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秋月美诗五首:明月何皎皎,秋月光如练

初衣胜诗词 2024-09-14 16:09:09

秋月古诗五首:秋月出中天,远近无偏异

凉爽的秋风终于吹散了暑气,天地间一片清凉浩荡的秋意。

天空静朗高阔,澄净如洗,秋的月亮也就随之升上了天空,人们在户外舒展,很难不看见月亮,无论是缺是圆,会忽然感觉,月亮好皎洁,甚至近在树梢,在眼前。

月亮一年四季都有,但是只有秋天的月亮,才会带给人这种既静谧,又浩荡的皎洁美。

尤其是仲秋。

仲秋是传统秋季的第二个时段,从天文上来讲,太阳直射会移到赤道,并继续向南。此时昼夜的时间相对均衡。也就是跟夏季相比,夜晚会变长,而领略到月光的时间也会充裕。秋季相对春夏季节,少雷雨,空气中灰尘和水汽减少,空气能见度高,月亮也就分外分明和皎洁。

在古代,由于照明材料和原料有限,生产力不发达,人们依靠月亮照明,春月朦胧,夏季炎热,而冬天寒冷,而秋月无疑是人们相对接触较多的时段。

上古人们对月亮有天然的崇拜,发现满月和潮汐生育有关,月亮被神化成母系之神,在北方,有着天女生下十二个月亮的传说,在南方,月亮代表蟾蜍神,永远不死,并且不断孕育孵化新的生命。

在有文字记录的周朝,会有国家级别的祭祀,春分祭祀太阳,而秋分祭祀月亮。虽然秋分那天未必是满月,但是这种盛大的仪式和民间的月亮崇拜相结合,秋分左右的满月,也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成为重要的民间祭月时段。

丰收,团圆,喜庆,祝福,祈祷,名正言顺,名副其实给了最皎洁的秋月。

有崇拜,有欣赏,有自然之美和心情的互相激射。

“湛若止水,皎如秋月。

清晖内融,菱花外发。

洞照心胆,屏除妖孽。

永世作珍,服之无沫。”汉 · 阙名《镜铭 其四 》

汉朝人未必知道,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芒返照到地球上,有着镜子同样的作用。

但是自铜镜诞生起,磨平的镜面,因能反射太阳的光芒,而照见人的容貌,就被形容成月亮。

最明亮的圆形的镜子,就像平静晶莹的不流动的水,就像最皎洁的秋月。

据说圆月的光辉能在暗夜里,屏蔽鬼神,所以镜子,在传统的风俗中也有这样的说法,有明镜的地方,如同悬着月亮,祛除着鬼魅妖魔。

在古人的心中,镜子是月亮的人工分身,如果不能拥有天上的月亮,那么也要拥有一面圆形的镜子。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有一年秋天,高楼停电了,正好窗前有月光射进来。

月光不像灯光那么温暖明亮,但是稍微适应之后,发现另外一种幽静银白的美。我在床头,摊开一本书,刚开始字迹还模糊,久了,适应这样的月光,有些大字还是很清晰的。家里的陈设,逐渐清晰起来,和白天是两样,我靠在床边很久。

汉朝自然没有现代化的电力条件,普通家庭,油灯都是昂贵的消耗品,蜡烛更是稀少,只有皇家和贵族才能享用从南方进贡的白蜡。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客观条件限制成就的生活规律。

但是很多女性,未必入夜就能安睡,因为还要赶做布匹衣物。衣服需要针脚细腻,故而白天合适,但是织布机上的劳作,或会延迟到半夜,这一时段用什么来照明?或是一盏光线微弱的小油灯,有很好月光的时候,辅助劳作。

但是人不能不睡,想必睡觉也是后半夜的事了。

这个女子劳苦,然而却劳累到兴奋,因为窗外有很好的秋天的月光,且月光斜射到了她靠近门窗的床上。她心中有事,忧愁不眠,然后披上衣服走到了庭院里。

庭院里月光如水,没有现代化的璀璨灯光做干扰,只有天上的明月,或者月朗星稀的天空,以及流泻下来的如水月光。

那么古人为什么望月,有很大的原因,月和月历同步,月亮圆的时候,一个月过了一半,这是最简洁的计算时间的方式。

这位女子,看着天上的明月,又一个月在皎洁的月光中流失了呀,如果此时天空是满月,则更让人惆怅,因为月亮圆了,而她等待的丈夫还没有回来。

古人重乡土,重视春秋两祭,在外的游子,只要心有故乡,只要路费还承担得起,都会在秋季回乡一趟,这也是夫妻之间的团圆时段,仿佛加油站,休憩一下再出发。

但是显然,这位丈夫明显是没有回来。是什么原因呢,至少这个女子,知道,是丈夫写信或者带话,说外面很忙碌,不能回家了。

这是个理由,但是在这个女子看来,她已经被遗忘和抛弃了。

月光如水,流荡着她的相思,也流荡着她无尽的悲凉委屈。

再仰头看了最皎洁的圆月后,她回到房间,终于痛哭起来,只有月光寂寞伴随着她。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东晋 · 陶潜 《四时》

实际上这首诗并非陶渊明原创,而是画家顾凯之《神情诗》中的一段。

但是陶渊明独独拈出了这几句,题作四时,可见陶渊明的认同。

那么我为什么也认同陶渊明的审美呢,因为陶渊明是个真实接地气的诗人。

他是个读书人,也曾云游四方,做过幕僚,甚至做过彭泽县令,这些都不足惊讶,惊讶的是他主动辞官,回到了家乡,从事最艰苦的农业。他喜欢自然,热爱乡村,甘于艰辛朴素的生活,并在其中享受那种劳作之苦和自然之美。后代很多人推崇陶渊明,但绝大多数人都放弃了真正的田园生活,只有他坚持下来,并以托体同山阿成就着身心的归宿和圆满。

我相信陶渊明是最能领略四季之美的。

所以,他的认同,具有非常的意义。

春天最美的是春水春雨满溢了四方水泽,夏天最美的则是天上的云,多巍峨奇异。

冬天最美的是高高山岭上松树的挺拔,秋天呢?

秋天最美的就是月亮,月亮在天空,散发着皎洁明亮的光辉啊。

“望秋月。秋月光如练。

照曜三爵台。徘徊九华殿。

九华玳瑁梁。华榱与璧珰。

以兹雕丽色。持照明月光。”南梁 · 沈约《八咏诗 其一 登台望秋月 》节录

南北朝的沈约,登高台而望秋月,开启了文人集体登高赏秋月的先河。

我望向秋月,秋月的光如同白练。

照耀着有三只酒杯的祭台,秋月徘徊在华丽的宫殿上头。

而宫殿上的玳瑁,画椽和悬挂的玉器,都反射着月亮的光泽,和月光交相辉映。

几百年后苏轼写中秋的月亮,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显然就是从这种意境中延展开来。

秋月照耀着城市的街巷,树木亭台,都有一种别样的美,让秋月有了照耀人间生活的生动气息。

“秋月出中天,远近无偏异。

共照一光辉,各怀离别思。”南梁 · 萧衍《边戍诗 》

正是因为月亮的恒定高远,月光的皎洁美丽,它更代表了一种大和谐。

秋月闪耀在天中,均匀的月光洒向大地,远近都没有区别。

所以人们仰头望月,因为知道,必有人也在故乡仰望月亮。

同一轮明月,同一种光辉,所不同的是,人在两地,心中都会涌起分别后的相思。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0 阅读:25

初衣胜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