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汽」小米汽车是“门口的野蛮人”吗?

人汽解读吧 2024-02-10 07:24:28

作者:宋家婷

平平无奇还是大有文章。

蛰伏1003天,小米汽车终于揭开了谜底,然而一场长达三个小时的发布会,没能为雷布斯人生中最后一个豁出去的创业项目加分,反而引发了空前热烈且持久的舆论战——

试想,在几分钟一个热搜的年代,围绕小米汽车的争议能从年末持续发酵到年初,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但凡有头有脸的品牌和个人都捋起袖子开撕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场舆论风暴?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原本计划元旦发布X9图个吉利的小鹏汽车,完全没有掀起什么水花儿,连带着极氪这样高人气的品牌都受到了“牵连”,对于对手们而言是不是很坑?

不知这样黑红的效果是在雷军意料之中,还是如多记重锤敲中心脏经脉俱损?

但是,我们从当事人的反应来看,这些重锤并没有锤断小米汽车的心脉,反而令雷军愈挫愈勇了。如果你去他的社交平台看看,就会惊叹于此人的抗打击能力。

这也是汽车行业空前团结的一次对抗“野蛮人”。

上一次是华为,再上一次是恒大、宝能……但都没有针对小米这次来得猛烈。

口舌之战背后,小米汽车真的就那么平平无奇吗?

小米汽车没有一点含金量?

对于小米汽车首次发布会和小米SU7首次亮相最直接的争议莫过于两点:一,雷军口中的技术颠覆并没有实现,其实还是“中规中矩”;二,一句话总结小米SU7,太保时捷了。

先来看看小米压箱底的技术为啥令人们失望了。

原本在雷军的描述中,小米汽车三年磨一剑,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汽车,从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乃至材料科学等等层面都要有颠覆性的变化。结果大家发现,小米汽车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前迈进了一步。

比如,小米汽车引以为豪的五大自研核心技术——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实现了众多全球第一、中国第一,却未能打破旧的概念。换言之,没有达到特斯拉当年对燃油车颠覆性的变革水平。

材料研发就更不用说了。小米自研高强高韧免热处理环保压铸材料泰坦合金,虽然是从1016万种配方中精选出最优的合金配方,确保了强度、韧性和稳定性的完美结合,却与极氪前后脚打出来的概念撞车了。

对此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认为,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也刚刚超过30%,七成左右还是传统燃油车,传统车企也在生产新能源汽车,大头还是传统车企供货,由是科技公司很难跳出固有的圈子颠覆传统车企。

但是,这不代表小米汽车是没有进步的。特别是技术的飞跃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奠定在日记跬步的基础上的。比如小米转速高达27200rpm的HyperEngine V8s超级电机,功率密度已经超过了特斯拉当前最先进水平的60%以上。

再来看被称作电动版保时捷的小米SU7,在上海数策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知识官金永生看来,很多电车制造商都测量、拆解过保时捷的车型,无论卡宴、macan、taycan还是帕拉梅拉、911等等,这一点用不着避讳,保时捷的设计理念和作品给了行业很多指引、启发。

甚至包括特斯拉所开创的很多电车车身线条风格,都可以说是对Porsche design的致敬,无非是复刻、引用、升华的不同程度,以及特斯拉致敬保时捷,本土车企致敬特斯拉,直接还是间接的区分而已。

“几乎没有一家电车企业可以说没参考过保时捷的车身内饰设计,就像没有一家油车企业可以说没借鉴过丰田的三大件技术一样,这只能说明保时捷和丰田确实达到的是行业最高水准。”

回到小米SU7本身,侧身和前脸尾部的剪影与线条风格之借鉴肉眼可见,但规格、尺寸不一样,所以从设计角度来说,SU7还是很好的作品,不能说是各种元素简单的硬堆。

事实上,尽管有所借鉴,但正如宝马前设计师布克里斯·班戈所言,小米SU7这款产品的完成度仍旧非常高。

风头最盛,自然也最富争议

那么,引发了汽车业空前争议的小米汽车到底是不是“门口的野蛮人”?

小米汽车如果是强者,那么它有进入汽车业的底气,市场大门向所有强者开放,拦也拦不住;如果它是没有造车实力的弱者,那么它算不上“门口的野蛮人”,舆论的讨伐则更是庸人自扰。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讨论小米汽车是不是“野蛮人”。实际上,如果说华为对传统车企的威胁是产品优势,那么小米被惧怕的应该是企业优势。

金永生告诉人汽传媒,在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里面,传统的新进入者只会被特定部分受到威胁的现有企业攻击。如果你的产品对行业是具有替代威胁的,或者企业的优势具有颠覆性,一定会遭到全网的攻击。

由此而言,被全网攻击的小米汽车也可谓福从祸来,这从侧面验证了它令人惧怕的能力。那么小米的企业优势是什么?未必是网传并被小米官方辟谣的小米汽车供应链——实际上如你所见,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新实力,在电动汽车时代用的供应链还是大同小异的。

但是生态可不是谁都有。这一点雷军并没有吹牛,建立在消费电子家业基础上的“人车家全生态”就是小米汽车最坚实的基座。放眼汽车圈、科技圈,覆盖了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到智能出行等完整的“生态智能全场景”体系的企业有几家?

没错,就是风头最盛、也最富争议的小米、华为。要说颠覆,恐怕指的不是车,而是生态。就这一点而言,小米和华为具有相似的颠覆能力。这才是传统车企们惧怕的地方。

可是,传统车企毕竟也有“实力王”。比如吉利集团将魅族手机纳入旗下之后,同样打造出了一个全生态。虽然面对小米汽车的挑衅,后者多少有些不淡定,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好事。到底哪个生态能跑出来,打嘴炮没有用,市场上见真章。

雷军为何要造一辆“平平无奇”的车?

当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讨论,既然小米汽车从里到外都平平无奇,那么雷军为什么还要造车?

毕竟,去年树大招风被围攻一整年的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说了,中国现在不缺一个造车的公司,科技达人雷军完全可以把手里的钱用于中国市场尚未涉足的领域,尤其是那些能与西方科技媲美的产品。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从头捋捋新势力们为什么要造车。

国内第一家造车新势力,乐视汽车可谓鼻祖。紧接着,第一代新造车蔚小理,威马、奇点等跟汽车沾边儿的新造车公司,再接下来恒大、宝能,然后是华为、小米……

现在复盘,每个创始人的最初动机已经不能一概而论了,但是,无论创始人的动机是什么,当时PPT做得再完美,情绪价值再到位,最终市场给出了回答——市场的洗牌就是答案。

这意味着什么呢?无论造车新老势力们的动机是什么,故事包装得多完美,估值冲到多高,资本捧红只是一时,最终还是产品说了算,市场会把泡沫打下来。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了,新造车整整十年时间里,洗牌已经洗了几轮了,被拍在沙滩上的不计其数,能留下来的蔚小理们初心是否纯粹已经不重要了,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也证明了一些东西。

这大概是我们很难理解的,有钱人的烦恼。但是按照马斯洛需求原理,当基本的生存、安全、情感、地位需求得以满足后,自我实现的需要自然就提升到第一位了。

以此为出发点,再来看雷军造车。我们之前洋洋洒洒地分析华为为何掺和造车,小米更是不自量力跑来造车,道理是一样的。当然都有原有业务受阻的现实一面,但是,尤其从雷军这个有着鲜明个人色彩的大IP来讲,年少成名的他的确有着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最高层次需要。

由是,一切都很明白了。小米SU7的确更像是雷军写给自己的一封情书。成败大概对于他来说未必有那么重要,成功当然更好,失败了也应该早有心理准备。毕竟小米汽车前景不确定性也摆在面前。

至于谁来买单,你说呢。

0 阅读:0

人汽解读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