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记在 flomo 里的一些话,更多面向自己,以备日后上头时,翻出来看看。略作编辑,分享给大家。不构成任何参考或建议。
1 事实证明,股市下跌比股市上涨更能让人安心过好假期。
但上涨让人更有希望,更看重未来的机会了,哪怕近期的风险并没有减少——
原来它们庞大如山岳,现在更像是蚊虫叮咬,恼人但不致命。
2好多人都在说「熊市思维向牛市思维切换」,这句话到底啥意思?
似乎是一种对方向的笃定。
因为笃定接下来是熊市,中期看跌,所以越涨越卖。
因为笃定接下来是牛市,中期看涨,所以越跌越买。
可是,真的笃定吗?
似乎更多由价格决定。
那长期呢?
无论牛市还是熊市,一厢情愿寄情于长期似乎都比较耽误事儿。
牛市里「度日如年」, 几个月便恍如隔世。
冷落,挖掘,洗筹,拉升,盘整,暴跌... n倍速的环境里,一切变化太快。
莫谈长期,实事求是。
3 人心(大众情绪)变化很快。
一个月以前乐观,容易被好事者扣上「傻多」的帽子。
现在冷静,容易招来好事者「你是不是踏空了」的嘲笑。
如果不能冷静看待评论区,那干脆就别看评论区(自勉)。
4 不妄想全面牛市,太大太多了,全部都涨不太现实。
更好的策略是,先在宽基指数上趴着,确保仓位足够。
ETF能很大程度上解决选股、分散、快进快出等问题。
跑不赢指数的阶段是最舒服的,说明电梯太猛,躺着就能赚,简单。
然后静候主线或者风格,强者自会浮出水面,此时难度变大,各凭本事。
5 要么早信,暴力入场。
忌倒三角加仓,不要先买一点,赚到了,逐渐乐观,越投入越多。
踏空不会亏钱。
低补会亏小钱和时间。
追高会亏大钱和时间。
加杠杆会死。
看看账户里21 年买的票,吸取教训。
要么别信(比较适合父母)。
信了也别一直信。
A股熊市的持续时间长于牛市,且牛熊更替。
把A股比喻成一个生态系统的话,「见好就收」这个物种显然比「长期主义」物种有着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6 关闭微信朋友圈。
有意识地屏蔽一切预测的声音。
重视谈论估值的声音。
收益比收益率重要,不要(在颅内一厢情愿地)和他人比收益率。
7 哪怕在极值区域,估值也会阶段性失效,而且时间往往比你能忍受的时间长。
高估值不一定跌,但它意味着脆弱。
8 低估区域「加仓」和高估区域「落袋」一样困难,都是因为怕。
少操作,少贪心。
9「有形的手」是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的重要催化剂——
股权分置改革、四万亿、供给侧改革、房住不炒、企业家座谈会、三道红线、国九条...
回顾市场拐点处,总有政策身影。
10 相信常识,相信周期。
常识就是被说烂了但关键时刻让人想得清的事,比如:
股价=业绩 * 估值
牛市里怼的是前者还是后者?
大家心知肚明。
一般企业,业绩长期年化 5~10%。
优质企业,业绩长期年化 10~15%。
典型路径是:
30PE进,60PE嗨,15PE骂。
举个例子:
某白酒龙二,前段时间 13PE,现在 20PE,最高 69 PE。
11 基金投顾的几个层次:
它让你没在熊市卖出
它帮你扩大了本金规模
它提醒你市场高估了
它在高估时帮你卖了
12 存款搬家这个落灰的词又被拿出来了。
接近 150 万亿的、风险偏好各异的、因为看见涨了所以慢慢相信股票能买的、被上一轮搬家所伤的、被黑天鹅教育过的、被房贷伤害过所以恐惧负债的、始终嫌弃存款利率低的、规模大于股市蓄水池的居民部门存款。
但愿别又被伤一次吧!存款一搬家就消失,这~你受得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