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小米SU7又重新上了工信部385批新车目录。不过,SU7还是那个SU7,各个车型的设计、尺寸、动力参数,选装等等完全没变。
最大的变化就是SU7的尾标,从以前的“北京小米”,变成了“小米”,生产企业名称,也由之前的“北京越野车”变成了“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这意味着,小米汽车正式取得独立造车资质。2024年还能拿到新的独立造车资质,估计很多新品牌都会羡慕嫉妒恨。
对于近年来涌现的众多新能源车企来说,造车资质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问题,要么花巨资收购车企进而获取资质,要么就是代工或挂靠。
像小米这样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拿到了造车资质,不得不佩服雷军的公关能力,当然还有运气。
还是那句老话,规矩都是用来打破的。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北京的确没啥拿得出手的实业,尤其是汽车产业,除了北京奔驰尚可,其他都很拉胯,特别是北汽自主品牌。所以,尽管小米汽车也没啥高精尖技术,更谈不上什么新质生产力了,但有总比没有强,这也是小米汽车眼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关键原因所在。
“车轱辘话”一直觉得,小米汽车是有它的积极意义和存在价值的,但是,你别把它当华为那样的企业,聪明的雷军是不可能干那种苦活累活的。
雷军的骨子里是商人,而不是实业家,小米汽车充其量将来发展成为汽车界的联想,但绝不会是汽车界的华为。
尽管此前借用了“北汽越野”的生产资质,但小米汽车并未将产品交由北汽越野代工,而是自建工厂进行生产。
小米汽车工厂规划年产能为30万辆,分两期建成,其中一期项目于2023年6月竣工,二期项目于2024年3月开工,2025年3月竣工。
小米SU7是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于今年3月28日上市,售价区间为21.59 万元 -29.99 万元。
数据显示,今年 4 月和 5 月小米 SU7 交付量分别为7058 辆和 8646 辆,6 月交付超过万辆,这也是小米月销首次破万。
小米汽车的目标是全年交付量达到10万台,并挑战全年交付12万台的目标。
为实现“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的目标,小米正加速扩产能、保交付。
据小米汽车 App 显示,目前 SU7 的提车周期为 26~29 周;SU7 Pro 为 20~23 周;SU7 Max 为 28~31 周。
谈及小米SU7,雷军直言:“现在谈成功为时过早,我们还要经历品质、交付、服务三个坎,才能真正成功,但是我们已经在牌桌上了。”
眼下,小米汽车仍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阶段,超长的交付期势必造成部分用户流失,这也给了友商抢单的机会。
有消息称,小米汽车第二款新车定位纯电SUV,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第三款车初步定位在15万元级别,承担走量的任务。
再说几句
自小米SU7交付以来,各种事故报道频发,其中不乏制动失灵、高速辅助驾驶失灵等危及用车安全的事故。
历经两个多月,小米SU7的热潮开始出现降温迹象。门店从上市初期人声鼎沸的盛况,已变为如今的宁静与少许凉意——客流量明显回落。
小米汽车近期也推出了优惠活动。7月1日至31日,下定全系可享受赠送价值8000元Nappa真皮座椅;小米智能驾驶增强智驾功能终身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