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亮明观点,不管自媒体上唱空楼市的人吆喝的有多起劲,我始终坚定长期看好北上深广和强二线的楼市,如果连这些核心城市的房产都不行了,我不能想象还有什么资产是可以的?
大国大城核心资产将何处安放?
财富的载体还能转移到哪里?
依靠货币超发驱动经济发展的机制还能换轨?
土地经济运营城市的顶层设计还能改变吗?
不能
太难了,就算改变,大船调头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你我能等得起的。
你我这三年,都太难了!
客观地说,我们的大家长对我们太好了,三年口罩,我们天天免费核酸,很多人没有算过这笔账,我们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做核酸的成本按10元每人来算,每天就是140亿的支出,140亿可能很多人是没有概念的,地铁一公里的成本大概5亿,每天做核酸的钱够修28公里,每天修一条地铁。修了二三年。
这个代价哪个国家可以撑得住?
我们的地方财政撑了三年,实在撑不下去了,在病毒传染性和致死率降到最低的时候才全面放开,真的已经尽心、尽力、尽责了。有些分不清四六的人还在抱怨、满腹牢骚。实在不应该。
口罩三年,全球大放水,美国、欧洲、日本通胀严重,房价大幅上涨,而我们却采取了反向操作,我们收紧货币,并没有大通胀,主动挤泡沫,房价不涨反跌。
2021年,你们说房价高了,于是“三道红线”来了,打得开发商满地找牙,可是后来发现,房地产倒下了,各行各业赚钱更难了,开发商暴雷的暴雷,躺平的躺平,不拿地了,最后村长发现土地卖不出去,账上没钱了,这么多人的工资都是个问题,于是不得不开始精减人员、降福利。而房地产又是带动上下游上百个行业,几千万人的就业,房地产萎靡了,经济就更低迷了。2022年又开始扶持房地产,真正的转向,发生在2023年7月24号,请铭记这个日子,当历史的车轮走到2025年的时候,很多人会怀念这个日子,悔不当初这么明显的信号没看懂。
大腿拍出血。要是当年老子.......
这件事,往往老子帮不了你。
转向后,曾经的“牛夫人”瞬间变身“小甜甜”。而现在,村长意志坚定地要把楼市扶起来。
总之鼓励你买房,这个时候,毫不夸张地说,“买房就是爱国”,之前很多人说等房价降了就买房,可现在房价真的降了不少,他们跑得比谁都快。
宝宝心里苦呀!
看来只有涨起来,你们才会买了。好吧!
懂势,才能懂事!
房价回到了五年前,刚需们,这相当于司机倒车回来接你,冲你招手,如果你还不上车,那真的是不懂势,这样的机会08年有一次,14年有一次,这是第三次机会,有时候我在想,一个人有只有懂势,才能懂事。
江湖上常说:一个人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那到底什么是“认知以外”?
就是你想不到、看不到、不相信的那些东西。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你只要听话就好了,凡是上面鼓励的,你就积极去做,具体到房产领域,凡是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需要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时候,就是鼓励买房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你敢于负债上车,就相当于救村长于危难之中,日后村长发达了,肯定会通过房价来补偿你的。
2008年一万上车深圳的,现在是6--8万,100万的总价变成了600--800万
2014年两万上车深圳的,现在是8-12万,200万的总价变成了800--1200万
这次村长是铁了心要把房地产拉起来的,不管你信还是不信,认房不认贷、降低利率,放开限购,要是还起不来,买房送户口,送补贴,直到楼市起来为止。房价不涨,政策不停,只有房价涨了人们才会冲进售楼部,买涨不买跌一直是人的天性。
如果你长期关注楼市,你会发现上一次救市就是通过涨价去库存的。楼市热度会逐步起来,2023年房价可能不会涨,但你会发现,二手房东看清了楼市一天比一天好的形势,也不再悲观了,新房开发商也收回折扣了。
留给普通人的窗口期不多了?
既然气氛都烘到这了,就说点微观上的建议吧。微观操作建议,广州已经放松局部限购,手上预算够的的话,黄埔区府、鱼珠、科学城可以冲了,其它放开的区域只能呵呵了。
一线,强二线城市,只要看到深圳放松限购,就是上车的信号。而深圳大概率会在国庆节前放松郊区的限购,外面的小作文已经传得满天飞了:”深圳除南山、福田、罗湖、宝中外仍执行限购,其它地方不限购“,一旦放开,不知道全国的钱会不会冲进深圳?
留给普通人上车核心城市的窗口期不多了,10月的楼市想象空间很大。
宏观方面,中美已经开始推进合作,组建经济工作小组,主动示好,未来双雄分治的格局已经打开。楼市真正的大牛市会在2024年---2026年之间,这次可能是一次旷日持久的慢牛,大概率会从一线深圳开始,然后是上海、北京、广州。 接下来,珠三角、长三角、成渝、中部、西北、华北依次轮动,2026年下半年开始踩刹车。2027年房价下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次的涛声依旧,你真的听懂了吗?
链接作者,加入粉丝社群,请点击下方蓝色标题文章链接,文末有加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