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讲“无为而无不为”吗?“愚民”是道家还是儒家的观点

践行的瑜 2024-06-08 07:34:31

“无为而无不为”这是流行版本《道德经》撰译道家的一种观念,在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市面上只有儒家版本《道德经》流行的情形下,篡改的谎言在历史时间的不断重复中,让人不可置疑地相信“这就是道家的观念”❗

其实这“无为而无不为”的观点,并不是道家的观念❗

道家文始版本《道德经》的文字中并无“无为而无不为”的表述,可见这纯粹是撰译者“存心险恶”的篡改!

用事实说话❗让我们对比一下两种版本《道德经》中相关章节的文字内容吧!

☞术恒,亡为也。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智足。智足以静,万物将自定。

——

这是文始版本道德经》中“识术”主题的第三十七章节文字内容。

文中并无“无为无不为”的文字,而是“亡为也”,其中之亡本意并不是无为而是妥善的有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

这是儒学流行版本《道德经》中的第三十七章节文字。人们所认识的道家观点“无为而无不为”便出自于此章,对比两种版本本章节文字的不同,被篡改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儒学的流行版本《道德经》中“朮”字皆篡改成了“道”字,这就是儒家“愚民”的表现,却“用心险恶”地把这顶帽子扣到了道家的头上❗

二,道家版本的“术恒,亡为也”被流行版本撰译成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术恒,亡为也”可以解读为熟练妥善地操作,是一种主动性的表达。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则是有一种消极懒惰被动的意味,输灌的是不要求改变的观念。

三,道家版本是“夫亦将智足”,可以解读为使智慧充足的意思;流行版本则是“夫将不欲”,是一种不能产生欲望的意思,也就是使其愚昧的“愚民”观点的表露❗

0 阅读:2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