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7个错误的育儿"谣言",父母不要轻信,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雅彤康康 2024-06-01 06:11:4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小齐家里最近可是闹翻了天,自己老妈和老婆因为“如何照顾刚出生的小儿子?”的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歧。

原因是齐奶奶觉得自家小孙子看起来鼻梁有点矮,担心自己孙子长大了不好看,不好说媳妇,想着咱老一辈的都说:孩子小骨头软,时常捏一捏是可以捏出来鼻梁的。

因此齐奶奶就时不时的给小孙子做起了捏鼻子的“美容操”,每次宝宝都会因为不舒服而大哭,这可就心疼坏了孩子的妈妈。

小齐老婆就觉得自家婆婆这些带娃的旧思想属于“封建迷信”了,俩人为此没少争吵,很多时候吃饭都吃不好。最后,还是请教了育儿保健的医生得知这样捏鼻子没有用,齐奶奶才放弃了。

其实还有很多像齐奶奶这样,深信“捏鼻子”“剪睫毛”类似的带娃谬论,无论夸的再怎么天花乱坠,这些所谓的“小妙招”都对宝宝有害而无一利,绝不可取。

无论是“变美”还是“变聪明”这7种错误育儿“谣言”,不可取

1.捏鼻梁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高挺的鼻子,但实际上,大部分婴儿出生时因为面部骨骼、肌肉发育还未完善,往往都看起来是塌的,这也造就了老一辈的人流传的;偶尔捏鼻梁能捏出高鼻梁。

这样的“谣言”目前临床并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遗传学表示,孩子的外貌都是父母显性基因的遗传表现,后天捏鼻子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改变。

对于婴儿来说,因为面部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捏鼻子容易导致鼻部的肿胀,甚至塌陷,进而影响正常发育。且婴儿的鼻梁骨还是软骨组织,鼻腔黏膜富含血管,鼻腔短小且缺乏鼻毛保护,鼻道狭窄。大人的手劲不能控制,捏鼻子如果力度过大,鼻粘膜容易充血肿胀,甚至破裂,受到细菌病毒感染,从而引起呼吸道疾病。

再有一点,长期如此还可能造成孩子形成斗鸡眼,影响外貌;因为对于婴儿来说,视力同样在发育中,多会下意识盯着大人的手。

2.剪睫毛

与捏鼻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剪睫毛使睫毛变长的谣言。同样的,睫毛长短只与基因遗传和营养供应有关,这些所谓的剪睫毛能促进睫毛增长的,纯属谣言。

睫毛有遮挡灰尘、光线,从而保护眼睛的作用,剪掉睫毛使一些杂尘更容易伤到眼睛,导致眼部不适。新长出的睫毛还可能刺激到角膜,引起眼部红肿的问题出现。还有一些宝宝,剪短睫毛之后可能出现倒睫,引起眼部的损伤,如感染、外伤等。

3.刮胎毛

婴儿从分娩时带出来的毛发,包括头发、眉毛等都属于胎毛。

胎毛比较细软稀疏,会在3~4个月左右自然脱落,而之后的发质好坏还是遗传于父母。但很多父母比较着急,感觉头发、眉毛稀疏,就想着刮一刮是不能够长的快一点。

但刮胎发如果伤到毛囊,可能会使刮伤的部分出现不长毛发的表现,得不偿失。大家还记得2022年末有个陕西宝爸用刮胡刀给宝宝剃掉胎发吗?不当剃胎毛,直接导致宝宝局部毛囊闭合,即使长大之后,也可能难以长出头发,后续或许要接受植发。

这可不就是得不偿失吗?

首先由于孩子局部不长头发,可能对孩子心理有很大损伤,再者,金钱也要损失,简简单单刮一次胎毛,可能需要10000元~40000元左右的价格来植发。

另外,婴儿皮肤娇嫩,如果不慎刮伤还容易造成感染,引发不必要的感染性疾病,比如:新生儿头皮感染,孩子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最明显的表现是头皮红肿,孩子哭闹不止,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及时就医,以防严重后果,比如说:脓毒血症。

4.延长纯母乳喂养时间

现代,越来越多的妈妈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因而大部分妈妈们都创造机会,坚持并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其实母乳6个月以后没有营养,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建议母乳可以吃到2周岁,但2周岁的期间如果单靠母乳难以满定营养需求。

母乳喂养确实可持续到2周岁,但是对于4~6个月以后的婴幼儿来说,单纯母乳喂养并不建议,这时候婴儿的口腔能够分泌唾液,分解淀粉类物质,因此可以逐渐添加一些米粉、果蔬汁等营养辅食,均衡发展。并且添加辅食宜早不宣晚,如果等到7个月之后宝宝心智开化,那时再添加辅食就比较困难了。

5.绑腿

胎儿在母体子宫时的姿势就是呈现弯曲状态,因此婴儿出生后的腿部还是会保持一些弯度,这是正常的生理弯度,随着婴儿的正常发育,会逐渐恢复。

而如今出现的通过绑住婴儿的来保持腿部形状的行为,会阻碍婴儿肢体发育,影响骨骼正常发育,还会影响宝宝四肢的血液循环,使婴儿感到不舒服,易造成受伤。

如果需要预防孩子出现O型或X型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免发生小儿缺钙的症状。

6.摇晃哄睡觉

摇晃宝宝睡觉几乎是每个新手妈妈都会掌握的一个技能,但这个看似温馨而有用的行为,实则存在着大问题。

婴儿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支撑头部重量的颈部韧带和肌肉较为薄弱,摇晃力度如果控制不好会使颈部受力不均匀,对于颈部骨质柔软,韧带弹性较差的宝宝,可能会导致颈部受伤。

此外,婴儿的大脑发育处在初始阶段,摇晃幅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血液上逆冲击大脑,从而影响脑部的正常发育,严重还可能会使脑组织和坚硬的头颅随晃动而碰撞,导致脑部损伤,出现脑部充血的问题。

7.忌讳安抚奶嘴

现代很多妈妈觉得让孩子使用安抚奶嘴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于此,从而养成不良习惯。

但实际上,婴儿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会有强烈的吮吸需求。安抚奶嘴可以满足婴儿吸吮反应,缓解婴儿焦虑情绪,锻炼婴儿的下颌肌群。

相关科学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的6个月是新生儿睡眠猝死的高发期,而在婴儿睡觉时使用安抚奶嘴就可以有效降低50%的猝死率。

而如果坚决不使用安抚奶嘴,宝宝会选择用吮吸手指来代替,而这样更容易使手部的病菌进入人体,引发胃肠系统的疾病。且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相对于戒掉安抚奶嘴,戒掉孩子吃手更难。

上述这些错误的育儿方式其实也透露着新手父母们爱护宝宝,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但其实正确的育儿,并不在于“拔苗助长”,而更在于尊重孩子天性,循序渐进的引导。

正确育儿,从尊重孩子天性开始

1.吃和睡,是宝宝生长发育初期的头等大事

婴儿的睡眠时间较长是正常现象,不足3个月的婴儿每天睡眠时间需要15-16小时,3个月以后的婴儿要达到12-13小时睡眠时间。

很多新手父母不必过分担忧孩子睡的过多;只需为孩子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入睡时也不需要摇晃哄睡,只需轻柔抚摸背部即可,这样可以给宝宝安全感。

婴儿每天喝奶的次数也比较多,因此还应保持相对稳定的喂奶时间,最好每隔2-3小时喝一次奶;如果婴儿表现出烦躁不安、哭喊,说明此时他并不想入睡或者吃饭,也不要刻意强求婴儿按父母的意愿“应该做什么”。

2.要给宝宝谨慎的看护,和适度的独立

婴儿过于娇嫩,因此换尿不湿的手法、洗澡的温度控制、衣服的柔软度等都需要严格控制,不可得过且过。

很多父母害怕宝宝出现磕碰,因而会限制宝宝的一些运动,但宝宝处于智力开发的初期,限制宝宝的“自我探寻过程”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因此,可以给宝宝制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在家长的观察下,鼓励宝宝自主运动,给宝宝一些“私人空间”。孩子的成长可以慢慢引导,但不能过度强求。

1个月左右的婴儿可以利用物体的在他面前的移动来慢慢刺激视觉发育;

3个月以后可以通过唱歌、和宝宝交流来激发宝宝的语言能力;

10-12月左右,根据婴儿的腰部、腿部肌肉的发育情况,就可以慢慢开始学习走路了。

但需要提醒的是,婴儿的长大是一天一天循序渐进的,这过程无法通过人为加快。家长在婴儿发展阶段只能是适度引导孩子认识世界,可以通过让孩子抓握玩具等,练习触觉、认知及运动能力。一些过分“早教”孩子听不懂,看不明白,家长也只能徒增烦恼。

总之,婴幼儿阶段的宝宝大脑、骨骼等各方面都太过脆弱,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做法,只是拔苗助长,让宝宝无助、焦虑,更有甚还会影响正常发育,家长别再单方向认为真对孩子好了。

参考文献

[1]编辑.20个常见的育儿误区[J].2020,(12):54-56.

[2]钱军.家庭中早教误区要规避[J].健康生活,2019,(08):62-63.

[3]天池.育儿方法的“科学”与“正确”[J].2020,(07):1.

[4]刘丽利,任劼.婴儿辅食添加的5个常见误区,你身陷其中吗[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2,(06):26-27.

0 阅读:52

雅彤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