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nirvana
民国初期,在湖北秭归县,曾发生过一起持续17年的两姓人家的恩仇录,此事因当地文人文士宋大森状告龙城乡首士吴二(吴炽基),导致民国17年宋家被杀害数口,血溅当地古寺太平庵,尸横禅门。
此事历时十余年,轰动整个秭归,其事情纷繁,情节曲折,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件在当年轰动秭归的宋吴两家的这场纠纷。
壹清末民初时期,秭归县龙城乡王家垭有一个文人,叫做宋大森,出生于清咸丰十年农历五月二十六。
其父宋祖定不但在当地从事耕作,也兼职开设有糟房雇工酿酒,每每销往沙市等地,所以家里相比其他家庭要殷实不少。
宋祖定生得三个儿子,宋大森为大,自小就拜在两河口贡生周光夷门下学习文化,他读书很有天赋,加之有悟性、刻苦。因而在光绪年间时,在科举考试中考为廪生,在乡里很有些名气。
宋大森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善议论,长得又是风度翩翩,面生五绺长髯,故而在当地被人称为五子须先生。他性格颇为孤傲巧黠,但是在乡里却非常爱打抱不平,惩恶扬善。
成年后,娶妻王氏,生有五女,待字闺中。
在龙城乡的云盘天池垭村,有一个叫做吴炽基的首士,所谓首士,是清道光年间湖北地方创立的一种非官方的衔称,由地方推选一位称之为首士的管事。管理当地的政治、经济、民事、兵役,类似于村长的这么一个工作。
吴家是当时绅粮,又有些地位,所以善于结交,还颇有些胆识,加之吴炽基的哥哥是当地生员,教书为业,弟弟吴安基又是武秀才,所以吴家在当地也是名声显赫。
吴炽基在家行二,最初大家喊他吴二,在他得势后,乡人就在其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先生,所以都称他为了吴二先生。
吴二先生是个比较敢想敢干的人,在清末民初之际,当时有6个清军士兵,从宜宾长阳来到月明山野狼坪,再到偏岩河,一路上是肆无忌惮的烧杀掳掠,奸淫妇女,可谓是无恶不作。
吴二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立即派当地保正姜朝周率领12人前往处理,他们身上携带着木柴、煤油、炸药,在黎家桥设下埋伏,等到这6个胆大包天的散兵路过此桥,这12人突然跳出,将这6名清军缴械,绑了起来,随即一把大火,将6个散兵全部烧死销迹,枪支弹药带回为已所用。从此吴二名声大噪。
贰后来,吴二的儿子大了,他听闻王家垭的宋大森有五个女儿,不但长得都很标致,而且宋家在当地也是很有地位的人物,而且宋大森的弟弟宋大琳也是娶的吴家吴二的弟弟吴安基的女儿,于是希望自己的二儿子能娶得宋家一位女儿为妻。
本来双方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但是宋大森却看不上吴家的品行,当面回绝,表示自己家的姑娘都是良家女子,怎么嫁给你们吴家那些浪荡小子呢?这下不但把吴家给得罪了,把自己的弟弟也给得罪了。
在两河口太坪河畔,有一座太坪庵的古庵堂,有公田几十石,每年田租用于乡民公益之事,灾荒赈济,此事正好是由首士吴二经管。几年后忽有传闻,说太坪庵公粮亏空,这事一下惹怒了当地一批乡绅。
随即,两河口监生丰老爷周继丰、颜家台生员邓启扬,太坪名医李源明及父武秀才李华渊等人,联名上诉吴二贪污太坪庵公粮罪。
但是由于官官相护,加之也没有任何证据,吴二的关系又是树大根深,故而累告不发。
吴二也在乡民中表现得自己非常冤枉,到庵中是撞钟发誓,表示自己并未有贪污行为,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但是这些把戏,也没有骗得过乡民的眼睛。
民国5年前后,宋大森自沙市卖酒返乡,此时他正踌躇满志,雄心勃勃。丰老爷等一班士绅听说宋大森回来了,士绅们一起去宋大森府宅拜谒,同他讲了吴二贪污太坪庵公粮的事,为桑梓除恶。丰老爷声称若得宋先生大笔亲草讼词,告倒吴二,必定稳操胜券。
宋大森早就想揭发吴二的嚣张和专权之心,此次前来邀请他,可谓是正中他的下怀。于是假意推辞一番后他欣然表示“既然诸位先生都有这份公义之心,我宋大森岂敢推辞劳累!”
经过大家一番探讨,宋大森是挥洒笔墨,文思泉涌,创作出了洋洋洒洒数千言的一篇讼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罔上欺下、纵恣不法、火烧官军,鲸吞公粮、鱼肉百姓,横行乡里、罪恶累累、罄竹难书、此恶不除、民堪何命。
最后常为人们所传诵并被套用的还有诸如:“天见吴二,昏昏沉沉,地见吴二,草木不生,官见吴二,弟兄相称;民见吴二,死里逃生。”;“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告尽湖北省,不见清官人。”
一见宋大森写出来,众人拿来一念,纷纷拍手称绝。
随即,周继丰一行士绅,一边将词讼呈递省府、京城;一边将此文书刻在木板上,效仿当年辛亥革命时,四川同志军所用的“水电报”,将木板涂抹桐油,再制木牌若干,将木板置于木牌上,雇工运至沙镇溪、放入长江任其飘流。沿江拾得木牌,转呈官衙,一时间吴二的罪状,遍及各地,人民议论纷纷,收到众口铄金之妙。
这时,事有凑巧,此时的吴二,又在县衙中同一位姓朱的审判厅长为地方公事发生了争端,双方是唇枪舌剑,各不相让。
那姓朱的厅长出言倨傲,盛气凌人,吴二又是个火爆脾气,一下没忍住脾气,上前扬手就扇了那朱厅长一耳光。朱厅长又是个极为好面子的人,受此大辱,哪里肯善罢甘休,于是上省、京告状。
未过多久,两案齐发,事情终于引起了上面的重视,吴二遂被抓了起来,捆至武昌,打入大牢之中。
叁吴二的长子吴义安,那年刚好16岁,见父亲被抓,于是独自一人前往武昌探监,想要把吴二救出来。
吴二此时也是惶恐,于是跟吴义安说,光绪年间,省城乡试武举,你父亲我与新滩南坪武举人郑万纯同场,两人甚为投契,义结金兰,如今我是身陷囹圄,你可请郑万纯与当今总统府显要人物郑万瞻联系,商量对策。
吴义安回到家中,与家人合议其事,破费千金,打通各路关节。吴义安又到武昌,乘车北上,到京城去找郑万瞻认亲,因为吴二第一夫人为郑克锦的女儿,同属郑氏,又和郑万纯的情谊,以二者为由,于是上京趋奉攀高。
郑万瞻字云渠,新滩南坪人,京师大学堂毕业,部定举人,武昌首义有功人员,1913年北京第一届国会成立,任众议院议员。
郑万瞻对吴二被讼吃官司一事,也稍微听到过一点,这次吴义安又亲自来北京求其关照,便暗自默许周旋。经过一番筹划运动,终于想出一高招,那就是买一个死囚,以李代桃,然后贿通狱吏,暗中将吴二换出去。
为掩遮冤家耳目,以防不测,吴家特购置棺木,以运灵枢回乡为名,让这吴二乔装为护灵人员,随棺回归。等船到了秭归新滩岸边,吴家派姜朝周带多人迎柩回乡,一路上鞭炮不断,哭声震天,生怕别人听不到。
经此一变,吴二回到家里,自是韬晦,从此不问政事,不闻世务,在家蛰居达十余年之久。
吴二是悔过了,长子吴义安却是心有不甘,经常在嘴边念道:“鹿死谁手,尚难预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而宋大森靠一篇长文讼倒吴二,在当地也是名噪一时,甚为惬意。
肆1920年农历5月26日,宋大森60大寿,在家中大摆筵宴,当天是门庭若市,高朋满座,对酒吟咏,称贺不绝。
吴二与宋大森同年,在60寿诞时,想起争雄败将的那些往事,心中不禁戚戚然。
流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民国16年(1927年),沙镇溪、两河口、么坪一带设立佛堂大闹神兵。
神兵是为赶走“棒老二”所出现的迷信团体。这一批“棒老二”不同以往的棒老二,乃是四川军阀杨森部队东下战败,那些散兵聚集成伙,在各个村里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神兵在驱逐“棒老二”的斗争中起了一定作用,此时宋大森见神兵有此壮举,也是加入了神兵组织。但是随着神兵声势日大,发展至千人左右,他们不但反抗苛捐杂税,冲击烟税机关,而且开始绑杀地方官吏,沙镇溪团总许绶卿被捉拿,其弟许先绅请求替兄代刑,却被神兵断其四肢而死,幺坪团总邓祖禹被杀。
神兵势大,县衙门官吏为之谈虎色变,县长周路岩如芒刺在背,深感不安。
民国17年(1928年)九月,县自卫团团长皮秋宾,团总吴义安率兵对神兵围剿,从沙镇溪向两河口进兵,战斗非常激烈,人吼马嘶如弹雨,一路击鼓,古代刀矛与现代枪炮交锋,双方拼命厮杀,一时间尸横遍野。
神兵小头目掌旗官谭儒山,两河口龙坪人,打着大旗,持着大刀向前猛进,突然腹部中弹而亡,毕竟现代武器杀伤力大,神兵被打得狼狈逃窜而去。
如此情景,吴义安认为报仇时机到了,以此借刀杀人。便向团长皮秋宾状告,称宋大森父子参与了神兵,皮秋宾闻报,立即命令对宋大森大张讨伐。宋大森闻讯,祖孙三代慌忙逃避。
伍9月16日,吴义安带官兵一把火烧毁了宋大森的房宇财产,把逃避至卡子的三公子宋英祚(时年32),孙儿宋克祥(长子文祚子、时年14),宋克锦(次子武祚子、时年12)统行拿下,押解至太坪庵问斩。
首先宋英祚被枪杀,当场死亡。立即又枪杀宋克祥,但一弹未致命,吴义安饬令爪牙山麻子用石击头颅,霎时脑浆崩裂而出,瞬间倒在鲜血里。
在杀12岁的宋克锦时,皮秋宾看着那孩子瞪着一双小鹿一般惊惶的眸子,品貌端正,英气勃勃,有些不忍,对吴义安说:“我看这雏儿不成年,稚气未泯,带回暂养如何?”
吴义安久闻此子才貌双全,日后必为人中骐骥,为除后患,便抗命言道:“古人云,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当今世局攘攘,应加严处,以做效尤!”只此一句,12岁孩子也未幸免。
连杀三口,庙门阶石土坝皆血迹斑斑,乡民目睹惨状,瞠目伸舌,震惊异常,多有掩面而泣。
是时宋大森避至小溪河青岩宋守祚家里,远望府宅火焚,他愤愤说道:“他敢烧我的住宅,我就不敢住他天池垭的住宅么?”
探信人报信,三公子宋英祚,孙儿宋克祥被杀害,他强忍悲念,静观其变,命跟随家人找来白布笔砚,欲再告吴二,忽又惊闻小孙宋克锦被戮,如五雷轰顶,万箭钻心。
宋大森悲痛欲绝,恨恨言道:“啊,天灭我也!”说完步至后山,解下绣帕上吊,双目圆睁,遗恨绵绵。在此危殆之时,就在宋大森庄田里草草择地安葬。
吴义安还在搜捕,心存“卿不死孤不安”的恐惧,如骨鲠在段;后来听说宋大森已经吊死,以防有诈,命人去宋大森庄田刨坟,开棺验尸,开棺后手揪死者长须言道:“宋辑伍(宋大森字),你一世枭雄,今安在哉!”
吴二闻知宋大森全家遭此大劫,大为震骇,长叹一声言道:“太过太过,老夫何以辞其咎!”自此卧床不起,愧不欲生。
民国18年(1929年)农历4月11日,吴二自知无颜残喘世上,慨然言道:“不肖子孙误我一世声名,愧煞我矣!”说完之后服鸦片烟自杀了。
自此人亡境迁,争斗平息,只留下一个历史遗憾。
20年后,全国解放,人民政府对吴义安绳之以法,逮捕在狱病死。历史遗案终于了结,几十年的积怨才真正烟消云散。
结语今天我们说的这个历史故事,它不仅是一段个体命运的悲欢离合,更可以看成是一幅民国时期社会变革和人文景观的缩影。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宋大森和吴二的故事,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法律制度的脆弱、以及人性中的善恶较量。
宋大森,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乡绅,他的身上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乡绅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正义的追求,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依靠着他的才华和胆识,让他在当地享有盛名,但他的孤傲和直言不讳,以及主观臆断,也让他树敌颇多,这最终也导致了他与吴家的悲剧冲突。
时过境迁,随着中国传统的乡土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那些依靠乡绅、族长治理基层社会的政治体系也随着新中国建国后的基层法制结构所替代。
参考文献:
宋发武:太坪庵喋血记