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身家,已经快被清空了

幸运的脚步 2024-09-14 10:49:25

最近相熟的中介发了条朋友圈,我扫了一眼,发现跟我两年前卖掉的房子户型相仿。价格嘛,已经跌掉了180万,还是挂牌价。预计成交价差不多快跌出两百万了,一年一百万。

有点感慨也有点庆幸,要是当年我没有卖这套房,现在的心里该有多难受。

很多人对房价跌个20%-30%,没有什么感觉。但身在其中才知道,跌掉的三成全是自己的钱,没跌的七成都是银行的钱。跌30%,很多人的身家就已经被清空了。

可怕的是,这一切还没有结束。原来最小的数字不是零,还有一种数叫负数。

1.

我是眼看着这个小区的房价一步步掉下来的。

就拿我最熟悉的101平米两居室来说,户型较为方正,大小适中,风水上硬伤较少,算是这个小区比较不错的户型了。

2023年初,这套房的挂牌价,基本上在750万到798万之间。买家的最高出价是780万。

到了2024年7月,这套房的挂牌价,已经降了一百万,最低只挂到660万了。而且中介告诉我,房主底价才630万,但根本没有客户。

又过了一个月,房主干脆也别底价630万了,直接挂牌价就是630万。底价是多少?可以猜猜。

反正到今天为止,这套房仍然挂在那里。

我想业主的底线,可能还在600万以上吧。但是很遗憾,即便作出这么大让步,他的成交概率依然渺茫。因为小区的其他竞争对手,已经把挂牌价直接打到了5字头。

小区里面积相仿户型相仿的房源,最低已经挂出了596万的价格,而且这套房源还属于三期,比前面那套楼龄更新,市场价会有大概二十万的加成。

最可怕的,这不是个案。同样户型同样面积,另有一套挂出了599万的价格。这意味着该户型总价彻底进入了5字头的时代。而这还只是挂牌价,成交价会是多少呢?

从2022年9月,到2024年9月,同样小区同样户型同样面积,房价从7XX到5XX,实跌已经接近200万,大约跌掉了25%。

200万是什么概念?北京的普通白领,一个月挣一两万的才是主流。根据《2024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状况报告(二季度)》数据,北京薪酬中位值排名最高的金融产业,月薪也不过15409元。

我们就假设一个家庭一年能攒下20万,200万也需要积累十年之久。这已经是乐观的估计了,对于不少家庭,攒这200万,可能需要更多年,甚至一辈子也不稀奇。

2.

很多人会觉得,跌掉25%,还有75%。虽然一年一百万的资产损失很痛,但毕竟七百多万的房子,不是还价值五百多万吗?

但对于很多人来讲,账不是这么算的。

假设一个人拥有的所有房产都是全款购买,没有外债。他当然可以保持乐观,虽然面对账面财产损失也会心疼,但只要他不打算卖房,这种心疼就不会痛彻心扉。

但很多人是贷款购房,而且仅有一套房。对于这样的购房人,这两年简直是灭顶之灾。

总价750万的房子,按六成贷款就是450万,也就是说,这套房子里,业主自己真正的财产,只有300万。

现在如果跌掉200万,房价变成550万,也就意味着卖掉房子还清债务后,业主手里只剩下100万。仅仅两年,他的资产就有三分之二灰飞烟灭。这还没有计算两年间的利息支出,因为前两年还款基本是以利息为主,450万,即便按3.5%的利率计算,两年的利息也有31万,这也不是一笔小数字。

以上还是按比较宽松的假设条件来计算。如果是七成贷款呢?如果贷款利率是4%甚至更高呢?我们会蓦然发现,不知何时首付已经跌光了,现在房子的市场价,全部都归银行所有。表面上看你还住着价值500万的房子,但其实扣掉债务,你的身家已经清空。

麻绳专挑细处断,越是仅有一套房而且还是贷款购买的,越是家底不宽裕的人。这几百万首付,可能都是掏空六个钱包凑出来的。以前只宣传什么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利用财务杠杆可以提前住上大房子;怎么没人提醒一下,房价下跌时杠杆的坏处呢?原来房价下跌时,蒸发的全部都是你的资产,没有银行一分钱。

几年前的你有房有车,雄心壮志,原来是镜花水月,美梦一场。

你说,这些人再想凑齐首付钱,还可能吗?就算真的再次凑齐了首付钱,他们还敢贷款买房吗?

而这故事还没结束。因为房价还在继续下跌,5字头可能还不是这套房的终点。再跌怎么办?业主的钱已经赔光了,接下来会赔银行的钱吗?不会的,接下来会以负债的形式继续加在业主身上。哦,其实叫业主已经不大准确了,因为这套房其实已经属于银行,只是还没有收回去而已。业主还得感谢银行,没有要求重新估值、归还一部分本金。

作为这个悲惨故事的主角,他有什么办法吗?

——继续坚持,每月承担沉重的房贷,眼看着自有资产逐渐归零,就好像一边举着重物,一边在一点点被放血。

——放弃坚持,卖掉房子还债,等于鸡也飞了蛋也打了,过去这些年的奋斗直接清零,甚至有可能还倒欠一笔。

说不上哪种选择更好,毕竟肉已经被割掉了,区别仅仅在于打不打马赛克而已。

希望到底在哪里呢?

3.

有读者留言说,问题已经是明摆着的了,关键是怎么解决。

问题真的是明摆着的了吗?就连简单的一个通缩,都是在发生一年多以后,才由前央行领导在某次非官方会议上正式提出来。至今官方都没有承认过。

所以,你问我怎么解决问题,但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承认有问题。人不能解决不存在的东西。我有什么资格替领导承认有问题呢?

愿意信任我的话,我只能帮你出点主意,让你的情况至少不会变得更糟。至于国家大事,让肉食者谋之吧。

3 阅读: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