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八节:为政之德(中)

袁连法爱文学 2024-08-19 01:48:01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我说,天地之德在于生生(使生必生),治人其实是仁,事天是循道而为,都建立仁民爱物、尽其天性的基础上。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啬是什么?啬,古字形从“禾”或“来”(谷物)、从㐭(“廪”的古字,谷仓),谷物已经成熟,可以收割放进谷仓了,是“穑“的古字。后来掌管谷物的官也称为“啬”,如《礼记·郊特牲》里说:“祭百种,以报啬也。”粮食为活命之物,且来之不易,故人们十分爱惜,不忍浪费。我们取爱惜的意思,如“使王近于民,远于年,啬于时,惠于财”。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上章说治国以正,治兵以奇,到此说治人以啬。古代有啬夫一职,赈济鳏寡孤,有点以民为本的意思。老子是把守静无争无为等天道应用于国家和人民的管理,主张惜民惜物,不但不与民争利,还应当损有余补不足,救济贫困人群。因此,知啬而早服,就能以啬取信于民,民心所向而积德,从而能够立国治国,就如同个人注重养生,深根固柢才能长生久视(以个人之修比国之治)。早服即是自反,反于俭、慈以济民之道;反于道者,贵在德,是以谓积德,以德(道)取天下则无所不克(为)、无极不至。

以卦比之,风雷益卦。孔子《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治人(巽令坤众)事天(风本天)莫若啬(爱惜而知损益)。夫唯啬,是谓早服(震而巽)。早服谓之重积德(坤,厚德载物),重积德则无不克(坤而巽),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巽,升高广大),莫知其极(或上巽成坤),可以有国(坤)。有国之母(基础牢固),可以长久(震,正,振,镇)。是谓深根固柢(坤下之震,震上之巽,如木生之象),长生久视之道(动而巽)。

0 阅读:13
评论列表
  • 2024-09-18 00:37

    真能扯,任何一个时代的灭亡都原至于资源分配问题

  • 2024-08-21 15:42

    学华夏远古哲学,首先你得小心那些犹太弯弯的黑水,把各种书词义的扭曲和稀泥写成一坨的样子。其次,你要学会辨别真哲学和伪装骗人的假哲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子的道德是人的道德,孔子的道德是鬼的道德。不过华夏远古的道家哲学也不如中国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

袁连法爱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