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版㉙:句子的表达效果㊇从"表现手法"角度拆解

君达阅读理解 2024-07-26 05:54:36

少明老师第1844篇原创·持续日更

做语文阅读理解专业提分老师

原创|少明阅读理解

作者|少明老师

语文阅读理解中“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这一题型,咱们系统分析了7个纬度,今天是最后一个纬度拆解,我们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主要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等

出题目的主要是考察4个能力

1.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2.文学鉴赏能力:学生需要识别并分析句子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并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析综合能力:学生需要将句子的表达效果与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相结合进行分析。

4.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分析结果。

出题人4种出题方式

1.直接提问:直接询问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要求学生列举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解释其效果。

例如:“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2.间接提问:通过描述句子的作用或效果来间接提问,要求学生识别相应的表现手法。

例如:“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3.比较提问:提供两个或多个相似的句子,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表达效果,并识别各自所使用的手法。

例如:“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分析它们分别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4.情境提问:结合文章的情境或背景来提问,要求学生分析句子在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效果。

例如:“结合文章的背景,分析这句话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解释其在此情境下的意义。”

句子表达效果与文章主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句子的表达效果,包括其用词、表达方式、语气等,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深刻影响着文章主旨的传达。

句子表达效果常见9问9答

1.句子表达效果对文章主旨有什么影响

句子的表达效果,如通过特定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能够强化文章的主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2.如何通过句子表达效果理解文章主旨?

分析文章中关键句子的表达特点,如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何种情感,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主旨。例如,通过抒情句传达作者的强烈情感,或通过议论句明确表达作者的观点。

3.它如何增强文章深度?

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句子能够将抽象的思想具体化,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层次。

4.他如何引发读者共鸣?

句子的表达效果,如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或生动的场景,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情感力量。

例子说明

具体例子:在一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使用排比句式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这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也使文章的主旨——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更加鲜明和深刻。

5.句子表达效果在修辞手法上如何运用?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

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句子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具体的修辞手法,作者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观点,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6.它在句式结构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句子的长短、整散、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等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也会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而影响文章主旨的传达。

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多样性是句子表达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作者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表达需求,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7.如何从修辞手法入手分析它?

分析句子表达效果时,首先要识别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分析这些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效果。

8.如何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表达效果?

句子的表达效果往往与上下文密切相关。分析句子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9.如何通过修辞手法增强文章主旨的表达效果?

通过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可以显著增强文章主旨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并加深读者的理解和感受。以下是一些关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解题方法优化

表现手法角度:先判手法,再描对象,后述效果。即先判断句子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然后描述该手法所表现的事物或人物的情感或特点,最后阐述这种手法如何突出强调内容并起到相应作用。

记忆口诀:“判手描物述效”。

表现手法角度解题步骤

1.判手法:

首先,仔细阅读句子,判断其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常见的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等。

要注意,不同的手法在句子中会有不同的标记或线索,如比喻会有“像”、“似”等词,拟人会有赋予人类情感的动词等。

2.描对象:

确定手法后,观察句子中该手法所描述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人、物、景或事。

描述对象时,要概括出其主要的特征或情感,这是理解手法效果的基础。

3.述效果:

接着,阐述这种表现手法如何影响句子的整体效果。它可能突出了对象的某种特点,增强了情感表达,或者与文章的其他部分形成了呼应。

重要的是要说明这种手法是如何加强或改变了读者对句子或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感受的。

记忆口诀:“判手描物述效”

判手:对应“判断手法”这一步骤,强调首先要识别句子中的表现手法。

描物:对应“描述对象”这一步骤,提醒要关注并概括出手法所描述的对象及其特征或情感。

述效:对应“阐述效果”这一步骤,强调最后要说明这种手法对句子或文章整体效果的影响。

用这个口诀来拆解习题

习题:分析下面句子中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月亮邪邪地笑。”

拆解过程:

1.判手:

句子中“月亮邪邪地笑”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因为月亮被赋予了人的情感——“笑”。

2.描物:

拟人手法所描述的对象是“月亮”,通过拟人手法,月亮被赋予了“邪邪地笑”这样的人类情感。

3.述效:

这种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月亮的神秘和诡异氛围,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夜晚的寒冷和月亮带来的不寻常感觉。同时,这也为整篇文章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

得分点剖析

1.理解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理解词语在字典中的基本含义以及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的具体含义。

2.分析词语的修辞义和表达效果:分析词语在文中可能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3.联系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倾向:考虑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写作目的,以及词语如何与文章的中心思想相联系。

4.词语替换的技巧和方法: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解释词语的含义,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替换时要保持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表现手法题型的最新趋势

信息类文本和议论类文本的增加: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部分,三篇是信息类文本,一篇是议论类文本,这要求考生能够快速地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释数据,运用和拓展相关知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目数量和分值增加:从原来的3道增加到4道,分值从原来的20分增加到25分。其中一道题目会涉及新教材中的部分作品,例如《鲁迅小说选》《中国现代诗歌选》等。

提高解题技巧的建议

整体感知类题型的解题要点: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局部内容的理解。

人物形象分析题型的解题要点: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

环境描写题型的作用和解题要点:交代背景,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联想与想象

定义: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想象是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应用实例:在《背影》中,作者通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利用联想和想象,将读者的思绪引向父亲深沉的爱。

铺垫

定义: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应用实例:在《故乡》中,对故乡荒凉景象的描写为杨二嫂和闰土的出场做了铺垫,显示了情节发展的必然性。

象征

定义: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应用实例: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中,海燕象征着革命先驱者,增强了作品的意义。

对比

定义: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应用实例:在《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通过对比突出了“变色龙”的性格。

衬托

定义: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应用实例:《诗经·秦风·蒹葭》中,通过对芦苇颜色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环境的清冷和心境的寂寞。

我们可以看到,表现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理解这些手法对于深入解读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0 阅读:0

君达阅读理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