发展保障机制

在重视产业转型升级与科创引领的大背景下,区域协调又出现了全新的挑战

其中最令人纠结的无疑是跨区域投资过程中的税收分享及GDP核算分享问题。更重要的,也是让各地主官十分挠头的是GDP核算的分享——即如何设计一种类似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核心手法,比如来核算由原发达省份(如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注册地企业在中西方地区(如四川,新疆,黑龙江)投资所产生的经济增加值当中,能不能核算一部分,算回到原注册地去,这个问题一旦突破,即将震撼般开启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海量转移比较优势型产业。

目前的问题是,比如浙江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大量到中西部去投资,比如浙江能源,浙江物产,但其在当地产生的GDP浙江是没法分享的,所以大家会发现除了极少数吃到红利的地方以外,绝大多数地方是不鼓励(甚至杜绝)地方国企到外地去投资的。

比如上海市,这个问题就很让国资系统纠结——大量的上海国企走出投资,但上海GDP增长不够好看。

我们先来看看上海的优势产业

大家一看就知道,上海不能老是带着高精尖产业塔尖上,如果它要释放产业链优势,就得沿着长长的产业链投资,考虑到上海市场及禀赋,上海企业走出去就是必然中的必然,可惜然而但是,没有跨区域GDP核算这个突破之前,上海企业的走出去就一直处在非常纠结的状态。

除此之外,围绕着产业转型升级与科创引领,还得出一些新型中央与地方协调机制打造新课题:如全国性的新型产业培育,如何打造全国算力大市场化,如何打造推动全国优势产业搬迁到绿色电力更充沛的地区(如新疆的低排放燃煤电力及新能源电力,四川云南的绿色水电与新能源,西北地区正在探索的太阳热熔盐电站及钍基核反应堆)等等。

第八个课题:平衡好沿海发达地区强大的虹吸效应和内地优势与资源被侵蚀和碎片化消解之间的关系。

这个课题的本质就是高质量发展,整体突破式进化,不可能靠试错式发展,而是需要在更大,更有资源和系统塑造能力的超大系统的推动下形成。

第一财经统计发现:

2017年5月-2021年6月四年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迁入最多的城市前四名是南京(504家)、徐州(189家)、苏州(115家)和海口(91家)。

2021年-2022年的高新技术企业迁入最多的前七名地市全部都是江苏的城市:徐州(552家)、盐城(523家)、南京(515)、常州(482家)、苏州(463家)、南通(420家)、宿迁(370家)。

其中2022年一整年,迁去江苏的,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异地迁移的82.2%。

2024年截止到5月14日,全国一共有145家高新技术企业公示了异地搬迁情况,其中搬去江苏的有64家,占据了全国总量的44%。

我们来看看2022年迁出高新技术企业最多的十个园区吧。

吓不吓人,这些大名鼎鼎的园区,也在经受以前只有落户才会挨打的虹吸暴力。以前我们以为只有地方才会被省会虹吸,只有中西部才会被东南沿海虹吸,只有河北才会被北京虹吸,只有粤东粤西粤北才会被深圳广州虹吸。

但当地方虹吸效应跨省,跨区域出现,我们必须说对虹吸效应,我们之前还是准备的不足,认知的不深刻。

我们再来看三张图吧。

一张是全国重点高校的分布。

第二张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分布(来自刘晓博说财经整理)

第三张是大科学装置分布图(来自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整理)

看完这几张图,大家会有一个概念,各地的抢项目,抢通道,抢先行区,抢基础设施,抢上市公司,抢人才,抢投资背后,其实往往是难以克服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故事的循环播放和加强版。

君不见在产业转型与科技引领的大棋局下,有的地产捡起了别人丢掉的产业,有的地方重复在别人的布局(是准备内卷吗),有的地方早起半夜,悄悄干起来未来产业。

上海市积极谋划的五大未来产业是: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

16个领域”未来产业,打造相关未来产业集群。

围绕打造未来健康产业集群——聚焦发展脑机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治疗等领域。

围绕打造未来智能产业集群——聚焦发展智能计算,通用AI、XR科技、量子科技、6G技术等领域

围绕打造未来能源产业集群——聚焦发展先进核能、新型储能等领域,

围绕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聚焦发展深海探采、空天利用等领域。

围绕打造未来材料产业集群——聚焦发展高端膜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非硅基芯材料等领域。

江苏省谋划的十大未来产业是: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新型储能、细胞与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前沿新材料、零碳负碳(碳捕捉利用与封存)、虚拟现实等十大未来产业。以及四个前沿科技领域:领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类人机器人、先进核能。

浙江省谋划的九大未来产业是: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仿生机器人、合成生物、未来医疗、氢能与储能、前沿新材料、柔性电子等九大产业。同时浙江也关注六大前沿科技领域: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控核聚变与核技术应用、低成本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智能仿生与超材料。

安徽省谋划的四大未来产业是: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先进核能为代表的未来能源、生物制药。

深圳起的特别早,围绕战新产业打造20大产业集群。

并积极布局八大类未来产业。

第九个课题:需要格外重视债务风险中的长期偿付风险与短期流动风险的关系。

此课题的本质就是不要因防风化债而失去发展良机。

美西方想用加息,赶跑外商直接投资,撬走内资,通过美元债引爆房地产市场,抑制A股市场发展,阻断中国出口增长等手法阻挠我们的发展。

这是不仅需要债务软着陆,甚至需要一定的积极负债,美西方与我们掰手腕,搏发展,抢预期,我们市场与投资不能冷掉,这是一个底线。

所以要看清我们不是偿付性风险,而只是流动性风险这一关键,在总体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积极促进流动性是核心。

到目前为止,新一届政府已经搞了四次较大规模刺激

第一次:2023年第四季度,中央推出一万亿地方债引领疫情后恢复。

第二次:2024年初人民银行进一步通过降准0.5从而再度释放一万亿资金。

第三次,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各界预测大规模设备更新可以带来两万亿左右的消费,以旧换新可以带来至少一万亿的消费。

第四次:5月13日国务院召开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部署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高质量做好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各项工作。此次特别国资如果每年都按5000到10000亿元安排,连续五年,最终总发行规模可能在3.5万亿元左右,远超此前历次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

显性债务方面,一是规模快速扩张,地方政府债务率攀升。疫情三年期间,经济下行导致税源萎缩,加之政策性减收和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地方财政收入显著放缓,而财政支出相对刚性,使得财政收支缺口扩大,继而推升了债务规模,新增地方债高居不下。随着债务规模扩大,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也在增加。局部地区偿债能力较差,债务风险突出。并伴随城投平台再融资能力下降,部分违约风险有所露头。

隐性债务方面,经过多年强监管,隐性债务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但部分地方隐性债务规模仍然偏高,新增隐性债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存在化债不实、变相举债等新问题。由于隐性债务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披露机制,导致监管困难,不利于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其规模尚未完全有效控制,制约地方高质量发展空间。

所以在踩油门的同时,中央还在踩刹车。

1,2023年9月底,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35),提出针对若干重点省份:天津、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的分类管理。其本质是希望通过对风险和债务的分类管理来做好投资与防风化债之间的平衡。通过对各地投资与风险的分类分层,形成不同地区的分类施策。

2,2023年10月召开的首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全国三十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得出统一的答案,化债就是四条路: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压降债务成本;融资平台转型;防止新增隐性债务。

自2014年,地方债务治理开启“开前门、堵后门”的新时代之后,政府债务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比如有的隐性债务变得更加隐蔽化,显性债务的风险尚在可控范围但长期仍需加强防范等。

考虑到中国资源与生产资料国有化的根本特点,绝大多数地区的地方债风险的本质不是偿付性危机而是流动性危机,也就是说只要给与足够时间与制度供给,绝大多数地方国资收入现金流是可以逐步覆盖企业债,进一步发展地方逐步增加的收入现金流可支配部分可以逐步覆盖隐性债务的利息,对于绝大多数地区这是没有问题的。

关键是时间,合理的投资,以时间换空间,以结构换发展,以滚动覆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需要“疏堵结合”,强化以疏为主的地方财政经济激励制度,如可以考虑打破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一般债的配比界限,在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总规模约束下,由地方政府自主选择。

应高度关注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期限错配问题

近年来平台公司新增债务主要市场化融资所产生的企业负债。1)利率较高,还债付息负担大,融资成本较高;2)短融长投现象突出,这种期限错配问题会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存在高流动性或债务接续风险。比如一些债务到期压力比较大的地区出现了银行贷款和非标融资,违约逐渐高发的现象。

地方政府的隐性借债既有合理需求,也有部分乱作为的情况,需要分层分类处理。考虑到存量债务历史成因,在其化解上中央应当考虑给予地方一定的支持;

增量债务问题应继续坚持“开前门、堵后门”,优化显性债管理制度,给予地方政府债务需求一定的灵活性,统筹管理政府投资与债务并强化对公开透明的要求。

开前门六大措施:

1.改善政府债务结构。中央可适度加杠杆支持地方,提高国债占比。很多国债资金应该是要用于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上面,要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压力。

2.优化地方债品种与期限结构,缓释债务滚动风险。

3.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1)适当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税收管理权。。2)稳定税源,探索房地产相关税种。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城镇维护建设税等的整合工作。3)适当增加新的地方税种,如遗产税、社会保障税。

4.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

5.加快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通过置换、重组、展期等逐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的同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6.加大不良资产与债务处理能力

堵后门要采取四大措施:

1,构建地方资产负债总表,一表统揽所有运营状态的各自资产,以及各种期限组合的债务,实现鸟瞰式总体管理。

2,优化债务结构,减少收益来源单一和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专项债项目。

3,对长期项目收益与融资难以自求平衡的专项债项目可探索建立退出机制或向一般债转化的机制。

4,对专用债券项目申报、资金使用、项目管理及建设运营等情况进行穿透式监管。

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1.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力失衡这一矛盾。

2.扭转以债务谋增长的发展模式。

3.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体制。

第十个课题:需要格外重视愈演愈烈的城市分级化发展趋势,需要分级处理好不同类型城市的债务,基建与民生,城市更新,城市竞争力,城市产业升级等问题。

此课题的关键是不要一刀切,地方要分成三六九等,三六九等还要进一步划分小类。

在发债上,分成多类:谁能大规模发债,激进式推进城市能级提升与城市革命性更新;谁能较大规模发债,推进城市能级促进与城市更新;谁能靶向封闭范围发债,在监管下促进专债专用。谁的债务被严格监管,严格控制。

同样,不同类型基建的分类施策,不同类型显性与隐性债务的化解也都会采取类似的分层分类原则。

2023年9月底,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35),提出针对若干重点省份:天津、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的分类管理。公司也类似分法。

•一,35号文件是个很好的切口,让我们看见了国务院下一步施政的一个基本方针——分层分类。即将地区地区分类管理:区域按颜色分为红橙黄绿分类,优质,良好,一般,弱。因类施策,分类发债,分类化债。

•1.对各种基建形态分类施策:交通,双碳,城市更新,农业水利,新基建,

•2,投融资主体分类施策:投融资平台,市场主体,代建,特许经营

•3,各种债务及成因分类处置:规划缺陷,功能缺陷,债务结构,运营管理

•4,风险进行分类化解:分出战略,环境,法务,财务,运营等风险

5,债务化解方法的多样化:盘活+不良资产处置+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债转股+银企协商+区域整体方案

二,需要格外重视愈演愈烈的城市分级化发展趋势。

1.区域一体化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双城都市圈一体化(西南一体化),东北二次振兴

2.国家中心城市九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

3.七个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

4.14个国家级都市圈: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和武汉,沈阳、杭州、郑州、广州、深圳、青岛和济南等。

5.苏锡常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南昌都市圈正在审批的路上

•分级化发展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我们直面,探究不同级别城市的机遇与挑战。

三,需要分级处理好不同类型城市的债务,基建与民生,城市更新,城市竞争力,城市产业升级等问题。处理好这些细化课题

1.城市规划上台阶——告别城不城,乡不乡的发展格局

2.基建规划及投资较大幅度提升及提质

3.城市运营及消费环境建设大幅度提升

4.中心城区首位度大幅提升——以中心城区高水平发展,联动镇级经济,构建连绵都市区的新格局

5.城中村改造成为新的发展动力和亮点

6.现代化产业体系得以高质量构建

7.规上企业培育及主板上市公司培育得以较大幅度提升

8.对外贸的依赖度较快时间调整到合理水平

9.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先导性服务业大幅度提升

10.金融服务及科创金融得以较大幅度提升

11.民生保障及公共服务大幅度提升

12.新增人口,尤其是新增高学历人口大幅度提升

写给未来的话

当七月份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G7峰会,所谓的乌克兰和平峰会都已经结束。如果拜登真的选奥巴马做竞选搭档的话,美国大选悬念也会减少几分。今年是超级大选年,若干大国的政治方向也会更进一步显露。

在这样一个时刻,把二十大确定的方向进一步在经济社会建设上,拿出一个行动远景和路线图,应当是全球对中国此次三中全会的关键期待吧。

美西方进入到祸害他人寻求发展,阻挠他人寻求发展,组建小圈子寻求发展。

但全球其实都在期待真正有意义的发展方案。

中东和东盟对此应当最有期待,中亚五国也很诚恳,俄罗斯也看清楚了这一点,哪怕是日韩其实心里也明白,要论发展,还得看中国。

拨开迷乱发展的迷雾,引领发展的航向,真正引领全球探寻用改革促进发展,用改革夯实发展,用改革探索发展,用改革擘画发展、就看中国的了。

十四亿人,发展的关键关头,各种因素与能量及其韧性都在酝酿一件事: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全文完】

图源:视觉中国

另请关注,近期华彩即将推出系列线下巡回研讨会,主题如下:

1. 国企深化改革提升行动的落实

2. 新公司法背景下的治理与党建

3. 新公司法下的集团差异化管控

4. 十五五规划的前瞻思考与五个重大转型

5. 投融资新政梳理,投资管控与防风化债

6. 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

7. 系统推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工程与市值管理

8. 法务、合规、风险、内控四位一体建设;

9. 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

10. 其他需要的主题。

若您对以上主题感兴趣或有其他关于国资国企改革、战略、管控(含治理、董监高建设)、风险内控、人力资源的需求,请联系华彩咨询,我们将为您精准打造兼具理论体系性和落地实操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0 阅读:0

伟懋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