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政变和靖难之役,两者都是夺权,而且都是暴力夺权。可是很明显,历史上对于玄武门政变和靖难之役的评价是不一样的。历史对玄武门政变给予的正面评价显然更多一些,给予靖难之役的负面评价则更多一些。
那么,同样是宗室乃至兄弟之间为了夺权发动的政变,同样有杀戮,同样把政敌的后代几乎杀光了。可是为什么,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会那么不一样呢?
关于这一点,学者们有很多种解释。比如,有人认为这两次夺权政变,波及的范围不一样,玄武门政变波及面非常小,仅仅在皇宫之中进行。或者说,在玄武门内外进行。别说老百姓不知道,一般的大臣可能都不清楚。而靖难之役却发展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运动。这种全国性的运动,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朱棣
还有一些人认为,玄武门政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李世民实在被李建成逼得无路可走了,再不发动政变,就没有活命了,所以才不得不做。而靖难之役之前,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并不存在生命危险的事情。虽然朱允炆也在学着夺朱棣的权,但是并没有给予朱棣致命的打击。朱棣在藩国,其实是有很大自由的。
说起来,这些理由其实都对,但不是后人做出不同评价的根本原因。那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对善后事宜的处理办法。
夺权在中国古代社会并不少见,夺权也并不是太困难。困难的是夺权以后的善后处理,这才是考验一个夺权者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一个夺权者能不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好的评价的根本所在。
善后处理办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对敌对阵营的处理很多人成功以后,对敌对阵营的处理,采用的都是残酷无情的打击方式,或者说快意恩仇的清洗方式。高明的夺权者不会采用这种方式,他会谨慎地处理政敌以及他们的追随者。
李世民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在玄武门政变之后几乎都没有受到处罚,包括那些在玄武门政变中拉起军队和李世民战斗的那些将领。尽管事后他们就吓得四散奔逃,但是李世民都派人把他们劝回来,给他们官做。李建成和核心谋士,曾给李建成多次出主意,让李建成打击乃至杀掉李世民的魏征,还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成为李世民贞观之治的重要推动人物。
朱棣
但是,朱棣的处理就没这么好。许多支持朱允炆的大臣都被朱棣杀掉。比如朱棣杀掉方孝孺,杀掉了刘伯温的次子刘璟等等,原因是他们不愿意投降。而且朱棣杀掉他们的手段,都很残忍。比如杀方孝孺,不但用了最残忍的诛九族,滥杀无辜,而且还创造了“诛十族”这样一个更残忍的新概念。
有人可能会说,这怪不得朱棣,因为方孝孺当场顶撞朱棣,朱棣必须立威。但是,也是朱棣不会处理事情,太过于咄咄逼人。他明明知道方孝孺是一个很忠诚的人,却逼迫方孝孺给他写篡位诏书。有必要这样做吗?就算方孝孺写了,也只能说明方孝孺是一个叛徒,并不能证明他得位的正当性。
夺权后取得的成就如何李世民夺权以后,做出的成就是巨大的,这个成就就是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不但让大唐王朝迅速稳定下来,并且还开启了走向富强之路,可以说给李世民加分不少。甚至让后世的史学家,包括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甚至觉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是正确的。如果不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而是由李建成来当皇帝,唐朝绝对不会建设得那么好。
李世民
一个篡权者却被认为他篡权干得好,可见李世民是很成功的。
朱棣不能说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但是他的成功绝对没有李世民大。同时,由于朱棣在位的时候,喜欢炫耀武力,五次北伐,还派郑和下西洋去夸饰明朝的强大,他在国内经济的发展上则没有做出多大的成绩,甚至还没有他的儿子朱高炽干8个月所做的成就大。因此,他没有给当时的人,也没有给后世的研究者留下好印象。
应该有怎样的君臣关系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最突出的地方是善于纳谏。这使得李世民获得良好的口碑,后世知识分子都高度赞扬他。
朱棣没有这样做,他反而害怕别人提意见。对那些提意见的人,他的手段还极为残忍。他还多次制造了多次残忍的事件,比如他活剐三千宫女宦官,把解缙埋在雪下冻死等等,不但手段残忍,而且也体现了他的格局非常小,心胸非常狭窄。因此他的声誉肯定不会好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