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离世后,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立墓碑,有讲究吗

白容评文化 2023-07-01 07:36:02

墓碑就是坟‬墓‬前‬的‬一块石碑,是人们在死者埋葬之处所立下的一种纪念性的标记。多‬数‬的墓‬碑‬其目的也并非什么"树碑立传",毕竟逝者大多是凡夫俗子,墓碑上也没有镌刻着墓志铭,只不过在其上面刻着先人的名讳、生卒时间,以及后人的名字和立碑时间等。

之所以立碑也是由我国古代的丧葬习俗演变而来的,据《礼记·檀弓上》中记载:“古者墓而不坟”。也就是说我国在很早以前,人死后只有墓是没有坟的。人‬们‬为了祭祀便于寻找墓穴,便采用在墓旁立石头、木板等形式作为标记,在其上面系上纸或帛,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和时辰,古人称之为“铭旌",这便是墓碑的雏形。

后来,古人发现这样做标识的效果不太好,经过风吹雨淋日晒时间长了,也‬会‬把‬这‬些‬标‬记‬消‬失掉‬,‬祭拜时很不利于寻找。到汉代时先人们掌握了石雕技艺,可以在石碑上刻出文字及图案,于是真正的石碑也就出现了。

一般来说,墓碑的‬颜色多以黑色、或者灰色为主,毕竟这也是深沉、严肃、庄‬重‬的颜色。‬形‬状‬多‬呈长方形,当然,‬这也没‬有‬具‬体‬要‬求‬,‬至所以取长方形,这也和我国古文化的“方正”有关,有着“四面八方,一团正气”的寓意。

虽然石头墓碑经得起风吹雨打日晒,历经数年而不会变样。不过,古人对立碑也是有讲究的,什么人死后可以立,什么人死后不可以立,都有一定的要求条件。如果随心所欲,愿意怎样就怎样,也会让外人笑话,说自己有违传统文化。那么,人死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可以立碑呢?

一、逝者为正常死亡、年龄在60岁以上

正常死亡就是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的死亡。比如、喝药、上吊等自寻死路的人,就不是正常死亡,正常就是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年龄在60岁以上。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六十甲子一轮回”的说法,在先人看来,人不到60岁就没有一生的经历,没经过一个轮回就谈不上为后代造福。不满60岁去世,即使立上墓碑,也很难受到后代子孙的香火。当然,这是针对家族性的平常之人,并非指那些有对国家做出特殊贡献的先烈和英雄。

二、后继有人的逝者

后继有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是指一个家族有传宗接代的子孙。在孝道文化中,古人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有子孙后代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香火传承。人死后,其后辈就能够定期的祭祀,亡者才能够享受到人间的香火。

家庭作为一个独特的组合,本身就是以男性血缘为基本线路,来构建、运行、发展、传承的,虽然女儿也是传承人,但传统的传承,女儿的后代却已成了另姓人家,毕竟古人都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说法。

立碑的主要目的就是方便后辈祭祀扫墓,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因此,古人强调去世之人必须要有儿子、孙子才能立碑。当然了,这也是封建礼教制度下“男尊女卑”的产物,在发展中的今天,如今己步入了新时代,男女平等,女儿对父母的孝也未必逊色于儿子,所以,就现在而言,女儿同样有话语权。

三、逝者故去要在三年以上

在民间一直流传有“新坟三年不立碑”的说法,古人认为,不过三年的坟墓,气场不稳定,具有煞气,如果立碑会坏了自家的风水,对子孙后代不利,影响家庭的人运和财运。

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其实,之所以说新坟三年不立碑,是因为破土下葬之后,不到三年周围的土质松动,容易引起立碑歪斜的现象。也只有经过三年的风雨浸蚀,坟墓周边的水土才会基本定型,这时立碑可以避免因土壤松软导致墓碑倾钭、倒塌的现象发生。

人死后立墓碑,古人虽然有着传统的一些要求,但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比如,在战争年代,为国献身的英烈们可以说没有多少活过60岁的,但立碑的很多,因为他们有功德,对国家有贡献。所以说,人死后立墓碑不仅仅要尊重传统文化,也要打破常规,能够传承好的风俗和民族文化是都可以立碑的。

立墓碑的讲究,讲究的是文化传承和孝道,立上了墓碑,就要对逝者更加尊重和怀念,去继承其意志并去发扬光大。说真地,立墓碑只是一个形式,如果活着不尽其孝道,和墓中人的意志背道而弛,立不立碑也无所谓。所以,立了碑,要尽到一个晚辈的责任,该扫墓时扫墓,该祭祀时祭祀,而不是一碑永逸、万事大吉。不知看官对此是怎样认为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0 阅读:3

白容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