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夏至交头九,三庚入头伏”什么是头九?什么是头伏

白容评文化 2023-06-17 22:26:05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只听说过“数九寒天”,还是第一次听说有“夏至交头九,三庚入头伏”说法的。其实,这并不奇怪,俗语来源于民间,多数是老一辈为了便于后人记忆而总结的经验和智慧。

“数九”本来源于古代贫穷的年代,因人们住的简陋,而且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冬天的寒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日常生活,人们觉得冬天特别的漫长,为了挨过漫长的冬季,古人发现,以“数九”方法过日子,是一个解决烦燥情绪的好方法,既缓解既缓解了寒冷的危机情绪又感觉过的时间很快。

“九”这个数字在十个自然数里也是最大的一个,同时,在阴阳学说里也是一个极阳的数字,阳气最盛,阴阳变化盛极而衰,这也符合传统的阴阳学说。因此,人们便以九天为“一九”的方法来数九,待数到九个九天,也就是八十一天的时候也就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了,可以说,“数九”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总结。

相信现在不少的朋友也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沿凌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也是古人为了尽快度过寒冷的冬天,以数九的方法流传的“数九”歌。

虽然天暖是人们的盼望,但到了酷暑的时候也是人们最难熬的时候,由于天气炎热,蚊蝇增多,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也用数九的方法,掰着手指头数九希望尽快度过酷暑。古人根据季节过程中的气候现象,便总结出了“夏九九”。

冬天数‬九‬为‬了熬过寒‬冷‬的冬天,‬夏天数‬九‬却是为‬了‬熬过酷‬暑‬。‬“夏至交头九”就是说夏至这天就是数九的开始,民间也称“头九”。

夏至九九歌曰:“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其实,‬这反映的都‬是气候变化的特征。那么,‬“‬三‬庚‬入‬头‬伏‬”‬又‬是啥‬意思呢‬?‬

“三庚入头伏”这也是结合上半句来说的,当然和夏至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家知道,我国古代的记时方法是“干支纪日法”,也就是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合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相互配合,谓:甲子、乙丑、丙寅……以此类推,彼此组成60组不同的名称循环来记‬日‬子‬的‬,人‬们‬把‬逢‬有‬庚‬字‬的日子就‬叫‬庚日。

“三庚入头伏”也就是说夏至节气开始往下数,遇到第三个庚日,就是进入头伏的时间。当然,这也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头伏也称入伏、初伏。伏天共有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

按照我国早期秦汉时代‬盛行“五行生克”的‬说法,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入‬伏‬‬的‬时间‬,因此,也就有着“夏至三庚入伏”的说法。

今年夏至日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6月‬21日‬,‬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四‬。夏至日当天的天‬干‬地支为‬庚‬戍‬日‬,也就是第一个庚日;‬第二个庚日是十天后的庚申日,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十四;‬第三个庚日是农历五月二十四的庚午日,按照“‬夏‬至‬三‬庚‬入‬伏‬”‬的‬算法,今年的入‬伏‬时间就‬公‬历‬的7月‬11日‬,‬农历的五月二十四,也就是说,公历的7月11日就是头伏的开始。

今年三伏天的时间即:初伏(头伏)2023年7月11(庚午日)-2023年7月20日;中伏2023年7月21日(庚辰日)-2023年8月9日(8月8日立秋节气);末伏是2023年8月10日(庚子日)-2023年8月19日(8月23日处暑节气)。

“夏至交头九,三庚入头伏”这是老一辈根据二十四节气的节气特点总结的经验和智慧,目的就是要人们注意身体健康,能够在相应的时间里及时地做好防暑工作,好好地安排农事活动!

1 阅读:157

白容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